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左传》叙事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左传》叙事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左传》叙事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左传》叙事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左传》叙事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y 以8 1 8 s 左传 是我国第一部长子叙事的编年史 同时也是一 部优秀丽殍作品 千百年来 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后世 的读者 它在叙事上的成就尤为突出 可以称作是中国早期 叙事文的典范之作 本文以现代叙事学理论为参照 从叙述者 叙述角度 叙述时间三个方面对 左传 的叙事作初步研究 左传 文 本的复杂性导致了叙述者身份的模糊 这种模糊表现在 左 传 同时采用了客观叙事和干预叙事这两种效果不同的叙述 者模式 即为了确保历史叙述的客观性 叙述者在故事中极 力 隐身 丽为了实现价值引导 叙述者又以 君子目 仲 拓宽历史人物的心理维度 并调动读者阅读的积极性 在叙 述时间上 左传 最突出的特征是清晰韵时同刻度和灵活的 时间操作 前者使得 左传 叙事充满了现实感和历史感 后者则保证了 左传 在结构上的前后贯一和苜尾呼应j 总之 本文在继承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力求对 左传 的叙事芝术足结构动机祷铰为准确的把握 主题词 叙事叙事者视角叙事时问 a b s t r a c t z u oz h u a ni st h ef i r s tc h r o n i d ei nc h i n a w h i c hi sg o o da tn a r r a t i o n f li sa l s oa no u t s t a n d i n gw o r ko fi i t e r a t u r e f o rt h o u s a n d so fy e a r s i t h a sb e e na 帅c l i n gr e a d e r sb yi t s s p e c i a lc h a r ma n di t sp r o m i n e n t 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m a r r a l j o n i ti sc o n s i d e r e d 罄a ne x a m p l eo ft h ee a r t y c h i n e s en a r d d y e t h e o r e 自c a l l yb a s e d o nm o d e mn a r r a t o l o g ya n dp r e v i o u ss t u d i e s t h i st h e s i sp r o v i d e sap r e l i m i n a r ys l u d yo nt h en a r r a d v ea r to fz u o z h u a nf r o mt h r e ea s p e c t s t h en a r r a t o r t h ep o i n to fv i e w 1 l en a v a r r e l i m e t h e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o f t h 悟x t o f z u 0 7 h u a n c a u s e s t h ev a g u e n e s s o f i t sn a r r a t o r si d e n l i t y i nt h en a k a d o n t w o n a r r a t o rp a t t e r n sa r eu s e d t h eo b j e c t i v en a r r a f o rp a d e r na n dt h ej n t e r v e n i e n tn a r r a t o rp a t 埴r n t h a t i st os a y i no r d e rt oe n s u r et h eo b j e c u v i t yo ft h eh i s t o r i c a ln a r r 甜o n t h e n a r r a t o rd o e sh i su n o s tt oh i d eh i m s e l fb e h i n dt h es t o r i e s b u ti no r d e r t om o r a l i z et h e m t h en a r r a t o r a l w a y s s h o w e sh i m s e l fa s u n z i g e n t t e m e n o r z h o n gn i c o n f u d u s w h e nm a k i n gc o m r n e n 6 s a n d c o m b i n i n gt h et w op a t t e r n st o g e t h e r z u oz h u a ns e p e r a t e sc o m m e n t s f r o mn a r r a l j o n 1 nt h et e x t n o n f o c a l i z a l j o np e r s p e c l i v ei su s e dt os h o w t h eg r a n dh i s t o r i c a ls c e n e sa n dv i d s s i t u d e s a n de x t e r n a l f o c a l i z a t i o n p e m p e c l j v ei cw i d e nt h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d i m e n s i o no f t h ec h a r a o f e i o f n t h en a r r a t i v e m e t h em o s tp r o m i n e n tf e a l o u r el st h ec l e a ri n d i c a j o n a n dt h ef l e x i b l em a n i p u l 甜o no ft h eu m e t h ef o r m e rf i l l st h en a r r a d o no f 7 u oz h u a nw i t ht h es e n s eo fr e a l i t ya n dt h a to fh i s t o r ya n dt h ei a t t e r g i v e st h es t r u c t u r ec o h e s i o na n di n t e g d t y 引言 作为中图早期叙事作品的典范 t 左传 的叙事成就为 其在文学和史学两个领域同时赢得了声誉 唐代刘知几 史 通 杂说 云 左氏之叙事也 述行舜则簿矮盈税 露聒沸腾 论备火剐 区分在目 修饰竣整 富胜捷则收获都尽 记奔毂则捩摩横前 申盟誓剐慷慨有余 称箭诈则欺遥可见 谈恩惠则煦如誊日 纪严切剐凛若孰霜 叙兴邦豫 j 滋昧无量 豫亡国刚凄凉可悯 或腴辞滑衙牍 或美句入咏歌 跌宕而不群 纵横而自得 若 新才者 殆将工侔造化 思涉鬼神 著述罕闻 古今卓绝 请代刘熙载 艺概 文概 亦云t 左氏叙事 纷者整之 孤者辅之 板者活之 直者婉之 俗者雅之 桔者服之l 剪裁运亿之方 斯为大备 口 前人对 左传 的叙事艺术倍加赞赏 亦做过不少细致 的研究 但总以评点式 印象式的批评居多 带有很强的正 统观念和主观色彩 其中虽不乏真知灼见 不足之处是往往 造成对文本的过度阐释 本文试图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 借鉴西方现代叙事擘理论 从叙述者 视角 叙述时甸三个 方面来研究 左传 独特的叙事笔法和审美用意i 力求在理 论的捌强下 对 左传 文本的深层结构徽一番较为深入的 探讨 而不是仅仅停留于形式层面j 为了达孤上述目的 除 了叙事学理论和中国古代文论之外 笔者亦从其它文艺批评 理论中获得不少启发 包括俄嗣形式主义批 j f i 新历史主义 批评 意识形态批评辱 浦安追在 中国叙事学 中云f4 中霉教事文学可以遣 溯到 尚书 至少可以说大盛于 左传 作为我田第一 部长于叙事的编年史 左传 不仅美古了中华民族后世文 化的基本因子 对后世史家和文学家的创作也起到了不可估 量的菇型作用 因此 选择这一角度进行研究 对子弘扬中 匿古典文化 应该可以诚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 本文分为三章 第一章分析 的叙述 时闯 毋 唐 刘知几 史避 杂说 e 宁教育出版挂 9 9 7 t 月 1 麓 p 1 3 2 o c 清 捌黑复 艺概 上海古篇出版杜 1 9 7 8 年1 2 月 1 版 p 1 第一章 左传 的叙述者 传统的 左传 研究者在 左传 的作者问题上耗费了 大量的精力 他们认为 如果连这么一个基本的问题都没有 搞清楚i 左传 的研究便始终留有一个缺憾 显然 左传 的缺憾还不仅在于此 关于 左传 作者的问题 学术界大 有以下几种看法 l 作者是左丘明 这是最古老的说法 见于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2 作者是孔予的弟予予夏 或子夏的再传弟子 持 此说法的有吕大圭 卫聚贤 徐中舒等 1 3 作者是战国的吴起 持此说的有姚鼐 钱穆 童 书业等o 4 作者是战国初年魏国史官 朱东满持此说 5 作者是楚田的左史倚相 郭沫若持此诚 6 摹 作者是刘歆 康有为力倡此说 各种文学史的编者在运 镯置上几乎比较一致地采取了 一种模糊的解释 他们大多认为 左传 是战国初期的作品 作者是失名了 还有一种看法在学术界也是颇有争议 郧就 是 左传 究竟是出于一人之手 还是在流传中经过他人的 增删补写童j 报多人认为后者的可能性较大 顾炎武 日知录 云 左传 非成于一人 录之者非 世 梁启超则说得 更加具体f 他说 凡今本 左传 释经之文 皆非原书所 有 皆刘歆j 引传释经 之结果 内中有c 君子日 云云者 亦同 q 朱东润在 左传选 中也说 刘歆的割裂窜乱 是公认的事实 但也有人持完全耜反的意见 杨伯皱在 他的 春秋左传注 前言中就认为 左传 是一人手笔 取材虽然丰富 但行文风格完全一致 并无后人添加的字 句 之所以列举以上数说 其目的并非是要对它们进行一 番考证或评价 显然上述各说本身并无足够多的证据 否则 就会有一说压倒多数 脱颖而出 我们要说的是作者的身份 胨引驰犏校z 粱启超国学讲录二种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 1 9 9 7 年6 月 1 版 e 5 5 2 不清对 左传 的叙述者研究肯定会有影响 虽然结构主义 叙事学有一个激进的观点 认为 作者死了 因而反对对 作品进行外部研究 实际上 作品的内部与外部是一个共时 互动的关系 因此 如果作者的问题明了清晰会有助于我们 对叙述者的描述 谈谈作者又未尝不可 在中国的古代叙事作品中 叙述者是多以作者的代言入 身份出现的 就此而言 整部作品实际上是作者的独自 作 品的情节 结构 语言 人物经过作者观念的梳理呈现出前 后衔接 首尾统一 封闭完结的状态 这本身就是独自的产 物 就叙述者而言 如果故事不能自圆其说 故事是如何也 讲不下去的 作者写作时也时时设想着有那么一群好提问题 的隐含读者 如果故事在结构上有了缺陷 造成了某种因果 关系的模糊不清 作者总要千方百计地将这个缺陷填满 所 以在早期中国的叙事作品中 叙事者在故事中自我解释 在 结构上自我完足的意愿十分明显 也就无怪乎许多作品因此 而沾染上一些说教的气息 作者身份不清固然使得我们对叙述者的了解产生了一定 的困难 但背景资料的朗如并不妨碍我们从本文中去寻找叙 述者的声音 去探索作者的意臀 去挖掘潜藏于字里行间韵 审美态度与叙事规范 叙事学倾向于把文本看作是一个与外 部世界分离 独立完足的整体 这虽有它的片面性 但这 种着眼文本内在构成 注重其自身价值研究的方法在作品背 景资料匮乏的情况下就显示出其优势的一面了 以上我们谈的是 左传 作者身份的模糊性和文本的复 杂性问题 这一问题的直接后果便是导致了 左传 叙述者 身份多重 通观全文 我们明显发现 左传 在叙事中同 时采用了客观叙事和干预叙事这两效果截然不同的叙事模 式 即为了确保历史的客观性 叙事者在故事中极力 隐身 而为了实现价值引导 叙述者又以 君子日 仲尼日一的 身份频频露面 在史学中 前者是 史实 后者是 史评一 左传 便是史实与史评相结合一这一历史叙事传统的开 创者 后世史籍无不效仿之 但是 部作品同时采用两种叙述者模式就好象用两种 声音同时叙说一个故事 必然会使读者产生困惑 如果读者 不能捕捉到那个来自作者内心的声音 文本的阅读也就失去 了意义 我们看到 为了实现两种叙事模式的统一 左传 采取了叙事与评论分离的策略 针对的是同一个事件 在叙 事中 叙述者尽量保持客观 而在未尾则冠以署名评论 左 传 似乎力图要给读者这么一个印象 即叙述者只对史实负 责 评论者只对评论负责 删掉后者 左传 是一篇严格 意义上的历史报道 不爨j 掉后者 也不妨碍 左传 的客观 性 因为二者之问以 某某日 的形式m 隔开来 类似 君 子 仲尼 的态度只是代表他们个人的态度 并没有影响 到整个叙事过程 至于读者是否同意评论者的意见 则要看 评论者是否具有权威性 当然 就这一点而言 不论是 君 子 还是 仲尼 都有足够的资格 一部史书 如果只是纯粹描述历史现象而不加以判断和 评价 人们就无从把握它的意义 这就是 春秋 作为早期 编年体史书让大多史家均感不满意的地方 为此历代学者不 遗余力 前扑后继地对 春秋大义 发微掘隐 宋儒朱熹就 大不以为然 他说 人道春秋难晓 据某理会来无难晓处 只是据他有这个事在 据他载得恁地 但是看今年有甚么事 明年有甚么事 礼乐征伐不知是自天子出 自诸侯出 自大 夫出 只是恁地 而今却要去一字半字上理会褒贬 却要去 嗽墨人之意 你如何知得他肚里事 追求 微它丈义 i 固然使得意多 得到了填充 却又往仕造成以后人的价筐观芯 取代作者原旨 从而最终导致意义的受衙与背离 就这一点 丽言 左传 的价值是远胜于 春秋 的 春秋 只简单 罗列了历史事件 没有解释 更无评论 人们无法把握事件 的原由和始末 左传 则有完整的故事 显示出作者探寻 事件因果的热情与努力 左传 开始思考历史叙事的原则 和体例 并为此总结出一套规范 尽管某些地方手法尚未 成熟 致使整套规范在运作过程中不尽统一 但这种尝试和 努力己显示出作者的技巧和睿智 第一节 左传 的客观叙事者 历史叙事的目的之一 便在于实现对已逝事件的认知 既然已逝事件具有不随着人们意志而转移的客观实在性 忠 实的把它们记录下来便是史家种圣的职责 为此 追求叙事 r 洧 程川 朱于五经语类 景印文渊阁四厍丛书 台诗商务印书馆 1 9 8 6 年7 月初版 册1 9 3 p 5 2 6 的客观效果成为 左传 叙述者的一太特点 读过西方史书的人们会发现 同样是追求叙事的客观效 果 东西方的叙事笔法有着迥然不同的旨趣 古希腊历史学 家希罗多德 4 8 4 b c 4 3 0 2 0 b c 的 历史 刨作于公元前 五世纪 主要内容是讲述发生于公元前六至五世纪的希渡战 争 此书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中国的战国初期 与 左传 大致相当 历史 第一卷卷首便有这样一段开宗明义的文字 在这里发表出来的 乃是哈利卡尔那索斯人希罗多德的研 究成果 他所以要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 是为了保存人类 的功业 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裔 为了馒希艏人 和异邦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它们的光彩 特 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 o 这段简短的文字清楚地点明了 历史 的作者和创作宗 旨 颇有点 文责自负 的意思 但类似这样的申明在 左 传 里是没有的 左传 的文本既无署名的叙述者 连叙 述者本身也要尽量隐匿 它说明自己的宗旨采用的是一种迂 回方式 1 教君子日 4 春秋l 之称 徽雨显 恚雨鹰 婉而成章 尽而不汗 惩恶而劝善 非圣人 谁鸵嫠之 成公l4 年 叙述者借用君子之口极力称赞 春秋 书法 表达对先人功 绩的仰慕之时 效法之情溢然而出 我们不妨焉援引 些 历史 的片断 以便蕊察其中常 见的趣事方式 根据有学识的波斯人的说法 量初引起争端的是腓尼基 人 他们说 以前住在红海沿岸的这些人 在迁移到我们的海 这边来并在这些入现在还居住着的地方定居下来以后 立刻便 开始走上远途的航程 9 管 和希腊人的说法不同 根据波斯人的说法 伊奥就是这 样地来到了埃及 而从这件事开始 也就惹下了祸端 他们说 在后来 又有某些希腊人在腓尼基的推罗登陆并把国王的女儿 欧罗巴劫了去 在我看来 这些入多半是克里地人 露 以上便是波斯人和腓尼基的说法 这两种说法中哪一种 回 希腊 希罗多锥 历史 王以铸译 商务印书馆 1 9 8 5 年5 月 p l o 同上 p l 辔同上 e 2 5 i l i 誊令哥串害 棼不零毒谁碡 下面霉却零帮毕弗霉夸冬所卸 是最初向希腊人闹事的那个人 然后再把零露摹每莓的亨博棼 续下去 不管人间的城邦是大是小 我是要同样地加以每莓印 o 作为对照 我们把 左传 的第一篇叙事抄录如下 初 郑武公娶于申 日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 生 惊姜氏 敌名日寤生 遂恶之 爱共叔段 欲立之 亟请 于武公 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 为之请制 隐公元年 两相比较可以看出两部史书的叙事者大不相同 希罗多德的 历史 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事 文本中有一个和主名作者 相同的叙事主体 我 我 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 不侈在 叙事开始自报姓名和题旨 而且在叙事过程中也常常出面发 表自己的看法 在我看来 叙述者坦言自己参与了材料 的组织和取舍 他说 此后 他 巨吉斯 虽然统治t 十八年 却再也没有 做出什么大事情 因此关于他的事情我就说劐这里了 一 也坦言各种材料的来源 对于同一件事他介绍了敌对双方的 不同解释 有些是 波斯人的说法 有些是 腓尼基人的 说法 还有一些是叙述者自己听来的说法 我从蠢尔伊人那里昕到事情兢鼍这些 后面的事情是米利 都人添上去的 一西 此外 叙述者还明言自己对材料的批判 他说 但根据琶雷斯人的说法 伊斯特河镀岸的全部土地到处都 是蟀 因此谁也不能到郡里去 这一点我看是不可信的 因为 那些生物是很耐寒的 而在我看来 却勿宁说极北的土地没有 人居住是由于寒冷的缘故 一 可以说 希罗多德 历史 所采用的叙事方式 在 左 传 中是几乎见不到的 左传 的叙事中找不到自报家门 的叙述者 叙述者隐身于文本当中 既不讲述也极少评论 更不介绍材料的来源和取舍的原由 它采取的是一种自然而 然的叙事方式 尽量让事件以其本真的状态呈现 材料的甄 别在定稿前就已完成 作者的判断也以定论的形式出现 左 传 的叙述者似乎告诉人们 他并不是在讲述 因为讲述必 6 3 7 9 p p p p上前上上 同同同茼 0 啦西由 然沾带主观情绪 让人怀疑内容的真实性 他只是在描写历 史的原貌 努力为我们再现出 个真实的过去 一切容易导 致读者怀疑的问题 在进入文本之前就应该把它们解决掉 象 历史 中对同 事件的那么多 说法 而且还互相矛 盾 在 左传 中是不能容忍的 我们说希罗多德的 历史 虽然采取了第一入称叙事 由于叙事者对材料来源进行公开的探讨 允许彼此相矛盾的 解释存在 使得 历史 的叙事呈现出开放的格局 读者既 可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其中认为合理的解释 也可以对叙述 者提供的材料进行考证 总之 文本的意义尚未完结 后人 可以对之不断地补充 阐释 批判 它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 建构之中 彼此矛盾的材料有助于人们了解历史的各个侧 面 在辩证中寻求真理 古希腊精神在它们的历史中同样 得到了体现 因此我们说 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虽然表面上看 有主观倾向之嫌 历史 叙述者的开放策略仍然使之达到 了客观的效果 与此不同的是伴随着 左传 文本的完成 文本的意义 也就走到了尽头 自圆其说的陈述方式 不动声色的叙述口 吻意味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即使叙事当中有一些强控硬配的 因果关系 读者也只能接受 因为 左传 既不提供第二种 解释 也不出示材料的出处 后人更不可能杜撰出一个来 同样是追求客观效果 历史 的叙述者是在辩证中寻找真 相 左传 则是通过上述封闭策略告嚣读者 这就是真相 关予这一点 我们将 芷第三童中继续讨论 如上所述 历史编纂者的目的总是尽量想让自己笔下言 说的历史符合历史发生的真相 可以经受来自当事入 目击 者 文献档案 乃至考古学 地质学上的验证 尽管这些材 料有的彼此矛盾 有的湮没无闻 有的缺乏旁证 有的毁于 战火 有的则在被记载的同时也被窜改 甄别材料的真伪 并将之按照事件发生的原样叙述出来 绝非易事 这不仅有 赖于文献的可靠和齐全 更有赖于编纂者的学识和水平 眼 力和胆气 象 春秋 这样采用标题新闻方式来记录史实的 史书 其编纂的动机之一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留客观 杜 绝编者的臆断 宁可为此牺牲 大义 其结果 却被后人 讥为 断烂朝报 因为它所承载的信息量实在太少了 史 记集解 引张晏曰 春秋 万八千字 这是曹魏时候的 数字 实际上传到清代 其中又脱漏了一千四百余字 不可 想象二百四十 年的历史用 7 j k 千字 就能说得清道得明 仪兢此而 i 序传 的存稿 就功不可没 任何 口殳琢俐 会乐于承认 如果没有 左传 天于春秋时代的研究将会 处j 二多么刚籽i f j t 棚l 1 i j 蚍醴 扛 的客观叙枣是 史都 这一特殊文体 刈j i 作行的艰 i 耍求 也是史家的基本职责 如果一一卸 卫陌 的 发血是不鼬殳实的虚构 这部史书的意义也就荡然无 了 后世的野史是一种介于 真实 与 虚构 之问的骑墙 文体 野史固然可以作为对官修历史的补充 但由于可信度 的问题 它始终不能进入正史的行列 这一方面是因为作者 的民间身份和材料来源不甚 靠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野史大 多采取的是见闻录的叙述方式 使得读者容易怀疑其中参杂 了叙述者个人的态度 描述史实会有失公正 我们认为 左传 的客观叙事首先表现在书中列 白的 大量采用 这是叙述者隐匿的重要标志 柏拉图在 理想囤 中云 苏格拉底把言语划分为陈述与模仿两种方式 间接引 语和概述属于 陈述 冈为陈述带有叙事者存在的明显痕 迹 叙述者一旦要转达人物的语言 概括事件的发展 他的 声音就可以捕捉得到了 而对话 独自等直接引语则多属于 模仿 在模仿状态中 事情的真相是自然显示 直接呈 现的 虽然对白 独自也是出于叙事者的一手安排 但他的 声音并不在场景巾出现 因而便制造出不是他说话的幻觉 后子见赵孟 赵孟日 吾子其曷归 对曰 缄惧选于寡 君 足眦在此 将待嗣君 赵需口 秦君如圮 对日 无 道 赵孟日 亡乎 对日 何为 一世乇道 囤未艾也 国于天地 有与立焉 不数世淫 弗能毙也 赵盂日 天乎 对日 有焉 赵孟日 其几何 对日 缄闻之 国无道 而年谷和熟 天赞之也 鲜不五稔 赵孟视荫 日 朝夕不 相及 谁能待五 后子出 而告人曰 赵盂将死矣 主民 玩岁而偈日 其与几何 昭公元年 这是 左传 常见的对白 除了寥寥几处对人物行为的描写 如 后子见赵孟 赵孟视荫 后子出而告人日 外 全 部是两个人物的对话 而且对话的内容很短 最短的只有两 个字 如果用叙述者转述 篇幅会短得多 至少可以省去六 个 赵孟日 和五个 对日 可是如果采用叙述者现身转 述 场景的作用就消失了 场景的作用就在于提供一个 正 在进行 的环境 让人物在其中行动和对话 读者的目光也 仿佛从赵孟移到后子 叉从后子移到赵盂 一种身临其境 謦款亲闻的 在场感 便这样产生了 左传 不仅完整地记述人物的对自 在对自中出现 的突然停顿和打断 它也照记不误 这里有两个例予t 一是 襄公4 年魏绛劝晋侯和戎 晋侯好田猪 魏绛便用后羿的故 事劝诹 夏i n l 有之日 有穷后羿一 公日z 4 后羿何如 对日t 昔有夏之方衰也 后羿自组迁于穷石 因夏民以代夏 政 另一则是襄2 5 年 齐崔杼 庆封与晏子合盟t 盟国人予大宫 日 所不与崔 庆者一 晏予仰天叹 日 耍所不唯忠于君 利社援者是与 有如上帝l 乃歃 以上两刚对自的中断固然大有其深意 但仅就叙事层面 而言 仍是对现场对话的一种如实模仿 日常对话原本充满 了插语和中断 出口成章的辨交辞令毕竟是少数 这种对自 砑然用书面前形式记录下来 却仍然保持着事件发生的原生 状客 并无刻意补充或修饰的痕迹 左传 大量采用对自 的做法 无疑是要再现誊秋漫长岁月中穗彩的政治生活片 断 对白作为反映人物思想的重要窗口 采取直接引语和叙 述者隐身的方式 显然是为了增强文本臼g 客观效果 使人读 之更觉逼真 我们不能说 左传 中的对白全郏是作者的虚构 因为 中置很早筑有 左史记言 右史记事 的传统 可能这些对 自有很大一部分来自 记言 的文献 又有一部分来自各种 传说 我们不能说传说的内容全不可信 可是 这些对白中 有虚构的成分 这也是事实 钱钟书 管锥编 第一册 左 传正义 云i 上古既无录音之具 又乏速记之方 骝不及 舌 而何其口角亲切 如聆警效 或为密勿之谈 或乃心口 摺语 属垣烛跨 侮所据依 如僖公二 四年介之推与母僭 述喜陀问答 宣公二年组魔自杀前之慨叹 皆生无傍j 芷 死 无对证者 注家虽曲意魏缝 而读者终不厌心息喙 所以他认为有些对自是 左氏设身处地 依傍性格身份 假 之喉舌 想当然耳 在历史叙事中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 这是中西早期史 家不约丽局采用的方法 更遥远的史诗可能迷失在虚椅成分 更加浓厚的神话中去了 修昔底德在 伯罗弈尼撒战争史 4 3 1 b c 一4 0 4 髓 中说l o 毪件书l 警惟 册1 中华书一 1 9 年6 月2 版 p l 酗 在这部历史著作中 我利用了一些现成的演说词 有些是 在战争开始之前发表的 有些是在战争时期中发表的 我亲自 昕刭的演说词中的确实词句 我很难记了 从各种来潭告诉我 的人也觉得有固样的困难 所以我的方法是这样的 一方面尽 量保持所讲的话的大意 同时使演说暂说出我认为每个场合所 爱求他们说出的话语来 修昔底德自己也坦率地承认他的历史著作中包含有代言 拟 言的成分 左传 的书写目的含有很浓的教化成分 而古 希腊史家的著作也常常要在民众面前公开朗诵 这说明 在 他们的撰述的过程中 除了对史实尊重之外 还要考虑到读 者 昕者 的兴趣因素 如果作品枯燥乏味 缺乏起码的可 读性 礅化无法推行 朗诵也将无人理会 美国历史学家汤 普森说 鼍从好奇心和想象力产生的对惊险事件的朴素的兴 趣也是 切年代都有的 任何一位把自己的调查材料撰写 成书的历史都不能完全忽视想象力和好奇心的吸引力 左传 运用虚构 想象的方法来再现历史 这无疑已经 是一种文学手段了 后世文人往往神乎其技 陶家鹤在 绿 野仙踪 序中称 盎邱明即千秋谎祖也 而世之读左邱明 文字 方且童而习之 至齿摇发秃而不己者 为其文字谎到 家也 夫文字至于谎到家 虽蔬亦不可不读矣 客观叙事的第二个重要特征是精确的时间刻度 早期中 国发达的历法为记录精确的时间提供了保障 作为编年体叙 事史 左传 将历史事件同时闻紧紧绑在了 起 宁肯为 了时问的贯通藤牺牲事件的连续性 编年体方式的采用足以 证明 左传 对时间的尊重 时间是人类理解世界变化 发展的基本经验 是现实感的重要体现 一部历史 如果没 有清晰 准确的时间刻度 难免会让人怀疑它的真实性 请 看 左传 昭公2 2 年的一段叙事 丁巳 葬景王 王子朝困旧官 百工之丧职秩者 与灵 景 之族以作乱 帅郊 要 饯之甲 以逐刘子 壬戌 刘子奔扬 单子逆悼王于庄宫班归 王子还夜取王以如庄宫 癸亥 单子出 王子还与召庄公谟日 不杀攀旗 不链 与之重盟 必来 背 盟而克者多受 从之 樊顷子曰 非言也 必不克 遂奉王 古希腊 掺昔底德 f 伯罗霹尼撒战争史 谢笛风泽 商务印书馆 1 9 6 0 年4 月 1 版 r 1 7 刁 荚 工w 汤营森 撕史著作史j 谢德风译 商务印书馆 1 9 9 8 年5 月 1 版r 3 0 毒 角家鹤t 绿野他踪垮 见t 中圆历 小瞧沦蕾选 韩同文 黄纛透往 江西人民出版社 1 9 9 0 年8 月 p 4 8 7 以追单子 及领 大盟而复 杀挚荒以说 刘子如刘 单子亡 乙丑 奔于平畴 群王子追之 单子杀还 姑 发 弱 酸 延 定 稠 子朝奔京 丙寅 伐之 京人奔山 刘子入于王城 辛 未 巩简公败绩于京 乙亥 甘平公亦败焉 次年又书日 夏四月乙酉 单子取訾 刘子取墙人 直人 六月壬午 王子朝入尹 癸来 尹圉诱刘佗杀之 丙戊 单子从阪道 刘 子从尹道伐尹 单子先至而败 刘子还 已丑 召伯奂 南宫 极以成周人戌尹 庚寅 单子 刘子 樊齐以王如刘 甲午 王子朝入于王城 次于左巷 秋 七月戊申 鄂罗纳诸庄宫 尹辛败刘师于唐 丙辰 又败诸郫 甲子 尹辛取西阀 丙寅 攻倒 蒯溃 昭公2 3 年 可以说以上的两则叙事 在文体上具有类似于新闻实录的特 点 在记叙东周王室庶孽之祸这一大的政治事件中 几乎每 发生一件事 都标出了具体时刻 大多处还标明了具体地点 叙述者似乎要表明 由时空刻度共同记录下来的历史可以承 受来自各方面的检验 具有此时此地的真实性 众多的时空 刻度将唤起读者对现实的认同 把他们带回到过去的年代 重新体验历史发展的具体进程 精确的时间刻度无疑使得 左 传 的叙事产生了严谨 真切的效果 左传 客观叙事的第三个特征是叙述与评论分离的策 略 众所周知 左传 有四种最常见的评论模式 种是 以 书臼 不书 为代表的评论模式 主要是解经 间含 有少许评论 如隐公元年 书日 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 弟 故不言弟 如二君 故日克 称郑伯 讥失教也 谓之 郑志 不言出奔 难之也 一种是以不署名的 君子日 为代袭的评论模式 关有八十三处之多 一种是有署名的评 论模式 仲尼日 或 孔子日 计有二十二处 二 者基本上是主观评论 还有一种是以 礼也 非礼也一为 代表的评论模式 专重从礼的角度考核人物行为 四种模式的前三种 都有明显的标志 即所评内容都由 君子日 仲尼日 书日 引出 与叙事分隔开来 后 一种 礼也 的形式虽然看起来有夹叙夹议的意思 但它主 要不是出现在叙事当中 我们知道 叙事的基础是故事 而 最基本的故事 由三个相互联系的事件组成 普林斯的定 义 o 礼也 所针对的常常是单个事件 如 八月丙戌 郊伯以齐人朝王 礼也 隐公8 年 初税亩 非礼也 谷出不过藉 以丰财也 宣公j 5 年 所以说 四种评论 模式中 前三者与叙事的关系更为紧密 前面我们曾经谈到过 左传 中叙事与评论分离的策略 应该说 左传 中的 君子日 仲尼日 也是叙述者 因为他们虽然只是发表评论 但评论所针对的仍是叙事的内 容 而且这些评论显然会影响到读者对叙事意义的把握 二 者的分离既避免了评论者的主观态度对叙事的介入 又摆脱 了叙事中叙述者隐身所造成的意义空缺 两种声音一静一 喧 相互印证 相互阐释 实际上 都由一个声音来扮演 刘知几 史通 称 左传 其言简而要 其事详而博 o 以往的 左传 研究者都承认 左传 在文学上有一个 突出的特点 就是语言精要 叙事传神 刘熙载 艺概 论 左传 云 若论字句之精严 则左公允推独步 左 传 的叙事大多采用白描的手法 在众多为后人赞不绝口的 细节描写中 不难发现 左传 白插的基本技法是言 象 而不言 意 因为言 意 意味着要对 象 进行判断和 评价 这个过程显然会带有叙述者的主观因素 我们也可以 说 白描手法的用意 同样也是为了获取叙事的客观效果 简洁的文风 朴实的描绘 尽景以最少的语言准确地表达事 实 这都是叙述者保持低调的体现 我们看到 就算是在再 明白不过的事实面前 左传 也尽量避免发表意见 把意 义的领悟留给读者 比如成公1 6 年鄢陵之战 不言养由基 箭法之准 而云 王召养由基 与之两矢 以一矢复 命 不言战争持续之久 而云 旦而战 见星未已 定 公l o 年 不言宋景公对向魅之宠 而云 艟惧 将走 公 闭门而泣之 耳尽肿 宣公1 4 年 不言楚王之怒 而云 楚子闻之 投袂而起 屦及于窒皇 剑及于寝门之外 车 及于蒲胥之市 上述细节之所以为后人称道 就在于 象 的描绘之准确 以及它所传达的意指之明晰 这种叙 事方式还有另外一个特点 便是以结果代替过程 言 中军 下军争舟 舟中之指可掬也 宣公1 2 年 则部之战 以色列 里蒙一凯南 叙事虚构作品 蚺锦清等译 三联出版杜 1 9 8 9 年2 月 1 版 p 2 9 唐 刘知几著 清 浦起龙释 史通通释 上海古精出版社 1 9 7 8 年4 月 1 舨 o 清 刘熙载 艺概 卷一 p 3 的残酷可知 吉南富万的被捕 陈人使妇人饮之滔 而以 犀革裹之 比及宋 手足皆见 庄公1 2 年 则南富万的 挣扎可知 过程的空缺形成了一种接受荚学所称的 召唤结 构 可以激发读者运用自己的想象进行填充 露 的意义 便在叙事者与读者的共同建构中完成了 第二节 左传 叙述者的可霹性 叙述者的可靠性指的是叙述者所描述的事件是否令读者 感到可信或权戚 在叙事学看来 这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 卸殷述者的知识水平t 叙述者与故事的关系 叙述者和隐含 作者的价值体系是否相合 我们认为 左传 叙述者的可靠性首先表现为叙述者 的才识和实录精神 公羊传 昭公1 2 年 引孔予话云 q 春秋 之信史也 其序则齐桓 晋文 其会则主会 者为之也 其辞则丘有罪焉耳 就史识面言 左传 继承 了 春秋 的这种 信史 糟神 它援经立传 广挽史乘 又闻以民谣传说 显示出作者深厚的知识根基 唆助 春秋 集传纂倒 云 左传 总而合之 编次年月 以为传记 又广采当时文籍 故兼与子产 安予及诸嗣卿佐家传 并p 书及杂占书 纵横家 小说 讽谏等 杂在其中 故比余 传 其功量高 博采诸家 叙事尤备 缒令百代之下 颇见 本末 函朱熹亦云 叙事时左氏却多是 公 谷却都是胡 撰 他去圣人远了 只是想象胡说 o 棘纾 左传掇华序 引柬朱长文 春秋遗恚 之序言亦曰 一左史尽得诸国 之史 故长于叙事t 公 谷各守师傅之说 故长于解经 可见 就史学价值而言 左传 比 公羊 谷粱 便 胜一筹已为学术界之共识 据罗掇泽先生在 古史辨 中统 计 左传 引 书 4 2 次 夏谢 1 次 周志 1 次 前 志 1 次 军志 2 次 志 6 次 郑 书2 次 箴铭3 o 唐 陆浮薯t 謇袭姨赵寨侍薹倒 丛书集成韧翁 册3 6 3 6 巷一 e 3 o 清h 至川 来子五经语典 景印文渊阁四库丛书 台黼务印书馆 1 9 8 6 年 月初版 焉1 9 3 e 5 雷韩纾l 提庐三集 商务印书馆 民园1 3 年7 月初版 线装 p 3 次 史佚5 次 周任2 次 o 明称引谚者共1 7 条 还 网罗了不少政治 外交活动中的旧闻遗事 可以说 左传 的编纂汇集了来自官方和民间的各种资料 其翔实宏赡早为 后世所称道 就史才而言 左传 展示了春秋二百五十年间 共主 衰微 王命不行 列国内乱 诸侯兼并 戎狄横彳亍 四的政 治格局 反映了 隐桓以下 政在诸侯 信文以下 政在大 夫 定裒以下 政在陪臣 回的历史趋势 显示出叙述者敏 锐的洞察力 就实录而言 如前所述 左传 的叙事是由作者将各 种史辩经过甄别征信之后融汇贯通而成 叙述者自己并未在 叙事过程中一一交待史料的来源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叙述者 的叙述具有了一种难以为后人检验的权威 他对史料的遴 选 判断只能以一种高度自律 自我授权的方式进行 因此 史家本人的知识水平 智力程度和求实精神对衡量史料的价 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罗马史家塔西佗在 编年史 中就谈 到自己在选择史料时的困惑 也就是中国史家所谓 传闻异 辞 的困惑 他说 重大的事件照例总是扑朔迷离的 一派人相信一切传闻的 证据 不管这种证据具有怎样的性质 都是无可争辩的l 另一 派人则把真相歪曲成同它正好相反的东西 这两种情况到后来 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其错误程度 9 唐代史学家支l 知几在 史通 中亦有同感 他说 益君子以博闻多识为工 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 而 毒秋 记它固之事 必凭来者之辞 而来者所言 多非其实 或兵败 而不以败告 君弑而不以弑称 其或宜以名而不以名 或应以 氏而不以氏 或春崩而以夏闻 或秋葬而以冬赴 皆承其所说 而书 遂使真伪奠分 是非相乱 曲 这大约是所有史家在历史编纂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 罗棍泽t 战嚣前无私家著作说 见 古史辨x 册4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8 2 年3 月 l 版卫3 3 胡从曾t 引谚之变倒 浙江师范学院学报 1 9 8 3 年 2 期 p 8 3 8 6 饯穆 国史大纲 商务印书馆 1 9 9 6 年6 月謦订 版卫5 4 冯李骅 春秋左绣谣左卮育 常州日新书庄发行 民图5 年盂敢重刊 线装 p 3 0 古罗马 塔西佗 橱年史 王以饽 崔妙因译 商务印葬馆 1 9 8 3 年 6 月 p a 4 8 母 唐 刘知几t 史通 惑经k 同前卫4 0 9 1 4 此外还有来自统治者的压力 要求史家为自己的统治文过饰 非 为此不得不 曲笔诬书 说到这里 春秋史家 直书 无隐 的实录精神为 左传 作者做出了榜样 左传 襄 公2 5 年齐太史和宣公2 年晋董狐的事迹说明了春秋史家为 了自己的信念不惜前赴后继 以生命作为代价的可贵精神 这就是一种高度自律的独立意识的体现 左传 记录此事 不仅为了让这种直录精神彰之后世 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自 况和自勉 第二 关于叙述者与故事的关系 主要是指叙述者参与 故事的程度而言 如果叙述者本身参与了故事 是故事人物 中的一员 则为 同叙述者 如果叙述者没有参与故事 则为 异叙述者 人们常常会怀疑同叙述者的可靠性 这 是因为叙述者卷入故事之中 以故事的一个人物的身份对故 事进行讲述 会带有个人立场和主观情绪 会让人怀疑他的 讲述是否真实 公正 比如 左传 昭公8 年和哀公儿年 等处都提到孔丘的事迹 而史评中又有 仲尼日 这便是 同叙述者的叙述方式 昭公7 年盂僖子日 吾闻将有 达者日孔丘 圣人之后也 而灭于宋 臧孙纥有言日 圣人有明德者 若不当世 其后必有达入 今其将在孔 丘乎 之后接着就有 仲尼日 能补过者 君子也 的一段评论 结果就有学者怀疑 左传 中孔丘事迹的真伪 认为这种溢美之辞有违孔子一贯谦逊的品格 当然 这种叙 述方式只是极少数 左传 叙事大多数采取的是异叙述者 的叙述方式 叙述者与故事保持距离 便于叙述者摆脱故事 情境的影响 以一种冷静 清醒 公正 中立的态度观照全 局 对人物既不捧杀也不骂杀 而是就事论事 以入物的实 际行动作为评价人物的标准 比如隐公元年 郑庄公克段于 鄢 叙述者批评道 称郑伯 讥失教也 到了隐公l o 年 宋公不王 郑庄公伐宋 叙述者又称赞道 郑庄公于是乎 可谓正矣 以王命讨不庭 不贪其土以劳王爵 正之体也 隐公l i 年 郑庄公入许而让 叙述者又称赞道 郑庄公于 是乎有礼 之后接着庄公坦护宠臣子都 对他谋害 颍考叔之事视而不察 叙述者马上就批评道 君子谓郑庄 公失刑矣 又如秦穆公这个人物 左传 既写他刚 愎自用导致骰战之败 又写他知错能改 重用败臣孟明 就 算是表面上看来一无是处的楚灵王 左传 描写他野心勃 勃 贪婪侈汰的同时 也举出几个例子说明他偶尔也能纳谏 反省a 昭公1 2 年 楚子狩于 i i 来 一段 对于子革之谏 作者写道 王揖而入 馈不食 寝不寐 数日 足见楚灵 王内心的激烈斗争 可惜最后 本我 还是战胜了 超我 不能自克 而后有次年干溪之难 这种叙述者超越故事 对 故事进行审视的叙述方式 使得 左传 众多的历史人物呈 现出丰富的人性 小论是君王还是贵族 叙述者都避免把他 们崇高化 神化 而是往他们具有世俗人物的品性 既有优 点 缺点 也有脾气 癖好 比如定公3 年的邾庄公 就是 个有洁癖的人 有人在他的庭院上小便 他 执之 弗得 滋怒 自投于床 废于炉炭 烂 遂卒 左传 说他 卞 急而好洁 放及是 这种 直书无隐 的作风使得 左传 表现出比好用 三讳 的 春秋 更强的历史批判精神 不 溺于其局的异叙述者方式无疑增强了 左传 文本的客观性 可信度 使得 左传 叙述者成为可靠的叙述者 第三 我们认为 左传 叙述者的价值观与隐含作者是 致的 所谓 隐含作者 指的是隐藏于文本结构和叙事之 中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规范 隐含作者与作者的不同之处在于 作者是有血有肉的活体 是他创作了文本 而隐含作者只是 作者创作这个文本时的意识体现 人们研究作者 可以依据 他的传记材料 而研究 隐含作者 只能靠文本分析 在叙 事文中 叙述者与隐含作者的价值观并非时时一致 比如鲁 迅的某些作品 一件小事 孔乙已 等 两者不一致会 导致价值错位 让人怀疑究竟哪一种才是作者支持的观点 当然 这种叙事方式通常出现在带 占反讽性的作品当中 反 讽本身意味着对某种价值观念的置疑 一个相信 善恶必报 的叙述者 如果他所叙述的故事结局却总是恶人享福 善人 遭殃 人们肯定就会怀疑叙述者的可靠性了 许多学者都承认 左传 的叙事带有很强的倾向性 我们认为这种倾向性主要就表现为叙述者的价值观与隐含作 者的一致 比如居于 左传 价值观核心地位的 礼一 是 叙事者评价人物行为的主要标准 隐公6 年郑伯如周 始朝 桓王 而 王不礼焉 桓公6 年即有蠕葛之战 祝聃射王 中肩 王卒大致 信公1 1 年 天王使召武公 内史过赐晋 侯命 晋惠公 受玉惰 内史过马上遣责道 晋侯其无 后乎l 王赐之命 而情于受瑞 先自弃也已 其何继之有 礼 国之干也 敬 礼之舆也 不敬 则礼不行 礼不行 则上下错 何以长世 果然晋惠公之子怀公于僖公2 4 年 被杀 其后代亦无位于晋 左传 提倡孝 认为 孝 礼 1 6 之始也 文公2 年 颍考叔 食舍肉 君子赞日 纯孝 也 左传 反对奢侈 认为 俭 德之共也 侈 恶之大 也 庄公2 4 年 楚灵王 侈汰 作章华台 果有千溪之 难 左传 提倡信 认为 信 国之宝也 僖公2 5 年 成公1 5 年 楚子反背盟伐晋 申叔时预言他 必不免 后 其果困鄢陵之败而亡 通过展示事态的变化和人物的命运 左传 将道德规 范与个人行 为紧密联合起来 不断重复的因果关系强调着 道德对人 对政治的影响力 违背道德总会受到历史的惩罚 当然 我们不能说 左传 是一部的寓言式的作品 历史自 有其客观性 不应成为作者观念的注解 可是 面对纷纭的 史事 我们不可能排除编纂者从中寻求意义的企图 因此在 叙事中也不可能排除作者观念的干扰 由于叙述者常常不由 自主地为自己的观念寻求印证 使得 左传 的很多叙事在 观念和内容上互相呼应 而不背谬 表现在结构上则为材料 向主题凝聚而非离散 这无疑也会增强读者的信任 第三节 左传 的干预叙事者 1 i 6 面的章节中我们谈到了 左传 的客观叙事 为了追 求客观效果 左传 的叙述者常常在叙述中隐身 但是 叙述者的隐身并不意味着叙述者的不存在 就算是在客观叙 事之中 也可以捕捉歪 一些叙述者的蛛丝马迹 这些蛛丝马迹首先表现为 左传 中存在黄大量的概述 即叙事时间小于故事自然时间的叙述 如隐公3 年 卫庄公 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j 日庄姜 美而无子 据 史记 卫 康叔世家 载 这一年为卫庄公5 年 即公元前7 5 3 年 这 一段叙事的结尾是4 桓公立 乃老 则为公元前7 3 4 年 除了石碚的谅言之外 整个叙事不足一百个字 时间却横跨 了1 9 年 概述的采用意味着叙述者对事件有所剪裁 它说 了它认为重要的 省略了那些不重要的 概述具有明显的讲 述语气 叙述者的痕迹也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