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望诊ppt课件_第1页
小儿推拿望诊ppt课件_第2页
小儿推拿望诊ppt课件_第3页
小儿推拿望诊ppt课件_第4页
小儿推拿望诊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推拿中医诊断之望诊第一讲 张超 中医儿科诊断的基本方法为 四诊 即望 闻 问 切 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 因婴儿不会言语 较大儿童也难以正确叙述自己的病情 所以古称儿科为 哑科 加之小儿就诊时常哭闹不休 影响气息脉象 给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 所以 对于小儿诊法 历代儿科医家既主张四诊合参 又特别重视望诊 正如 幼科铁镜 望形色审苗窍从外知内 所言 而小儿科 则惟以望为主 问继之 闻次之 望诊的意义及内容 小儿肌肤娇嫩 反应灵敏 外感六淫 内伤乳食 脏腑自身功能失调 或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 易从各苗窍形之于外 比成人更为明显 且不易受到患儿主观因素的影响 通过望诊 可以观察到患儿的全身和局部情况 从而指导临床疾病的诊断和辨证 望诊内容可分为两个方面 总体望诊 望神色 望形态 与分部望诊 审苗窍 辨斑疹 察二便 察指纹 一 望神色 望神色就是望小儿的精神状态与面部气色 一般说来 精神振作 双目有神 表情活泼 面色红润 呼吸均匀 反应灵敏 是气血调和 神气充沛的表现 为健康或病情轻浅之象 反之 精神委靡 双目无神 表情呆滞 面色晦暗 呼吸不匀 反应迟钝 均为体弱有病之表现 或病情较重之象 面部望诊是小儿望神色中的重要部分 灵枢 邪气藏府病形 中说 十二经脉 三百六十五络 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望面色可以了解脏腑气血盛衰及邪气所在 常用的面部望诊方法有五色主病与五部配五脏 其中五色主病是望神察色诊病的主要方法 1 五色主病 五色主病 即按面色红 青 黄 白 黑 种颜色的偏向表现来诊察疾病 面呈白色 主寒证 虚证 面白浮肿 为阳虚水泛 常见于阴水 面色惨白 四肢厥冷 多为阳气暴脱 见于脱证 面白少华 唇白色淡 多为血虚 见于小儿贫血 外感风寒 也可见面色苍白 面呈红色 主热证 面红耳赤 咽红 脉浮 为风热外感 午后颧红 潮热盗汗 为阴虚内热 虚火上炎 两颧艳红如妆 面白肢厥 冷汗淋漓 属虚阳上越 是阳气欲脱的危重证候 新生儿面色嫩红 或小儿面色白里透红是正常肤色 不属病态 面呈黄色 主脾虚证或有湿浊 面色萎黄 形体消瘦 腹膨大者 为脾胃功能失调 多见于疳证 面黄无华 绕脐腹痛 夜间磨牙 多为肠寄生虫 面目色黄鲜明 为湿热内蕴之阳黄 面目色黄晦暗 为寒湿阻滞之阴黄 出生后不久出现的黄疸为胎黄 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 面呈青色 主寒证 痛证 瘀证 惊厥 面色白中带青 表情愁眉苦脸 多为里寒腹痛 面青而晦暗 神昏抽搐 常见于惊风或癫痫发作时 面唇青紫 呼吸急促 为肺气闭塞 气血瘀滞 一般来说 若小儿面呈青色 病情一般较重 应注意多加观察 面呈黑色 主寒证 痛证 血瘀证 水饮证 面色青黑 手足逆冷 多为阴寒里证 面色黑且晦暗 兼腹痛呕吐 可为食物或药物中毒 面色青黑 晦暗 为肾气衰竭 无论新病久病 均属危重 小儿肤色黑红润泽 体强无病 说明先天肾气充沛 2 五部配五脏 五部配五脏 根据小儿面部不同部位出现的各种色泽变化 结合所属脏腑来推断病变的部位与性质 就是五部配五脏的望诊方法 五部是指左腮 右腮 额上 鼻部 颏部 五部与五脏的关系及主病 最早于 小儿药证直诀 面上证 中有描述 左腮为肝 右腮为肺 额上为心 鼻为脾 颏为肾 可作为临床参考 二 望形态 望形态是指观察患儿形体的强弱胖瘦和动静姿态 以推测疾病的变化 1 望形体 形体望诊 包括头囟 躯体 四肢 肌肤 毛发等 发育正常 筋骨强健 肌肤丰润 毛发黑泽 姿态活泼者 说明胎禀充足 营养良好 属健康表现 如生长迟缓 筋骨软弱 肌瘦形瘠 皮肤干枯 毛发枯黄 囟门逾期未闭 姿态呆滞者 说明胎禀不足 营养不良 属于病态 若头方发少 囟门宽大迟闭 可见于五迟证 头大颌缩 前囟宽大 头缝开解 目睛下垂 见于解颅 前囟及眼窝凹陷 皮肤干燥 可见于小儿泄泻耗伤阴液 胸廓高耸 形如鸡胸 可见于佝偻病 哮喘病 肌肉松弛 皮色萎黄 多见于偏食 厌食 脾虚气弱 腹部膨大 肢体瘦弱 发稀 额上有青筋显现 属疳积 毛发枯黄 或发竖稀疏 或容易脱落 皆为气血虚亏的表现 2 望动态 通过动态望诊 可分析不同姿态显示的疾病 比如 小儿喜俯卧者 多为乳食内积 喜蜷卧者 多为腹痛 颈项强直 角弓反张 四肢拘挛抽搐 为惊风 翻滚不安 哭吵呼叫 两手捧腹 多为腹痛所致 端坐喘促 喉中痰鸣 多为哮喘 胁肋凹陷如坑 咳逆鼻煽 呼吸急促 为肺炎喘嗽 三 审苗窍 苗窍是指口 舌 目 鼻 耳以及前后二阴 苗窍与脏腑关系十分密切 舌为心之苗 肝开窍于目 脾开窍于口 肺开窍于鼻 肾开窍于耳以及前后二阴 脏腑有病 在苗窍上能有所反映 故审察苗窍可以测知脏腑病情 1 察舌 舌诊 就是通过观察舌象来了解机体的生理 病理变化情况的一种诊断方法 可以通过对舌苔 舌质 舌下脉络的观察 以了解病变的所在 继而辨证论治 其脏腑的虚实 气血的盛衰 津液的盈亏 病情的轻重 预后的好殆 都能客观地从舌象上表现出来 从而成为辨证的重要依据 所以说舌诊是望诊的非常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中医诊法特色之一 察舌的内容 察舌主要从舌体 舌质和舌苔三个方面进行观察 并进行综合分析 正常小儿舌体柔软 淡红润泽 伸缩自如 舌面有干湿适中的薄苔 小儿舌质通常较成人红嫩 新生儿舌红无苔与哺乳婴儿的乳白苔 皆属正常舌象 另外 应注意食后或服后可能对舌苔有一定影响 若心火上炎 则舌红 甚则生疮 心血瘀阻 则舌质紫暗 或有瘀斑 心阴不足 则舌质红绛瘦瘪 心阳不足 则舌质淡白胖嫩 1 舌体 舌体 舌体胖嫩 舌边齿痕显著 多为脾肾阳虚 或水饮痰湿内停 舌体肿大 色泽青紫 可见于气滞血瘀 或中毒 舌体强硬 多为热盛伤津 急性热病中出现舌体短缩 舌干绛者 为热甚津伤 经脉失养 舌体肿大 麻木板硬 转动不灵 甚则肿塞满口 称为木舌 因心脾积热 火热循经上行所致 舌下红肿突起 形如小舌 称为重舌 因心脾火盛 上冲舌本所致 舌体不能伸出唇外 伸缩转动不灵 语音不清 称为连舌 因舌系带过短所致 舌吐唇外 来回拌动 掉弄如蛇 称为弄舌 多为大病之后 心气不足或惊风之兆 舌吐唇外 缓缓收回 称为吐舌 常因心经有热所致 若吐舌不收 则心气将绝 若舌常吐于唇外 且伴见眼裂增宽 表情愚钝者 则为智力低下之表现 经常用舌舔口唇 以致口唇四周皮肤发红 或有脱屑 作痒 称为舔舌 多因脾经伏热所致 2 舌质 正常舌质淡红 若舌质淡白 为气血虚亏 舌质绛红 且有红刺 为温热病邪入营血 舌质红少苔 甚则干而无苔 为阴虚火旺 舌质紫红或紫黑 为气滞血瘀 舌起粗大红刺 状如杨梅者 常见于猩红热 3 舌苔 苔白为寒 苔白腻为寒湿内滞 或寒痰与食积所致 苔黄为热 苔黄腻为湿热内蕴 或乳食内停 热性病可见剥苔 多为阴津亏耗所致 舌苔花剥如地图 时隐时现 经久不愈 多因胃之气阴不足所致 若舌苔厚腻垢浊不化 且伴便秘腹胀 为宿食内滞 中焦气机阻滞 出现异常苔色时 要询问是否吃过某种食物或药品 注意是否为染苔 如吃乌梅 橄榄 铁剂等可将苔色染黑 服青黛可将苔色染青 吃橘子 蛋黄可将苔色染黄 喝牛奶 豆浆可将苔色染白 吃有色糖果可染成相应颜色 以上均不属病苔 察目 首先要观察眼神的变化 黑睛等圆 目珠灵活 神采奕奕 开阖自如 表明肝肾气血充沛 若眼睑浮肿 提示水肿 眼睑开阖无力 表明元气虚惫 寐时眼睑张开而不闭 为脾虚气弱之露睛 上眼睑下垂不能提起 为气血两虚之睑废 双目呆滞 转动迟钝 为肾精不足 或为惊风之先兆 双目直视 瞪目不动 为肝风内动 白睛黄染 为黄疸 目赤肿痛 为风热攻 目眶内陷 啼哭无泪 为阴津大伤 瞳孔缩小或不等或散大 且对光无反应 则病情危殆 察鼻 主要从鼻内分泌物和鼻形的变化进行观察 鼻塞 流清涕 为风寒袭表 鼻流黄浊涕 为风热客肺 长期鼻流浊涕 且气味腥臭 为肺经郁热 鼻孔干燥 为外感燥邪或肺热伤阴 鼻衄鲜红 为肺经有热 迫血妄行 鼻翼煽动 伴气急喘促 为肺气闭塞 察口 主要从口唇 口腔 齿龈 咽喉的颜色 润燥以及外形变化进行观察 唇色淡白 为气血不足 唇色淡青 为风寒束表 唇色红赤 为体内有热 唇色红紫 为瘀热互结 唇色樱红 为暴泻伤阴 唇白而肿 是为唇风 面颊潮红 仅口唇周围苍白 是猩红热征象 口腔黏膜色淡白 为虚为寒 色红 为实为热 口腔黏膜破溃糜烂 为心脾积热之口疮 满口白屑成片 如雪花状 为鹅口疮 若两颊黏膜有白色小点 针尖大小 周围红晕 为麻疹黏膜斑 上下臼齿间腮腺管口红肿 如粟粒状 按摩肿胀腮部无脓水流出者 为痄腮 流行性腮腺炎 有脓水流出者 为发颐 化脓性腮腺炎 齿为骨之余 龈为胃之络 牙齿萌出延迟 为肾气不足 牙龈红肿 为胃热熏蒸 龈痛齿衄 为胃火上炎 新生儿牙龈上有白色斑点或斑块 称为马牙或板牙 咽喉为肺胃之门户 是呼吸与饮食的通道 咽红 恶寒 发热 为外感 咽红 乳蛾肿痛 为外感风热或肺胃之火上炎 乳蛾脓 为热壅肉腐 乳蛾大而不红 为肥大 多因瘀热未尽 或气虚不敛所致 咽痛微红 有灰白色假膜而不易拭去 多为白喉之证 察耳 小儿耳壳丰厚 颜色红润 说明先天肾气充沛 耳壳薄软 耳舟不清 则为先天肾气未充 耳内疼痛流脓 为肝胆火盛之证 以耳垂为中心的腮部弥漫肿痛 是痄腮之表现 察二阴 男孩阴囊不紧不松 略有色素沉着 为肾气充沛的表现 若阴囊松弛 色淡白 多为体虚或发热 阴囊中有物下坠 时大时小 上下可移 为疝气 阴囊中睾丸肿大透亮 色不红 为水疝 阴囊水肿 常见于阳虚阴水 女孩前阴部潮红灼热 常见于湿热下注 若前阴潮湿瘙痒 须注意是否有蛲虫病 小儿肛门潮湿红痛 多为尿布皮炎 肛门脱出 为中气下陷之脱肛 肛门裂开 大便秘结 质硬带血 为肛裂 常因热迫大肠所致 四 辨斑疹 一般来说 皮肤之发斑 形态大小不一 不高出皮面 压之不褪色 皮肤之出疹 高出皮面 压之褪色 斑与疹多见于儿科外感时行疾病 如麻疹 风疹 幼儿急疹 猩红热 水痘等 也可见于杂病 如紫癜等 斑色鲜红 抚之不碍手 压之不褪色 多为热毒炽盛 病在营血 斑色紫暗 面色苍白 脉细肢冷 为气不摄血 血溢脉外 皮疹细小 呈浅红色 身热不扬 多见于风疹 疹细小 形如麻粒 潮热 日出疹 口腔颊黏膜出现麻疹黏膜斑者 为麻疹 肤红如锦 密布疹点 身热 舌绛红如杨梅 常见于猩红热 斑丘疹大小不一 如云出没 瘙痒难耐 常见于荨麻疹 疱疹 丘疹 结痂并见 疱疹内有水液 色清 常见于水痘 五 察二便 新生儿出生后 日内排出胎粪 呈黏稠糊状 褐色 无臭气 每日 次 单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呈卵黄色 质稠 不成形 稍有酸臭气 每日 次左右 奶粉为主喂养的婴儿大便呈淡黄色 质较干硬 有臭气 每日 次 当小儿饮食过渡到与成人相近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