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1 绪论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是介绍应用临床医学影像设备 对患者进行各种检查技术操作 并获得影像诊断资料的一门课程 是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 两者是互相联系 互相依存 不可分割的整体 它担负着影像科的首诊 首先接诊 任务 随着高 精 尖影像设备的进一步开发 完善 影像检查技术更显得尤为重要 2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威 康 伦琴在做真空阴极管放电试验时 发现了x线 1896年1月23日正式命名这种射线命名为X射线 3 不久 x线被用于人体检查 进行疾病诊断 形成了放射学及学科 此后70余年 检查技术由平片向体层 高千伏 放大摄影和造影检查发展 逐成体系 1969年 Hounsfield发明了计算机体层摄影 computedtomography CT 从此x线检查技术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1980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 DSA 的出现实现了血管造影的数字化 4 计算机x线摄影 computedradiography CR 的出现 实现了x线摄影的数字化影像 此后 出现数字x线摄影 digitalradiography DR 同期 磁共振成像 magneticresonance MRI 超声成像 US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 SPECT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PET 5 第一节x线检查技术 第一章总论 6 X线的产生 高速运行的自由电子 突然受阻 钨靶 X线 电磁波 波长短 能量大 球管灯丝产生 0 2 99 8 热能 X线是一种电磁波 波长很短 0 0006 50nm 成像的波长范围0 008 0 031nm 40 150kv 7 与x线检查相关的四个特性 穿透性 荧光效应 感光效应 电离效应 成像基础 透视基础 摄片基础 放射防护 治疗基础 穿透能力 荧光物质 可见光 光化作用 胶片感光 被吸收 正负离子 8 X线的穿透性 穿透力与波长有关 波长越短穿透性越强 波长由X线管两极间的电势差决定 常以千伏值 KV 来代表X线的穿透性 X线的质 千伏值越高x线越硬 穿透力越强 穿透程度与物质密度和厚度有关 密度越大吸收X线越多 穿透过的X线越少 厚度越大吸收X线越多 穿透过的X线越少 9 X线荧光作用 荧光物质 磷 氧化铂钡 钨酸钙 硫化锌镉等透视荧光屏 硫化锌镉摄影增感纸 钨酸钙 x线多则荧光亮 白 10 X线的感光效应 X线具有光化作用 使胶片感光AgBrAg Br 形成潜影 显影剂 使感光的Ag 还原 黑色颗粒定影剂 使未感光的AgBr溶解 冲洗后呈片基色 x线多则胶片黑 11 x线成像基本原理X线影像形成的三个条件 X线具有一定穿透性 被穿透组织须有密度 厚度的差异 经过载体 胶片 荧屏等 显像 穿透性 荧光效应 感光效应 管电流 管电压 曝光时间 12 x线图的特点 X线穿过人体后 由于人体不同组织器官的密度 厚度 吸收能力不同而形成不均匀吸收 剩余射线到达探测器后就产生不均匀的感光 经模拟或数字转换成可以观察的图像 灰阶图像 用密度高低描述影像的黑与白 高 中等 低密度 某一部位的不同密度和厚度组织结构的投影总和 是叠加影像 影像有一定程度的放大和失真 模糊 13 人体物质密度与影像密度 14 15 16 人工对比 对缺乏自然对比部位 将密度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周围 人工地造成密度差异而显示影像 即造影检查 引入的物质叫对比剂 扩大X线检查范围涉及到全身各系统 17 优点 操作简单 检查速度快 经济 18 二 主要用途 1 骨关节疾病的诊断 骨折 炎症 结核 肿瘤 2 胸部疾病诊断 肺炎 肺脓肿 肺结核 肺 纵膈 乳腺肿瘤等 心脏大血管 3 胃肠道疾病诊断 胃肠道穿孔 肠梗阻 息肉 肿瘤 炎症 结核等 4 泌尿系统 结核 钙化 结石 肿瘤 炎症 结石 先天性畸形 5 其他 子宫输卵管狭窄 闭塞等 19 三 主要内容 1 普通x线检查透视 普通x线摄影 软x线摄影2 数字x线成像检查CR DR3 造影检查 20 透视 利用x线的穿透性和荧光作用 将被检者置于荧光屏 或影像增强器 与x线管之间 x线穿过人体之后在荧光屏 或影像增强器 上形成可见影像并进行视读的检查方法 21 透视和摄片特点对比 22 普通x线摄影 plainfilmradiogrphy 被检者置于x线管和屏片组合之间 x线穿透人体后在胶片上形成潜影 再经显 定影过程获得清晰胶片影像的检查方法 23 透视和摄片特点对比 24 软x线摄影 40kv以下的x线摄影 钼靶 低电压 20 40kv 用于乳腺等软组织检查 25 1 计算机x线成像computerradiography CR 2 数字x线荧光成像digitalfluorography DF 3 平板探测器 flatpaneldetectors 数字x线成像 DDR 2 数字x线成像 digitalradiography DR 26 CR稀土元素制成的晶体板 IP板 吸收照射到板上的X线的光信号 通过激光扫描读出板上的潜影后 通过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 再经A 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 数字影像可由激光打印机输出 亦可由监视器直接读出 优点 数字化图像的优点 不足 空间分辨力不如屏 片组合 27 28 功能缺点 时间分辨率差 不能满足动态器官和结构的显示 空间分辨率差 与常规X线屏 片系统比较 29 DDR X线照射到薄膜晶体管屏 平板探测器 FPD 后 直接将X线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再经A 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 优点 影像清晰度高 空间分辨率高 动态范围大 可观察对比度低于1 直径大于2mm的物体 噪声少 速度快 FPD量子检出率高 图像后处理功能改善细节 可根据观察者视觉特性来处理影像 X线剂量低 在病人身上测量到的表面X线剂量只有常规摄影的1 10 缺点 空间分辨力不如屏 片组合 30 31 临床应用 数字成像的优点 图像后处理功能 摄照条件宽容度大 x线剂量小 图像可储存 可入PACS 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 细小结构和病灶显示优于普通x线片 32 数字化影像 33 34 3 造影检查 人工对比 对缺乏自然对比部位 将密度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周围 人工地造成密度差异而显示影像 即造影检查 引入的物质叫对比剂 目的 使人体内缺乏自然对比的器官和组织在引入对比剂后形成影像 以显示人体内的组织器官的形态及功能 35 造影剂 对比剂 contrastmedium 36 37 38 39 四 限度 二维影像 组织结构互相重叠 易漏诊 密度分辨力有限 密度分辨力小的组织和器官 病变不容易分辨 对比剂不良反应 有绝对禁忌证 辐射损伤 剂量过大 检查过频 时间过长的项目受限 40 41 计算机体层摄影 computertomography 是Hounsfield于1969年设计成的 1972年问世 1979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生物奖 由最初的普通头颅CT发展到现在的多层螺旋CT和双源CT DSCT 第二节CT检查技术 42 一 特点 1 原理 扫描数据的采集和转换 X线束对人体某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 由探测器收集透过该层面的X线信息 转变为可见光 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 再经模拟 数字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息 输入计算机处理 计算机的处理和图像重建 由得到的数据计算出每个体素的X线衰减系数 排列成矩阵 重建图像 图像的显示及存储 再经数字 模拟转换器 每个数字转换为黑白灰阶的小方块称为象素 pixel 按矩阵排列成CT图像 所以CT图像是重建的图像 43 体素像素数字矩阵 44 扫描部分 计算机系统 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 45 46 1 断面 横 没有重叠 可重建 MPR 3D立体图像 伪彩显示更生动 多角度观察 解剖结构显示清晰 病变定位更准确 二 CT图像特点 47 3D CT MIP SSD 48 49 SSD 50 MPR 51 CTVE 52 2 CT图象由一定数目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构成 像素越小 数目越多 构成图象越细致 即空间分辨率越高 灰阶图像 黑白代表密度大小 CT图像的密度分辨力很高 能分辨普通x线无法分辨的密度差异较小的组织结构 并能对密度定量 提高病变检出率和疾病的定性诊断 空间分辨力不如X线成像 53 与MRI相较的优点 速度快 适合危重患者 显示骨骼和钙化较清晰 显示冠状动脉及病变 CTA优于MRA 某些MRI禁忌者 心脏起搏器或体内有铁磁性物质 实惠 54 三 主要内容CT检查体位 横断层面扫描 即轴位 冠状层面扫描 颅面部 CT检查过程 待病人摆位毕先扫定位图以确定扫描范围 然后按设定好的扫描程序开始扫描 CT检查技术 普通扫描 plainscan 特殊扫描 如薄层 用于中耳 胸部等 增强扫描 contrastscan 造影CT A或V CT容积扫描 螺旋或电影CT 三维重建 3 dimentionalreconstructions 3DR 55 临床应用及限度 一 颅脑 应用普遍 首选检查方法 1 适应症 颅内肿瘤 脑出血 脑梗塞 颅脑外伤 血肿 气脑等 颅内感染 脑寄生虫病 脑先天性畸形 脑萎缩 脑积水及脱髓鞘病等 2 优点 CT已完全代替常规X线颅脑检查 如气脑造影 脑池 脑室造影等 螺旋CT的脑血管三维重建可获得比较精细和清晰的血管三维图像 3 缺点 对于脑血管畸形的诊断 CT不如DSA 对于颅底及后颅窝病变的诊断 CT不如MRI 二 头面颈部CT 1 适应症 眼眶和眼球良恶性肿瘤 眼肌病变 乳突及内耳病变 耳的先天性发育异常 鼻窦和鼻腔的炎症及肿瘤 尤其鼻咽癌 喉部肿瘤 甲状腺肿瘤 颈部肿块等 2 优点 有较好的定位 定量 定性能力 已成为常规检查方法 57 58 三 胸部CT 1 适应症 用于诊断气道 肺 纵隔 胸膜 胸壁 膈肌 心脏 心包和主动脉疾病等 2 优点 对于支气管肺癌的早期诊断 显示肺癌的内部结构 观察肺门和纵隔有无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结核 纵隔肿瘤的准确定位 显示肺间质和实质性病变 较普通X线有显著的优越性 对于观察心包疾患 显示主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 显示冠状动脉和心瓣膜的钙化 大血管壁的钙化 有较大的优势 电子束CT可较好地显示心肌 心腔及冠状动脉的病变 59 四 腹部和盆腔CT 1 适应症 用于诊断肝 胆 脾 胰腺 肾 肾上腺 膀胱 前列腺 子宫及附件 腹腔及腹膜后病变 2 优点 对于明确占位性病变的部位 大小及与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 淋巴结有无转移等 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炎症性和外伤性病变 能较好地显示 对于胃肠道病变 CT可较好地显示肿瘤向胃肠腔外侵犯的情况 以及向邻近和远处转移的情况 但显示胃肠道腔内病变应以胃肠道钡剂检查为首选 61 五 脊柱和骨关节CT 1 适应症 用于诊断退行性病变 椎管狭窄 椎间盘病变 脊柱外伤 脊柱肿瘤 骨关节病变等 2 优点 对骨关节病变 可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和肿瘤对软组织的侵犯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动力柜安装合同协议范本
- 协议更改抚养权的协议书
- 厂房租赁合同写担保协议
- 个体餐饮员工合同协议书
- 产品采购销售协议书范本
- 中国恒大投资协议书范本
- 合作装卸合同协议书模板
- 动用维修资金的合同范本
- 医药仓储物流协议书范本
- 个人购买住房的合同范本
- 连锁餐饮合伙合同范本
- 开学第一课+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小学戏剧教学课本剧剧本集锦
- 【一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2024)-第四单元汉语拼音】14. ang eng ing ong第二课时课件
- 2025年交管12123驾驶证学法减分及驾驶安全理论知识试题库(附含答案)
- 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胎膜早破护理胎膜早破护理查房模板
- 工贸行业安全管理和企业现场常见隐患排查解读(1)精
- 2025年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核安全专业实务·核技术)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镇痛镇静指南解读
- 养老规划师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