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研究.doc_第1页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研究.doc_第2页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研究.doc_第3页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研究.doc_第4页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研究姓名:方志坚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公共管理指导教师:彭颖红20080615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研究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研究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国情出发,借鉴国际上行之有效的经验,发挥市场、资源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实现了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互利互补,促进了我国总体经济实力的提高和外向型经济的健康发展。招商引资伴随市场经济的产生、兴起、发展,也逐渐被地方政府认识到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捷径,因而受到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快速发展地方经济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招商引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实施对外招商引资政策,外来资本对我国各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弥补建设资金不足、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效率等许多方面。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一直处在主角的地位。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尽管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并产生了一些积极作用,但同时导致我们在经济上、政治上和社会等方面出现了许多严重弊端。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社会发育程度逐步提高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对策重新定位变得越来越具有迫切性。正是基于这个考虑,本人选取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研究”作为毕业论文研究的课题。论文写作中主要采取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经济理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等方式,从地方政府直接招商引资的角度,对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的行为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出一些改进和完善的对策。全文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分别如下:第一部分绪论。论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二部分国内外学者和领导人招商引资理论和思想。从国外学者关于招商引资的理论依据入手,分析西方学者招商引资理论对指导我国政府招商引资实践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以及国内三代领导人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理论论述和对中国发展经济的指导意义。第三部分我国招商引资行为分析。论文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提出我国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所具有的必然性和产生的积极效iv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研究果,具体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分析由此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第四部分招商引资的国际经验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学习借鉴国外招商引资的经验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了美、日、印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作为样本,对其招商引资作了比较分析,并得出一些对我国有益的经验启示。第五部分提出国内地方政府在推动招商引资中的对策及上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采取的招商引资对策。关键词: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v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研究research on local authorities measures inattracting investmentabstract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standing on the fundamental nationalconditions: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market, resources and labor, activelycarried out the policy of in attracting foreign investment with learning from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upon that chinas overall economic strength achievedquit great progress and the domestic economy realized the mutual benefit andcomplementarity with international economy. at the same time china enhance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xport-oriented economy. with the beginningand developing of market economy, local governments have been graduallyrecognized that inviting outside investment is quick shortcut to develop in china,so attracting invest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project for thelocal governments work.from the year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actively policy ofattracting foreign investment has been implemented and foreign capitals has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mainly reflecting inthe provisions of funds, increasing investment efficiency, expandingvi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研究employment, improving the capability of developing advanced technology,upgrad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expanding exports and improving thestructure of export commodities and many other aspects. however, for a longtime, local governments have been in the protagonists position in invitingoutside investments. although the local governments measures in attractinginvestment has certain rationality and also has some positive role, it brings ussome serious drawback in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aspects. along withthe market economic system and social system being gradually perfect itbecomes increasingly urgent to redefine the local authorities countermeasures inattracting investment. it is based on this, i select the research on localauthorities measure in attracting investment as the research topic of thisthesis.through the way of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academic and practical, thebehavior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attracting investments and the problems in thisprocess, and puts forward some advices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thesis iscomposed by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exordium. this part is mainly based onthe background, the purpos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as well as the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thesecond part is about theories and idea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andleaders on investment. from the abroad scholars theories of investmentanalyzes rationality and limitation that the theory of western scholars guide thebehaviors of local governments attracting investment, and the theories of threevii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研究generations leaders of china about investment and its significant to guidingchinas economic progress. the third part is to compare the experiences amongforeign countries. learn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has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china. the paper has been selected the united states,japan, india as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to analyzes their experiences and drawsome useful experience to china. the fourth part is discussing behaviors ofinviting investment in china. papers from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under specific historical conditions put forward the inevitability and the positiveeffect in inviting outside investmen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s policy in china,and analyze a series of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aspects and propose local authorities should take positive countermeasures inattracting investment. the fifth part is about that there are facing the challengesand the strategy in attracting investment in shanghai.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fshanghai wants to continue to maintain a sustained, rapid and healthy economicand social development, it must further improve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andenhance the 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make full use of resources,and provide good service with international platform. finally, linking to my job ibring forward some new ideas and measures of attracting investment inshanghai.keywords:local governments,attracting investment,measuresviii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方志坚日期:ii年 月 日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在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方志坚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指导教师签名:彭颖红日期:年 月日日期:年月日iii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研究背景招商引资是经济区域的必然产物,属市场经济的基本范畴。可以说哪里有经济区域,哪里就肯定有招商引资活动。招商引资随着经济区域发展而发展,同时它反过来又推动着经济区域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处于萌芽的清朝,就有了招商局,而其后的招商引资的概念也就源自于招商局的外延,国内正式在学术上用招商引资为题目进行研讨,始于 1993 年。1改革开放以来,招商引资对中国的地区经济和整个国家在解决建设资金不足、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效率等各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目前我国的多数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都是政府主导行为,地区间的竞争和政府自身利益的需要,在传统的发展观和政绩观的驱动下,许多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做出了大量的急功近利的行为,导致我们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比如,招商引资效率低下、国有资产流失、政府信用危机、环境破坏、干部腐败等等。政府作为经济的主体直接进入市场,在实践中造成了许多的混乱和损失。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社会发育程度逐步提高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职能定位和采取相应的积极对策就变得越来越具有迫切性。笔者将结合攻读 mpa 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自己多年来从事外资审批和政府招商引资工作的心得,对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作一探索。第二节 研究意义招商引资伴随市场经济的产生、兴起、发展,逐渐被地方政府认识到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捷径,因而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招商引资已成为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在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中积累了1张健民解放思想加快步伐,拓宽领域招商引资j中国对外贸易,1993,4:151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研究大量的经验和教训。招商引资成为当今各地方政府必须认真研究的事关发展的重大课题。在我国进行大规模招商引资的同时,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和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等在招商引资方面也高度重视,不断推陈出新,开创招商引资的新格局。面对招商引资的激烈竞争,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整合有限资源,合理确定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功能定位?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采取怎样合理、有效的对策,实现招商引资跨越式的发展?本文将通过认真学习、比较、分析,借鉴国外政府招商引资的成功经验,尽可能总结一些规律性东西,并希望这些结果能对我国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工作规范化动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国内外学术的研究情况来看,专门针对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大多从跨国公司的角度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动因、特点和效应等,政府的作用并不受到重视。日本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反映了日本 70 年代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美国吉格拉多斯和埃古尔格斯蒂斯的贸易顺差投资论认为,如果一国长期处于贸易顺差地位,就会对本国出口行业的就业产生不利影响,克服这种消极影响的办法是贸易顺差国必须输出资本。美国钱纳里和斯特劳特提出的“两缺口模型”提示了,如果两个缺口存在,将使资本输入国家处于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压力下。瑞典经济学家柏蒂尔俄林提出资源禀赋说认为,当国外资本输入国内时,使招商国获得商品交换的优势。美国金德尔伯格的垄断优势理论认为,跨国公司拥有的垄断优势和对外直接投资优势。英国赫尔施的国际产品周期理论将国际直接投资发生原因与产品生命周期三个阶段结合,通过对每一阶段特点的分析,说明企业由内向外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逐步过程。邓宁的折衷理论提出三个最基本的决定跨国公司行为和对外直接投资的要素: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市场内部化优势。当三个优势都具备时,企业才会到国外投资。中国学者鲁明泓探讨了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四大类制度因素:一是国际经济制度安排,主要包括东道国参与的经济一体化组织,贸易壁垒以及对外资的态度2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研究等。二是经济制度,主要包括东道国市场发育程度,金融外汇制度以及经济自由程度等。三是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东道国私有财产的保护程度,法律完善程度等。四是企业运行的便利性,主要包括企业运行障碍,政府清廉程度,税收制度等。唐宜红在外资进入行为研究中认为: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它的行为主要由市场规律支配,对外投资是它实现竞争战略的手段,因此,对东道国外资政策的反应只是企业竞争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可见,企业对外投资主要是内因使然,只有引资方的政策环境及政府发挥的功能与投资方的战略动机相吻合时,招商引资才能成功。毛蕴诗在跨国公司战略竞争与国际直接投资中定义了主动、诱发、迫动型投资,诱发与迫动型投资的产生实质上就与招商地的各种因素包括政府因素紧密相关。王定一主编的招商引资新说、应毅军的招商引资从招商引资的实践中总结了招商引资方面的具体操作实务与相关影响因素,虽然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但没有系统性地从理论方面对政府的行为作深入地研究。招商引资本身是一种市场行为,西方经济学中“市场失灵”的理论为政府参与招商引资提供了理论基础,但中国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受制于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地方政府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应该如何参与招商引资并发挥什么样的功能,变得非常值得研究。第四节 论文的框架及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的主题,论文分五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提出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是国内外招商引资的理论和思想,着重阐述了西方的宏观理论体系(国家发展理论)、微观理论体系(企业成长理论)和国内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思想演变。第三章重点分析了国内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产生的原因、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章以美国、日本、印度的招商引资为例,分析国外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的功能定位和采取的对策。3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研究第五章提出我国的地方政府在推动招商引资方面应采取的普遍对策,并以上海为例提出创新策略。本文主要采取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经济理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等方式,从地方政府直接参与招商引资的角度,对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和完善的对策。4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研究第二章 国内外招商引资的理论和思想第一节 国外招商引资理论招商引资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自身的定义及其研究范畴也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状况被不断拓展和完善。招商引资基本概念有广义和狭义这分,广义来讲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依靠自身优势,利用合理方式,吸引外地优质资本、技术、人才及先进的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向本地流动,以促使本国、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狭义的概念仅指对资本的吸引。西方学者对招商引资理论的阐述主要是从招商引资逆向反映角度即国际投资理论进行的。其理论体系分为两大类,宏观理论体系(国家发展理论)和微观理论体系(企业成长理论)。2一、宏观理论体系从国家宏观层面对招商引资进行规范和实证研究的理论体系,称为招商引资的国家发展理论。根据招商引资对资本输入国和资本输出国作用机理的不同分为投资国理论和招商国理论。(一)投资国理论投资国理论是指由资本输出的作用机制、资本输出国战略等组成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小岛清的边际扩张理论和格拉多斯等学者的贸易顺差投资论。1、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又称边际比较优势理论。由日本小岛清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根据国际贸易比较成本理论,在对日本厂商的对外直接投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在其 1977 年出版的对外直接投资论、1981 年出版的对外贸易论等著作中,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在他比较美国和日本发展后认为,应把夕阳产业输出到国外,而在日本国内集中发展比较更大的产业,这样一方面可以优化国内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对外贸易的增加。可见,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将2祝年贵西方招商引资相关理论评述j经济体制改革,2003,3:1515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研究日本国内处于比较劣势的部门在国外转为比较优势的部门,从而形成该产业比较优势的延伸。2、贸易顺差投资论吉格拉多斯和埃古尔格斯蒂斯 1890 年合著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与现实一书中阐述了贸易顺差投资论。他们认为,如果一国长期处于贸易顺差地位,就会对本国出口行业的就业产生不利影响,克服这种消极影响的办法是贸易顺差国必须输出资本。具体形式有商业贷款、对外直接投资和经济援助等。对外直接投资扩大的主要原因是通过对外投资来减少贸易顺差,从而促进本国国际收支平衡。(二)招商国理论招商国理论是指由输入的作用机制、资本输入国战略等组成的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两缺口理论、资源禀赋说。1、两缺口理论所谓“缺口”,就是指发展中国家在储蓄、外汇、财政收入和技术诸方面的国内有效供给,与达到经济最大增长率目标所必需的这些资源的需求量之间存在的差距。1966 年,钱纳里和另一位美国学者斯特劳特提出了著名的“两缺口模型”。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常常面临着与投资机会相伴随的国内储蓄短缺,即投资与储蓄之间的差额,称之为储蓄缺口;同时又面临着进口资本品与中间产品所必需的外汇短缺问题,即进口与出口之间的差额,称之为外汇缺口。两缺口模型的价值在于它提示了该国经济结构改变的必要性。如果招商引资不能发挥该模型公式所包含的改革作用,那么这两个缺口将继续存在,接踵而至的债务偿还问题将使资本输入国家处于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压力下。2、资源禀赋说瑞典经济学家柏蒂尔俄林在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中提出资源禀赋说。该理论认为,生产要素的丰欠决定商品相对价格和贸易格局。市场上商品人价格因购买力的增加而提高,一国若无国外资本输入时,商品价格相对偏低,而当国外资本输入国内时,形成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自然造成物价上涨,其结果,招商国因物价上涨即可用较少的商品换回投资国较多的商品,从而使招商国获得商品交换的优势。6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研究二、微观理论体系从微观层面对招商引资进行研究和分析的理论体系,称为招商引资的企业发展理论,主要包括垄断优势理论、国际产品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一)垄断优势理论1975 年,金德尔伯格在其论文对外直接投资的垄断理论中系统地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海默和金德尔伯格认为,跨国公司拥有的垄断优势有:(1)技术优势。拥有先进技术和强大的科研力量,不断投入巨额开发新技术在内部使用,是跨国公司最重要的垄断优势。(2)先进管理经验。可以对生产经营过程实行高效率的管理和控制。(3)雄厚的资金实力。一般中小企业无法与其匹敌。(4)汇率优势。(5)信息灵通。(6)具有全球性的销售网络。(7)具有显赫的国际声望。(8)拥有强有力的规模经济。(9)攻取自然资源的优势。(二)国际产品周期理论1976 年,英国经济学家赫尔施在工业区域与国际竞争中对国际经营中产品周期模型作了全面的描述,从而形成了国际产品周期理论。该理论将国际直接投资发生原因与产品生命周期三个阶段结合,通过对每一阶段特点的分析,说明企业由内向外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逐步过程。一是创新产品阶段。当企业的开发创新取得成功后,新产品就会制造来。这种新产品首先在收入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进行生产和销售。二是新产品成熟阶段。该阶段降低生产成本,节省运输费用和关税支出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使得生产基地由国内转移到国外更为有利,美国的新产品生产厂商将向拥有产品市场的其他发达国家投资设厂,就近供应市场。且生产厂商在对外直接投资时总是先到人均收入水平高、技术水平较先进、劳动力素质较好、与本国需求类似的其他发达国家或地区建立子公司,满足当地市场,并向其他国家出口,以维持现有的市场份额,防止潜在的竞争者。三是标准化阶段。这一时期,生产已经标准化和规范化。竞争的主要手段也转向价格为主。招商国在资源、劳动力等方面的廉价优势对于投资国的重要性已经开始取代投资国的垄断优势。这种情况会导致投资企业从工资低廉的角度来考虑对外直接投资。另外,这一阶段,投资国的出口会减少,而接受投资的招商国反而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出现招商国生产返销投资国的状况。(三)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又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邓宁于 20 世纪7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研究70 年代提出来的。1981 年他出版了国家产业和跨国企业一书,形成了在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中影响最大的理论框架。邓宁抽象出三个最基本的决定跨国公司行为和对外直接投资的要素: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市场内部化优势。邓宁认为,决定对外直接的三项因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紧密联系的,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国际直接投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邓宁认为,当三个优势都具备时,企业才会到国外投资。而只是具备所有权优势而无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时,企业只会以合约输出优势资源;缺乏区位优势只具备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时,企业只会采取出口方式。三、国外招商引资理论的评析国外经济学者虽然都从一定角度对招商引资进行了阐释,具有一定科学性,但也还存在一定局限。国外招商引资相关理论的论证过程通常都以一定的经济假设作为分析前提和理论支撑,换言之,这些理论的结论是建立在一定假设条件基础上。如果这些假设不成立,这些理论显然不成立,而实际工作中,通常这些假设都不一定全部具备,需要作进一步修正。同时,这些招商引资理论,对纯经济现象分析较多,而对与经济有关的政治、文化、道德、宗教等相关因素分析甚少。实际上,经济活动与这些因素尤其是政治因素密切相关。另外,由于国外招商引资理论研究招商引资对象的范围过于狭窄,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招商引资研究过多,缺乏发展中国家主动性的招商引资研究,更缺乏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直接投资,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引资研究,因而无法对发展中国家投资行为提供全面的理论指导。第二节 国内招商引资思想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政治背景、经济背景、自然背景不同,招商引资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特点也有所差异。一、中国近代的招商引资1840 年的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据统计,在甲午以前,外商在华工业企业共计 191 家,总投资8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研究为 2000 万银元。3 1931 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把中国东三省变成了它的殖民地。从此,日本对华的半殖民地投资方式变成了殖民地的独占的投资方式。抗战胜利后,内战全面爆发,到 1947 年外国在上海的洋行基本减少一半,到 1950 年只剩下 684 家。其中,185 家属于英商,占全部的 27%。其次,是苏联商人,占 19%。美商以 123 家排名第三,占 18%。第四名是法商,为 41 家,占 6%。4二、建国后的招商引资1949 年新中国成立,作为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开始了独立自主地招商引资活动,从此中国的招商引资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一)招商引资的起步阶段毛泽东时代是我国招商引资的起步阶段,这个特殊年代,内资流动几乎都是按计划实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招商引资主要指利用外资。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苏联、波兰等社会主义国家很快承认了新年中国并愿意帮助中国搞建设,于是苏联成为我国 50 年代利用外资的主要国家。这段时期,中国从苏联得到折合14.27 亿美元的贷款,从苏联引进的 156 项成套设备,推进了“一五”时期的 156项重点建设项目,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60 年代,由于与原苏联的关系恶化,借用前苏联外资全部中止。在这一阶段,我国招商引从前苏联转移到西方国家。1974 年我国从西方国家引进 26 套大型成套设备和 43 套综合采煤机组,总共利用外资 43 亿美元;1978 年又从西方国家引进 22 个大型成套设备项目,总共利用外资 78 亿美元。5在这些大型项目的引进中,有一批后来成为我国骨干企业的项目,如上海石化、上海宝钢、燕山乙烯、仪征化纤等等。这些引进项目不仅填补了我国的一些空白,而且为后来我国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早在 1944 年毛泽东就提出了利用外资的原则,“在互利的协议下,我们要准许并且欢迎在我们控制区域中的一些外国投资。”6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提出不管是建交还是未建交的国家,只要尊重中国的独立和主权,都要积极争取与他们发展正常贸易往来。1958 年,毛泽东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指标的批示中强调: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这就是我们的路线。1959 年以后,苏联政府的撕3456汪敬虞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82283隆武华外债两重性m北京:中国财政科学出版社,20016162任承彝国际投资理论与务实m中国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296王占阳、王小英中外记者笔下的毛泽东m辽宁:沈阳出版社,19932639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研究毁合同、撤走专家,毛泽东对利用外资的问题失去了兴趣。1964 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原子弹,这一切都使毛泽东滋生了没有外援也行的思想,他逐渐偏离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这一原则,将“自力更生为主”绝对化,排斥了原有的利用外资思想。我们应该看到,虽然毛泽东到晚年,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其利用外资思想发生了转变。但纵观毛泽东利用外资思想的总体,其大多数还是科学的、合理的,且取得了奠定新中国工业化基础的显著效果,使中国利用外资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二)招商引资的发展阶段利用外资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作为我党的第二代领导人的邓小平再次重申了这一基本方针。邓小平指出: 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7邓小平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并不排斥利用外国资金和技术,而是要正确处理好利用外资与自力更生的关系: 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他认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利用外资必须遵循国际价值规律并坚持平等互利方针。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要按价值规律办事,按经济规律办事。这应是我们的基本原则,坚持国际价值规律的根本就是要坚持互惠互利。对此,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指出,一个三资企业办起来,工人可以拿到工资,国家可以得到税收,合资合作企业的收入还有一部分归社会主义所有。更重要的是从这些企业中,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好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技术,用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邓小平指出, 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一切有利于发展的社会生产力的方法,包括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我们都采用”。8 邓小平认为利用外资的突破口为“特区”。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参考国外的经验,他创造性提出了在中国兴办经济特区的新思路。1979 年 4 月,他在听取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的汇报时就指出“可以利用广东的有利条件,划一块地方叫特区。不久又相继开放沿海十几个城市,在长江三角洲等地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在海南建省,7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010“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研究开辟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邓小平倡导的创办经济特区吸引外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伟大的创举。它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促进特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且更在于通过这种吸引和利用外资典型模式的创建,在全国改革开放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以邓小平的科学决策和精心指导下,改革开放后的十多年间,我国由东至西,由南至北,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地带”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无论在思想上、理论上、政策上等方面,邓小平都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利用外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思想。(三)招商引资的腾飞阶段改革开放进入 90 年代以来,在资本短缺的背景下,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无论地处沿海还是身在内陆的各级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不少地方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政府主导下的招商引资热潮。仅以引进外资为例,据商务部统计,2003 年 112 月,全国新年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41081 家,比去年增长 20.22%;合同外资金额 1150.70 亿美元,同比增长 39.03%;实际利用外资金额 535.0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44%。9多年来政府招商引资的结果已充分表明,政府主导型招商引资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多元化,发展外向性经济。1997 年,在接见全国外贸工作会议代表时的讲话中强调: 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们对外开放的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缺一不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再次归纳了利用外资的总原则: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江泽民同志把利用外资的理论从引进来利用外资,创新地提出了走出去利用外资,同时坚持了二者的有机结合,更为重要的是提出了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即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新观念。引进外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江泽民把利用外资工作的地位提高到了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的高度,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有效地利用外资,不仅在于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引进9乔健新一轮结构调整下的劳动关系eb/ol/chin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