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中小 2007年5月30日,这是中国股市发展与演进中一个极为特殊的日子。在全球股市大幅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以吸引更多的资金入市并追求更高的市场效率的大背景下,中国股市的管理者却发出了与市场发展趋势与改革趋势完全背道而驰的市场信号与政策信号,以异乎寻常的罕见方式与耐人寻味的罕见幅度大幅提高了股票交易的印花税,并引起了股票市场的剧烈震荡,数以万亿计的国民财富也随之灰飞烟灭。政府的出手不但让国际投行在胁迫中国政府以极低的价格进入中国的商业银行并赚得盆满钵满以后又再一次得手,而且也预示着中国股市的牛市进程会更加崎岖也会面临更多的风雨。但愿中国股市中的风是和风而不再是腥风;也但愿中国股市中的雨是细雨而不再是血雨!让市场不再无缘地流血,让股民不再无故地流泪,让财富不再无谓地流失“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在股市上,那就应该是以股民为本!中国股市的“政策市”如果再度卷土重来,那就不仅是中国股市与中国股民的悲哀,而且也是经历了极度坎坷的中国股市制度变革的最大败笔并且将会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最大悲剧!当来自政府与管理层的政策风险成为市场运行中的最大也是最主要风险的时候,所有冠冕堂皇的投资者风险教育就不但会变得十分苍白而且也会变得更加无力! 行政的权力太强而市场的机制太弱,信息的披露太灰而监管的取向太乱,这些本来是中国股市旧市场中的陈旧特征却又在中国股市的新市场中幽灵再现。牛市没来盼牛市,牛市来了怕牛市中国股市的管理者就是这样成为了21世纪中国的现代“叶公”! 政府与管理层到现在也还没有真正懂得:市场就是市场,牛市就是牛市;市场有自己的运行规律,牛市也有自身的发展轨迹。这种规律与轨迹既不会依任何人的主观好恶而改变,也不会为任何的外力干预所扭曲! 政府与管理层到现在也还没有真正明白:这一轮牛市与以往的牛市有着多么深刻的制度差异与市场差异,它对于正在全面转型的中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模式有着何等重要与何等重大的意义! 政府与管理层到现在也还没有真正了解:牛市的运行之所以如此波澜壮阔,是因为在中国股市16年的发展进程中,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遇到了对中国经济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人民币升值;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遇到了股权分置改革这一导致中国股市脱胎换骨的制度变迁;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遇到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从利益对立转向利益一致从而导致整体上市、股权激励与企业家市场开始形成这样的重大题材;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遇到了经济发展、制度变迁、市场演进所形成的累积效应、叠加效应与催化效应共同出现并交织、交融、交汇地促进着中国股市告别旧市场、走向新市场的弃旧图新过程。 中国股市的这种前所未有的大牛市,给中国带来的是走出旧市场的阴霾而走向新市场的坦荡这样千载难逢的重大机会与历史机遇,是中国经济全面进入资本时代的第一声春雷与第一缕曙光。它是成就不是负担,是机会不是包袱。中国的对外贸易不出现逆差从而导致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大大放缓甚至停止,牛市的进程就会继续;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出现拐点,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甚至低速增长,牛市的进程就会继续;国际经济不出现严重衰退,进而导致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股市出现转折性暴跌,牛市的进程就会继续。尽管我从来就没有预测过所谓的“黄金十年”,但在我看来,在可预见的将来至少是2007年,导致牛熊转换的这些因素都不会出现,因而牛市进程就必然进行下去。虽然政策的打压会使市场的运行变得曲折,但在调整结束以后,牛市的步伐还会无可阻挡地进行下去。对于中国股市来说,不但2000点已经成为历史,3000点也已经成为历史,4000点也无可避免地正在成为历史。即使这一轮的调整有可能跌破4000点的关口,那也不过是中国股市牛市进程中的一个插曲,从大规模的银行储蓄转向全面的市场投资、从把银行作为社会资金分配的主渠道与资源配置的主机制向资本市场全面转换的进程也都将不可遏止地进行下去。 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行政权力对牛市的打压虽然都会改变牛市的运行进程与运行节奏,但却不可能改变牛市的运行方向与运行趋势。1996年,深圳股市因香港回归的重大题材而出现暴涨,从1月22日的926.08点一路上涨到12月12日的4522.39点,涨幅达到388%。股市的上涨引起了行政部门的极大不满甚至恐惧,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对股市进行强力打压,导致深圳成指从4500多点一路跌至12月25日的2792.71点,市场遭受了巨大的灾难和难以计数的损失。1997年1月20日,在市场徘徊在3300点附近时,我在中国证券报发表长篇文章大转折时期的中国股市,不但全面肯定了1996年的股市上涨,而且还对股市的走势做出了“短期看好、中期看好、长期看好”的方向性预测,极大地坚定和鼓舞了市场的信心。市场就是从这一天开始重拾升势,一直涨到1997年5月12日的6103.63点。尽管我的这篇文章引起了行政部门的极大不满,有关方面动用了最高的行政权力与最庞大的行政机构对我展开全面的围剿,甚至暂停了签发我文章的报社领导的职务,但市场运行的结果却是市场的力量取得了全面的和重大的胜利。中国股市的市场化进程与市场化力量已经今非昔比,在中国股市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全面向好、中国经济全面走向市场化与国际化的大背景下,行政部门试图通过行政权力来改变牛市的运行方向和运行趋势,实在是谈何容易!两年来以打压房地产价格为主要目的的宏观调控实际上已经失败,如果政府再把宏观调控的主战场从房地产市场转向股市,那结局也不会比调控房地产市场好到哪里去! 历史总是现实的一面镜子,这个已经被无数历史与现实所印证了的客观真理看来还有必要不断地重复下去。有人创造历史,有人阻延历史;创造历史的是英雄,阻延历史的是罪人。昨天是今天的足迹,今天是明天的历史。创造历史的最主要动力永远是人民,即使是“英雄”也必须顺乎民心与顺应民意。在英雄与罪人之间有时并不总是隔着万里长城,一念之差或一时之过就往往会铸成从英雄向罪人转变的“乾坤大挪移”! 现实在日新月异,历史则必须铭记!铭记历史,正是为了那不应被忘却的过去! 作者:csyy128回复日期:2007-5-3112:39:58回复当来自政府与管理层的政策风险成为市场运行中的最大也是最主要风险的时候,所有冠冕堂皇的投资者风险教育就不但会变得十分苍白而且也会变得更加无力!说的好,到底是谁让全国股民损失惨重!? 5月30日零点,新华社突然发布了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的消息:从2007年5月30日起,财政部决定将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这是继4月29日央行提高准备金率、5月16日央行加息及再次提高准备金率和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三率”联动后,政府采取的直接针对股市过热的调控措施,频率之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股票交易印花税是专门针对股票交易发生额征收的一种税,是投资者从事证券买卖所强制交纳的一笔费用,通常也被当作宏观调控股市的一项直接政策工具。此前的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反复提示投资风险、对市场违规行为进行整顿等措施屡屡无法奏效的情况下,政策的边际效应递减使政府未来可以选择的调控项并不多。和征收资本利得税需要全国人大批准、直接进行行政干预会遭受各界质疑相比,调整印花税税率似乎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像这次选择夜深人静的半夜公布如此重大的政策,实属罕见。中央政府历来出台有关资本市场发展的重大公共决策,为了让市场有正确解读和消化的时间,基本惯例是在周末出台,远的有国务院关于暂停国有股减持的决定,近的有最近央行的货币政策。更让市场费解的是,5月2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办有关负责人在答复三大证券报关于上调印花税的传闻时,都一致信誓旦旦地表示近期不会调整印花税。市场据此判断政府近期不会出台一些直接的干预措施,导致指数继续高歌猛进。如今却在半夜悄悄突袭式出台这样的政策,是政府官员误导了三大证券报的记者,还是三大证券报误导了全国的股民?公共政策的公正、透明和公开是其生命,对政府而言,出台什么政策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政策出台前后如何对所有股民保持公平。对一个长期处于熊市中的市场而言,反弹性上涨过程中伴生的投机过度和内幕交易等行为一般会呈现几何指数增长,对此打击不力,将会引起股市的暴涨暴跌,成为市场发展的瘟疫。要抑制股市过热其实很简单,一切都可以先打预防针,可以明确告诉市场,如果股市上涨过快,国家要出台政策,没必要一方面否认出台政策,而等到股市真正上涨后又出尔反尔,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财政部作为证券市场的管理部门之一,在短短的时间内,在有关市场的重大政策的信息披露方面出尔反尔,这就是管理层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具体表现吗?面对上市公司的虚假信息和“阴阳公告”,责任人需要承担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但对于政府的“阴阳政策”,普通民众怎么办?是相信政府明里的话,还是黯然接受“潜规则”怨天尤人自己没有后台?从根子上说,政府这次上调印花税,在程序和时间选择上如此怪异,无非是避免自己的调控措施遭遇之前央行政策一样的命运。从4月29日央行上调准备金率以来,市场和政府政策对着干的局面非常明显,任何利空都被解读为利好,市场和政府博弈的心态跃然,政策遭遇“死也不卖”的尴尬境地,这对于一个威权主义的政府而言显然是一种挑战。政府就像一个斗牛士,手中的政策如同那块晃动的红布,不过,被激怒的不是公牛,而是政府监管部门,这在上调印花税的时间选择和方式上都体现得很明显。曾任美国首席大法官的约翰马歇尔说得好:“征税的权力事关毁灭的权力。”从当天市场对政府上调印花税的表现来看,盘中跌停个股超过800家,上涨个股仅98家,上证指数全天下跌281点,创下历史之最,两市共成交4152亿元,创出历史天量。市场的这种悲壮的表现,与其是政府政策调控的结果,不如说是股民对政府的决策程序和公信力无情地投了不信任票。归根到底,中国股市真正的隐患仍然是政府的不当干预措施,正如诺斯的“国家悖论”所言,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经济衰退的根源。蜚声中外的中国“政策市”让股市一度成为投资者烧钱的祭坛,而不是分享经济增长的盛宴。在一个永远有着政府阴影的市场,投资者的行为永远是短期和非理性的。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民众博弈政策,以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最正常不过,政府不必以为挑战了自己的权威而大加光火。否则,只能影响政府政策的公信力和政策目标的实现,引起股市的报复性暴跌,这是和政府调控股市的初衷背道而驰的。政府需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最终退出市场博弈,安心做好监管和制度建设,市场自会恢复理性。 进一步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决定从2007年5月30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不啻为一声惊雷,一直傲挺示人的股市,瞬间趴下了:上证指数早盘报4071.27,下跌263.66;深成指报12618.91,下跌837.68。近三百家个股在早盘跌停。 散户的恐惧和哀号充斥着各种股票交流场所,“熊市来了”的声音不胫而走。种种迹象表面,当前的股市确实存在着一定泡沫,“全民炒股”的风险意识相对淡薄,尽管项怀诚说“股市如同啤酒,如果没有泡沫就不像啤酒了”,尽管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说“当前全民炒股可能并不像媒体所说的那么严重”,但是政府对股市温和而适当的调控,依然被普遍认为是必要的,大多数股民也都有这样的政策预期。 因此,在央行“组合拳”被股民不到半个小时就消化掉了之后,有关提高印花税的传闻在市场上快速流传,甚至有人在一些互联网论坛上发帖称,“财政部晚间将发布消息,证券交易印花税率由1提高到3。” 但是,马上就有政府部门出来对这一消息进行“辟谣”了。5月23日上海证券报报道,财政部新闻办有关负责人答复说:“确实没有听说过将要调整股票交易印花税的消息。”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办有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如果调整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作为参与部门,国税总局新闻部门应该知悉,但是目前确实没有接到有关通知。” 出于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很多股民放松了警惕,将各种“唱衰股市”的声音视为谣传。但是还不到一个星期,他们就为自己的“轻信”付出了代价在瞬息万变的股市上,“轻信政府辟谣”反而似乎要比“轻信谣言”更可怕,这叫万千股民实在是难以接受。他们不得不逼迫自己思考一个痛苦的命题:政府部门的“辟谣”还能相信吗? 有过股海沉浮经验的人都知道,“消息”对于股市,尤其是我们这样的“政策市”,意义有多么重大。某些上市公司惯用的违规手段是:将公司的所谓“消息”透露给有关系的机构,让他们提前应对,或购进或抛出,等他们已经处理完毕,再公布消息,可怜的散户只能被打得措手不及。此次调整印花税“谣言”,事后被证实与实际情况完全相同,难道是纯属巧合吗?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采购成本控制策略制定指南
- 一年级书信给老师的一封信150字7篇范文
- 早期阅读小鸟和大树课件
- 市场推广和联合营销合同书内容
- 人类请高抬贵手700字(12篇)
- 2025年日语J.TESTT级试卷
- 早孕健康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三支一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与模拟试卷
- 纪委监督检查知识培训课件
- 清华中学数学试卷
- 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管理
- 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25年版)全文培训课件
- 乘客遗失物品处理课件
- 美编设计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云南省中考物理真题(含答案)
- T/CIE 161-2023工业软件成熟度分级与评估指南
- 大型养路机械司机(打磨车)高级工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课件】酷家乐工具操作基础课程-云设计5.0
- 近5年有机化学(大题)高考真题汇编带答案
-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 网吧劳动合同书.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