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3报任安书(节选)(第一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六册.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13报任安书(节选)(第一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六册.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13报任安书(节选)(第一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六册.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报任安书(节选)说 课以前学生只学过史记的一些选文,对司马迁有个大略的了解,但对司马迁的思想、人生观并无多少了解。学习本文对我们研究司马迁的思想以及史记的写作动机和完成过程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同时本文在文学史上是不可多得的散文杰作,古人早就把它视为天下奇文,可与离骚媲美。此文之奇,首先表现为气势的磅礴。作者长久郁积心中的悲愤,借此文喷薄而出,有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其气势之壮阔,令人惊叹。此文之奇,更在于他的纵横开阖、起伏跌宕。作者是坦率的,但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又是极其复杂的,他无意矫饰,但三言两语又无法说清,所以他就一一如实道来。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旁征博引,时而欲言又止。曲折反复,一波三折,充分表现出笔力的雄健。此外,行文的流畅,语言的生动,骈句、散句自然错落,排句、叠句时有穿插,使本篇在散文形式上也具有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体会这些特点。本文词句难度较大,学生弄清句意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多作指导。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2.理清本文的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3.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4.积累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本文的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2.掌握更多的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方法1.虽然本文的词句难度大,仍要引导学生自学。对于有关史记和司马迁的知识要求学生自己查资料,交流后教师再补充。2.讨论法。3.比较阅读法。教学用具和司马迁、史记有关的书籍。预习要求1.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司马迁的生平。2.回忆史记的有关知识。3.在读准字音,读准句读的前提下熟读全文,对照注释弄清课文大意,画出疑难的句子。4.自读本单元后的知识短文司马迁与史记,概括出史记在思想和文学方面的特点。学习导航第一课时一、导入语从一个人对生死的看法可以看出这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在那首脍炙人口的短诗“生命城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中道出了自己的人生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面对生死,孟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舍生取义”;这样的选择历来为人们景仰、赞颂。但也有这样一些人,面对侮辱,他们没有舍生保节,而是隐忍苟活,这类人的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写下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司马迁。和遭受宫刑这样的奇耻大辱相比,死是容易的,但司马迁选择了前者,他到底是为什么要忍受当时人们的嘲笑唾骂?到底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等我们学完了报任安书就明白了。(板书课题)二、背景介绍(一)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1.由学生介绍所了解的司马迁的生平经历和史记的有关知识。2.教师总结并印发有关资料。(见“备课资料”)(二)课前自学司马迁与史记,概括史记的主要成就。学生回答后总结:思想(四点);文学价值(鲜明的人物个性,强烈的抒情性);影响。三、整体初读(一)结合注释解说文题,并指导学生了解原文大意。(二)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句读。2.教师范读课文。3.学生在读准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并概括各段大意。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先说明任安来信的内容,再就答复迟表示歉意。第二部分(第23段):主要申述自己遭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第三部分(第45段):进一步说明自己受腐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史记。第四部分(第6段):是书信的结尾。司马迁再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并陈说他对余生的看法。四、疏通并理解课文学习第一、第二部分。1.教师范读第13段2.字音:头抢地(qin)定计于鲜(xin) 暴肌肤(p)鞭箠(chu)圜墙(yun)系(x)狱占卜(b)囹圄(y)槛(jin)阱缧绁(li)3.主要词句不能与死节者比;不能自免,卒就死耳;用之所趋异也;其次不辱理色;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此人皆意有所郁结;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4.思路分析这三段司马迁重点写了自己受刑后对生死的看法。(1)作者先叙述自己卑微的身份。先人只是掌管一些文史星历的记载的小官,“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本来就被人看不起。现在子承父业,更是微不足道。(2)接着写卑微的地位带来的结果:假如我伏法被诛的话,就好像九牛身上掉下的一根毫毛;好像一只蝼蚁一样渺小,我的死是无足轻重的。命如蝼蚁草芥,生命有什么价值可言?(3)引出第二个问题,人的生命价值:“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注意,这是作者议论的核心。生命的价值是轻是重,要靠自己来选择!然后,摆出士人对待羞辱与生死的态度:士人,一方面洁身自好,不使自己受到羞辱;一方面当羞辱加于己身的时候,决计自杀,以死保持自己纯洁的名声。但是作者笔锋一转,却列举了古代周文王、李期、韩信、彭越、张敖、周勃、窦婴、季布、灌夫等一大批王侯将相受辱的事例,说明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微不足道的草民,都可能受屈辱,“受辱”是人生之常事,不足为奇。那么,对待羞辱就一定要死节,才算保持了高尚纯洁的名声吗?否!作者从这个角度继续深入地论述下去。(4)作者提出这样的认识:人在受辱时,不一定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