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正骨推拿养生 香薰艾灸 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 用于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五官科疾病 犹其对乳腺炎 前列腺炎 肩周炎 盆腔炎 颈椎病 糖尿病等有特效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 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 用中医的话说 它有温阳补气 温经通络 消瘀散结 补中益气的作用 艾灸 香薰艾灸之一 用艾柱为主熏灸穴位以治病 艾灸分类 1 直接灸 化脓灸 非化脓灸 2 间接灸 隔姜灸 隔蒜灸 隔盐灸 隔饼灸 黄蜡灸 硫磺灸等 3 艾卷灸 艾条灸 太乙神针 雷火神针 4 温筒灸 铜制灸器 艾灸的疗效就十分神奇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 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 用中医的话说 它有温阳补气 温经通络 消瘀散结 补中益气的作用 可以广泛用于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五官科疾病 犹其对乳腺炎 前列腺炎 肩周炎 盆腔炎 颈椎病 糖尿病等有特效 其次 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 用灸法预防疾病 延年益寿 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黄帝内经 大风汗出 灸意喜穴 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 庄子 记载圣人孔子 无病而自灸 也是指用艾灸养生保健 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 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 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艾灸的治病机理 艾条疗法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其治疗效果为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局部温热刺激效应灸疗是一种在人体某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 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治疗方法 施灸点皮肤外温度上升高达130 左右 皮肤内温度最高在56 左右 皮下与肌层内的温度变化和表皮不同 灸刺激不仅涉及浅层 也涉及深层 正是这种温热刺激 使局部皮肤充血 毛细血管扩张 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 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 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 促进炎症 斑痕 浮肿 粘连 渗出物 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 同时又能使汗腺分泌增加 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 还可引起大脑皮层抑制的扩散 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发挥镇静 镇痛作用 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研究发现艾灸具有近红外辐射作用 人体既是一个红外辐射源 又是一个良好的红外吸收体 艾灸的近红外辐射为肌体的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能量 艾灸所发出的近红外光量子能为肌体所调控 在艾灸疗法过程中 近红外辐射作用于人体穴位时 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 是一种有利于刺激穴位的信息照射 在 产生受激共振 的基础上 借助于反馈调节机制 纠正病理状态下能量 信息代谢的紊乱状态 调控肌体的免疫力 从而达到恢复正常机能的目的 2 经络调节作用经络学说是中医学说的重要内容 也是灸疗学的理论基础 人是一个整体 五脏六腑 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 这种互相协调关系 主要是靠肌体自控调节系统实现的 皮部起着接收器和效应器的作用 经络起着传递信息和联络的作用 头脑综合分析处理信息 发出指令 起着指挥的作用 即皮部经络系统 大脑四肢百骸 五脏六腑 这也是生物全息论的研究结果 医学已证明 即便是一种微小的局部性病变 也会呈现全身肌体失调的一切反映 如皮肤红肿 可引起发烧 全身不适 因此 经络是一个多层次 多功能 多形态的调控系统 因此在穴位上施灸时 由于艾火的温热刺激 才产生相互激发 相互协同 作用迭加的结果 导致生理上的放大效应 3 其它作用灸疗的治疗作用还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 而且这种作用呈双向调节的特征 即低者可以升高 高者可以使之降低 因为艾灸施于穴位 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 激发了经气 调动了经脉的功能 使之更好的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 而且激活皮肤中某些神经末梢酶类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 因而对疾病的治疗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 艾灸的作用机理 是通过艾灸在燃烧过程中 产生的热效应 传递到经络系统 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 作用于人体五脏六腑 四肢百骸的病变部位 多层次 多功能 多形态的调整 在相互协同相互激发的作用下 产生治疗上的倍数效应 作用 灸法又名灸疗 它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 温熨 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 通过经络的传导 以温通经脉 调和气血 协调阴阳 扶正祛邪 达到治疗疾病 防病保健 养生美容之功效 温经散寒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 气行则血行 气止则血止 血气在经脉中流行 完全是由于 气 的推送 各种原因 如 寒则气收 热则气疾 等 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 变生百病 而气温则血滑 气寒则血涩 也就是说 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 遇寒则凝的特点 灸法用其温热刺激 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 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 可以温经散寒 加强机体气血运行 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 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 腹泻等疾病 效果甚为显著 行气通络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 内联脏腑 外布体表肌肉 骨骼等组织 正常的机体 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 循序运行 如果由于风 寒 暑 湿 燥 火等外因的侵袭 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 经络受阻 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 此时 灸治一定的穴位 可以起到调和气血 疏通经络 平衡机能的作用 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 冻伤 癃闭 不孕症 扭挫伤等 尤以外科 伤科应用较多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 得其所则人寿 失其所则人夭 故阳病则阴盛 阴盛则为寒 为厥 或元气虚陷 脉微欲脱 当此之时 正如 素问 厥论 所云 阳气衰于下 则为寒厥 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 阳气不通于手足 则手足逆冷 凡大病危疾 阳气衰微 阴阳离决等症 用大炷重灸 能祛除阴寒 回阳救脱 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 宋代 针灸资生经 也提到 凡溺死 一宿尚可救 解死人衣 灸脐中即活 伤寒论 指出 少阴病吐利 手足逆冷 脉不至者 灸少阴七壮 下利 手足厥冷 烦躁 灸厥阴 无脉者 灸之 说明凡出现呕吐 下利 手足厥冷 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 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 神阙等穴 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 再加上火本属阳 两阳相得 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 回阳救逆 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 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 急性腹痛吐泻 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升阳举陷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 气虚下陷 出现脱肛 阴挺 久泄久痢 崩漏 滑胎等 灵枢 经脉 篇云 陷下则灸之 故气虚下陷 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 关于陷下一症 脾胃学说创始者李东恒还认为 陷下者 皮毛不任风寒 天地间无他 唯阴阳二者而已 阳在外在上 阴在内在下 今言下陷者 阳气陷入阴气之中 是阴反居其上而复其阳 脉证俱见在外者 则灸之 因此 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 升阳举陷 安胎固经等作用 对卫阳不固 腠理疏松者 亦有效果 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 如脱肛 阴挺 久泄等病 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 以 推而上之 又如 类经图翼 云 洞泄寒中脱肛者 灸水分百壮 总之 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 拔毒泄热历代有不少医家提出热证禁灸的问题 如 圣济总录 指出 若夫阳病灸之 则为大逆 近代不少针灸教材亦把热证定为禁灸之列 但古今医家对此有不同见解 在古代文献中亦有 热可用灸 的记载 灸法治疗痈疽 就首见于 黄帝内经 历代医籍均将灸法作为本病证的一个重要治法 唐代 备急千金要方 进一步指出灸法对脏腑实热有宣泄的作用 该书很多处还对热毒蕴结所致的痈疽及阴虚内热证的灸治作了论述 如载 小肠热满 灸阴都 随年壮 又如 肠痈屈两肘 正灸肘尖锐骨各百壮 则下脓血 即差 消渴 口干不可忍者 灸小肠俞百壮 横三间寸灸之 金元医家朱丹溪认为热证用灸乃 从治 之意 医学入门 则阐明热症用灸的机理 热者灸之 引郁热之气外发 火就燥之义也 医宗金鉴 痈疽灸法篇 指出 痈疽初起七日内 开结拔毒灸最宜 不痛灸至痛方止 疮痛灸至不痛时 总之 灸法能以热引热 使热外出 灸能散寒 又能清热 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 特别是随着灸增多和临床范围的扩大 这一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 防病保健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并提出了 防病于未然 治未病 的学术思想 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 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 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 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 早在 黄帝内经 就提到 在 犬所啮之处灸三壮 即以犬伤法灸之 以预防狂犬病 备急千金要方 有 凡宦游吴蜀 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 勿令疮暂瘥 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 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 针灸大成 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 民间俗话亦说 若要身体安 三里常不干 三里灸不绝 一切灾病息 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 所以灸足三里 中脘 可使胃气常盛 而胃为水谷之海 荣卫之所出 五脏六腑 皆受其气 胃气常盛 则气血充盈 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 为人之根本 关元 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 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 阳气足 精血充 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 病邪难犯 达到防病保健之功 现代 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艾灸的方法 1直接灸2无瘢痕灸3间接灸 1 隔姜灸 2 隔蒜灸 3 隔盐灸 4 隔附子饼灸4艾卷灸 1 艾条灸 2 温和灸 3 雀啄灸5温和灸6温针器灸 注意事项 1 要专心致志 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 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 以免艾条移动 不在穴位上 徒伤皮肉 浪费时间 对于养生保健灸 则要长期坚持 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 要注意体位 穴位的准确性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 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 自然 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 穴位 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 防火 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 羽绒等质地的 很容易燃着 因此 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 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 以防艾炷翻滚脱落 用艾条灸后 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 以利于熄灭 4 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 在冬季要保暖 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 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 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 要防止感染 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 局部烫伤可能起疮 产生灸疮 一定不要把疮搞破 如果已经破溃感染 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 要掌握施灸的程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 应按先背部后胸腹 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 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 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 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 要循序渐进 初次使用灸法 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 先少量 小剂量 如用小艾炷 或灸的时间短一些 壮数少一些 以后再加大剂量 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 防止晕灸 晕灸虽不多见 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 眼花 恶心 面色苍白 心慌 汗出等 甚至发生晕倒 出现晕灸后 要立即停灸 并躺下静卧 再加灸足三里 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 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 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 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 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 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11 穴位艾灸顺序 古人对于艾灸的顺序 有着明确的论述 就阴阳而言 如 千金要方 说 凡灸当先阳后阴 先上后下 明堂灸经 也指出 先灸上 后灸下 先灸少 后灸多 这是说艾灸的一般顺序是 先灸背部 再灸胸腹部 先灸上部再灸下部 先灸头部再灸四肢 就壮数而言 先灸少而后灸多 即由小逐渐增强 就大小而言 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 每壮递增 12 在临床上艾灸时 需结合病情 灵活应用 不能拘执不变 同时艾灸某两个穴位的问题上 一般没有什么限制 13 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14 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 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 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15 饭后一小时内不宜艾灸 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不要艾灸 过饥 过饱 酒醉禁灸 孕妇禁灸 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16 手术后在体内埋钢钉或者其他东西的人 不要随便在做过手术的位置艾灸 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 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 另一方面 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 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 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 古代施灸法 禁忌较多 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 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 凡暴露在外的部位 如颜面 不要直接灸 以防形成瘢痕 影响美观 2 皮薄 肌少 筋肉结聚处 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 下腹部 男女的乳头 阴部 睾丸等不要施灸 另外 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 此外 大血管处 心脏部位不要灸 眼球属颜面部 也不要灸 3 极度疲劳 过饥 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莆田市高三数学试卷
- 送配电施工方案(3篇)
- 俱乐部社团活动策划方案(3篇)
- 襄樊阳台加固施工方案(3篇)
- 抗震轻钢别墅施工方案(3篇)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考点及答案
-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含参考答案
- 忻州科目一扣分题目及答案
- 英语动词时态的运用与辨析教学教案:小学英语教学中重点难点解析
- 交通卡支付系统技术开发合作合同
- 2024年山东高速投资控股限公司校园招聘9人重点基础提升难、易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大学生新时代劳动教育教程全套教学课件
- JT-GQB-015-1998公路桥涵标准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
- 新质生产力-讲解课件
- 2024年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2024年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75%)
- 垃圾分类巡检督导方案
- 乳制品配送服务应急处理方案
- 法院结案书样本合集3篇
- 游标卡尺使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