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不如补脾.doc_第1页
补肾不如补脾.doc_第2页
补肾不如补脾.doc_第3页
补肾不如补脾.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补肾不如补脾中医如同传统文化的书法、武术等一样,自古以来就有各种各样的门派。擅用张仲景伤寒论方药的医家被称为“经方派”,擅用局方和温病方药的医家被称为“时方派”。金元四大医学家之一的李东垣以脾胃为中心治疗疾病,后世尊称为“补土派”,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从肾论治全身病症,为“温补派”的大师。历朝历代的医学家展开了激烈的学术争鸣,极大地丰富了中医理论体系,为亿万群众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脏六腑在整体功能和谐的基础上,各个脏腑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中医治病八法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的区别,每一种方法只要应用适宜,都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而“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肾对生命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对虚弱病症如何用补上,是该补脾还是补肾,历代医家有着不同意见。“药王”孙思邈倡导“补肾不如补脾”,他说:“脾胃既壮,则能饮食既入,能旺荣卫,荣卫既旺,滋养骨骸,保养精血”。肾藏精气,但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秉受于父母,决定一个人的体质遗传因素,这是自己不可选择的;后天之精来源于日常饮食,也称水谷精微,是由“后天之本”的脾胃所决定的。李东垣指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充盈,而后能滋养元气”,强调了脾胃对元气的充养作用。不论是“先天之精”还是“后天之精”,都需要脾胃源源不断地提供营养,才能盛而不衰,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由此可见脾胃保养是养生的重中之重,一个人即使先天禀赋不足,但只要脾胃旺盛,后天可以弥补先天的缺陷,身体仍然会逐渐强健起来;而如果脾胃衰败了,再充足的精气也会消耗殆尽,从而导致先后天皆虚和各种病症的发生。以五行生克和脏腑的生理关系而言,脾胃内伤五脏六腑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如木能克土,土虚则木郁,会出现不思饮食、胸胁胀满、烦躁易怒、倦怠无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肝郁脾虚的见症,可以用逍遥丸来调和肝脾;“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心神失其所养,会出现心悸失眠、面色无华、不思饮食、四肢无力、月经量少等心脾两虚的见症,可以用归脾丸气血同补;土能生金,脾虚则会出现少气懒言、易于感冒、四肢无力、胸闷气短、不思饮食、大便不调等脾肺气虚的见症,可以通过补中益气丸来“培土生金”;脾胃后天失其化源,先天肾精亦亏,会出现头晕目眩、面色晄白、四肢倦怠、不思饮食、畏寒怕冷、腹胀泄泻、腰酸背困、小便清频、阳痿早泄等脾肾阳虚的见症,可以用附子理中丸和桂附地黄丸等通过后天来补先天。脾胃对人体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搞清了这个道理,对养生和临床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善治病者,惟在治脾”,有些医家甚至提出“调理脾胃以治百病”之说。2007年2月3日,天下中医论坛有位24岁网名叫vs_art的患者,发出“杂病十多年,痛苦万分”的求医咨询贴。患者自诉“先天禀赋不足,但自2002年献血两次后,身体直线下降,病症百出。先是在鲜血后不久左侧颈部及左前胸陆续出现白色斑快,后来被确诊为白癜风,接着出现耳鸣、牙龈出血、口臭、多汗等症,面部及上半身汗尤多,稍一活动便汗如雨下。嗜睡、消瘦,吃肉再多也不见体重增加。便秘、大便如羊屎,小便呈乳白色,双脚冰凉,早泄、会阴潮湿。由此便踏上了漫长的求医和自我治疗之路。从2003年至2006年12月,求医无数,看过无数专家,但病痛没有丝毫减轻。无奈之下甚至自己学习中医开处方”患者的遭遇令人深感同情而扼腕叹息!后来患者联系我给他治疗。我仔细分析病情后认为病证复杂,头绪太多,着实不好入手,因此决定先予平调脾胃功能,脾胃枢纽一转,病情自有转机。经过针灸和中药相结合两个多月的精心治疗,至2009年9月初,患者百分之九十多的病痛即已基本消失。在脾胃的保养中,胃气的呵护尤其重要。黄帝内经说:“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胃是食物进入体内的必经之地,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人不能吃饭了,五脏六腑就失去了营养来源,再好的药物也不能吸收发挥作用,生命就会随之凋零。历代中医在治病的过程中都很重视保护胃气,“医圣”张仲景的一部伤寒论,他的治疗精华可以概括为“保胃气,扶阳气,存津液”一句话。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面对张昭发难为何他辅佐刘备没有看到立竿见影之效,诸葛亮从容不迫地回答:“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脏腑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用糜粥饮之”就是先养好人的胃气,等胃气恢复了再用药物治疗,对一个胃气衰败的病人一开始就投以虎狼之药,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加速他的灭亡。“用药如用兵”,“不为良相,即为良医”,诸葛亮以用药治病来比喻打仗治国的道理,这真是一段精妙绝伦的论述。相比较而言,西医在认识人体病症间的相互联系和治疗方面,远没有中医深刻,对脾胃的保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今天去医院看西医,把人体各个脏腑分割成各自独立的单元,看心、脑血管病科的不管你的脾胃好坏,看耳鼻喉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