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计划”_第1页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计划”_第2页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计划”_第3页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计划”_第4页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计划”山东职业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建设方案山东济南二一一年十二月项目负责人:学校:毕德成(山东职业学院生物工程系 主任/副教授)企业:丁 坚(青岛啤酒(济南)有限公司 总酿酒师)项目组成员:学校:卢克刚(山东职业学院生物工程 教研室主任/讲师)史晓华(山东职业学院生物工程系 副主任/副教授)王俊丽(山东职业学院生物工程系 教师)苏敬红(山东职业学院生物工程系 教师)吕映辉(山东职业学院生物工程系 教师)夏传波(山东职业学院生物工程系 教师)李珍祖(山东职业学院生物工程系 教师)企业:王金忠(山东中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李 伟(山东西王糖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 燕(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赵志全(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刘海清(山东柠檬生化有限公司 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目 录一、建设基础1(一)建设背景1(二)专业现状1(三)存在问题2二、建设目标2(一)专业建设目标3(二)人才培养目标3(三)教学质量目标3三、建设内容3(一)优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实现与产业对接31. 成立生物工程系校企合作委员会42. 成立生物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53. 校企合作形式及运行机制建设5(二)搭建中高职系统培养通道,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71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拓宽人才成长途径72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8(三)校企共建共管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实践育人81.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突出“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82.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103. 实习实训基地内涵建设11(四)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131.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42. 课程体系改革143. 教学模式与教学组织模式改革164. 引入职业标准,改革课程内容185. 特色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19(五)师资队伍建设201. 专业带头人培养212. 骨干教师队伍培养223.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224.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培养23(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231. 成立生物工程系社会服务办公室232. 技术服务与技术研发243. 社会培训服务244. 职业资格培训与技能鉴定服务24(七)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25四、保障措施26(一)政策保障26(二)组织保障26(三)资金保障26(四)制度保障27五、建设进度及预期绩效27(一)2011年11月2012年10月27(二)2012年11月2013年10月28六、经费预算表32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建设方案一、建设基础(一)建设背景生物产业以可再生资源为主要原料,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可循环,是发挥我国资源优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性产业。国家“十二五” 规划将生物产业列为大力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重点推动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农业等领域跨越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把生物技术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五个战略重点之一,力争到2020年生物产业总产值达到2-3万亿元,GDP比重达到4%以上,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我国生物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已进入加速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山东省一直将生物产业作为三大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和特色。生物医药产业总体优势突出,近年来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递增,2009年实现产值1369亿元;生物制造产业已具备相当规模,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功能糖、氨基酸、透明质酸、复合酶制剂生产基地;海洋生物产业的研发和产业化均领先全国, 生物能源和生物环保产业均得到较好的发展。同时涌现出山东西王糖业有限公司、齐鲁制药有限公司、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阜丰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名仁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拥有青岛和德州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成为带动全省生物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国务院批复实施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把生物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环境友好型工业项目之一。山东省 “十二五”规划提出重点发展以生物技术药物、生物医药工程为主的新医药产业和以微生物制造、生物材料为主的生物制造产业,支持德州、青岛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做大做强,建成全国重要的新医药及生物产业集群。随着生物产业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产品的升级换代,企业对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有巨大的需求,毕业生就业前景十分广阔。(二)专业现状本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办学,初步形成了“三通三融三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两个平台+两个模块”的课程体系,积极开展项目导向的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弹性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课程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现有酿造酒生产技术等院级精品课程2门,出版食品微生物学及实验技术教材1本。现有专任教师7名,其中副教授2名、工程师2名,双师素质教师占90%;兼职教师5名,均来自生产一线,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现有生物制药实训室、发酵工程实训室、酿造酒生产实训室、发酵分析实训室等15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建立了齐鲁制药有限公司、青岛啤酒(济南)有限公司、山东柠檬生化有限公司等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基本能满足学生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综合培养,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到98%,总体就业率达95%以上。毕业生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薪酬待遇好、发展空间大,受到企业的好评。(三)存在问题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需加强建设,合作力度需要加大,合作范围需要拓展;(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与教学组织模式仍需探索,课程、教材与教学资源库建设仍需加强;(3)专任教师的课程开发、实践指导能力仍需加强,兼职教师的数量和队伍稳定性需要进一步提高。(4)实验实训条件有待改善,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二、建设目标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国家“十二五” 规划及山东省“十二五”规划关于将生物产业列为大力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重点推动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农业等领域跨越发展的要求,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建设目标为:(一)专业建设目标以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宗旨,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实现专业与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等产业相对接;深化“三通三融三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学生获得毕业证书、工作经历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优化“两平台+两模块”的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啤酒酿造工和食品检验工等国家职业标准相对接;转变教学模式,试行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推进中高职衔接,系统培养,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相对接;构建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不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将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建成区域领先、为地方产业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专业。(二)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山东省区域经济特色,服务生物医药、生物制造和发酵食品等生物产业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综合职业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能够从事生物产品的生产、品控、营销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三)教学质量目标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两平台+两模块”的课程体系。推行以生物产品生产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及与之适应的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聘用基础扎实、技术熟练的优秀教师。引入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教学过程管理。培养适应企业环境,具有较高专业技术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三、建设内容(一)优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实现与产业对接以“互利共赢”作为校企合作的出发点,按照“两层机构、六个方面”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实现与生物医药、生物制造产业相对接。两层机构为生物工程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和生物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六个方面为校企合作的六个着力点,即专业规划与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开发与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系级校企合作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 图3-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1. 成立生物工程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在山东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的指导下,与齐鲁制药有限公司、青岛啤酒(济南)有限公司、山东柠檬生化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深度合作,成立生物工程系校企合作委员会,使其成为校企合作的决策机构。生物工程系校企合作委员会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和大型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组成。建立生物工程系校企合作委员会议事制度,使合作企业在各项教学事务中具有充分的参与权和建议权,对系级层面校企合作相关事宜进行研究。生物工程系校企合作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及其职责见表3-1。表3-1 生物工程系校企合作委员会一览表成员组成姓名单位职 务职 称职 责顾问赵志全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拟订校企合作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对专业方向、订单培养、“校中厂”的建设等校企合作相关事宜决策主任毕德成山东职业学院生物工程系系主任副教授副主任丁坚青岛啤酒(济南)有限公司总经理总酿酒师委员李伟山东西王糖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委员刘海清山东柠檬生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委员李燕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委员王金忠山东中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委员卢克刚山东职业学院生物工程系教研室主任讲师2. 成立生物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以“搭建合作平台,服务专业建设”为目标,成立生物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落实校企合作委员会的各项决策和部署,研究专业规划与建设。生物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由专业带头人、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和骨干教师组成。表3-2 生物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一览表成员组成姓 名单 位职 务职 责主任毕德成山东职业学院生物工程系系主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方案设计、实施与评价课程开发与建设教材、教学资源建设实训项目开发兼职教师选聘专任教师顶岗锻炼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顶岗、推荐就业实习实训安全保障办法制定副主任牟宏青岛啤酒(济南)有限公司品管部长委员史晓华山东职业学院生物工程系系副主任委员赵宗磊山东中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委员江华山东西王糖业有限公司品管部长委员齐海涛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车间主任委员卢克刚山东职业学院生物工程系教研室主任3. 校企合作形式及运行机制建设在专业规划与建设等方面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保障企业参与教学,确保教师双兼互聘,实现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和先进技术共享,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解决实习实训基地的共建共管和学生就业等问题,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激发兼职教师参与教研教改的积极性。重点在“生化分离实训基地”、“酿酒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深入合作,成为山东省生物技术类校企合作的示范点。表3-3 校企合作内容、形式、途径和方法合作内容合作形式途径和方法1.专业规划与建设成立生物工程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委员会制订章程,提出合作规划和目标、活动方式等;在系内设立办事机构,建立信息交流沟通渠道;建立议事机制,共同商讨、决策在专业方向、订单培养、“校中厂”“厂中校”建设等方面的重要问题。成立生物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会制订章程,研究专业规划与建设,建立定期活动机制,研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并建设课程、教材、教学资源、实训项目,实施兼职教师选聘与专任教师顶岗锻炼,共建实践教学条件、制定实习实训安全保障办法。2.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校企共同优化培养目标,深化“三通三融三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学训交互、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组团队,研讨确定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由专业带头人、行业企业专家、骨干教师组成课程体系建设团队,依据职业资格标准,归纳重构教学内容,搭建“两个平台+两个模块”的课程体系。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以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产品生产的工作流程、工作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学生的学习项目,推行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综合运用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和虚拟仿真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开展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促训。实施弹性灵活的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按照工学交替的“学训交互、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采用适应企业生产特点的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利用实训基地,校企共同组织实施,及时协商解决问题。3.课程开发与建设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更新教学内容跟踪行业企业发展动态,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选取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改革考核方式,编写特色教材,丰富教学资源。4.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共同组建师资队伍校内培养与企业聘用并举,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于创新”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住校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专任教师培养实践基地专任教师轮流到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实践基地进行顶岗锻炼,参与工程项目,增强工程实践能力,企业专家为专任教师定期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讲座,形成稳定的企业培训教师机制。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教改能力对兼职教师通过一对一专兼结对辅导、专项教学业务培训、参加教研活动等,逐步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引导其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5.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共建生物分离实训车间和酿酒实训车间,企业提供部分先进设备或软件,开展生产性实训、岗位培训与技能鉴定,承担企业职工技术培训,开发实训项目和培训项目,编写实训教材和培训教材。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依托齐鲁制药有限公司、青岛啤酒(济南)有限公司、山东柠檬生化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制订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落实学生实习实训安全保障办法,建立良好的实习实训基地运行模式。在企业建立“实训车间”,强化教学功能,学生边工作边学习,校企共同控制教学过程和考核过程。表3-4 校企合作的管理制度序号管理制度主要作用1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课程体系的建立、教学内容的更新、实训项目的开发、实训教材的编写、实训过程的控制等。2校企共建共管实习实训基地实施细则明确校企双方在基地的建设、使用、运行和管理中的责任、义务等。3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明确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功能、运行管理、教学组织等。4兼职教师资格与管理办法明确兼职教师工作内容、教学工作量、教学系列职称评审及教研成果评奖条件,激励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5教师顶岗锻炼管理办法引导、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参加企业顶岗锻炼,明确教师顶岗锻炼的程序与要求。6教师技术服务管理办法引导、激励教师主动参加技术服务,明确教师技术服务程序与要求。7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与考核办法规范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实施、过程管理、考核结果等。8企业职工培训管理办法规范职工培训的组织实施、内容、过程和考核标准等。9实习实训安全保障办法建立实习实训的学生的安全保障办法和赔偿办法。通过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逐步构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准确把握专业培养方向,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提高对相关行业的服务能力,培养大批优秀高端技能型人才。(二)搭建中高职系统培养通道,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在生物工程系校企合作委员会指导下,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坚持校企深度合作,以职业岗位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整合中高职教育资源、优势互补,从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和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两个方面,探索中高职衔接的系统培养模式。1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拓宽人才成长途径根据国家招生政策,改革招生方式,针对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特点,制定对接中职学校招生专业目录,面向中职学校生物技术、制药技术、生物技术制药、生物化工、食品生物工艺等专业,尝试单独招生和对口招生考试,优先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有一定学习能力和技能水平的毕业生。改革招生内容,注重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考核,将专业知识笔试和现场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对取得相应初、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中职毕业生,可分别实行加分政策;对在国家级、省部级或行业组织的技能竞赛中取得名次的中职学生,可分别实行加分或免试入学的政策。对在校期间品学兼优的中职毕业生允许保送到高职院校就读。加强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以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为导向,结合学生升学需求,完善培养方案,逐步提高专升本、自考本科学生比率。2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与青岛商务学校食品及生物技术类专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建立资源共享、师资交流、观摩教学、共同评价的长效合作机制,探索中高职一体化的系统培养模式,形成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培养链。围绕山东区域特色生物产业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在行业的指导下,企业、高职和中职三方共同进行调研,优化中高职专业结构布局,明确中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实现培养目标的衔接。中高职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实地调研,与企业专家一起分析岗位、任务及岗位能力,按照岗位统一、能力递进、课程衔接的原则,梳理出中高职对应的课程教学模块,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中高职一同制定课程标准、改革评价模式,实行学生成绩互认。改进教育教学过程,强化学生素质培养,教学过程中贯穿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以能力为核心,用职业资格标准进行教学评价,统筹中高职的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三)校企共建共管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实践育人在生物工程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和生物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校企合作机制的保障下,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充分调动校企双方的积极性,探索校企共建共管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强化实习实训基地的生产性和教学功能;强化校内实习基地的生产性和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功能;营造企业化职业情境,建立健全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加强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在原有实习实训条件的基础上,经过两年建设,最终形成制度健全、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满足学生实训、企业员工培训、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考核、教师顶岗锻炼、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研究等需要;使实践教学基地成为生物技术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带动省内相关专业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1.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突出“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在生物工程系两委会的指导下,按照“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原则,与青岛啤酒(济南)有限公司、山东中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共建共管集“教学、专业技能锻炼、培训与鉴定、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新建生化分离实训基地、扩建酿酒实训基地、乳制品生产实训中心(见表3-5、3-6),经过建设使实(验)训室总数达16个。以生产任务为载体开展生产性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工厂化生产环境和职业氛围,实现实训任务与就业岗位需求的一致性。如啤酒生产实训的开展,实训设备、产品标准、工艺流程、岗位设置、过程控制等按照企业的要求设计实施;实行企业化的管理和运行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企业文化、掌握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规范实训基地的管理,合作开发教学仿真系统,基地实行校、企双负责人制,引入企业管理理念、岗位职责、工艺流程、产品质量标准;实行标准作业规范;推行6S现场管理制度。将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相结合,按照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模式,实现实训过程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发挥“校中厂”的作用。实习实训基地面向毕业学生及社会成员开展啤酒酿造工和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培训与技能鉴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承接发酵产品技术研究及质量检测业务;提供技术服务,开展应用型课题研究。实训基地建成之后,每年可接收学生实训600人次,岗位培训与技能鉴定200人次。表3-5 校内新建实训基地建设一览表项目子项目主要设备功能与效益合作企业内涵建设及完成时间生化分离实训基地负责人:苏敬红(校)楼良旺(企)原材料预处理实训室高效粉碎机、离心机、预处理罐、电子称完成各种生物制品及半成品的分离纯化技术的训练。完成设备操作、维修和维护技能训练。进行中、高职师生技能培训和企业员工新技术培训。实训学生400人次/年,培训员工20人次/年。齐鲁制药有限公司青岛啤酒(济南)有限公司山东柠檬生化有限公司开发实训项目,编写实训项目任务书和指导书;制定实训室管理办法;编写生化分离技术实训校本教材。2013年完成产物提取、加工实训室多功能提取机、小型结晶罐、膜分离设备、真空减压干燥箱、喷雾干燥机产品质量检测实训室多媒体投影设备、高速台式离心机、高效液相色谱仪、智能酸度计 表3-6校内(扩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一览表项目子项目主要设备功能与效益合作企业内涵及完成时间酿酒实训基地(蒸馏酒生产线)负责人:王俊丽(校)姜蔚(企)原料处理实验室原料粉碎机、操作平台、蒸料机、鼓风机开展蒸馏酒生产实训和酿酒技术培训,进行产品质量常规检验,以及微量成分分析,作为技术服务基础平台。实训学生200人次/年、培训员工30人次/年。张夏酿酒山东中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开发实训项目;编写项目任务书;编写实训指导书;制定实训室管理办法;编写设备操作规程;制定检验方法,仪器使用与维护办法2013年完成发酵蒸馏实训室固态发酵箱、液态发酵罐、蒸汽发生器、蒸馏锅、冷凝系统、储酒罐乳制品生产实训中心负责人:李珍祖(校)国建设(企)乳酸菌分离培养室高压灭菌锅、超净操作台、冰箱、干燥箱乳酸菌分离培养;开展乳制品生产实训;作为校企合作技术平台;开展开放生产性实习。实训学生30人次/年银鹭集团;伊利乳业开发实训项目;编写项目任务书;编写实训指导书;制定实训室管理办法;编写设备操作规程。2012年完成发酵乳制品实训室酸奶生产线、无菌灌装机、冰柜、冰淇淋机、振荡培养箱2.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合作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将课堂建到车间生产一线,实现“专业随着产业办,课堂跟着车间转”,力促专业与产业对接、课堂与车间对接。与青岛啤酒(济南)有限公司合作,在青岛啤酒公司建成“啤酒酿造”和“啤酒检验”2个校外实训车间,发挥“厂中校”的作用。实施实习、实训指导双师制,学校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和专任教师共同担任校内外实训、实习指导老师,共同管理学生的实训和顶岗实习。专任教师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教育、专业知识解答、总结评价等;企业兼职老师负责学生的岗前培训、岗位技术知识和技能培训、岗位能力考核等工作;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老师共同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综合管理与考核。“实训车间”同时承担学生认知实习、现场实践教学、教师顶岗锻炼等任务。每个基地每年接收15名以上学生不少于5个月的学习,教师顶岗锻炼2人次。表3-7 校外实训车间一览表建设内容功 能效 益完成时间青啤啤酒酿造车间1、签订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2、合作制定“实训车间”、学生实训、教师顶岗锻炼、企业职工培训等管理文件;3、合作开发实训项目、培训项目;合作编写实训教材;4、合作进行应用型课题研究。提供啤酒生产相关岗位的顶岗实习;提供教师顶岗锻炼岗位;合作开发实训培训项目与编写教材;合作进行应用型课题研究。学生顶岗实习15人次/年,教师顶岗锻炼2人次/年。2012年青啤啤酒检验室提供啤酒生产原料检测的实训;提供啤酒过程和成品检测的实训;提供教师顶岗锻炼岗位;合作开发实训培训项目与编写教材。学生顶岗实习15人次/年,教师顶岗锻炼1人次/年。2012年表3-8 主要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一览表基地名称基地性质建设内容功能效益青岛啤酒(济南)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型1、签订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协议书;2、制定“实训车间”、学生实训、教师顶岗锻炼、企业职工培训等管理文件;3、合作开发实训项目、培训项目;合作编写实训教材;4、合作进行应用型课题研究。提供啤酒生产与质量检验的顶岗实习和教师顶岗锻炼岗位;合作开发实训培训项目与编写教材;合作进行应用型课题研究。学生顶岗实习30人次/年,教师顶岗锻炼1人次/年。济南张夏酿酒有限公司1、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签订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办法。2、合作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3、合作开发实训项目、培训项目;合作编写实训教材与培训教材。4、合作进行技术应用型课题研究。提供发酵产品生产与检验,发酵设备结构与维修等岗位的顶岗实习;提供教师顶岗锻炼岗位;合作开发实训培训项目与编写教材,开展技术课题研究。学生顶岗实习30人次/年,教师顶岗1人次/年。山东柠檬生化有限公司学生顶岗实习20人次/年。山东中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鲁南制药有限公司紧密结合型1、签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书。2、合作制定学生顶岗实习。3、合作开发实训项目;合作编写实训教材。提供配料、发酵、分离提纯、制剂、包衣、检验等岗位的顶岗实习;提供教师顶岗锻炼岗位;合作开发实训培训项目。学生顶岗实习20人次/年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山东鲁芳斋食品有限公司提供原料分析、发酵控制、产品检验等岗位的顶岗实习;提供教师顶岗锻炼岗位;开发实训培训项目、编写教材。3. 实习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用制度规范实习实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 建立健全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制定校企共建共管实习实训基地实施细则、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等,规范实习实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加强学生实习实训的管理与考核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与考核办法;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编制学生顶岗实习手册;学校与企业共同设计与实施实践教学方案;制定实训考核办法及成绩评定标准,校企共同评定,注重过程考核,将实习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劳动态度、劳动纪律等内容以及独立工作、协作完成技术创新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不断提高顶岗实习质量。推进“教师指导、学生自治”的实训教学改革,实训室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实训产品商品化,探索实训经费有偿使用机制,打造自身造血功能,以生产“养”实训,提高实训经费的使用效率。规范实训基地的管理,基地实行校、企双负责人制,引入企业管理理念、岗位职责、工艺流程、产品质量标准、实行标准作业规范,推行6S现场管理制度。提高实习指导老师素质 实施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双师制,学校选派优秀教师为指导教师,同时聘请实习单位技术骨干为兼职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与管理学生的顶岗实习。强化对学生岗位职业要求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指导,并根据企业对技术人员的要求,对实习指导老师定期进行业务培训,确保顶岗实习效果。保障实习实训安全 选择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行业先进的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由学校、实习单位、学生共同签订实习协议书,明确三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制定实习实训安全保障办法,健全学生的实习实训安全保障和保险赔偿制度,保障学生实习实训安全。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律,结合行业企业要求安排顶岗实习,力求做到毕业论文、顶岗实习、就业三者的有机结合。开发实习实训教学资源 校企合作制作仿真教学资料、共同开发综合性实训项目、培训项目;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制定考核标准;编写工学结合的实训教材;对实训实习耗材缺乏情况做出补贴办法。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内涵建设见表3-9。表3-9 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一览表基地类型内涵建设内容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生化分离实训基地实训中心的企业化生产流程布置负责人职责、菌种保藏和扩培管理规定产品生产操作规程、过程检验与质量控制办法校企合作开发实训项目和培训项目、编写培训指导书酿酒生产实训基地有机及生化实验室无机及分析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乳品生产实训室分析检验实训室生物制药实训室实训基地(中心)的企业化生产、检测流程布置负责人职责、日常管理规定仪器设备使用规定、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产品质量标准、检验分析方法校企合作开发实训项目和培训项目、编写培训指导书实训室的企业化生产流程布置负责人职责、菌种保藏和扩培管理规定产品生产操作规程、过程检验与质量控制办法,产品质量标准校企合作开发实训项目和培训项目、编写培训指导书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校企共建共管实习实训基地实施细则校外实训基地运行与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与考核办法实践指导教师业务培训规定校企合作开发培训项目、技术服务项目校企合作编写实训教材学生实习实训安全保障和保险赔偿制度济南张夏酿酒有限公司山东中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青岛啤酒(济南)有限公司山东柠檬生化有限公司鲁南制药有限公司山东西王糖业有限公司山东鲁芳斋食品有限公司(四)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以生物制造等行业的人才需求为出发点,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按照“紧跟技术前沿、基于工作过程”的建设思路,深化“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通,教学活动与生产过程相通,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相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相融,学校考核与企业评价相融和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工作经历证书”为内涵的“三通三融三证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参照岗位任职要求、适于个性发展”特色的“两个平台+两个模块”的课程体系。依据职业岗位要求及培养目标,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实施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校企合作开发与建设专业课程、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和专业教学资源库。1.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生物工程系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指导下,深化 “三通三融三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学训交互,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全过程,教学过程实现学训交互、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与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最终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专项技能训练、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职业能力依次递进,可获取高级啤酒酿造工、高级食品检验工、高级药物制剂工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毕业证和工作经历证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学训交互,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见图3-2。图3-2 “学训交互,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2. 课程体系改革在生物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成立由专业带头人、行业企业专家、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体系建设团队,按照“企业调研专业定位岗位分析归纳岗位任务提炼岗位能力确定学习领域(课程)”的步骤,以生物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为导向,共同分析职业岗位,参照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依据职业资格标准,提炼职业能力,设计14个学习领域(课程),逐步构建“基本素质培养平台、专业技术平台+专业方向模块、个性化模块”的课程体系。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课程构建过程见图3-3。在专业技术平台和专业方向模块的基础上,考虑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培养的需要,构筑个性化模块。个性化模块包括主题学习、选修课程、社会实践、创新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树立牢固的“安全生产,质量为主”观念,提高学生在生产现场的自我防护的安全意识、质量责任意识。图3-3 课程体系构建过程3. 教学模式与教学组织模式改革(1)教学模式改革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见图3-5),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按照生物产品生产流程和工作岗位要求,设计学习项目,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训、实习等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现场组织教学,实施“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化的管理与运营模式(见图3-4)。图3-4 企业化的管理与运营模式图图3-5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为了破解校企合作时空障碍,实现校企联合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与企业合作开发虚拟工艺、虚拟生产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生产现场视频,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传送到课堂,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和答疑。与企业联合开发啤酒生产技术和青霉素生产技术的教学视频和虚拟软件。数字化的教学资源见表3-10。表3-10 数字化的教学资源项目表项 目内 容合作企业完成时间啤酒生产技术啤酒酵母的扩培、糖化、发酵、啤酒过滤、洗瓶、装瓶、包装等工艺的教学视频和生产流程虚拟软件。青岛啤酒(济南)有限公司2012年青霉素生产技术青霉素菌种的扩配、发酵过程控制、产物分离纯化、原料质量检验、包装、青霉素冻干粉针的生产等工艺的生产流程虚拟软件。齐鲁制药有限公司2012年大力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学训赛相通。每年举行1次全专业的综合技能比赛和3次单技能测试, 将技能比赛的成绩计入专业总评成绩。综合技能比赛和单项技能测试项目见表3-11。表3-11 综合技能比赛和单项技能测试项目表类 别项 目综合技能比赛单菌落的分离纯化、啤酒的生产、酸乳的制作、片剂的制备、颗粒剂的制备、柠檬酸的发酵控制、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单冲压片机的拆装单项技能测试无菌操作、显微镜的操作、化学滴定分析、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柱层析的操作、标准溶液的配制、啤酒原麦汁浓度和酒精度的检测、蒸馏装置的搭建(2)教学组织模式改革完善弹性灵活的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按照企业用人标准,第一学年在校内完成专业技术平台课程的学习,并进入相关企业生产性实习,以专业基本能力培养为主,渗透专业核心能力;第二学年完成专业方向模块、个性化模块的学习,并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以专业核心能力强化为主,延伸专业基本能力;第三学年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和预就业,以职业综合能力提升为主。经过不断探索,形成弹性灵活的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就业“零距离”。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见图3-6。 图3-6 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4. 引入职业标准,改革课程内容结合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引入真实产品的生产项目,融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与合作企业携手,共同进行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在一体化教室、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中营造生产现场的职业环境,推动专业课程改革。(1)课程标准建设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跟踪行业企业发展动态,依托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实现岗位能力标准与课程标准的融合,校企共同制定11门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2)教学内容改革为适应生物产品制造企业职业岗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要求,联合齐鲁制药有限公司、青岛啤酒(济南)有限公司、山东柠檬生化有限公司等企业技术专家,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以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重构教学内容,进行项目课程开发,保持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每年举行1次专业建设报告会和教学内容分析会,及时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两年内,建设5门专业核心课程,2门达到院级优质课程标准。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计划见表3-12。表3-12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计划一览表名称行业企业相关技术标准建设内容建设目标完成时间负责人主要合作企业专业核心课程生化分离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标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B/T8269-2006 柠檬酸标准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啤酒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课程标准、电子课件、电子教案、补充讲义、产品标准、试题库、实训项目、教学视频、考核标准、院级优质核心课程2012年苏敬红齐鲁制药有限公司青岛啤酒(济南)有限公司济南伊利乳业有限公司山东柠檬生化有限公司鲁南制药有限公司山东中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酿造酒技术院级优质核心课程2012年史晓华有机酸生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2013年吕映辉生物制药技术2013年卢克刚分析检测技术2013年王俊丽(3)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改革专业课程考核方式,将学校考核与企业评价相结合,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评价核心,以过程考核为重点,逐步向“考核主体双元化、考核内容科学化、考核方式多样化”的方向迈进。专业核心课程的考核 制定“能力培养与过程控制”并重的考核标准,一方面重点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综合技能、职业素质,采用笔试、实做、答辩等多种方式在课程结束后考核;另一方面依托相应学习情境,针对每项学习任务从“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检查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过程考核。每年举行1次全专业的综合技能比赛和3次单技能测试,参加1次全国大赛,并根据生物工程系竞赛成绩加分管理办法将技能比赛的成绩计入专业总评成绩。实训的考核 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原料检测、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开放性实训,学生独立拟定实训计划、完成实训项目,指导教师进行方案审查、过程引导,专兼职教师根据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对项目或任务实施过程和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顶岗实习的考核 专兼职教师共同指导顶岗实习,以学生工作态度、遵章守纪和任务完成情况、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和质量安全意识等作为考核重点,参考学生的实习记录和实习总结进行考核,对成绩合格者校企联合发放“工作经历证书”。5. 特色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1)特色教材建设为满足核心课程建设、实习实训项目开发和企业职工培训等需要,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共同编写以项目为导向,与学习情境相符合的立体化校本教材(包括教材、电子课件、电子教案、录像视频等)2套,开发校本教材4本(包括校本实训教材3本)。与青岛啤酒(济南)有限公司企业合作开发技能培训教材本。特色教材建设见表3-13。 表3-13 特色教材建设一览表教材名称建设目标完成时间校方负责人主要合作企业(企业负责人)酿造酒生产技术立体化校本教材2013年王俊丽青岛啤酒(济南)有限公司(姜蔚)山东柠檬生化有限公司(郑成文)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吕升祥)山东中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王金忠)生化分离技术立体化校本教材2013年苏敬红微生物技术校本教材2013年史晓华酿造酒生产实训指导校本实训教材2012年王俊丽分析检测技术实训指导校本实训教材2013年夏传波发酵乳生产实训指导校本实训教材2013年李珍祖啤酒酿造工培训教材技能培训教材2012年吕映辉(2)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校企共建网络课程教学资源、行业认证培训资源等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为中、高职院校师生、企业和社会学习者提供资源检索、信息查询、资料下载、教学指导、学习咨询、就业支持、人员培训等服务,适应自主学习、终身教育的需要。教学资源库包括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教学指导文件、网络课程、行业认证培训资源等,见表3-14。表3-14 教学资源库建设一览表序号建设项目建 设 内 容主要合作企业1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啤酒生产技术教学视频和生产流程虚拟软件青霉素生产技术生产流程虚拟软件。青岛啤酒(济南)有限公司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济南伊利乳业有限公司山东柠檬生化有限公司鲁南制药有限公司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