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EPC网络指标体系V1.1.doc_第1页
中国电信EPC网络指标体系V1.1.doc_第2页
中国电信EPC网络指标体系V1.1.doc_第3页
中国电信EPC网络指标体系V1.1.doc_第4页
中国电信EPC网络指标体系V1.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电信EPC网络指标体系(V1.1)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二一九二一九年十二月编制单位:编写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研究院组长:姜松、李文云编写人:集团公司网运部:姜松、张伟等广州研究院:李文云、曹维华、贺晓东、何晓明、郑钟民、陆小铭等统稿人:李文云审核人:冀晖、唐宏联系人:李文云联系方式:02038639870 修订记录版本号日期描述V0.12013-7-7初稿V0.22013-10-7增加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V1.02013-11-15增加指标获取方法章节V1.12013-11-27补充部分业务指标目 录编制说明4缩略语51概述62EPC指标分类73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83.1网元运行基础指标83.2网络指标93.3业务指标103.3.1MME相关业务指标103.3.2SGW相关业务指标213.3.3PGW相关业务指标253.3.4HSS相关业务指标293.3.53GPP AAA相关业务指标333.3.6PCRF相关业务指标343.3.7CG相关业务指标363.3.8HSGW相关业务指标3CDR话单发送成功率373.3.9DNS相关业务指标383.3.10DRA相关业务指标403.4用户感知指标413.4.1HTTP业务感知指标423.4.2Mail业务感知指标433.4.3VOIP业务感知指标433.4.4视频业务感知指标444关键指标455指标获取方法46中国电信EPC网络指标体系编制说明为推进CDMA网络向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顺利演进,中国电信开展了EPC网络及业务现场试验,为保证EPC网络的可管可控,需要研究和编制一套与EPC网络及业务相适应的网络指标体系。中国电信EPC网络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指标的分类、指标的定义、指标计算方法、关键考核指标等。目前中国电信EPC网络还处于建设阶段,EPC网络的指标体系还处于试点阶段,各部门和单位对EPC网络指标有疑问或者新的需求,请及时向集团公司反馈。集团公司将视后续业务发展和网络变化情况,对本指标系统进行更新和修订。本文档由中国电信集团网络运行维护事业部进行解释说明。缩略语本文中将使用下列缩略语,除非文中特别说明,否则意义如下;对于未说明的缩略语,应做业界标准或惯例理解。缩写英文全称中文eNodeBEvolved Node B演进的Node B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性管理实体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归属用户服务器SGWServing-GateWay服务网关PGW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分组数据网网关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EPCEvolved Packet Core演进的分组核心网PCRF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HSGWHRPD Serving GateWay高速分组数据网络服务网关OCSOnline Charging Systerm在线计费系统AAA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nd Accounting鉴权、授权、计费DNSDomain Name Server域名服务器DRADiameter Router AgentDiameter消息转发代理1 概述为推进移动通信网络向下一代移动网络的演进,移动分组核心网络的演进和升级改造是一项必须的系统工程。EPC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核心网的标准体系,与现有的CDMA网络存在较大差异。不同设备厂商在网管功能内部实现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为满足EPC网络运营,需要研究中国电信EPC网络指标系统,通过指标快速、准确、灵活的展现网络运行情况、用户及业务质量情况,为网络维护、网络优化、业务优化等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LTE/EPC网络基本架构如下:图 Error! No text of specified style in document.-1 LTE/EPC网络架构图EPC核心网络主要网元包括MME、SGW、PGW、HSS、PCRF、3GPP2 AAA以及HSGW等。EPC网络指标涵盖了上述EPC网元的基本运行指标、网络指标、用户指标以及业务质量指标。EPC网络指标体系包含了指标的分类、定义及计算、关键考核指标等一完整的体系,能够为EPC网络维护、网络分析、质量监测、网络及业务优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2 EPC指标分类EPC核心网络主要网元包括MME、SGW、PGW、HSS、PCRF、3GPP2 AAA、CG以及HSGW等。EPC网络指标涵盖了上述EPC网元的基本运行指标、网络指标、用户指标以及业务质量指标。EPC网络指标体系包含了指标的分类、定义及计算、关键考核指标等一完整的体系,能够为EPC网络维护、网络分析、质量监测、网络及业务优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为了便于从网络、用户、业务等多个维度对EPC网络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衡量,对EPC指标进行了分类,根据指标的主要用途将EPC指标划分为如下几类:1、 网元运行基础指标:这类指标为通用指标,主要衡量各网元运行过程中内存、CPU、硬盘、数据库等系统关键资源的使用情况。这类指标出现异常,可能会严重威胁着相应网元的稳定运行。2、 网络指标:这类指标为通用指标,主要衡量各网元运行中与网络互通相关的带宽、延时、抖动、丢包等情况,这类指标能够反映网络的总体使用情况,这类指标出现异常时,会影响业务的互通,影响网络质量。3、 业务指标:这类指标根据各网元实现功能的不同,分别衡量各网元的互通接口协议报文发送/接收情况、业务处理结果的成功/失败等指标。这类指标能够反映EPC业务的总体情况。4、 用户感知指标:这类指标主要从用户实际体验角度出发,衡量端到端的过程中接入成功率、拨号延时、http应用、mail应用、VOIP应用等质量情况。3 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3.1 网元运行基础指标这类指标为通用指标,主要衡量各网元运行过程中内存、CPU、硬盘、数据库等系统关键资源的使用情况。这类指标出现异常,可能会严重威胁着相应网元的稳定运行。这类指标主要包括以下:1、 内存占用率:系统运行过程中已使用内存占总内存的百分比。2、 CPU占用率:系统运行过程中已使用CPU处理能力占总处理能力的百分比。3、 硬盘占用率:系统运行过程中已使用硬盘空间占总存储空间的百分比。对需要进行话单短期或者长期存储的网元例如CG来说,该指标为重要考核指标。4、 数据库占用率:系统运行过程中已使用数据库空间占总规划的数据库空间的百分比。对需要进行用户数据存储的网元例如HSS来说,该指标为重要考核指标。5、 设备资源占用率:从网管采集网元的端口、地址、license等资源的利用率。6、 设备可用率:设备正常运行时间占统计时间的百分比,通过网管就算采集。 设备正常运行时间=统计时间-设备不可用时间。 设备不可用情况包括: 影响业务使用的设备本身故障; 全部或50%以上承载链路中断导致业务不可用; 不影响业务使用的非网元本身原因导致的设备脱管不属于设备不可用范围。3.2 网络指标这类指标为通用指标,主要衡量各网元运行中与网络互通相关的带宽、延时、抖动、丢包等情况,这类指标能够放映网络的总体使用情况,这类指标出现异常时,会影响业务的互通,影响网络质量。这类指标主要包括如下:1、 EPC网元各接口流量情况,该类指标可以通过采集EPC厂商网管的方式获取,也可同通过EPC网管系统与承载网网管之间接口采集EPC网元上联设备EPC CE各接口的流量的方式获取,采集周期为5分钟。接口涉及EPC网元统计方向单位S1-MMES10MME 发送、接收方向Mbps或者KbpsS1-USGW 发送、接收方向Mbps或者KbpsS11MMESGW发送、接收方向Mbps或者KbpsS6aMMEHSS发送、接收方向Mbps或者KbpsS6bPGW3GPP AAA Server发送、接收方向Mbps或者KbpsSta3GPP AAA3GPP2 AAA发送、接收方向Mbps或者KbpsSWxHSS3GPP AAA发送、接收方向Mbps或者KbpsGxPGW 发送、接收方向Mbps或者KbpsGxaHSGW 发送、接收方向Mbps或者KbpsGxcSGW 发送、接收方向Mbps或者KbpsDiameter接口PCRF发送、接收方向Mbps或者KbpsS5/S8SGWPGW 发送、接收方向Mbps或者KbpsS2aPGWHSGW发送、接收方向Mbps或者KbpsPi*HSGW发送、接收方向Mbps或者KbpsSgiPGW发送、接收方向Mbps或者Kbps2、 承载网络流量情况指标:主要包括EPC CE上各VPN接口流量情况,涉及的VPN包括EPC VPN、outband VPN、PI0 VPN、PI1 VPN、PI2 VPN以及IT VPN等,统计方向为发送、接收方向,计量单位为Mbps。该类指标通过EPC网管系统与承载网网管之间接口向CE采集。3、 承载网络质量指标:主要包括承载网络31各省之间的延时、抖动和丢包率等衡量承载质量的指标以及省内EPC网元之间的延时、抖动和丢包率指标。该类指标需要通过在EPC网元上部署软件的方式获取。4、 模拟发包测试:iDRA、iDNS向31省相关网元模拟发送测试报文,测试到31省网元的延时、抖动和丢包率指标。3.3 业务指标这类指标根据各网元实现功能的不同,分别衡量各网元的互通接口协议报文发送/接收情况、业务处理结果的成功/失败等指标。这类指标能够反映EPC业务的总体情况。主要指标包括如下: 3.3.1 MME相关业务指标 EPS附着请求次数1) 定义:统计周期内EPS附着请求消息的个数2) 算法:统计MME收到UE发送的EPS附着请求消息数(不计重发)。3) 周期:15分钟 EPS附着成功次数1) 定义:统计周期内EPS附着完成消息的个数2) 算法:统计MME收到UE发送附着完成消息数(不计重发)3) 周期:15分钟 EPS附着成功率1) 定义:用户附着至LTE网络的成功率2) 算法:EPS附着成功率= EPS附着成功次数/ EPS附着请求次数*100%3) 周期:15分钟 非法用户的EPS附着失败次数1) 定义:统计周期内非法用户的EPS附着失败次数2) 算法:统计MME向UE发送EMM cause为Illegal UE的附着拒绝消息(ATTACH REJECT,3GPP TS 24.301)数3) 周期:15分钟 非法ME的EPS附着失败次数1) 定义:统计周期内非法ME的EPS附着失败次数2) 算法:统计MME向UE发送EMM cause为Illegal ME的附着拒绝消息(ATTACH REJECT,3GPP TS 24.301)数3) 周期:15分钟 EPS服务不允许的EPS附着失败次数1) 定义:统计周期内EPS服务不允许的EPS附着失败次数2) 算法:统计MME向UE发送EMM cause为EPS services not allowed的附着拒绝消息3) 周期:15分钟 EPS和非EPS服务不允许的EPS附着失败次数1) 定义:统计周期内EPS和非EPS服务不允许的EPS附着失败次数2) 算法:统计MME向UE发送EMM cause为EPS services and non-EPS services not allowed的附着拒绝消息(ATTACH REJECT,3GPP TS 24.301)数3) 周期:15分钟 排除用户原因的附着成功率1) 定义:将因为用户原因(如用户未签约LTE网络业务)剔除后的附着成功率2) 算法:排除用户原因的附着成功率=EPS附着成功次数 / (EPS附着请求次数 -非法用户的EPS附着失败次数 -非法ME的EPS附着失败次数 -EPS服务不允许的EPS附着失败次数 -EPS和非EPS服务不允许的EPS附着失败次数)*100%3) 周期: 15分钟 累计附着时间1) 定义:统计周期内有效附着的时长总和2) 算法:累计本周期内从UE收到EPS附着请求消息(ATTACH REQUEST,3GPP TS 24.301)到 MME收到附着完成消息(ATTACH COMPLETE,3GPP TS 24.301)消息的间隔时长。对于跨统计周期的附着,附着时长仅在附着完成所在周期内计算。可通过该性能项与本周期内附着成功次数的比值了解附着平均建立时长。3) 周期: 15分钟0 平均附着时长1) 定义:指UE附着至LTE网络所需时间(附着过程包含了缺省承载的分配过程)。2) 算法:平均附着时长=累计附着时间(秒) /EPS附着成功次数3) 周期: 15分钟1 鉴权请求次数1) 定义:统计周期内MME发起鉴权请求消息的次数2) 算法:统计MME发起鉴权请求消息的次数3) 周期: 15分钟2 鉴权请求失败次数1) 定义:统计周期内发送Authentication Reject消息的次数2) 算法:统计MME向UE发送Authentication Reject消息次数3) 周期: 15分钟3 鉴权参数错误次数1) 定义:统计周期内由于鉴权参数错误导致鉴权失败的次数2) 算法:统计由于鉴权参数错误导致UE向MME发送Authentication Failure次数3) 周期: 15分钟4 MAC错误导致的鉴权参数错误次数1) 定义:统计周期内由于MAC错误导致鉴权失败的次数2) 算法:统计由于MAC错误错误导致UE向MME发送Authentication Failure次数3) 周期: 15分钟5 非EPS鉴权导致的鉴权参数错误次数1) 定义:统计周期内由于非EPS鉴权导致的鉴权参数错误次数2) 算法:统计由于非EPS鉴权导致的鉴权参数错误次数3) 周期: 15分钟6 同步失败导致的鉴权参数错误次数1) 定义:统计周期内由于同步失败导致的鉴权参数错误次数2) 算法:统计MME向UE发送Authentication Reject消息次数3) 周期: 15分钟7 用户鉴权成功率1) 定义:用户IMSI通过鉴权的比率2) 算法:用户鉴权成功率=(1 UE鉴权请求次数-2UE鉴权失败次数)/1 UE鉴权请求次数*100%3) 周期: 15分钟8 鉴权信息查询成功率1) 定义: MME向HSS查询用户鉴权信息的成功率2) 算法:鉴权信息查询成功率=鉴权信息查询成功次数 /鉴权信息查询请求次数*100%3) 周期: 15分钟9 更新位置成功率1) 定义: MME向HSS更新用户位置的成功率2) 算法:更新位置成功率=更新位置成功次数 /更新位置请求次数*100%3) 周期: 15分钟0 非法用户业务请求失败次数1) 定义:统计周期内非法用户的业务请求失败次数2) 算法:统计由于Illegal UE原因导致MME向UE发送“业务拒绝”消息(Service Reject)次数3) 周期:15分钟1 非法ME业务请求失败次数1) 定义:统计周期内非法ME业务请求失败次数2) 算法:统计由于非法ME导致原因导致MME向UE发送“业务拒绝”消息(Service Reject)次数3) 周期:15分钟2 EPS服务不允许业务请求失败次数1) 定义:统计周期内EPS服务不允许导致业务请求失败次数2) 算法:统计由于EPS服务不允许原因导致MME向UE发送“业务拒绝”消息(Service Reject)次数3) 周期:15分钟3 EPS和非EPS服务不允许业务请求失败次数1) 定义:统计周期内由于EPS和EPS服务不允许原因导致业务请求失败次数2) 算法:统计由于EPS和EPS服务不允许原因导致MME向UE发送“业务拒绝”消息(Service Reject)次数3) 周期:15分钟4 业务请求被拒次数1) 定义:统计周期内MME向UE发送“业务拒绝”消息(Service Reject)次数2) 算法:统计MME向UE发送“业务拒绝”消息(Service Reject)次数3) 周期:15分钟5 业务请求成功率1) 定义:业务请求被接受的次数与业务请求次数的比值2) 算法:业务请求成功率=(1 - UE发起的业务请求被拒绝次数/UE发起的业务请求次数)*100%3) 周期: 15分钟寻呼成功率=(一次寻呼响应次数 MM.FirstPagingSucc +二次寻呼响应次数MM.SecondPagingSucc)/ 寻呼请求次数MM.PagAtt*100%6 寻呼请求次数MM.PagAtt1) 定义:统计周期内MME发送S1接口寻呼请求消息(PAGING,3GPP TS 36.413)数(不计二次寻呼请求)2) 算法:统计MME发送S1接口寻呼请求消息(PAGING,3GPP TS 36.413)数(不计二次寻呼请求)3) 周期:15分钟7 一次寻呼响应次数 MM.FirstPagingSucc1) 定义:统计周期内MME发送第一次寻呼请求消息后,收到UE发送的响应寻呼请求的Service Request、Attach Request、Extended Service Request(3GPP TS 24.301)的数量2) 算法:统计MME发送第一次寻呼请求消息后,收到UE发送的响应寻呼请求的Service Request、Attach Request、Extended Service Request(3GPP TS 24.301)的数量3) 周期:15分钟8 二次寻呼响应次数MM.SecondPagingSucc1) 定义:统计周期内MME发送二次(及二次以上)寻呼请求消息后,收到UE发送的响应寻呼请求的Service Request、Attach Request、Extended Service Request(3GPP TS 24.301)数量2) 算法:统计MME发送二次(及二次以上)寻呼请求消息后,收到UE发送的响应寻呼请求的Service Request、Attach Request、Extended Service Request(3GPP TS 24.301)数量3) 周期:15分钟9 寻呼成功率1) 定义: MME寻呼用户成功的概率2) 算法:寻呼成功率=(一次寻呼响应次数+二次寻呼响应次数)/ 寻呼请求次数*100%3) 周期: 15分钟0 一次寻呼成功率1) 定义: MME只发一次寻呼请求,成功寻呼至用户的比率。2) 算法:一次寻呼成功率=一次寻呼响应次数 /寻呼请求次数*100%3) 周期: 15分钟1 跟踪区寻呼成功率1) 定义:在跟踪区(TA)范围内寻呼用户的成功率。跟踪区寻呼成功率只分析寻呼范围小于等于单个TA的那些寻呼,寻呼范围大于单个TA的寻呼,不在统计分析范围之内。2) 算法:跟踪区寻呼成功率=(每跟踪区一次寻呼响应次数 + 每跟踪区二次寻呼响应次数)/ 每跟踪区寻呼请求次数*100%3) 周期: 15分钟2 MME内X2接口切换成功率1) 定义: MME内eNodeB之间通过X2接口切换过程的完成阶段,路径更新的成功率。2) 算法:MME内X2接口切换成功率=MME内X2接口切换成功次数 /MME内X2接口切换尝试数*100%3) 周期: 15分钟3 MME内S1接口切换成功率1) 定义: MME内eNodeB之间通过S1接口切换过程的成功率。2) 算法:MME内S1接口切换成功率=MME内S1接口切换成功次数 / MME内S1接口切换尝试次数*100%3) 周期: 15分钟4 跨MME间切换成功率1) 定义:系统内MME间切换的成功率2) 算法:跨MME间切换成功率= MME间切换成功次数 / MME间切换尝试次数*100%3) 周期: 15分钟5 跟踪区更新成功率1) 定义:跟踪区更新成功与更新请求的比值2) 算法:跟踪区更新成功率=( MME间SGW间跟踪区更新成功个数 +MME间SGW内跟踪区更新成功次数 +MME内SGW间跟踪区更新成功次数 +MME内SGW内跟踪区更新成功次数 )/ ( MME间SGW间跟踪区更新请求次数 +MME间SGW内跟踪区更新请求次数 +MME内SGW间跟踪区更新请求次数 +MME内SGW内跟踪区更新请求次数 )*100%3) 周期:15分钟6 MME附着容量利用率1) 定义: MME中附着(EMM-Registered状态)用户数与MME附着容量的比值。2) 算法:MME附着容量利用率=(MME空闲态用户数 + MME连接态用户数)/ 最大附着用户数*100%3) 周期: 15分钟7 MME附着用户数1) 定义: MME中附着(EMM-Registered状态)用户数量。2) 算法:MME附着用户数=MME空闲态用户数(个) + MME连接态用户数(个)3) 周期: 15分钟8 SCTP偶联数据块重传率1) 定义: SCTP偶联数据块重传率2) 算法:SCTP偶联数据块重传率=SCTP偶联重发数据块数 / SCTP偶联发送数据块数*100%3) 周期: 15分钟3.3.2 SGW相关业务指标 SGW从MME接收缺省承载建立请求个数1) 定义:统计周期内ServingGW收到请求建立缺省承载数目2) 算法:统计ServingGW 收到会话建立请求(Create Session Request,3GPP TS 29.274)的数目,不计重发;3) 周期:15分钟 SGW向MME发送缺省承载建立成功个数1) 定义:统计周期内ServingGW发送成功建立缺省承载个数;2) 算法:统计ServingGW发送会话建立响应(Create Session Response,3GPP TS 29.274)成功建立缺省承载的个数,其中cause value为Request accepted,不计重发;3) 周期:15分钟 SGW向MME发送专用承载建立请求个数1) 定义:统计ServingGW发送请求建立承载个数;2) 算法:ServingGW发送承载建立请求(Create Bearer Request,3GPP TS 29.274)的承载个数,不计重发(29.274 table 7.2.3-1,可以包含多个承载);3) 周期:15分钟 SGW从MME接收专用承载建立成功个数1) 定义:统计ServingGW收到成功建立承载个数;2) 算法:ServingGW收到承载建立响应(Create Bearer Response,3GPP TS 29.274)成功建立的承载个数,其中cause value为Request accepted,不计重发;3) 周期:15分钟 SGW向MME发送承载修改请求个数1) 定义:统计ServingGW发送承载修改请求的个数;2) 算法:ServingGW发送承载请求修改(Update Bearer Request, 3GPP TS 29.274)的承载个数,不计重发;3) 周期:15分钟 SGW从MME接收承载修改成功个数1) 定义:统计ServingGW接收成功修改承载个数;2) 算法:ServingGW接收承载修改响应(Update Bearer Response, 3GPP TS 29.274)消息成功修改的承载个数,其中cause value为Request accepted,不计重发;3) 周期:15分钟 SGW缺省承载建立成功率1) 定义:缺省承载建立成功的比率2) 算法:SGW缺省承载建立成功率=SGW向S4S11发送缺省承载建立成功个数 / SGW从S4S11接收缺省承载建立请求个数*100%3) 周期: 15分钟 专用承载建立成功率1) 定义:专用承载建立成功的比率2) 算法:SGW缺省承载建立成功率=SGW向S4S11发送专用承载建立成功个数 / SGW从S4S11接收专用承载建立请求个数*100%3) 周期: 15分钟 承载修改成功率1) 定义:承载改变成功的比率2) 算法:SGW承载修改成功率=SGW向S4S11发送承载修改成功个数 / SGW从S4S11接收承载修改请求个数*100%3) 周期: 15分钟0 SGW平均附着用户数1) 定义: 按ServingGW统计平均附着用户数;2) 算法:由ServingGW对处于附着状态下的用户数目进行采样,然后取多个周期内的采样值的算术平均值;3) 周期: 15分钟1 SGW峰值附着用户数1) 定义: 按ServingGW统计最大附着用户数;2) 算法:由ServingGW对处于附着状态下的用户数目进行采样,然后取多个周期内的采样值的最大值;3) 周期:15分钟2 SGW平均承载数量1) 定义: 按ServingGW统计平均承载数;2) 算法:由ServingGW对承载个数进行采样,然后取多个周期内的采样值的算术平均值;3) 周期:15分钟3 SGW峰值承载数量1) 定义:按ServingGW统计峰值承载数;2) 算法:由ServingGW对承载个数进行采样,然后取多个周期内的采样值的最大值;3) 周期:15分钟4 CDR传送成功率1) 定义: 传送话单的成功率2) 算法:CDR传送成功率=CDR传送成功次数 /CDR传送请求次数*100%3) 周期: 15分钟5 SCTP偶联数据块重传率1) 定义: SCTP偶联数据块重传率2) 算法:SCTP偶联数据块重传率=SCTP偶联重发数据块数 / SCTP偶联发送数据块数*100%3) 周期: 15分钟3.3.3 PGW相关业务指标 PGW发起的专用承载建立请求个数1) 定义:PGW发起的专用承载激活的尝试个数;2) 算法:统计Pgw向ServingGW发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Create Bearer Request,3GPP TS 29.274),消息中含有的专用承载个数;3) 周期:15分钟 PGW发起的专用承载建立成功个数1) 定义:PGW发起的专用承载激活成功个数2) 算法:PGW收到ServingGW发送的承载建立响应(Create Bearer Response,3GPP TS 29.274),对应原因为:Request accepted和Request accepted partially,消息中含有的专用承载个数;3) 周期:15分钟 PGW发起的专用承载建立失败个数1) 定义:PGW发起的专用承载激活程序被拒绝的个数,应该按拒绝原因分类统计2) 算法:PGW收到来自UE的承载建立响应消息( Create Bearer Response,3GPP TS 29.274),原因为Request rejected,消息中含有的专用承载个数,每个用户拒绝原因对应一个子测量项,主要原因有: #26:insufficient resources; #31:request rejected, unspecified; #41:semantic error in the TFT operation;3) 周期:15分钟 PGW发起的专用承载建立累计时长1) 定义:有效PGW发起的专用承载建立总时长;2) 算法:统计周期内累计从PGW向ServingGW发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Create Bearer Request)到PGW收到ServingGW发送的承载建立响应(Create Bearer Response)消息的间隔时长。对于建立过程跨统计周期的PGW承载,承载建立时长应计入承载建立响应消息所在周期内。通过该性能项与本周期内PGW专用承载建立成功个数的比值了解PGW专用承载平均建立时长。3) 周期:15分钟 专用承载建立成功率1) 定义:专用承载建立成功的比例2) 算法:专用承载建立成功率=PGW发起的专用承载建立成功个数 /PGW发起的专用承载建立请求个数*100%3) 周期: 15分钟 专用承载平均建立时长1) 定义:平均每个专用EPS bearer建立所需的时长,包括了无线承载的分配过程2) 算法:专用承载平均建立时长= PGW发起的专用承载建立累计时长(秒) /PGW发起的专用承载建立成功个数(个)3) 周期: 15分钟 CDR传送成功率1) 定义: CDR向CG传送话单的成功率2) 算法:CDR传送成功率=CDR传送成功次数 /CDR传送请求次数*100%3) 周期: 15分钟 PGW平均附着用户数1) 定义:按PGW统计平均附着用户数2) 算法:由PGW对处于附着状态下的用户数目进行采样,然后取多个周期内的采样值的算术平均值并取整;3) 周期: 15分钟 PGW最大附着用户数1) 定义: 按PGW统计最大附着用户数2) 算法:由PGW对处于附着状态下的用户数目进行采样,然后取多个周期内的采样值的最大值;3) 周期: 15分钟0 PGW发起的有QoS更新的承载修改请求个数1) 定义:PGW发起有QoS更新的承载修改请求个数;2) 算法:Pgw向ServingGW发送承载修改请求消息(update Bearer Request),含Bearer Contexts IE,指示QoS更新。(见3GPP TS 29.274),消息中含有的承载个数。3) 周期:15分钟1 PGW发起的有QoS更新的承载修改成功个数1) 定义:PGW发起有QoS更新的承载修改成功个数;2) 算法:PGW收到ServingGW发送的承载修改接受消息(update Bearer response) (见3GPP TS 29.274),含Bearer Contexts IE,指示QoS更新。消息中含有的承载个数。3) 周期:15分钟2 分原因的PGW发起的承载修改失败个数1) 定义:PGW发起的承载修改拒绝个数,按照拒绝原因统计;2) 算法:PDN收到来自UE的承载修改拒绝消息(update Bearer response) (见3GPP TS 29.274),ESM cause中携带拒绝原因值,消息中含有的承载个数。3) 周期:15分钟3 PGW发起QoS修改成功率1) 定义:PGW发起QOS策略修改的成功比例2) 算法:PGW发起QoS修改成功率=PGW发起QOS策略修改成功次数 /PGW发起QOS策略修改请求次数*100%3) 周期:15分钟4 Gy接口请求响应成功率1) 定义: Gy接口请求响应成功率2) 算法:Gy接口请求响应成功率= Gy接口请求响应成功数/ Gy接口请求数*100%3) 周期: 15分钟5 SCTP偶联数据块重传率1) 定义: SCTP偶联数据块重传率2) 算法:SCTP偶联数据块重传率=SCTP偶联重发数据块数 / SCTP偶联发送数据块数*100%3) 周期: 15分钟3.3.4 HSS相关业务指标 HSS鉴权容量利用率1) 定义: HSS存储的鉴权数据数与鉴权数据容量的比值2) 算法:HSS鉴权容量利用率=HSS鉴权数据数 /最大可存储的IMSI个数*100%3) 周期: 15分钟 HSS静态容量利用率1) 定义:静态用户是已经关联了MSISDN的IMSI数(已经放号),其中部分MSISDN可能是未开机的2) 算法:HSS静态容量利用率=HSS用户数 /最大可存储的MSISDN个数*100%3) 周期:15分钟 HSS放号用户数1) 定义: HSS中存储的MSISDN数量2) 算法:HSS中存储的MSISDN数量3) 周期: 15分钟 HSS活动用户数1) 定义: HSS中存储的MSISDN数量中,含有位置信息(MME地址或SGSN)的部分。2) 算法:HSS活动用户数3) 周期: 15分钟 HSS更新位置成功率1) 定义: HSS收到来自MME/S4-SGSN的更新位置请求后,成功执行的比率2) 算法:HSS更新位置成功率=更新位置成功次数 /更新位置请求次数*100%3) 周期:15分钟 HSS鉴权信息查询成功率1) 定义: HSS收到来自MME/S4-SGSN的鉴权信息查询请求后,成功执行的比率2) 算法:HSS鉴权信息查询成功率=鉴权信息查询成功次数 /鉴权信息查询请求次数*100%3) 周期: 15分钟 HSS取消位置成功率1) 定义: HSS向MME/S4-SGSN请求取消用户位置登记的成功率2) 算法:HSS取消位置成功率= SAE-HSS接收的“取消位置登记响应消息CLA”个数 /取消位置请求次数*100%3) 周期: 15分钟 HSS插入用户数据成功率1) 定义: HSS向MME/S4-SGSN请求插入用户数据的成功率2) 算法:HSS插入用户数据成功率=插入用户数据成功次数 /插入用户数据请求次数*100%3) 周期: 15分钟 HSS删除用户数据成功率1) 定义: HSS向MME/S4-SGSN请求删除用户数据的成功率2) 算法:HSS删除用户数据成功率=删除用户数据成功次数 /删除用户数据请求次数*100%3) 周期: 15分钟0 HSS清除UE成功率1) 定义: HSS向MME/S4-SGSN请求清除UE的成功率2) 算法:HSS清除UE成功率=清除UE成功次数 /清除UE请求次数*100%3) 周期:15分钟1 S6a/S6d接口上发送请求消息成功率1) 定义: S6a/S6d接口上发送请求消息成功率2) 算法:S6a/S6d接口上发送请求消息成功率= S6a/S6d接口上成功发送请求消息数/ S6a/S6d接口上发送请求消息数*100%3) 周期: 15分钟2 S6a/S6d接口上发送响应消息成功率 1) 定义: S6a/S6d接口上发送响应消息成功率2) 算法:S6a/S6d接口上发送响应消息成功率= S6a/S6d接口上成功发送响应消息数/ S6a/S6d接口上发送响应消息数*100%3) 周期: 15分钟3 SCTP偶联数据块重传率1) 定义: SCTP偶联数据块重传率2) 算法:SCTP偶联数据块重传率=SCTP偶联重发数据块数 / SCTP偶联发送数据块数*100%3) 周期: 15分钟3.3.5 3GPP AAA相关业务指标 3GPP AAA动态会话用户数利用率1) 定义: 3GPP AAA动态会话用户数利用比率2) 算法:3GPP AAA动态会话用户数利用率=3GPP AAA动态会话用户数/3GPP AAA动态会话用户容量*100%3) 周期: 15分钟 并发认证请求数1) 定义: 3GPP AAA单位时间处理认证请求并发数2) 算法:并发认证请求数=3GPP AAA处理认证请求并发数/统计时间(秒)3) 周期: 15分钟 eHRPD 注册成功率1) 定义: eHRPD 注册成功比率2) 算法:eHRPD 注册成功率=eHRPD 注册成功次数/ eHRPD 注册请求数*100%3) 周期: 15分钟 3GPP AAA认证成功率1) 定义: 3GPP AAA认证成功处理比率2) 算法:3GPP AAA认证成功率=3GPP AAA认证成功处理数/ 3GPP AAA接受认证请求数*100%3) 周期: 15分钟 STa/SWx/S6b接口上发送请求消息成功率、响应消息成功率1) 定义: STa/SWx/S6b接口上发送请求消息成功率2) 算法:STa/SWx/S6b接口上发送请求消息成功率= STa/SWx/S6b接口上发送请求消息成功数/ STa/SWx/S6b接口上发送请求消息数*100%3) 周期: 15分钟 SCTP偶联数据块重传率1) 定义: SCTP偶联数据块重传率2) 算法:SCTP偶联数据块重传率=SCTP偶联重发数据块数 / SCTP偶联发送数据块数*100%3) 周期: 15分钟3.3.6 PCRF相关业务指标 策略控制发起成功率1) 定义: PCRF收到策略控制请求后确认策略启用的比例2) 算法:策略控制发起成功率=CC发起成功次数 /CC发起请求次数*100%3) 周期: 15分钟 策略控制更新成功率1) 定义: PCRF收到策略更新请求后确认策略更新的比例2) 算法:策略控制更新成功率= CC更新成功次数 /CC更新请求次数*100%3) 周期: 15分钟 重新鉴权成功率1) 定义: PCRF收到重鉴权请求后发确认重鉴权的比例2) 算法:重新鉴权成功率= RA成功次数 /RA请求次数*100%3) 周期: 15分钟 策略控制结束成功率1) 定义: PCRF收到策略控制结束请求后确认策略控制结束的比例2) 算法:策略控制结束成功率= CC结束成功次数 /CC结束请求次数*100%3) 周期: 15分钟 SCTP偶联数据块重传率1) 定义: SCTP偶联数据块重传率2) 算法:SCTP偶联数据块重传率=SCTP偶联重发数据块数 / SCTP偶联发送数据块数*100%3) 周期: 15分钟3.3.7 CG相关业务指标 接收SGW、PGW、HSGW 传送CDR话单成功率1) 定义: CG接收SGW、PGW、HSGW 传送CDR话单请求的成功率2) 算法:接收SGW、PGW、HSGW 传送CDR话单成功率=(CG接收SGW传送CDR话单成功数+ CG接收PGW传送CDR话单成功数+ CG接收HSGW 传送CDR话单成功数)/(SGW向CG传送CDR话单数+PGW向CG传送CDR话单数+ HSGW 向CG传送CDR话单数)*100%3) 周期: 15分钟 接收SGW、PGW、HSGW 传送CDR话单成功率1) 定义: CG接收SGW、PGW、HSGW 传送CDR话单请求的成功率2) 算法:接收SGW、PGW、HSGW 传送CDR话单成功率=(CG接收PGW传送CDR话单成功数)/(SGW向CG传送CDR话单数)*100%3) 周期: 15分钟 接收PGW传送CDR话单成功率1) 定义: CG接收PGW传送CDR话单请求的成功率2) 算法:接收PGW传送CDR话单成功率=(CG接收PGW传送CDR话单成功数)/(PGW向CG传送CDR话单数)*100%3) 周期: 15分钟 接收HSGW 传送CDR话单成功率1) 定义: CG接收HSGW 传送CDR话单请求的成功率2) 算法:接收HSGW 传送CDR话单成功率=(CG接收HSGW 传送CDR话单成功数)/(HSGW 向CG传送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