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怀疑与学问名校讲坛考点链接(一)标点符号引号【技法点睛】(1)引文独自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内,且引号前用冒号。如,女排姑娘杨艺一字一顿地说:“只要有一口气,我就会撑下去、拼下去,死也要死在赛场上。”(2)引文不完整,或引文虽然完整,但只作为整句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且前面不用冒号。如,中庸所谓“君子和而不流”,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3)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面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如果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则又用双引号,以此类推。如,他站起来问:“老师,顾名思义的顾是什么意思?”(4)不是直接引述,而是间接转述,不用引号。如,她跑过来告诉我说会议改在了下午四点钟召开。(5)一般的专有名词不用引号,但含有概括性的、有特定含义的名词(如“三个代表”)要加上引号。【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5。(二)论证思路【典型例题】简要概括课文的论证思路。【参考答案】文章开篇先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接着通过讲道理和摆事实论证“任何学问都需持怀疑的态度”;最后总结古往今来的新发明、新理论、新作风都要有怀疑的态度,否则人类的文化就不会进步了。【技法点睛】分析论证思路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统观全局。无论是全文还是个别段落,在分析论证思路时,都要有全局观,这样才能将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完整、通顺、正确地整合,并加以表述。(2)紧扣中心论点。议论文全文均围绕中心论点展开,所以分析论证思路时要紧抓中心论点,依照“何处提出怎样论证”或“怎样论证推导出中心论点”的思路进行分析。(3)言之有序。利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的答题思路。【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13。01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1)譬(p)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2)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wng)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2文学常识填空。(1)顾颉刚,字铭坚,著名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2)三皇指的是伏羲、神农、女娲,五帝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基础提升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A懒惰锻练折扣 不攻自破B盲从 迷信 流俗 辨伪去妄C大儒 停滞 墨守 腐草为莹D步骤 修正 凶险 辩别是非(解析:A.“练”应写作“炼”;C.“莹”应写作“萤”;D.“辩”应写作“辨”。)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1)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_。(2)_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_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3)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_新发明的基本条件。A视察只有/才启迪B视察只要/就启发C察看只要/就启发 D察看只有/才启迪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详见本课“名校讲坛考点链接(一)”】A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B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C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D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解析:B.引用的话是完整的一句话,且不作为句子的成分独立存在,句末标点应放在引号内,所以句末句号应放在引号内。)6.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D)任何心理活动,任何创作,也许都具有“一次性”。揣度别人是很困难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作者的回顾,事后的创作谈,能在多大程度上与实际创作情状复合,是值得怀疑的。甚至揣度自己也未见得容易多少。人不能把脚两次伸进同一条河里。比方说这篇小说写过这么久了,尽管我现在能尽力回忆当时写作的心境,但时过境迁,当时的心境是绝对不可能再完整地重现了。ABC D7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句中加点的词依次是动词和名词。B“牢记使命”“批判精神”“熟读精思”依次是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C“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描画了网络强国的宏伟蓝图,指明了网信事业的前进方向”,这个句子没有语病。D“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解析:B.“批判精神”是偏正短语。)02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9围绕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提出了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以及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两个分论点,二者之间是递进关系。10“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中的“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不能。这些词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都包括在内,都要善于经常怀疑、提问、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是建立新学说的基本条件。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11“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一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对比论证,通过正反对比,突出“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03拓展阅读“知入”与“知出”张运辅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或:读书的精髓关键是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或:既能“入”又能“出”,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13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详见本课“名校讲坛考点链接(二)”】首先,提出文章中心论点;然后,从“入”与“出”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论证了其在阅读中的意义和运用;最后,再一次明确中心论点。14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第段,这段文字引用叶圣陶的话阐述了“通过文字和作者会面,了解作者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的内容与第段所阐述的“阅读中的入是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的观点一致。15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论证。通过举苏轼阅读陶渊明饮酒诗的事例,论证了“在熟读基础上的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这个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04综合性学习学校正在开展以“爱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6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显示,xx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xx年增加0.38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练习题库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题库必刷100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工业环保处理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申批备案
- 实商务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课件 Unit 1 Meeting and Entertaining Clients
- 2025晋中祁县司法协理员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合肥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特征、影响与展望
- 民政局公考面试题库及答案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密卷附参考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综合检测题型汇编含答案详解(典型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模拟题库附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子宫肌瘤的治疗与护理
- 传统文化公司管理制度
- 小学生钻石画社团课件
- 隐私计算在档案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守护幸福 从心开始课件
-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通识教程(微课版)》课件 【第09-10讲】生成式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
- 扬州扬州市宝应县公安局招聘30名警务辅助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科技论文写作 第2版 课件 第1-5章 科技论文写作概述-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
- 部分退款协议书
- 旅行社地接合同协议书
- 曲臂高空作业车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