(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形容词性状语的语义指向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形容词性状语的语义指向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形容词性状语的语义指向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形容词性状语的语义指向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形容词性状语的语义指向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形容词性状语的语义指向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i i i i r lllllifi i ii i i ijii i fllllljill y 17 13 2 9 4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逝姿盘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 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也 签字日期:b 扣年f 月夕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逝鎏盘鲎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逝姿盘堂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刍1 枢 签字日期:沙f 。年6 月6 日 导师签名:乏) 啾 签字日期:矽f 。年月日 浙江大学硕 :论文形容词性状语的语义指向研究 致谢 当我写下这段文字,就意味着我的两年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有不舍,有无 奈,一时竟有些难以下笔。两年前的那个夏天,我怀揣着满心的欢喜和希望来到 了浙江大学。两年后的这个夏天,我却要带着无尽的感伤离开我挚爱的大学、老 师同学和这个城市。 依然记得刚入学时我和导师王小潮老师的第一次见面和聊天内容,因为他问 我硕士毕业论文打算做哪方面研究。后来的两三个月里王老师每次打电话都要督 促我尽快定下论文研究方向。当时我是有些不解的,刚入学就开始讨论毕业论文 是不是太早了点儿。事实证明,及早定好方向并且着手准备是多么正确。从论文 开题到最后的定稿,王老师都给予了很多宝贵的指导性意见,不厌其烦地修改我 的论文,才使我顺利通过论文答辩。同时,王老师还教会我很多人生道理,这都 是我一生最珍贵的财富。在此,我要衷心地感谢王老师,您的教诲让我终生受益。 我还要感谢汉语言研究所的所有老师,您的学识和人格魅力令我折服。其中要特 别感谢池昌海老师、彭利贞老师、王明华老师,三位老师对我的论文也给了很多 帮助。 同时,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们,在学 - - j 和生活上都热心地帮助过我,就像我的 兄弟姐妹。更要感谢我的三位室友,梁政、李倩倩和王欢欢,你们的好,我会永 远记在心底,有你们我就永远不会觉得孤单。 时间一秒一秒地溜走,多么希望它在这一刻停住,让我们离分别的时间远点 儿再远点儿。再次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祝福你们。 浙江大学硕士论文形容词性状语的语义指向研究 摘要 形容词性状语是句内谓语动词的修饰成分,但其语义指向并不一定与句法结 构一致。相对于定语、补语的语义指向研究相比,形容词充当状语的语义指向研 究比较多。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另外的角度对形容词性状语的语义指向、 形成特点以及状移定位进行了探讨。 首先,分析形容词性状语的语义指向类型,主要分为三大类:语义前指、后 指与前后兼指;语义内指与外指;语义单指与多指。大类下面再细分小类。 其次,将例句中出现的形容词进行语义特征分类,并考察它们在语义指向各 大类型中的形成特点。 最后,探讨各类语义特征的形容词性状语移位作定语的情况,观察移位前后 的差别;再通过作状语能力较弱的形容词语义特征分类,比较在北京大学c c l 语料库和i = l 语里面,具有不同语义特征的形容词性状语移位成功的可能性。 关键词:形容词性状语语义指向语义特征特点状移定位 i i a b s t r a c t a d j e c t i v ea d e r b i a l i st h ep r e - m o d i f i c a t i o no ft h e p r e d i c a t ev e r b ,h o w e v e r , i t s s e m a n t i co r i e n t a t i o nd o e s n ta l w a y sc o n s i s t e n tw i t hs y n t a c t i cs t r u c t u r e c o m p a r e d w i t ha t t r i b u t e sa n dc o m p l e m e n t ss e m a n t i co r i e n t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 e s ,t h es t u d i e so f a d j e c t i v ea d e r b i a l ss e m a n t i co r i e n t a t i o n a r em u c hm o r e o nt h eb a s i so fp r e v i o u s r e s e a r c h e s ,w eo b s e r v e da n ds t u d i e df r o mt h eo t h e rv i e wp o i n t ,i n c l u d i n gt h et y p eo f a d j e c t i v ea d e r b i a l ss e m a n t i co r i e n t a t i o n ,t h ef e a t u r eo f f o r m a ta n dt h ea d j e c t i v em o v e s f r o ma d v e r b i a lt oa t t r i b u t e f i r s t l y , i n v e s t i g a t e dt h ev a r i o u sc a t e g o r i e so fa d j e c t i v ea d e r b i a l ss e m a n t i c o r i e n t a t i o n ,i n c l u d i n gf o r m e rd i r e c ta n da f t e rd i r e c t 、i n n e rd i r e c ta n do u t e rd i r e c t 、 s i n g l e - r e f e r sa n dm u l t i r e f e r s t h es u b c a t e g o r i e sw e r ea l s od i s c u s s e d s e c o n d l y , a l l t h e a d j e c t i v e s i nt h es e n t e n c e sw e r e c l a s s i f i e d b ys e m a n t i c f e a t u r e ,a n dw e r ea n a l y z e dt h e f e a t u r e so ff o r m a tt h ev a r i o u st y p e so fa d j e c t i v e a d e r b i a l ss e m a n t i co r i e n t a t i o n t h i r d l y , a n a l y z e dt h es i t u a t i o no fa d j e c t i v e so fd i f f e r e n ts e m a n t i cf e a 嘁s m o v i n gf r o ma d v e r b i a lt oa t t r i b u t e ,a n do b s e r v e dt h e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t h e m t h e n c l a s s i f i e dt h ea d j e c t i v e sw h i c ha r et ob ea d e r b i a l w e a k l yb ys e m a n t i cf e a t u r e ,a i l d c o m p a r e dt h ep o s s i b i l i t yo ft h e s ea d j e c t i v e so fd i f f e r e n ts e m a n t i cf e a t u r e s m o v i n g f r o ma d v e r b i a lt oa t t r i b u t eb e t w w e e n p e k i n gu n i v e r s i t yc c l a n ds p o k e nl a n g u a g e k e y w o r d s :a d j e c t i v ea d e r b i a l s e m a n t i co r i e n t a t i o n s e m a n t i cf e a t u r e s f e a t u r e a d j e c t i v e sm o v i n gf r o mt h ea d v e r b i a lt ot h ea t t r i b u t e i i i 浙江大学硕士论文 形容词性状语的语义指向研究 目次 致谢i 摘要i i h b s t r a c t i ii 目次i v 第一章概述1 1 1 关于语义指向1 1 1 1 语义指向的提出1 1 1 2 语义指向的定义2 1 1 3 语义指向分析的意义3 1 2 语义指向研究概况4 1 3 本文讨论的问题、方法! 7 第二章形容词性状语的语义指向分析8 2 1 基本语言现象8 2 2 讨论对象的范围8 2 3 确定语义指向方法9 2 4 状位形容词的语义指向类型1 0 2 4 1 语义前指、语义后指和前后兼指10 2 4 2 语义内指和语义外指17 2 4 3 语义单指和语义多指2 0 第三章形容词性状语的语义特征分类及其在语义指向类型中的形成特点2 5 3 1 形容词性状语的语义特征分类2 5 3 2 形容词性状语在语义指向类型中的形成特点2 6 3 2 1 前指、后指与前后兼指2 6 3 2 2 内指与外指2 8 3 2 3 单指和多指2 9 第四章形容词性状语移位作定语3 1 4 1 状移定位3 1 4 1 1 【+ 述人】类形容词状移定位3 1 4 1 2 【+ 述动】类形容词状移定位3 4 4 1 3 【+ 述物】类形容词状移定位3 4 4 1 4 + 述物】【+ 述动】类形容词状移定位3 5 4 1 5 【+ 述人】【述物】类形容词状移定位3 6 4 2从形容词作状语能力强弱看状移定位的可能性3 7 4 2 1 + 述人】类形容词3 7 4 2 2 【+ 述物】类形容词3 9 4 2 3 【+ 述人】【+ 述物】类形容词4 2 第五章结语4 5 参考文献:4 7 作者简历5 0 i v 浙江大学硕十论文 形容词性状语的语义指向研究 1 1 关于语义指向 第一章概述 1 1 1 语义指向的提出 语义指向,是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汉语语法研究出现的一种新的语义分析方 法。它的提出和确立,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 2 0 世纪5 0 年代以前,传统语法背景下的汉语研究,偏重句子结构形式而忽 视语义结构。但是早期的一些语法学著作,如马建忠马氏文通、王力中国 现代语法、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已经开始 有意识地注意到,事实上存在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不相对应的情况,尽管这些研 究只是提出问题,并未作深层的探索,但是他们为后面的学者做了很好的铺垫, 可以认为是语义指向分析的朦胧阶段。 一般认为,吕叔湘先生( 1 9 7 9 ) 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第一次明确提出 了“在语义上a 指向c ”的说法:“论结构关系,a 应该属于b ,但是在语义上a 指向c ,例如:( a ) 圆圆的排成一个圆( 圆圆的圆) ,( b ) 走了一大截冤枉路 ( 走得冤枉) ,( c ) 几个大商场我都跑了( 都总括几个) 。”。由于作者主要是提 出汉语语法中的问题,所以并没有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但是“指向”这个词却 被人们运用到语法研究中。如沈开木( 1 9 8 3 ) 的“指向”说,胡树鲜( 1 9 8 2 ) 的 “作用点”说。这一时期认为是萌芽阶段。 “语义指向”作为完整的语法术语是由刘宁生( 1 9 8 4 ) 在句首介词结构 “在”的语义指向提出的。文章指出“在”放在句首,在句法上是全 句修饰语,但是语义指向并不一致,既可以指向谓语,如“在这几天内,她已经 和五位阔姨太太结为干姊妹”,也可以指向主语,如“在分析语言的语音结构时, 我们找到的最小单位是音位。”。邵敬敏( 1 9 8 7 ) 从方法论上对2 0 世纪8 0 年代语 义指向引入副词研究所取得的新突破的评述使“语义指向”这一术语得到语法幂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7 9 :5 2 虽然胡树鲜采用。作用点”这一术语,但是和语义指向的实质是一样的 。刘宁生句首介词结构“在”的语义指向汉语学习,1 9 8 4 ( 2 ) 浙江大学硕士论文形容词性状语的语义指向研究 广泛认同,并自觉采用这一方法分析语法现象,形成了语义指向分析的热潮。同 时,三个平面理论的提出也促进了语义指向分析法的产生和发展。语义指向分析 方法正式确立,进入探索期。 1 1 2 语义指向的定义 目前,虽然语义指向分析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应用,但对什么是语义指向、 语义指向的定义究竟是什么等问题,语法学界对此却意见不一。我认为,根据语 义联系是直接还是间接的不同看法,可以分成三类观点。 1 、联系说 这类观点并不触及直接间接的问题。沈开木( 1 9 9 6 ) 认为:“名词语义指 向是指一个词指向它的对象的能力或特性。”范晓、胡裕树( 1 9 9 2 ) 说:“语义 指向是指词语在句子里在语义平面上支配或说明的方向。”另外,胡树鲜( 1 9 8 2 ) 在谈到副词的作用点问题时说:“本文所说的作用点指的是副词语义在哪个 部位发挥作用,不是指语法结构上哪个成分作用于哪个成分。”黄国营( 1 9 8 5 ) 也提出过“分射”“后射”“前射”“语义射及”的说法。税昌锡( 2 0 0 4 ) 指出: “语义指向就是句法成分在语义平面上的动态指归性,体现为由指向成分和被指 成分一起构成的语义指向结构体。”周国光( 2 0 0 6 ) 将语义指向作为一个初始概 念对其下了严格的定义:“在句法结构中,句法成分之间具有一定方向性和一定 目标的语义联系叫做语义指向。句法成分的语义联系方向称为指,句法成分 的语义所指向的目标叫做项。” 2 、直接联系说 周刚( 1 9 9 8 ) 认为:“所谓语义指向就是指句子中某一个成分跟句中或句外 的一个或几个成分在语义上有直接联系,其中包括了一般所认为的语义辖域。” 陈保亚( 1 9 9 9 ) 把语义指向看成是语义结构中语义成分之间的直接的联系。陆俭 明( 2 0 0 1 ) 认为:“所谓语义指向指的是句中某一成分在语义上跟哪一个成分相 关。”陈昌来( 2 0 0 0 ) 认为:“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某一成分跟另一成分或 个成分在语义上的直接关联性。”圆赵世举( 2 0 0 1 ) 将其定义为“某一结构成分在 。陆俭明陆俭明选集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 :3 8 1 。陈昌来现代汉语句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0 :9 4 2 浙江大学硕七论文形容词性状语的语义指向研究 语义上与哪个结构成分直接发生联系”。 3 、间接联系说 卢英顺( 1 9 9 5 ) :“语义指向的定义就不能限定在句法结构中的直接成分之间。 我们认为,语义指向指的是句法结构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其他成分( 一个或几 个) 相匹配的可能性。”朱晓亚( 1 9 9 4 ) 谈到语义指向时说:“它是探求语义结构 关系的一种方法,能有效地揭示出句法上没有直接联系的成分间深层的语义关 系,从而探寻表层句法关系和深层语义关系之间既相互对应又不对应的复杂关 系。” 。 虽然以上各位学者对语义指向的定义都不统一,分歧主要表现在联系应该是 直接的还是间接这一方面,但是实质是一致的,都认为语义指向是句子成分间的 语义联系。我认为,当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一致时,语义指向是显而易见的,自 然是直接的,但是对这种语义指向分析的意义却不大。更多的时候我们分析的是 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不一致的情况,此时句中成分在语义上和某些成分是直接相 关的,而这些成分在句法结构上往往是间接的。 1 1 3 语义指向分析的意义 语言的基本单位是句子,而句子又是不同的词语在选择的基础上通过线性的 排列生成的。言语单位的组织是线性的、一维的,但人们用以表达客观世界的语 言却是多维的。一个句法结构里总是同时并存着两种语法关系:显性语法关系和 隐性语法关系。陆俭明( 1 9 9 3 ) 更是明确地提出“在语法研究中,应该注意到这 样一个事实:即句子成分之间总是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一语法结构关 系和语义结构关系”。汉语中的句子经常存在这两种结构不一致的情况。如:他 喝醉了。补语“醉”和主语“他”虽然在句法上不是直接成分,但“醉”在语义 上却指向“他”。分析这样的语义结构,用格语法和配价语法的理论和方法显然 是不够的,它们只能分析名词和谓词之间的语义关系,而不能分析其他成分之间 的语义关系。语义指向分析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它可以考察其他各种非直接成 分之间语义上的直接联系。因此运用语义指向分析法可以进一步分析句子的语义 结构,揭示语义结构的特点。 。赵世举汉语研究管见录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 0 0 5 :2 2 1 。陆俭明现代汉语句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9 3 :1 9 3 浙江大学硕士论文 形容词性状语的语义指向研究 汉语中的句子存在着很多歧义现象,其中的一些歧义结构又是层次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所不能分化的。如:她又买了一本书。歧义现象主要是由“又”引起 的,它是无法用层次分析法来解释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设置语境及语义分析法 来加以分化,比较简单方便: a 我买了一本书,她又买了一本书。( “又”语义指向“她”) b 她已经买了两本书了,她又买了一本书。( “又”语义指向“一本”) c 她已经借了一本书了,她又买了一本书。( “又”语义指向“买) d 她买了一份报纸,她又买了一本书。( “又 语义指向“书”) 语义指向分析法不仅仅用于分析定语、补语、状语在句中的语义指向,而且 指向成分不限于在句内,也可以在句外。同时又引进了语境、预设、意愿、焦点、 已知信息、新信息等概念和分析的手段,把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静态分析和动 态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开拓了语法研究的视野。运用语义指向分析法除了能有 效地把握句子内部复杂的语义关系,还能推动语义平面研究的发展,从而使语法、 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理论更加丰富和完善。 1 2 语义指向研究概况 目前,语义指向分析主要集中在状语和补语的研究上,相对来说,对定语的 语义指向研究就显得比较少了,但是最近几年,定语的语义指向研究也相继出现 了一些成果著作。对状语的研究,集中表现在一些表示程度,范围或者否定的副 词,作状语的形容词以及作状语的某些介词结构等。少数论文涉及到协同副词及 连动短语、兼语短语前状语,连动句中状语的语义指向问题。 较早用语义指向的理念对状语进行研究的学者是刘月华( 19 8 3 ) 。她在状 语的分类和多项状语的顺序一文中,首先将状语分成描写性状语和非描写性状 语,然后根据在句中作用的不同把描写性状语分为m 1 、m 2 、m 3 三类,又根据这 三类描写性状语的语义特征,考察其在句中的句法位置。她认为,m 1 、m 2 、m 3 状语实际上的作用分别是描写动作者、动作变化本身以及动词的宾语。虽然她并 未使用语义指向这一概念,但是实质是一样的。此后,徐复岭( 1 9 8 6 ) 考察了连 动短语前副词作状语的三种情况及其语义指向问题。在具体语言事实的基础上, 邵敬敏( 1 9 9 0 ) 提出“指、项、联”三个全新概念,有效地解释了因语义指向不 4 浙江大学硕士论文形容词性状语的语义指向研究 同而产生的很多复杂现象。陆俭明( 1 9 9 7 ) 对补语、状语,尤其是“只、“究竟” 等副词的语义指向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肖奚强协同副词的语义指向( 2 0 0 1 ) 一文认为,协同副词要求与之搭配的名词性成分必须是复数,其语义大都前指, 前指时语义既可以指向动作的发出者也可以指向动作的承受者;既可以仅指向主 语、介词宾语和兼语,也可以同时指向主语和宾语、主词和介词宾语及介词宾语、 主语和兼语或兼语和介词宾语。协同副词的语义也可以后指。当协同副词所在的 动词短语在句中充当定语时,协同副词的语义有两个指向:既指向前面的介词宾 语或主语又指向后面的中心语。 最早系统地研究形容词状语语义指向的学者是张力军( 1 9 9 0 ) 。他在论 “n p i + a + v p + n p 2 ”格式中a 的语义指向一文中分析了a 在“n p i + a + v p + n p 2 ”中 的语义指向及其规律,a 指的是作状语的状态形容词,在这里性质形容词并未讨 论。张文认为,a 的语义指向,首先与a 自身的内部差异有关系,其次与n p i 和 v p 之间的施受关系、v p 和a 间的致使关系以及v p 和a 间的共现关系有关系。而 且在一定的条件下,a 可以同时指向n p 和v p ,最后得出了八条规则。董金环的 形容词状语的语义指向( 1 9 9 1 ) 从形容词状语的语义特征入手讨论了它们的 语义指向规律,她认为形容词状语的语义指向受词语选择限制、词序和句型三种 因素的制约。她同样也引进了n p 和v p 之间的施受关系概念,又结合了句型的因 素。在董文中还出现了对格式变换的研究,其实质也就是后来所提出的“句法异 位”。如:雨点冰凉地滴落下来。该句可以变换成“冰凉的雨点滴落下来”。但也 仅限于这一种情况,即“n s + a n + v p a n + n s + v p ”。邢福义在汉语语法学( i9 9 6 ) “状语和定语”中虽然未进行语义指向的研究,但是提到“性态状语,有的跟定 语相通。或者可以提到主语部分,成为定语;或者可以移到宾语部分,成为定语。 例如:阳光强烈地照射着大地。一强烈的阳光照射着大地。”他还指出:“能够向 定语转化的状语,一般都表示跟人或事物存在恒性联系的性质或状态”。张爱民 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与作其他成分的比较( 1 9 9 6 ) 将形容词重叠式分为:a 色彩类;b 情状类;c 情态类;d 情感类。a 类形容词总是后指作为它的直接成分 的受事者;b 类形容词后指受事者;c 类形容词指向施事者和动作;d 类形容词 只能指向施事者和动词。卢福波形容词状语语义指向及其语用特点探析) 1 9 9 6 ) o 邢福义汉语语法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6 :1 0 5 1 0 6 5 浙江大学硕士论文形容词性状语的语义指向研究 将形容词状语的语义指向类型分为四种,即“指向动词中心语、指向主语发出动 作的人、指向与动作或事物有关的数量及指向宾语的人或事物”。同时他还探讨 了含有不同语义指向的形容词状语在语句运用上的差异。侯友兰( 1 9 9 8 ) 引入“系” 的概念将形容词状语纳入句法框架中进行考察。张世才( 1 9 9 9 ) 形容词作状语 的语义指向与在句中的位置中认为,状语的语义指向可以分为指向施事者和受 事者两大类( 包括指向兼语与介词宾语) 。文中还提出,谓语动词的修饰语可以 变换句法结构,变成定语修饰语,同样也可以成立。如:“蓬蓬地长着狗尾草” 一“长着蓬蓬的狗尾草”。张文不仅将形容词状语变换成主语的定语,还将其变 换成宾语的定语。王立弟、顾阳( 2 0 0 0 ) 将研究范围限定于“宾语指向”的状语 修饰语,指出该类产生的语义条件,从这类状语的分布揭示其句法特征,并用同 构性原理来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基础,继而指出其对结构的限定。郑贵友现代 汉语状位形容词和“系”研究( 2 0 0 0 ) 以“小句中枢说”为理论背景,以“表 一里一值”小三角的思路为总体上的研究思路,提出并运用“系”的理论对现代 汉语状位形容词h 自身在不同的句法位置上的语义特征以及受此支配的不同职 位的a 得以沟通、转变的句法、语义条件进行了探讨,例如a 定一- h 状原义易位、 a 状一一a 补原义易位的句法、语义条件等等。周国光、张林林现代汉语语法理 论与方法( 2 0 0 3 ) 一书中认为,具有【+ 述人】语义特征的状语指向表示人的 成分;具有【+ 述物】语义特征的状语指向表示事物的成分;具有【+ 述动】语 义特征的状语,则只能指向表示动作行为的成分。王金鑫情感形容词语义指向 研究一文认为,情感形容词在不同句法位置上的语义指向是有规律的,即指向 在句法距离上离它最近的指人词语。张国宪在性状的语义指向规则及句法异位 的语用动机( 2 0 0 5 ) 将形容词分为表物和表行两个语义类型,进而指出“当表 物形容词位于定语位、表行形容词位于状语和补语位时,形容词所述性状的语义 指向其中心语;当表物形容词占据状语和补语位、表行形容词占据定语位时,形 容词所述性状的语义总是指向中心语之外的成分”。张文还明确地提出了“句法 异位”这一说法。他将词语句法异位现象归纳为四种,分别是“定语一状语、状 语- - * l 、语、定语一补语、定语一状语一补语”的异位。并且将句法异位的语用动 机分解为“恒久与临时”、“有意与无意”和“主观和客观”等基本要素。何洪峰 论现代汉语的方式状语与定语的转换( 2 0 0 6 ) 提出,指向施事或受事的方式 6 浙江大学硕士论文形容词性状语的语义指向研究 状语是可以变换成定语的。文中涉及到的“方式状语”有三类,其中一类就是由 形容词或状态词构成的。他认为,方式状语变换成定语,要受到语义、结构和表 达上的制约。而且,变换后在语义特征方面表现出一系列的差异。李劲荣( 2 0 0 7 ) 探讨了语义指向宾语名词的状态形容词成功地从定语移到状语位置的语义和句 法制约条件。他认为,异位的语用动机是使性状成为焦点。王珏( 2 0 0 7 ) 在学界 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状态词静态语义分类,以及主语、宾语的状态词定语与状语 互换的语法、语义条件,状态词状语与补语互换的语义条件,最后是状态词互换 的语用特殊性。讨论状语语义指向及句法异位的文章还有肖伟良( 1 9 9 8 ) 、邹艳 霞( 2 0 0 1 ) 、艾彦( 2 0 0 5 ) 、田簧宗( 2 0 0 7 ) 、王火红( 2 0 0 7 ) 。 根据对上述资料的整理,不难发现,对状语的语义指向分析又比较集中地分 布在形容词状语,对状语、定语和补语之间的转换又以状语和定语居多。虽然如 此,但是依然有必要从新的角度再进一步挖掘它们之间的关系。本文就是在借鉴 前人著作的基础上又作了些思考。 1 3 本文讨论的问题、方法 状语一般指动词前面的修饰性词语,而形容词其中一个强大的句法功能就是 作状语。在句法层面上,这些形容词性状语就是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的。但是, 在语义层面上,形容词性状语并不总是指向其直接修饰的谓词性成分,除了较多 地指向谓语中心语、主语、宾语,有时还可以指向补语、介词宾语、句外成分, 或者同时指向它们中的几个成分。形容词状语的语义指向,归根到底,只跟形容 词的内部的差异有关,即形容词在没有作状语之前就已经决定了它应该指向什么 词语,因为它的基本语义已经替它安排好了。因此,本文将结合形容词的语义 特征,对形容词性状语的语义指向以及该形容词移位作定语的现象进行分析。 本文绝大部分语料来源于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c c l 语料库检索系 统,其余来自文学作品和网络,出处已注明。大部分例句完全依照原句记录,一 些例句在不改变原义的前提下作了一定的修改。 。艾彦形容词作状语的语义指向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大学,2 0 0 5 7 浙江大学硕士论文 形容词件状语的语义指向研究 第二章形容词性状语的语义指向分析 2 i 基本语言现象 在我们日常生活交际中,我们常常听到以下类型的句子: 他邀叠圣地回过头来,没有答话。 一家人正高壹羞羞地围着小方桌吃着饭。 两只脚壹高地搁在另一张椅子上。 他那晒得黑黑的皮肤很漂亮地紧绷在脸上。 我很漂亮地把这件事解决了。 他i 壹董地煮了一大锅。 屋里满满地堆着大大小小的书箱。 形容词可以作定语也可以作状语,但是上述例句均是形容词作状语的情况。 就上述7 个例句来说,在句法结构上,形容词状语与其后的谓语中心语关系最亲 密,但是语义指向却不尽然。如例和例中,“懒洋洋”“高高兴兴”分别指向 主语“他”和“一家人”。例“高高”是“搁”的结果,致使“两只脚高高的”, 所以“高高”在语义上指向主语“两只脚”。例和例虽然都是“漂亮地+ v p ”, 但是语义指向截然不同。例中“漂亮”指向“皮肤”,而例中“漂亮”并不 是指人的外表好看,而是“出色”义。表示“出色”义的“漂亮”后面一般都紧 跟谓语动词。因此,它既不指向“我”,也不指向“这件事”,而是指向谓语“解 决”。例和例中都出现了“满满”,而且意义相同,但是例指向宾语“锅”, 而例则指向主语“屋里”。类似这样存在句法和语义结构矛盾的语句仍有很多, 下面我们将会作详细的讨论。 2 2 讨论对象的范围 本文仅讨论形容词性词语充当状语的情况,文中所出现的含形容词性状语的 例句,不仅包含简单形式n s + a + v p 、n s + a + v p + n o ,还包括“把”字句、“被”字 浙江大学硕士论文 形容词性状语的语义指向研究 句。具体表示为n s + a + 把+ n 介+ v p ( + n o ) 、n s + 把+ n 介+ a + v p ( + n o ) 、n s + a + 被( + n 介) + v p ( + n o ) 、n s + 被( + n 介) + a + v p ( + n o ) 。其中,n s 指作主语的体词性成 分,a 指作状语的形容词,n 介指作介词宾语的体词性成分,v p 指作谓语的谓词 性成分,n o 指作宾语的体词性成分。 根据朱德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可以直接作状语的形容词有状态形容 词( 如绿油油、香喷喷、慢慢等) 、双音节性质形容词( 如完全、特别、容易等) 、 单音节性质形容词( 只占少数,如多、少、早、晚等) 。此外,朱文还指出,“在 书面语里,双音形容词加上地( 或写作的) 之后可以自由地作状语”。贺 阳( 1 9 9 6 ) 在对性质形容词作状语情况的考察中得出:“在考察的9 1 7 个双音形 容词中,不能直接作状语的有7 9 6 个,其中加地后便可作状语的有3 2 5 个, 也就是说,在不能直接作状语的双音形容词中,有4 0 8 可以加地后作状语。” 口因此,本文讨论的形容词还将那些大量的加“地”后作状语的双音节性质形容 词收纳在内。但是,那些作状语时意义完全改变,与形容词同音同形异义的副词, 如“白、臭、光”等并不包含在内。 这里的形容词a 并不仅限于一个,可以多个形容词a 连续连用充当状语,还 可以中间间隔其他句法成分,但是这几个形容词必须独立充当状语,地位是平等 的。几个形容词其他断续连用的情况不在本文考虑在内,如形容词之间还有不能 充当修饰语的连词出现,如“a 1 又a 2 、a 1 而a 2 ”等。 2 3 确定语义指向方法 随着语言学界对语义指向研究的日益深化,判断语义指向的方法也多了起 来。顾名思义,语义指向着重强调句子成分在语义上的关联,因此,语义匹配性 是非常有效地确定语义指向的一种手段。杨亦鸣( 2 0 0 2 ) 在确定副词的语义指向 的步骤时举例并分析。如:他满满斟了一杯酒给老王。这个句子里面的主要成 分都有“他”、“满满”、“斟了”、“一杯酒”、“给”、“老王”,但是,副词“满满” 表物体的一种状态,根据语义匹配原则,“满满”只能与“一杯酒”有语义指向 的关系。再如:他同情地笑了笑。这句话中的“同情地”表示人的一种心理状态, 。朱德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语法论文精选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5 :2 0 2 。贺阳性质形容词作状语情况的考察语文研究,1 9 9 6 ( 1 ) 。杨亦呜论副词的语用分类汉语词汇,句法、语音的相互关联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 0 0 7 :5 1 6 9 浙江大学硕上论文形容词性状语的语义指向研究 只能指向句中的“他”。其实这是一种利用语义特征来确定语义指向的方法。 此外,周国光在试论语义指向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2 0 0 6 ) 中还提出了“成 分分解一组配法”、“消元法和换项法”、“移位法”和“对比法”这四种。成分分 解一组配法是以词汇语义兼容关系和语义兼容原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确定语义 指向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们之间的语义联系。他在 文中举出以下3 个句例:a 我们踢壶了球一我们踢球+ 我们赢了( 补语指向主语) b 我们踢煎了球一我们踢球+ 球破了( 补语指向宾语) c 我们踢壹了球一我们 踢球+ 踢完了( 补语指向述语) 。在我们实际应用并确定语义指向的时候,成分分 解一组配法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认为,这一方法和利用语义特征来确 定语义指向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处。消元法和换项法都是以句法语义兼容关系和 共存原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确定语义指向的方法。如周文中举例:a 他一共买 了三本书。b 一共买了三本书。c 一共三本书。d 一共三本。e 幸他一共 买了书。通过消元操作和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来:凡是“一共”和“三本”同现 的句子都是符合句法结构的,而一旦消去表示总量的“三本”,“一共”的语义指 向就会落空,无法形成合法的句法结构。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一共”的语义指 向是表示总量的“三本”。 因此,在本文我们将会用到这三种方法作为确定语义指向的方法和依据,但 是,成分分解一组配法将作为主要方法来进行应用。 2 4 状位形容词的语义指向类型 我们拟从形容词性状语在句中语义所指的前后方向、所关涉的内外范围以及 被指成分的数量等角度,将语义指向类型分为三大类:( 一) 语义前指、语义后 指和前后兼指;( 二) 语义内指和语义外指;( 三) 语义单指和语义多指。大类下 面将再细分小类,并逐一进行分析。 2 4 1 语义前指、语义后指和前后兼指 语义前指就是一个语义指向结构体的被指成分位于指向成分之前,指向成分 周国光试论语义指向分析的原则和方法语言文字学,2 0 0 6 ( 1 0 ) 。周国光试论语义指向分析的原则和方法语言文字学,2 0 0 6 ( 1 0 ) 1 0 浙江大学硕士论文形容词性状语的语义指向研究 前指被指成分构成的语义指向模式。语义后指与之相反,即被指成分位于指向 成分之后。 2 4 1 1 语义前指 a 指向主语n s ,即动作、行为发出者。例如: ( i ) 吉玲自主地抱住膝头,可怜得像鼍卖火柴的小女孩”。( 池莉不谈爱情) 一吉玲抱住膝头+ 吉玲自卑 ( 2 ) 突然,李小兰很之垃地站起来,捂住嘴跑进厕所。( 池莉太阳出世) 一李小兰站起来+ 李小兰冲动 ( 3 ) 被他点到的人,都主鳖地从人群中挤出来站到他的身边一被他点到的人 从人群中挤出来站到他的身边+ 被他点到的人兴奋 ( 4 ) 他很主监地穿行在自己的车间里。( 池莉一去永不回) 一他穿行在自 己的车间里+ 他神气 ( 5 ) 孙正又丛甚地谈到了物价上涨、家庭开支e l 渐艰难的f o - 题。( 池莉不 谈爱情) 一孙正谈到了物价上涨、家庭开支的问题+ 孙正认真 ( 6 ) 到了地里的时候,还留在庄稼地锄草的人,都兰煎地望着这车上和坐在 车上的人。( 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一留在庄稼地锄草的人望+ 留在庄稼地 锄草的人好奇 虽然这里的形容词性状语后面都紧跟着谓语动词,但是它们并不发生直接的 联系。形容词是对主语的表情、神态或者心理的描写,从语义上来说它们之间则 是直接联系。如例( i ) 和例( 2 ) 中的“自卑”和“冲动”分别指向主语“吉玲”、 “李小兰”。语义指向主语的形容词性状语一般具有【+ 述人】的语义特征,例如 上文出现过的“自卑”“冲动”“兴奋”“神气”“认真”“好奇”以及平时经常见 到的“慌张”“傲慢“慵懒”“妩媚”等等。它们通常都具有人的情感、姿态、 心理等方面的语义特征。这些形容词是谓语动词的伴随状态,因此它们俩是句子 里面最重要的两个句法成分,尤其强调表示状态的形容词。 b 指向主语的定语 如果主语内还有定语,形容词性状语还有可能指向主语的定语。例如: ( 7 ) 她的声音便很i 醴地说道:“哼! 还是亲戚! ”( 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 。税昌锡汉语语义指向论稿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5 :7 0 1 1 浙江大学硕士论文形容词性状语的语义指向研究 上) 一她的声音说+ 她粗鲁 ( 8 ) 女儿的目光跟着我的手指篮查地逡巡。一女儿的目光跟着我的手指逡巡 + 女儿惊喜 ( 9 ) 它的身子激动地习惯性地晃个不停。一它的身子晃个不停+ 它激动 ( 1 0 ) 他的手至至地戴上了手套。一他的手戴上了手套+ 他乖乖的 以上例句都是指向主语内定语的现象。例( 7 ) 中的“粗鲁不是指向“声 音”,而是指向“她”。例( 8 ) 中的“惊喜”一般指有生命的生物,所以它的指 向成分不是“目光”,而是“女儿”。例( 9 ) 中的“激动”同样是指人或者动物 的一种感情。因此,“激动”的语义指向是“它”,而不是“身子”。例( 1 0 ) 中 的“乖乖”指人或者小动物很听话,尤其是指小孩儿。手的动作也是在人的思维 指导下才活动的。所以“乖乖”的语义指向只能是“他”,而非“手”。指向主语 内定语的现象不是特别多,在此仅罗列4 例。通过对上述例句的分析我们可以发 现,主语和定语之间存在着领属关系,而且形容词性状语和主语内的定语在语义 特征上有共同之处,和主语则没有。“粗鲁”“惊喜”“激动”“乖乖”均是对人物 的描写,虽然例( 8 ) 中“激动”一词用于动物身上,但是使用了拟人手法。因 此,符合该类语义指向的形容词性状语也一般具有【+ 述人】的语义特征。 c 同时指向主语和主语内的定语。例如: ( 11 ) 他那细嫩的躯体直直地躺在血泊里。一细嫩的躯体直直地躺在血泊里+ 他直直地躺在血泊里 ( 1 2 ) 她的两眼痤墨墨地凝视着那盖着被单的尸首和殷在被单上的斑斑血印。 一她痴呆呆地凝视着尸首和斑斑血印+ 两眼痴呆呆地凝视着尸首和血印 ( 13 ) 三舅的眼睛直竖:匿地盯着我。一三舅直愣愣地盯着我+ 眼睛直愣愣地盯 着我 以上各例都是前指主语及主语内定语的类型。如,“直直”一“躯体”“他”; “痴呆呆”一“两眼”“她”;“直愣愣 一“眼晴”“三舅”。如果分别去掉主语 “躯体”“两眼”“眼睛”同样可以成立。通过对上述句子的观察,不难发现,定 语和主语之间存在领属关系,而且主语一般是人体器官各部位,形容词性状语大 多表示视觉器官的活动状态。 d 指向“把”字句、“被”字句中“把”“被”后面的宾语n 介 1 2 浙江大学硕:t 论文 形容词性状语的语义指向研究 如果“把”“被”的后面还有宾语,那么形容词性状语很有可能与之发生语 义联系。例如: ( 1 4 ) 姊姊就这么被那些赤肌鬼壁垦地、毫不留情地杀害了。一姊姊就这么 被赤肌鬼杀害了+ 赤肌鬼残忍 ( 1 5 ) 香草冰激凌被她塾擅地涂在她的肉饼上了。一香草冰激凌被涂在肉饼 上+ 她敏捷 ( 1 6 ) 每当菲利普同人交谈再去向她求教,总被她恶狠狠地拒之于门外。一 菲利普被她拒之于门外+ 她恶狠狠 ( 1 7 ) 小克劳斯把自己堑堑壁壁地安顿下来。一小克劳斯把自己安顿下来+ 自己舒舒月艮服 ( 1 8 ) 你把他高盏羞羞地打发走。一你把他打发走+ 他高高兴兴 ( 1 9 ) 他把教室王垒垒地打扫了一遍。一他把教室打扫了+ 教室干千净净 例( 1 7 ) 中,“舒舒服服”语义既指向介词宾语“自己”,也指向主语“小克 劳斯”。因为“小克劳斯”和“自己”属于同指,本文姑且认为“舒舒服服”语 义指向“把”的宾语“自己”。通过上述例句,我们发现,这里的形容词也多具 有【+ 述人】的语义特征。在“把”字句中,形容词性状语指向“把”后宾语的 情况较为常见。但是也有例外。如:a 你把他壶直羞送地打发走。b 你直壶羞羞 地把他打发走。两者即前文中提到的两种类似的句型:n s + 把+ n 介+ a + v p ( + n o ) 、 n s + a + 把+ n 介+ v p ( + n o ) 。它们在句中所作句法成分不变,只是顺序稍微有些变化。 然而,语义指向可能会发生很大变化。a 中的“高高兴兴”指向宾语“他”,b 中的“高高兴兴”则指向主语“你。g i y o n ( 1 9 8 5 ) 曾提出了一个邻近性原则, “两个概念在语义上或功能上越接近,它们在词汇层上、形态配列上、句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