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十年清漪园劫后余存建筑考.docx_第1页
咸丰十年清漪园劫后余存建筑考.docx_第2页
咸丰十年清漪园劫后余存建筑考.docx_第3页
咸丰十年清漪园劫后余存建筑考.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咸丰十年清漪园劫后余存建筑考Study of the Remaining Buildings in Qingyi Garden after the Devastation in 1860龙 / ZHANG Long玮 / ZHU Wei媛 / GU Yuan张祝 谷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焚掠清漪园,哪些建筑劫后余生,长期以来一直含混不清。在系统梳理咸丰十年清漪园山前山后南湖功德寺等处破坏不全陈设清册清漪园山前山后南湖河道功德寺等处陈设清册,同治十二年三园现存坍塌殿宇空闲 程样式雷图档等档案的基础上,参照咸丰十年(1860年)以后,颐和园重修之前的老照片,对清漪风景园林;清漪园;样式雷图档;老照片;陈设清册5 文献标志码:A 修回日期:2011-10-3008306、50738003)资助Abstract: In 1860 (the 10th of Emperor Xianfengs Reign), Anglo-French troops burnt the Qingyi Garden(the former of the Summer Palace).Which construction survived has been ambiguous for a long time. By sorting out the remaining documents systematically such as the Volume of Destroyed Display of Qingyi Garden, Front Hill, Back Hill, South Lake, Gongde Temple, Etc . and the Volume of Remained Display of Qingyi Garden, Front Hill, Back Hill, South Lake, Riverway, Gongde Temple, Etc. that were recorded in 1860, and the Volume of Remained Collapsed Buildings and Spare Rooms in the Three Gardens , and Yanshi Lei Archives for the Restoration of the Summer Palace during Emperor Guangxus Reign. By comparing the photographs that were taken after the Qingyi Garden had been destroyed and the others taken before the Summer Palace was restored in 1886, in a word, this paper accomplished the textual research completely on the remained buildings after the garden had been burnt.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Qingyi Garden; Yangshi Lei Archives; old photograph; volume of display(chenshece)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整治北京西郊水利,迎接来年崇庆太后60万寿,万寿山清漪园工程在拓湖清淤之后启动,耗银四百四十万二千八百五十一 两九钱五分三厘,历时14年告竣1。气势恢宏的山水格局和金碧流溢的亭台楼 阁,将已有的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圆明园、畅春园连为一体,形成相 互因借、景观层次丰富的西郊皇家园林集群。乾隆末年,清王朝由盛转衰,危机四伏,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嗣后继 位的帝王也无暇于新的园林建设活动,已有的园林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 辉,或封存,或分封其他王爷、公主,或撤去陈设,或拆除无力维修的建 筑。清漪园也不例外,据相关档案记载,道光十八年(1838年)六月初七 构虚轩及其游廊被毁2 ,二十四年(1844年)一月十日怡春堂被毁3 , 三十年(1850年)五月香岩宗印之阁因年久失修,大柁折下,最终也难逃被拆除的命运4 。咸丰十年(1860年)八月初四(9月18日)英法联军攻陷通州,初七(9月21日)僧格林沁部与敌军在八里桥激战溃败,初八(9月22日)咸丰帝带领一 批官员逃往承德。八月二十二日(10月6日)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5,清漪 园同时罹难。清漪园的建筑是否全部化为灰烬,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哪些 建筑幸免于难?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颐和园一书曾试图给出答案,该书 根据同治二年清漪园山前山后南湖功德寺等处破坏不全陈设清册清 漪园山前山后南湖河道功德寺等处陈设清册6中所载的建筑名称,粗 略统计出清漪园劫后余存的建筑如下。前山:勤政殿、文昌阁、宜云馆、玉澜堂、夕佳楼、乐寿堂、养云 轩、无尽意轩、餐秀亭、重翠亭、大雄宝殿、智慧海、转轮藏、宝云阁、 山色湖光共一楼、云松巢、邵窝、石丈亭、浮清榭、寄澜堂、蕴古室、小有天、斜门殿、穿堂殿、延清赏。 道光十八年(1838年)六月初八奏为清漪园内搆虚轩失火事载:“本月七日未刻见火势已起,赶救不及,奴才等当即督率本园官员一面扑救,一面将附近游廊十二间拆卸。”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一月十一奏为遵旨议处清漪园事务大臣奕纪等各员察失火事载:“本月初十日丑刻,清漪园内怡春堂不戒于火”。 道光三十年(1850年)九月初九奏为清漪园内佛楼坍塌请饬查勘办事:“清漪园北门楼内香岩宗印之阁三层佛楼一座因建立年久,大木间有糟朽,于本年五月十七日楼之上层东一缝大柁折下,致将大佛右臂压 伤惟楼身尺寸较高,情形太重,不易遮护。”根据当时道光朝的经济情况,可判断香岩宗印之阁随后应被拆除。 原文为同治三年(1864年),经笔者核对原始档案,应为同治二年(1863年)。120摘要:房间清册以及光绪朝颐和园重修工 园劫后余存的建筑进行了考证。关 键 词:文章编号:1000-6664(2013)03-0120-0中图分类号:TU 986 收稿日期:2011-06-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511LA History后山:绘纺堂、静佳斋、金栗山、袖岚书屋、清可轩、蕴真赏惬、翠籁亭、三摩普印、清音山馆、香海真源、知春堂。昆明湖:广润祠 、畅观堂、怀新书屋、睇佳榭、景明楼、春风缀茗 台、澄鲜堂、络丝房、织机房。这些殿宇连同未毁于火的砖石、琉璃构造的桥梁、城关、牌楼无梁 殿、多宝塔等,大抵就是清漪园内劫后幸存的建筑物了7。颐和园管理处刘若晏先生根据老照片以及清代皇家陈设管理制度特 点,即部分已经库贮,离开建筑本体的陈设,再次登记时仍会出现此前 相关殿宇的名称。对其结论提出质疑8。又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初四奏为查勘昆明湖等工估需钱粮拟请缓修事9记载:昆明湖龙神祠大殿一座三间,现查木植无存,阶条踏跺等石酥裂,墙 垣砖块破碎琉璃脊、瓦料无存,殿内神台、龛、案、祭器等项,并大殿两 山角门二座,现俱无存。其庙门围墙尚属整齐,并未烧毁。由此可知,根据陈设档判断幸存的龙神祠(广润灵雨祠),其实已大木 全无;另外,一些无室内陈设的殿宇、船坞、牌楼、桥座等,也因不在上 述陈设档的统计之列而被遗漏。故仅以上述的2份陈设档,来统计清漪园 劫后余存的建筑既不准确,也不全面。随着清漪颐和园相关清宫档案和重修工程图档的整理,以及大量清 漪园被焚后的老照片的出现,为进一步明确清漪园劫后余存的建筑提供了可能,谨将相关主要线索开列于后。图1 三园现存坍塌殿宇空闲房间清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山后南湖功德寺等处陈设清册12,前者仅记录建筑陈设内容,不能以此确定该建筑是否存在;而后者部分建筑不仅有陈设内容,而且有方位的相 关描述,如:转轮藏正楼安木做彩油八方龛一座,内供擦擦佛六百九十四尊;东西 配亭下层安木做彩油转轮藏一座,内供铜胎佛十六尊,上层安西配亭 下层安上层安山色湖光共一楼红油供桌一件楼上智慧海 木龛一座,内供铜胎菩萨一尊东券门红油供桌一张西券门铜胎普 贤菩萨一尊。根据以上记载,能判断当时幸存的建筑有:转轮藏及其东西配亭、山色湖光共一楼、智慧海。1 同治十二年三园现存坍塌殿宇空闲房间清册10(图1)这份档案是同治十二年(1873年)为解决重修圆明园工程木料,而对清 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现存房间勘察的记录。清漪园:查得坍塌木植不齐殿宇四十一间内,云松巢三间(进深一 丈六尺,柱高一丈二尺五寸,面宽一丈一尺,稍间面宽一丈),前抱厦二 间绿畦亭一座春风啜茗台上下六间清漪园查得坍塌木植不齐 空闲房间一百四十一间内,三间房三间(进深一丈二尺、面宽一丈,柱高 八尺五寸)军机房三间谐趣园宫门三间西船坞一座二十间(进 深一丈九尺五寸,面宽一丈,柱高一丈二尺五寸)。根据这份记录能判断幸免于难的建筑有:云松巢三间(及前抱厦二间)、绿畦亭、延清赏楼、引绿敞厅、影镜 亭、水乐亭、静佳斋三间、岫岚书屋四间、味闲斋五间、绮望轩三间、寒 香阁三间、春风啜茗台上下六间、三间房、落膳房十间、长廊二十六间、 又三间房、临河房三间、又临河房三间、两间房、临河楼两座上下十二 间、南穿堂三间、北穿堂三间、又二间、小有天房二间、转角铺面房十 间、铺面房三间、又四间、又二间、知春堂房一间、南北楼上下十二间、 临河房四间、落膳房四间、军机房三间、两间房、船坞一间、谐趣园宫门 三间、小库房三间、西船坞一座二十间。3 光绪十三年万寿山准底册13这份档案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重修勘查人员对清漪园万寿山上建 筑遗存、遗址勘查的文字记录,其中部分建筑尚有柱高信息的记载,如: 贝阙城关一座,上面八方重檐楼;粮店北房三间台明高一尺,檐 柱高八尺一寸;小当铺一座二间台明高二尺,柱高八尺四寸;延清赏 楼一座三间台明高二尺,下出六寸,下檐柱高九尺一寸。斜门殿一座 二间台明高一尺六寸,下出二尺二寸,檐柱高八尺六寸;往北值房一座二间,各面阔九尺五寸,通进深一丈四尺五寸,檐柱高七尺七寸。根据竖向勘查信息的记录,可判断直至光绪十三年(1887年)清漪园 内尚存的建筑有:贝阙城关(宿云檐)、粮店北房三间、小当铺延清赏楼、斜门殿及其北 值房、穿堂殿、八方亭、八间房北三间、方亭、石丈亭、云松巢及其垂花门、绿畦亭、邵窝殿、山色湖光共一楼、引绿亭、洗秋敞厅、借秋楼、画2 咸丰十年的陈设清册清漪园被焚后,内务府很快就安排相关人员勘察陈设破坏状况,留下 了清漪园山前山后南湖功德寺等处破坏不全陈设清册11清漪园山前121风景园林历史 23图2 舆1622颐和园东宫门外牌楼立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图3 国343-0658清漪园赅春园现状勘察地盘样(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图4 国343-0659清漪园绘芳堂、构虚轩现状勘察地盘样(中国国家图书馆藏)5 图5 国339-0172颐和园藻鉴堂现状勘察地盘样(中国国家图书馆藏)4中游正殿、湖山真意敞厅、勤政殿南值房、军机处正房及厢房、善现寺正殿及其东西配楼、清可轩、留云殿、竹节、赅春园宫门、澹宁堂宫门、澹 宁堂。一座见方一丈二寸檐柱高一丈七寸;味闲斋一座五间檐柱高一丈五寸。国343-0659清漪园绘芳堂、构虚轩现状勘察地盘样16(图4)图签中记 载:构虚轩一座九间,各面宽一丈二尺二寸,前三间进深一丈四尺二寸, 中三间进深一丈八尺三寸,后三间进深一丈四尺二寸,周围廊各深四尺一 寸五分,台明高二尺四寸,下出三尺二寸;静佳斋一座三间柱高一丈 一寸;岫岚书屋一座三间各面宽一丈二寸柱高一丈一寸;抱厦一间面 宽一丈四尺柱高一丈二寸;绘芳堂一座三间柱高九尺七寸;金栗 山一座二间,东西值房各一座二间各面宽一丈一寸柱高九尺一寸。国339-0172颐和园藻鉴堂现状勘察地盘样17(图5)图中文字有:藻鉴堂宫门一座三间柱高一丈;方亭两座,见方一丈四尺柱 高一丈二尺;藻鉴堂一座面阔五间,内明间面阔一丈二尺柱高一丈一 尺;两侧耳房各两间柱高九尺;垂花门一座,进深一丈二尺柱高4 颐和园重修样式雷建筑图档颐和园重修样式雷图档中有一部分图纸中记录了遗址勘察信息,如 舆1622颐和园东宫门外牌楼立样14(图2),图签上有:谨查得原旧式牌楼一座,台基面宽五丈八尺五寸,明间面宽一丈七尺 三寸夹杆石见方三尺三寸,高五尺二寸,柱径一尺六寸五分台明 高一尺一寸。国343-0658清漪园赅春园现状勘察地盘样15(图3)图签中载:赅春园宫门一座三间檐柱高一丈一尺五寸;蕴真赏惬一座三间内 明间面宽一丈一尺二寸柱高一丈二寸;竹蘌二间柱高九尺一寸;清可轩一座柱高一丈二尺一寸;留云殿一间柱高八尺二寸;钟亭 根据上文,构虚轩在道光十八年已毁,凭借此信息可以推断该图应为遗址勘测图而非设计图,图中有柱高记载的建筑也可以确定在遗址勘察时尚存。122LA History一丈;春风啜茗台一座上檐柱高九尺,下檐柱高一丈一尺。由遗址勘测时所绘画样和图签中勘测记录中柱高 信息的记载,可判断直至重修前仍存的建筑有:涵虚牌楼、赅春园宫门、竹蘌、蕴真赏惬、清 可轩、味闲斋、钟亭、味闲斋、静佳斋、岫岚书屋、 绘芳堂、金栗山、藻鉴堂及其宫门、东西方亭、垂花门、春风啜茗台。675 颐和园重修工程清单18颐和园重修工程清单是自光绪十六年(1890 年)底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上半年,颐和园工程每5天一记的清单。内容包括运渣土、地脚刨槽、竖立大 木、油饰彩画等工序,如实地反映了颐和园重修工程 的进展状况。在这份清单中,如某建筑仅出现油饰彩 画、剔补酥碱砖块、拆卸头亭瓦片等,而未有地脚刨 槽、竖立大木等主体工程的记载,则大致可以推断该 建筑在重修时,建筑主体基本保存完好,进而可推断 其在咸丰十年幸免于难。由此可判断在光绪重修颐和 园时尚存的建筑有:养云轩及其东西配殿、紫气东来城关、千峰彩翠城关、耶律楚材祠。896 老照片这些拍摄于清漪园被焚毁后颐和园重修之前的照 片(图613)是判断清漪园劫后余存建筑的直接依据。 部分拍摄于重修完成之后的照片结合重修工程记载, 也可作为该建筑幸免于难的佐证。如图12,根据重 修工程档案记载,清可轩在光绪朝并未重修,但在民 国期间在西宫门外拍摄的一张照片中能看到清可轩, 结合上文对国343-0658清漪园赅春园现状勘察地盘 样中文字的分析,进一步肯定了清可轩在咸丰十年 (1860年)未完全被烧毁。根据这些照片可以判断幸免 于难的建筑有:东宫门北罩门与群房、邀月门、餐秀亭、智慧 海、众香界、转轮藏及其东西配亭、宝云阁、画中游 正殿、听鹂馆戏楼、寄澜亭、廓如亭、治镜阁、景明 楼及南配楼、荇桥、荇桥西牌楼、转角铺面房、宝兴 楼(迎旭楼)、茶酒楼(澄怀阁)、寅辉城关、香海真源及 其东配亭、清音山馆、北宫门、慈福牌楼、清可轩、 善现寺三摩普印及东西配楼。综上所述,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焚掠清漪园,未完全被火烧毁的建筑有(图13):1011图6 火后万寿山(引自Harris D.Of Battle and Beauty: Felice Beatos Photographs of China) 图7 大火之后大报恩延寿寺(颐和园管理处研究室提供)图8 大火之后的南湖岛、廓如亭(引自/service/exhibit/ysl/Boards.htm) 图9 幸免于难的治镜阁(引自/service/exhibit/ysl/Boards.htm)图10 大火之后的荇桥、寄澜堂(颐和园管理处研究室提供) 图11 火后残存的景明楼及其南配楼(杨菁提供)图12 民国三十七年仍存的善现寺正殿与东配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12123风景园林历史 图13 咸丰十年清漪园劫后余存建筑分布示意图(作者自绘)东宫门外:军机处正房及厢房、勤政殿南值房、耶律楚材祠、东宫门北罩门、群房。前山:养云轩及其东西配殿、餐秀亭、转轮藏及其东西配亭、众香 界、智慧海、宝云阁、云松巢及其垂花门、邵窝、绿畦亭、千峰彩翠、听 鹂馆戏楼、画中游正殿、湖山真意、借秋楼、邀月门、寄澜亭、石丈亭、 长廊二十六间、寄澜堂、荇桥及其西牌楼、转角铺面房、延清赏、斜门殿 及其北值房、临河房、穿堂殿、小有天房二间、粮店北房三间(宿云檐南 三间)、小当铺、宝兴楼(迎旭楼)、茶酒楼(澄怀阁)。后山:宿云檐东八间房北三间、方亭、八方亭、寒香阁、绮望轩、赅 春园宫门、竹节、蕴真赏惬、清可轩、味闲斋、钟亭、味闲斋垂花门、静 佳斋、岫岚书屋、绘芳堂、金栗山、香海真源、东配亭、清音山馆、三摩 普印及其东西配楼、寅辉城关、通云城关、后溪河船坞、北宫门、慈福牌 楼、多宝塔、澹宁堂宫门、澹宁堂、谐趣园宫门、落膳房、军机房、水乐 亭、引绿、洗秋船坞、影镜亭、知春堂、紫气东来。南湖:廓如亭、治镜阁、景明楼及南配楼、西船坞二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