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科类阅读(2)李仕才【考情分析】(知识树、考查类型或易犯错误)文本的体裁:主打体裁是带有文化含量的社科论文。覆盖的考点:根据文本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题量、分值、题型:3道,9分,均为单选题。命题思路:“阅读,首先是正确理解语义的问题;进一步则是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筛选出关键语言信息;再进一步,则是对这些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得出必要的结论。”【例题导引】【技法三】替换概念,暗变信息。科技文有大量的科学名词或术语,细微的区别或变化都可能大相径庭或产生天壤之别。这就需要我们细心辨别、比照信息。设计者常采用 “ 替换 ” 或 “ 暗变 ” 的方式:即把概念A替换为概念B;或把信息A暗变为信息A。以此来 “ 混淆视听 ” 。【例3】科学家为太空设计的第一座工厂是制药厂,产品是有 “ 抗病毒法宝 ” 和 “ 抗癌良药 ” 美誉的干扰素。过去,干扰素一直是从人体血液中提取。3万升人体血液才能提取100毫克干扰素,目前全世界力所能及的干扰素产量对成千上万的患者来说,真是杯水车薪。为解决这一供求矛盾,瑞士科学家采用遗传工程的方法生产出了干扰素,但是由于地球上重力限制了分离的精度,同时还由于空气中的杂质影响,用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干扰素很不纯净,混有分子量和干扰素相同的杂质。【题3】下列有关干扰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人体血液中提取的干扰素总量目前已不能满足成千上万患者的需求。B、太空生产的干扰素在精度和纯度上要比采用遗传工程方法生产出来的干扰素高。C、用遗传工程方法生产出来的干扰素因受到地球上重力和空气中杂质影响,常混有与干扰素相同杂质的分子量,很不纯净。D、干扰素的供需矛盾促使瑞士科学家采用遗传工程的方法生产干扰素。【解析】本题正确答案是C项。命题者有意将信息暗变。信息A“分子量和干扰素相同的杂质 ” 偷换成信息A“与干扰素相同杂质的分子量 ” ,信息A和信息A在字面上没有改动,但在词序上有了调整。信息A信息A。貌视相同,实质大相径庭。我们如不细心辨别,很容易中计。【技法四】个性与共性或主观与客观混同。科技文在说明事物的特性或事理时,很重 “ 依据 ” ,依据中常常包含事物的个性与共性、主观与客观因素。设计者往往在其中做 “ 文章 ” ,将其等同起来或罗列一起。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把握信息要点,准确地区分。【例4】生活于海洋的哺乳动物中,鲸是适应海洋生活程度最高的一类。它们的体形趋于流线型,体表光滑,前肢像桨一样,后肢退化,适宜水中游泳的运动方式;皮肤下厚厚的一层鲸油,使它们不需耗费大量的热量即可维持体温的恒定。在海洋中,它们靠自身独特的声纳定向系统导航。而一旦到了陆地上,它们就寸步难行了。【题4】下列不能作为 “ 鲸是适宜海洋生活程度最高的一类 ” 的依据是:A、鲸是生活于海洋的哺乳动物。B、鲸有流线型的体形且体表光滑,前肢像桨一样,后肢退化。C、鲸皮肤下有厚厚的一层鲸油,能够保持热量,维持体温。D、鲸有自身独特的声纳定向系统导航。【解析】本题正确答案是A项。分析题干中 “ 鲸是适宜海洋生活程度最高的一类 ” 一语,无疑是要求我们找出具有鲸适宜海洋生活的个性特征。显然,选项A不属于鲸的个性特征,故不能作为 “ 鲸是适宜海洋生活程度最高的一类 ” 的依据。这是典型的以 “ 共性 ” 混同 “ 个性 ” 的示例。【我的疑问】【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8题“断桥”考唐代诗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中有“断先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的诗句,这被视为今日西湖十景之“断桥”的最早文献记录。断桥在南宋咸淳年间因隶属宝祜坊而改称宝祜桥。因“断桥”不断,当时也出现了用谐音“段桥”解释为“段家桥”的说法,如周密武林旧事卷五“断桥”下就说“又名段家桥”。但因为在“断桥”不断的问题上没能达成共识,所以后来人们围绕“断桥”的名义问题聚诉纷纭。翻阅典籍,除西湖断桥之外,诗文中说道“不断之断桥”的还有几例。如金赵秉文墓归诗云:“行过断桥沙路黑,忽从电影得前村。”明邵经邦断桥诗云:“闻到桥名断,从来金勒过。”清顾于观南楼四咏诗云:“门前空有断桥在,十日人无款竹扉。”可见“不断之断桥”在古代是比较常见的,并非杭州西湖所独有。然而桥既不断,为什么称为“断桥”呢?据考证,这里的“断桥”实即“簖桥”,而“簖桥”则是与捕鱼蟹之“簖”相伴的一种桥,它主要是用来协助捕鱼蟹的。每年秋冬之交,螃蟹会进行生殖洄游,到江海交界的浅滩中繁殖后代,渔人便利用螃蟹的这种生活习性加以捕捉。他们把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的“簖”插在江河之中,挡住螃蟹向下游行进的路,然后螃蟹必沿“簖”爬上来,以求越过下行,而渔人就在“簖”侧的桥上捕捉它们(当然也有划船前往捕蟹或收笼的)。这种捕蟹方法在江南一带尤为常见,陆游稽山行有“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椴”亦可作“簖”)之语。清藩衍桐两浙輶轩续录载海盐才女李壬由武原至梅里诗云:“沿塘两岸遍桑麻,画舫朝移日又斜。望见簖桥心便喜,急收帆脚到侬家。”这里的“簖桥”就是指与放置鱼簖、蟹簖有关的桥,这种说法在部分地区至今还有。但因放置鱼簖或蟹簖过多对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响较大,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近代以来,这种捕鱼蟹的方法,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兴起而逐渐被淘汰。杭州西湖为钱塘江的泄湖,在中唐以前,钱塘江与西湖的水域连成一片,湖中水流因孤山分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形成了“白堤”。流经孤山的两股水流在宝石山东南端合流而出,“白堤”也便成为一道天然“鱼梁”。渔人在“白堤”东端设簖来捕鱼蟹,而且依簖设桥,以方便捕捉鱼蟹和到孤山的交通,这样的桥叫做“簖桥”,也在情理之中。张祜的诗句中写作“簖桥”,因为那时“簖”字或许还没有产生,或许很少有人使用。五代以后,特别是自吴越王钱穆筑垾海塘以来,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游的现象消失,渔人也就逐渐不再用簖捕捉鱼蟹了。随着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断桥”已失去设簖捕捉鱼蟹功能的本义,但“断桥”之名却由于文人作品的称颂和民间口耳相传而得以沿用。(节选自关长龙“断桥”考,有改动)注金勒:金饰的带嚼子的马笼头,这里借指骑马者。1.下列选项中关于“簖桥”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簖桥”是与渔人用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捕鱼虾的“簖”相伴的一种桥。B. “簖桥”的主要功能是方便渔人用簖捕捉鱼蟹。C.“白堤”东端的“簖桥”即今日西湖断桥,原是为方便渔人捕捉鱼蟹而设。D.“簖桥”在张祜的诗中写作“断桥”的原因是那时“簖”字可能还没有产生,也可能很少有人使用。2.下列不属于用“簖”捕捉鱼蟹的方法逐渐被淘汰的原因的一项是A.古代官府对在河流及湖面放置鱼簖或蟹簖有所限制。B.近代以来,人工养殖业的兴起。C.五代以后,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流的现象消失了。D.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唐代诗人张祜的题杭州孤山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
-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件 8 输入输出系统
- XXXX年选人用人专项整治党性分析报告范文
- 巡察组写巡察报告课件
- 输电线路运行培训课件
- 尾矿作业安全培训教程课件
- 国际知识产权贸易合同创新成果转化与许可使用
- 生态旅游区土石方运输与景观建设合同
- 风力发电场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与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 专项项目出差人员管理服务合同
-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MySQL)》全套教学课件
- 2025年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铁塔监理流程
- 2024年08月北京2024年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稳派教育2025届高考压轴卷英语试卷含解析
- 足球比赛-开幕式组织方案
- 电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 高等传热学全册课件
- 2024年华东电力设计院限公司校园招聘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宠物护理与美容技术》课件-染色
- DL-T+5220-2021-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