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3 1卷第 l 0期 2 01 5年 l 0月 无 机 化 学 学 报 C HI NE S E J OURNA L OF I NORG AN I C C HEMI S T RY Vo l 3 1 No 1 0 1 971 1 98 0 微波水热两步法合成高可见光响应 A g S Z n O 及 其光催化性能 机理 陈 熙 1 2 李 莉 I1 2 3 张文治 z 宋 强 z 李奕萱 齐齐哈 尔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院 齐齐哈 尔 1 6 1 0 0 6 齐齐哈 尔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 学院 齐齐哈 尔 1 6 1 0 0 6 f 黑龙江省 高校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 齐齐哈 尔 1 6 1 0 0 6 摘要 在不 同的制备条件下 通过微波水热两 步法 获得 了一 系列 A g 2 S Z n O光催化剂 采用 x射 线粉末衍射 X R D X射 线光 电 子能谱 X P S 紫外一 可见漫反射 吸收光谱 u v V is D R S 扫描电子显微镜 S E M 和 N 吸附一 脱附等测试手段对产物结构和形貌进 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产物以六方纤锌 矿 Z n O为主 其 晶型结构并未随着反应温度和 A g 2 s物质 的量 的增加而改变 A g S的引入 显著增强了光催化 剂在可见光区的吸收 使 吸收边带 发生红移 同时抑 制了 Z n O 0 0 1 面的生长 另外 所得产物 的形貌 随着 A g 2 S物质的量的增 加从爆米花状转变为少量的柱体颗粒 且 B E T比表面积经过复合后 明显减小 以罗丹明 B为 目标降解物 研 究并 比较 了一系列 A g 2 S Z n O光催化剂对罗丹 明 B的光降解 性能 结果表明 n n 1 1 0时 光催化剂在紫外光 可见光和模 拟 日光 的照射下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效果 优于 目前应用最广泛 的市售 P 2 5 另外 所制备的光催化材料 A g S Z n O经 4次循环使 用后 其降解效率没有 明显下降 表 明该催化材料具有一定的光催化稳定性 经捕获实验研究发现 在 A g 2 S Z n O的光催化反 应 中空穴起主要作用 并根据绝对电负性估算了复合材料 A g S Z n O的能带位置 据此提出 了可能的光催化反应机理 关键 词 微 波水 热 法 Ag 2 S Z n O 可 见 光 响应 光催 化 罗丹 明 B 中图分类 号 0 6 4 3 3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4 8 6 1 2 0 1 5 1 0 1 9 7 1 1 0 DOI 1 0 1 1 8 6 2 C J I C 2 01 5 2 6 9 Ph0 t O c a t a l yt ic Pe r f o r ma nc e a n d Pho t o l y s is M e c h a nis m o f Ag z S ZnO wit h Vis ib l e Lig ht Re s po ns e Pr e pa r e d by M ic r o wa v e Hy dr o t he r ma l Two S t e p M e t ho d C H E N X i L I L i Z H A N G We n Z h i S O N G Q i a n g L I Y i X u a n C o l l e g e o fMa t e r i a l s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n e e r i n g Q i q i h a r U n i v e r s i t y Q i q ih a r He i l o n g i a n g 1 6 1 0 0 6 C h i n a C o l l e g e o fc h e mi s t r y a n d c h e m ic al e n gi n e e r in g Q i q i h a r U n i v e r s i t y Q i q i h a r He i l o n i a n g 1 6 1 0 0 6 C h in a C o l l e g e H e il o n a n g P r o v in c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F in e C h e m ic al s Q i q i h a r He i l o n g fia n g 1 6 1 0 0 6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Un d e r d if f e r e n t s y n t h e t ic c o n d it io n t h e Ag 2 S Z n O p h o t o c a t a l y s t wi t h v is ib l e l ig h t r e s p o n s e w a s p r e p a r e d b y mic r o w a v e h y d r o t h e r ma l t w o s t e p me t h o d T h e p h a s e s t r u c t u r e s p h y s i c o c h e mic a l p r o p e r t ie s a n d m o r p h o l o g ie s w e r e w e l l c h a r a c t e r iz e d v ia X r a y d if f r a c t io n X R D X r a y p h o t o e l e c t r o n s p e c t r o s c o p y X P S U V v i s d i f f u s e r e fl e c t a n c e a b s o rpt io n U V V is D R S S c a n n i n g e l e c t r o n m ic r o s c o p y S E M a n d N 2 a d s o rpt i o n d e s o rpt io n t e s t s Re s u l t s in d ic a t e t h a t t h e s y n t h e t ic p r o d u c t is ma in l y h e x a g o n a l w u rt z it e Z n O o f w h ic h p h a s e s t r uc t u r e h a s b e e n c ha ng e d wit h t h e t e mp e r a t u r e o f r e a c t io n a n d t he A g S nz o in c r e a s e d Th e p r e s e n c e o f Ag 2 S e n h a n c e s t he l ig h t a b s o r p t io n o f t h e p h o t o c a t a l y s t u nd e r t h e v is ib l e l ig h t r e g io n r e d s hi fi in g t h e a b s o rpt io n b a n d 收稿 日期 2 0 1 5 0 1 3 O 收修改稿 日期 2 0 1 5 0 8 1 7 国家 自然科学 基金 N0 2 1 3 7 6 1 2 6 黑龙江省 自然科学基金 N o B 2 0 1 1 0 6 B 2 0 1 3 1 4 黑龙 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 目 N o 1 2 5 1 1 5 9 2 黑龙江省政府博士后 资助经费 N o L B H Z 1 1 1 0 8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绿色化工技术 重点 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 目 2 o 1 3年 和黑龙江省 政府博士后科研启 动金 N o L B H Q1 3 1 7 2 资助项 目 通讯联系人 E m a i l q q h r l l 1 6 3 c o i n T e h 0 4 5 2 2 7 3 8 2 0 6 会员登 记号 S 0 6 N 2 3 1 7 M1 5 0 8 1 9 7 2 无机化学学报 第 3 1 卷 a n d s u p p r e s s e s t h e g r o w t h o f Z n O a l o n g t h e o o 1 c r y s t a l p l a n e I n a d d it io n w it h t h e n A g z S n z o i n c r e a s e d t h e mo r p h o l o g y o f s y n t h e t ic Ag 2 S Z n O r e a l iz e s a t r a n s f o r ma t io n f r o m t h e s h a p e o f p o p c o r n t o c y l in d e r mo r e o v e r t h e B E T v a l u e s r e d u c e o b v i o u s l y C o mp a r e d t o p u r e Z n O w h e n t h e n A g 2S n z o wa s 1 1 0 t h e c o mp o s it e p e r f o r ms t h e h ig h e s t p h o t o c a t a l y t ic a c t iv it y t o d e g r a d e Rh o d a min e B u n d e r t h e ir r a d i a t io n o f u l t r a v io l e t v is ib l e a n d s imu l a t e d s u n l ig h t f a r s u p e r io r t h a n P 2 5 wh ic h wa s t h e mo s t w id e l y u s e d a t p r e s e n t Mo r e o v e r t h e r e is n o s ig n i fi c a n t c h a n g e in t h e d e g r a d a t io n e f f ic ie n c y o f Ag 2 S ZnO 2 0 0 1 1 0 a f t e r f o u r t ime s o f r e c y c l in g wh ic h s h o ws t h e p h o t o c a t a l y t i c s t a b i l i t y t o a c e r t a in e x t e n t I n a d d it io n t h e c a p t u r e e x p e r ime n t s p r o v e d t h a t h o l e s b r o u g h t o u t ma in e f f e c t o n t h e ph o t o c a t a l y t ic r e a c t i o n o f Ag 2 S ZnO Ac c o r d in g l y a p o t e n t ia l r e a c t i o n me c h a nis m wa s p r o p o s e d Ke y wo r d s mic r o w a v e h y d r o t h e r ma l s y n t h e s is me t h o d A g z S Z n O v is ib l e l ig h t r e s p o n s e p h o t o c a t a l y s is R h o d a min e B 0 引 言 当今社会 13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不仅给人们的 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方便和舒适 同时也带来了环境 问题和能源危机 太 阳能具有廉价 清洁 可再生等 优点 因此 如何高效地利用太 阳能已被广泛研究 而光催化技术是一项绿色环保技术 具有氧化能力 强 无二次污染 耗能低 操作简单等特点 开创 了 去除环境污染物 的新局面 目前 最常用的光催化材料有 T iO C d S等l l 5 纳米 Z n 0作 为光催化材料的研究依然是光催化领 域 的研究热点之一 这是因为 Z n O有着 T iO 光催 化材 料 无 法 比拟 的 优点 在 一 定 条件 下 Z n O的 光 催化活性要强于 T iO 光催化材料 同时其利用太阳 光的能力 以及量子效率均要高于 T iO 这对于 Z n O 作为光催 化材料 的实 际应用是很有意义 的 纳米 Z n O是一种重要 的直接宽带隙半导体 3 2 7 e V 具有六角 晶系结构 其激子束缚能高达 6 0 m e V 有 较高的激子浓度 在光催化 液晶显示器 薄膜晶体 管 发光二极管等方 面中均有应用 是一种多功能 的新型无机材料16 8 由于 Z n 0具有无毒 易制备 低 成本 高催化活性以及纳米 Z n O具有非常小的尺寸 等优点 并且具备纳米材料特有 的量子效应 体 积 效应和表 面效应等特殊性质 使其在光催化领域中 取得 了高速的发展 例如 Z n O纳米颗粒 纳米棒阵 列 纳米薄膜等均在光催化领域 中得到了较好 的应 用 9 1 1 1 但是 Z n 0也有一定的劣势 例如 Z n O的光 响应主要在紫外光区域 可见光活性较小 其电子一 空穴对 的复合率较高 光腐蚀性较强 因而如将 Z n O与其他 材料 进行 复合 则可以有效改善其光催 化性 能 近年来 纳米复合材料受到材料界和产业界的 普遍关注 成为纳米材料产业化 的主要领域之一 通过调控纳米复合材料 的结构参数 利用其复合效 应可以使材料在各个方面获得综合性能 其中 利 用二元或多元组分构筑复合光催化剂是提高光催 化活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 利用纳米 Z n O和其 它纳米材料 的复合可 以弥补 Z n O 自身的缺点 从而 提高其光催化性 1 2 1 3 微波是频率在 3 0 0 MH z 3 0 0 G H z范围的电磁 波 具有波长短 频率高和穿透性强的特点 微波通 过偶极极化和离子传导的形式从溶剂 内部直接进 行加 热 具 有 加 热 速度 快 反应 灵 敏 受 热 均 匀 无 温度梯度等优点 微波水热是合成纳米材料及材料 形貌控制研究的一种新方法 即将常规的水热合成 法与微波场相结合 利用微波作热源对反应物进行 加热 可以得到粒度分布窄 相纯度高 表面缺陷较 少的高质量纳米晶体 据此 本文通过微波辅助水热法将 Z n O与 Ag S 进行复合 一方面希望通过与窄带隙半导体的复合 来有效地改变光的吸收 使其吸收边带红移 以达 到较高的太阳光谱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 在复合材 料的界面构筑了异质结 通过改变光生载流子的传 导途径来提高其光生 电荷 的分离效率 从而改善 复 合材料的光催化反应活性 另外 本文通过改变微 波反应温度和 A g 2 S物质的量进一步考察 了实验条 件对上述光催化剂 的结构和催 化性能的影响 同 时 在紫外光 可见光和模拟 13光等多模式光催化 条件下 考察了 A g 2 S Z n O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 并 通 过 捕 获 实 验 初 步探 讨 了复 合 材 料 可 能 的光 催 化 第 1 期 陈熙等 微波水热两 步法合成高可见光响应 A g 2 S Z n O及 其光催化性能 机理 反 应 机理 1 实验部分 1 1试 剂 与仪 器 Z n N O 3 6 H O购 于 天津 市 东 丽 区天 大 化 学 试 剂 厂 N a 2 S 9 H O购 于 天 津 市 凯 通 化 学 试 剂 有 限公 司 A g N O 购于天津市赢达稀贵化学试 剂厂 氢氧 化钠 无水 乙醇和罗丹明 B等均为市售分析纯 全 部实验用水均为二次蒸馏水 MD S 一 8 G微波反应器 f 上海新仪微波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B L G H X V光化 学反应仪 f 西安 比朗生物科技有 限公 司 T U 1 9 0 1 紫外一 可见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u v V is 北京普析通 用公 司 1 2 催 化剂 制 备 1 2 1 Z n O制备 首 先 称 取 0 0 0 5 mo l Z n N O 6 H O溶解 于 2 0 mL去离子水 中 再将 0 0 1 m o l N a O H溶解于 1 0 m L 去离子水搅拌至溶解 在搅拌状态下将 N a O H溶液 逐滴 加入到 Z n N O 溶液并持续 搅拌 5 m in 得到 乳 白色胶体 最后 将混合溶 液转入带聚四氟 乙烯 衬底 的反应釜中 控制混合溶液体积为 3 5 mL 保 持溶液温度为 1 6 0 微波辐射 3 O m in 反应结束后 将水热釜 自然冷却 至室温 得到乳 白色沉淀 产物 用 去 离 子 水 和无 水 乙 醇反 复 洗 涤 并 在 6 0 下 干 燥 1 2 h 研磨后 即可获得 Z n O纳米颗粒 1 2 2 A g 2 S Z n O制 备 称 取 一 定 质 量 的 Z n O 纳米 颗 粒 溶 于 2 0 mL去 离子水 超声分散 5 min 得到乳 白色悬浮液 称取 不同物质 的量 的 N a 2 S 9 H O使其溶解 并滴加到 Z n O的乳 白色悬浮液中 得到淡黄色溶液 搅拌 1 h 后 缓慢滴人物质的量为 的 A g N O 溶液 溶液 由 淡黄色逐渐转变为黑色 证明生成 了 A g z S沉淀 继 续搅拌 1 h后置于 1 0 0 m L聚四氟乙烯 内衬 的水热 釜 中密封 控制混合溶液体 积为 3 5 m L 分别 保持 在 1 2 0 1 6 0和 2 0 0 o C的 反 应 温 度 下 微 波 辐 射 3 O m in 待反应结束后 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反复洗 涤 放人烘箱 6 0 干燥 1 2 h 最终研磨得到 n n z l 1 0的 A g 2 S Z n O分 别 在 室 温 1 2 0 1 6 0和 2 0 0 的反应 温度下的复合产物 标记 为 A g 2 S Z n O 1 1 0 Ag z S Z n O 1 2 0 1 1 0 Ag 2 S Z n O 1 6 0 1 1 0和 Ag 2 S Z n O 2 0 0 l一 1 0 同时 保持 2 0 0 c 的合成条件不变 改变合成产物 n A S n 为 1 5 1 2 0 所得 的复合产 物分别标记 为 A g 2 S Z n O 2 0 0 o 1 5和 A g 2 S Z n O 2 0 0 1 2 0 1 3催化 剂 表征 样品的 XR D谱采用德国 B r u k e r A X S f o g x射 线 衍 射 仪 进 行 分 析 样 品 的 X P S谱 采 用 V G A D E S 4 0 0 X射线光 电子能谱仪 f 以 A 1 X射线 1 4 8 6 4 e V 作为激发源 真空度 为 1 0 6 P a 1 进行 测定 样 品 的紫外一 可见漫反射 吸收光谱 U V v iS D R S 1 由北京普析通用公 司生产 的 T U 1 9 0 1型紫外一 可见分光光度计f 积分球1 测定 样 品的 S E M分析采 用 日本 日立公 司 S 4 7 0 0的扫描 电镜f 工作电压是 5 k V 样 品的 比表 面积 和孑 L 径 由美 国康塔公 司的 Q u a n t a ch r o me N o v a Win 2型物理吸附仪测定f 测定温 度为 7 7 K 1 样 品溶液 的吸光度由北京普析通用公 司生产的 T U 1 9 0 1型紫外 可见分 光光度计在 A 处测定 1 4光催 化 实验 光催化实验装置 由圆柱形 石英 外管和石英玻 璃套环绕的内置光源构成 紫外光源为 1 2 5 W 高压 H g灯 主要发射线位于 3 l3 2 n m 可见光光源为 4 0 0 W X e灯f 主要发射线大于 4 1 0 n 1 1 3 内套管采用 l1 号玻璃制作 以滤去 X e灯发射的紫外光1 微波辅 助光催化反应装置及微波无极灯类型见之前 的报 道 1q 模拟 日光实验采用外置式 l 0 0 0 W x e灯 其 与 反应 液 距离 为 8 5 cIT I 实 验 中反应 液 f 如 R h B 的 浓度为 5 0 mg L 紫外光催化时催化剂用量为 0 1 5 g 反应液体积 9 0 mL 可见光催化时催化剂用量 0 3 g 反应液体积 2 2 0 mL 模拟 日光催化时催化剂用量 为 0 1 5 g 反应液体积 9 0 mL 光催化反应过程 将催化剂分散于反应液 中 形成悬 浮液 超声 1 0 ra in 避光搅拌 3 0 min 达到吸 附一 脱 附平衡 将光强度稳定 的光源置于反应液 中 模拟 日光催 化时将灯置于反应液外1 实验过程 中 不 断磁 力 搅拌 每 隔一 段 时间 取样 一次 f 3 m L 离 心 分离除去催化 剂后 取 上层清液并用 T U 一 1 9 0 1紫 外一 可见 双光束 分光 光度计 在 A 处 测定其 吸光 度 2 结果 与讨论 2 1 XR D 分 析 为 了考察合成产物 A g S Z n O的晶型结构 对样 品进行 了 X射线衍射分析 结果如图 1 所示 由图 1 可见 各样 品的衍射峰位置与 Z n O 的标准卡片 J C P D S N O 3 6 1 4 5 1相吻合 其衍射晶面从左至右分 1 9 7 4 无机化学学报 第 3 1 卷 另 U 为 1 0 0 0 0 2 1 0 1 1 0 2 1 1 0 1 0 3 2 0 0 1 1 2 f 2 O 1 和 0 0 4 晶面 表 明所获产物主要 晶型结 构 为 六 方 纤 锌 矿结 构 且 各 个 晶面 的衍 射 峰 较 尖 锐 峰强较高 证明具有 良好 的结晶度 另外 带 号 的小峰 则 对应 于 标 准卡 片 N 0 6 5 2 3 5 6上属 于 A g 2 S的衍射峰 说 明所合成的复合材料 中 A g 2 S的 纯度较好 并未产生其他物相 同时 从 图 1中各样 品复合 A g 2 S以后的衍射峰来看 Z n O的晶型结构并 未 随着 反应温 度和 A g 2 s物质的量的增加而改变 但 A g 2 S的衍射峰强度却随着反应温度和物质的量 的增加而增强 He x a g o n a l Z n O 20 30 40 5 0 6 0 70 8 0 2 0 图 1 纯 Z n O及不 同样品 A g 2 S Z n O的 X射线衍射图 F i g 1 XRD p a t t e rns o f t h e p u r e Z n O a n d d i f f e r e n t Ag e S Z n O s a mp l e s 根据 S c h e r r e r 公式 d K M B c o s 0 分别计算了各 合成产物 的平均 晶粒尺寸 结果见表 1 其中 d为 晶粒的平均晶粒直径 为常数 0 8 9 日为样品衍射 峰的半高宽度 A为 X射线波长 0 1 5 4 1 7 8 n m 0为 最高衍射峰对应 的布拉格角旧 由表 1可见 与纯 Z n O相 比 未经 微 波 处 理 的 A g 2 S Z n O 1 1 0具 有较 小的平均 晶粒尺寸 这可能是 由于 Z n O经过复合 其晶界产生 了一定 的缺陷 从而抑制 了晶粒 的生 长 与没有微波处理的复合材料相 比 微波处理可 使晶体生长速度增加 平均晶粒尺寸明显增大 并 随着 A g 2 s物质的量的增加而增加 另外 由图 2可 知 增加反应温度对 Z n O的晶胞参数几乎没有影 响 然而 随着 A g S Z n O物质 的量之比的增加 Z n O 的晶胞参数 n 值增大而 c值却减小 如图 3所示 结果表 明 A g 2 S的引入有利于抑制 Z n O 0 0 1 晶面的 生 长 c a T e mp e r a t u r e 一 Co m p o s i t e r a t e 一 图 2微 波反 应 温 度 和 r t A g S n 与晶胞参数变化 关 系 图 F i g 2 Di a g r a m f o r r e l a t i o n b e t we e n mi c r o w a v e r e a c t i o n t e mp e r a t u r e a n d c e l l p a r a me t e r s a s w e l l a s g s nz 0 a nd c e l l pa r a me t e r s f O O 1 图 3 A g S与 Z n O复合前后 晶格变化示意图 F i g 3 L a t t i c e v a r i a t i o n o f Z n O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c o mp o s i t e s t o Ag 2 s 表 1 各合成产物的晶胞参数 晶粒 尺寸 d 带隙能 E 和 B E T比表面积 S B E r Ta b l e 1 Cr y s t a l p a r a me t e r c r y s t a l l i t e s i z e s e n e r g y b a n d g a p s a n d BET s p e c i fic s u r f a c e a r e a o f d i ffe r e nt s ynt h es i z e d c o mpos i t e s 星 0 l l 0 薯u 苗日日 q一 u 1 9 7 6 无机化学学报 第 3 1卷 物质的量可以使 Z n O的形状发生改变 纯 Z n 0由 分散性 良好 的纳米颗粒组成f a 当 A g S和 Z n O的 物质 的量之 比为 1 2 0时 可发现颗粒的大小非常不 均匀 颗粒之间有团聚现象f c 1 增加物质的量之比 到 1 1 0时 纳米颗粒开始堆积成大块的爆米花状结 构颗粒 且 晶体 的分散性得到改善 f d 1 继续增大 n n 到 1 5时 可发现 爆米花 上的颗粒继续 生长 形成了少量形状较为规则的柱体f e 另外 如 图 5 f b 和 5 d 1 所 示 微 波处理 前 A g z S Z n O 的团聚 现 象非常严重 经过微波处理后 A g S Z n 0的团聚明 显得到改善 颗粒的大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上 述 S E M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 A g 2 S Z n O经过微波处 理 不仅提高了晶体 的分散性 还能促进晶体的生 长 2 4 XP S分 析 通过 X P S分析了样品 A g S Z n O的表面组成和 元素的价态 如图 6 所示 由全谱 图 6 f a 1 可知 材料 表面只有 Z n C 0 Ag和 S元素 其 中 C元素来 自 仪器本身和环境的干扰 图 6 f b 显示处于结合能 1 0 2 1 7和 1 0 4 4 9 e V 的 峰 分 别 对 应 于 Z n 2 p 和 Z n 2 p 因此可以证 明样 品中的 Z n是以 Z n 形式存 在 的 图 6 f c 中 O l s 在 5 3 0 4和 5 3 1 8 e V处 出现 的 图6 A g 2 S Z n O 2 0 0 1 1 0全谱 a Z n 2 p b O l s c A g 3 d d s 2 p e 的X P S谱图及其X P S定量分析结果图 D F i g 6 X P S s p e c t r a o f A g z S Z n O 2 0 0 1 1 0 a Z n 2 p b O l s c A g 3 d d S 2 p e a n d i t s r e s u l t o f t h 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a n a l y s is f j日 扫一 莹u 1 日 Ts l u l 第 1 0期 陈 熙等 微波水热两步法合成高可见光响应 A g S Z n O及其光催化性能 机理 特 征 峰 分 别 对 应 于 复 合 材 料 晶 格 氧 和 吸 附 氧 其对 应的值表 明为一 2价 图 6 f d 1 显示 3 6 7 7和 3 7 3 7 e V处 分 别 为 A g 3 d m和 A g 3 d 3 n的 2个 分 裂 峰 证 明 A g是以一价形式存在的 2 1 图 6 e 显示 S 元 素在 1 6 0 8和 1 6 2 0 e V处 的结合能 显示其为一 2 价 这 与 X R D所得的结果相一致 2 l 图 6 0 为样品 A g 2 S Z n O 2 0 0 1 1 0的定 量 分 析 结果 图 由图 可知 A g 2 S与 Z n的比例为 1 9 1 其 中 过量 的氧原子来 源于复合材料表面的吸附氧 这与图 6 f c1 所测得 的 结果 相一 致 2 5 N 吸 附一 脱 附测定 分 析 为考察 A g 2 S对 Z n O样 品表面物理化学性质 的 影响 本文对纯 Z n O和样 品 A g 2 S Z n O 2 0 0 1 1 0进 行 了 N 吸 附一 脱 附 实 验测 定 结 果 如 图 7所 示 根 据 I U P A C定 义 上 述 纯 Z n O 和 A g 2 S Z n O 2 0 0 1 1 0 的等温线均属于 型等温线且具有 H3型滞后环 这种等温线的类型及其滞后环是 由于毛细管的凝 聚和结构中有板状颗粒的聚集所引起 的 从 图 7孔 径分布 曲线来看f 插 图所示1 上述两样 品主要为介 孑 L 分布 但其孔径分布较为宽泛 另外 Z n O与 A g S 经过微波复合后 由于纳米颗粒 的堆积作用f 见 S E M1 其大孔范围的积分孔体积 明显减小 由表 1 可见 与纯 Z n O相 比 各复合材料 的 B E T比表面积 均有不 同程度 的减少 一 般来说 较大 的比表 面积 在一定程度上可 以提高与染料分子 的接触 面积 有 利于光催化反应的进行 但根据文中 2 6部分 内容 本文所获 A g S Z n 0的比表面积大小并不是影响其 光催化活性的主要 因素 P Po P P 图7 纯Z n O a 和 A g S Z n O 2 0 0 1 1 0 b fl N 吸附一 脱附等温线及 B J H孔径分布曲线 插图 a b F i g 7 N i t r o g e n a d s o r p t io n is o t h e r m s a n d B J H p o r e s iz e d is t r ib u t io n s i n s e t s a b o f P u r e Z n O a a n d A g 2 S Z n O 2 0 0 1 1 0 b 2 6 A g S Z n O 光 催化 性 能研 究 为 了考察 微波 反应 温 度和 A g S物 质 的量 对 A g S Z n O光催化性能 的影 响 本文在 紫外 光条件 下 以罗丹明 B作为模型分子进行了紫外光催化实 验 结果见图 8 a 图 8 f a 1 的结果表明 适当的物质 的量之 比比升高微波反应温度更有利 于提高催化 剂 的光催 化 活性 且 当微 波 反应 温 度 为 2 0 0 o C n n 1 1 0时 复合材料的紫外光催化活性最好 为 了探讨 纯 Z n O及不 同 n 的样 品对 降解罗丹 明 B速率 的影 响 本文进行 了动力学实验结果分 析 见图 8 b 1 根据实验数据 本文按照公式一 ln C t c0 k t b进行 了计算 其 中 G为染料在 t 时刻 的浓 度 mg L C o 是染料初始浓度 mg L 1 k是速率常 数 min b为常数 由图 8 b 可见 一 ln f G C n 与反应 时间 t 基本呈线性关系 这说明催化剂对染料罗丹 明 B的降解遵循准一级反应 动力学 经计算 直 接光降解 纯 Z n O A g 2 S Z n O l一 1 0 A g 2 S Z n O 2 0 0 1 5 A g 2 S Z n O 2 0 0 1 1 0和 A g 2 S Z n O 2 0 0 1 2 0的 紫 外光催化降解 罗丹 明 B的表 观反应速率常数分别 为 0 0 0 5 6 7 0 0 2 1 6 1 0 0 5 7 4 8 0 0 4 3 0 2 0 0 6 5 1 7 和 0 0 5 6 0 2 min 由此 可 见 不 同催 化剂 在 紫外 光 下 的活性顺 序为 A g S Z n O 2 0 0 1 1 0 A g 2 S Z n O 1 1 0 A g 2 S Z n O 2 0 0 1 2 0 A g 2 S Z n O 2 0 0 1 5 纯 Z n O 直接光降解 为 了考察纯 Z n O及不 同 A 龅 S Z n 0的多模式光 催 化 活 性 本 文 对 它们 进 行 了 紫外 光 可 见 光 和 模 拟 日光条件下的光催化实验 结果见 图 8 c1 由图 8 c 显示 纯 Z n O与 A g 2 S复合后 其光催化活性得到 较大的提高 其 中 A g 2 S Z n O 2 0 0 o 1 1 0在紫外光 可见光和模拟 日光的照射下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效 1 一 q J 0 再 E三0 1 9 8 0 无机化学学报 第 3 1 卷 半导体的能带偏移是分离电子和空穴 的驱动力 能 级 的偏移越大 电荷迁移 的驱动力也越大 Z n 0和 A g 2 S价带间的电荷 驱动力要远大于导带 间的电荷 驱动力 致使空穴的迁移 的能力相对于电子要 大得 多 表明空穴 的迁移能力是提高复合材料 A g 2 S Z 0 光催化活性的主要原 因 这与捕获实验所得的结果 相一 致 3 结 论 采用微波水热两步法在不 同微波反应温度和 n n 的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结晶度较高的六方 纤锌矿 A g S Z n O光催化剂 且不 同微波反应温度和 n A g 并未改变其 晶型结构 另外 的 2S n Zn O Ag z S 引入有助于提高催化剂在可见光区的吸收 使 吸收 带发生红移 同时 抑制了 Z n O晶体f 0 0 1 面的生长 复合材料通过微波辐射后 纳米颗粒堆积成爆米花 状结构 晶体的分散性得到改善 大孔范 围内的积 分孑 L 体积 明显减小 另外 A g 2 S Z n O对罗丹 明 B染 料的光降解性能受到微波反应温度和 n 的 影响 其 中 A g 2 S Z n O 2 0 0 o 1 1 0在紫外 可见 以及 模拟 E t 光光催化模式下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效果 比 纯 Z n O有较大提高 这是由于 A g 2 S的引入 抑制了 复合材料 Ag S Z n 0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 提高 了 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 从而改善其光催化活性 参考文献 1 L U Y o n g H o n g 卢 勇宏 WU P i n g X ia o 平 宵 HU A N G J u n Yi f 黄俊毅 e t a 1 C h e m t 7 C h i n e s e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f 高等学 校化学学报 2 0 1 5 3 6 8 1 5 6 3 1 5 6 9 2 L u L L i L H u T Y e t a 1 Mo 1 C a t 以 A C h e m 2 0 1 4 3 9 4 1 5 2 8 3 2 9 4 3 L Hu a n gX D Z h a n g J Q e t a 1 J C o ll o i dI n t e rf a ce S ci 2 0 1 5 4 4 3 1 1 3 2 2 4 L I N C a i F a n g 林彩芳 C H E N X ia o P in g N i小平 C H E N S h u 陈澍 e t a 1 Act a P h y s 一 C h im S i n 物 理化 学 学报 2 0 1 5 3 1 1 1 5 3 1 5 8 5 L I L i 李莉 L u D a n 陆丹 Z H A O Y u e H o g 赵月红 e t a 1 C h i n e s e 45 6 6 H o n g J I 57 6 581 I n o r g C h e m 无 机 化 学 学报 2 0 1 1 2 7 3 4 5 1 一 C h o i J J a n g S S e t a 1 N a n o L e t t 2 0 1 2 1 2 2 7 H u Y K l e in B D B S u Y e t a 1 N a n o L e t t 2 0 1 3 1 3 1 1 5 0 2 6 5 0 3 2 8 S u n H Z h a n g Q Z h a n g J e t a 1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30312-2025浸胶纱线、线绳和帘线热收缩试验方法
- 汉字的形体演变探析
- 社区活动开幕词范本
- 财务科技对传统银行的影响研究
- 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中的应用探讨
- 成功源于勤奋演讲稿
- DB52T 453.6-2004 地产中药材有害生物无害化治理技术规程 玄参
- 军事理论-综合版知到智慧树见面课答案
- 水龙吟苏轼课件
- Ubuntu Linux 22.04系统管理与服务器配置 课件 项目3 软件包管理
- 缺血性心肌病病人护理查房
- 《社保新政策解》课件
- 《基于UG的汽车机加件工时计算及系统开发》
- 房产代理转让合同范例
- GB/T 7247.1-2024激光产品的安全第1部分:设备分类和要求
- 2023银行首届夏日音乐会系列(天籁之音乐动一夏主题)活动策划方案-106正式版
- 校服供货服务方案
- 呼吸机断电的应急演练
- 玉兰花的栽培与管理方法
- 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专家共识
- (完整)中医症候积分量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