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题库.doc_第1页
预防医学题库.doc_第2页
预防医学题库.doc_第3页
预防医学题库.doc_第4页
预防医学题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防医学复习题统计学重点将会在实验课中提及,课本16.17章为重点章节,所占比重大约为40%-50%。题型一、单项选择题(选择最佳答案的序号)15分(15题,每小题1分)二、名词解释10分(2个,每小题5分)三、填空题10分(10空,每空1分)四、判断题10分(10题,每小题1分)五、假设检验分析题45分(4题,其中3题10分,1题15分)六、论述题:10分(1题,10分)一、单项选择题1、均数是表示一组呈对称分布变量值( a )指标。a、平均水平 b、变化范围 c、频数分布 d、相互间差别大小2、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计算( c )以表示其平均水平。a、算术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均数 d、全距3、已知A药对某病有效。现发明一种增效剂B,试图提高A药的疗效,想通过临床试验了解A+B的疗效是否显著地优于单用A药的疗效,应选用:c at检验 bX2检验 c单侧检验 d双侧检验4、 和s中( a )。a、会是负数,s不会 b、s会是负数,不会 c、两者都不会 d、两者都会5、变异系数的数值( b )a、一定大于是1 b、一定小于1 c、可大于1也可小于1 d、一定比s小6、来自同一总体的两个样本中,( a )小的那个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时更可靠。a、 b、cV c、s d、s27、概率是描述某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以下对概率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 a.其值必须由某一统计量对应的概率分布表中得到 b.其值的大小在0和1之间 c.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于005或001时可认为在一次抽样中它不可能发生 d.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8、=0.05,统计上认为( b )。a、两总体均数不同 b、两总体均数相同 c、两样本均数不同 d、两样本均数相同9、统计认为( b )a、两总体均数差别无显著性 b、两总体均数差别有显著性 c、两样本均数差别无显著性 d、两样本均数差别有显著性 10、两小样本比较的t检验,要求样本来自正态总体且( b )a、两组数据均数相近,方差相近 b、要求两总体方差相等 c、要求两组数据均数相近 d、均数及方差相差多少都无所谓11、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有d a.统计描述和统计学检验 b.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 c.统计图表和统计报告 d.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12、t检验中的第一类错误是指(b)a、下错结论b、“弃真 ”c、“存伪”d、以上都不是 、方差分析结果, ,则(a)。a、可认为各总体均数不等或不全相等b、可认为各样本均数间差别都有显著性 c、证明各总体均数都不相等 d、证明各样本均数都不相等、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的实例中(d)a、 b、 c、值不会小于 d、值不会是负数、为了由样本推断总体,样本应该是d a.总体中任意的一部分 b.总体中的典型部分 c.总体中有意义的一部分 d.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宜用d a.全距 b.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四分位数间距 、四格表检验中时(c)。a、可认为两样本率不同b、可认为两样本率相同c、可认为两总体率相同d、可认为两总体率不同、统计中所说的样本是(d)a、随意抽取的总体中任意部分 b、有意识的选择总体典型部分c、依照研究者要求选取总体中有意义的一部分d、按照随机抽样原则抽取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计算多个率的平均率时(b)a、将各个率直接相加来求平均值b以总的实际发生数除以总的观察数c、先标化再计算 d、按求中位数的方法求平均值、检验中,自由度的计算为(d)a、行列()b、样本含量nc、n1 d、(R)(c)21、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无效假设是(b)a、各对比组样本均数相等 b、各对比组总体均数相等c、至少有两个对比组总体均数相等d、各对比组样本均数差别不显著、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以下哪个指标较好(d)。a、全距b、标准差c、变异系数d、四分位数间距、在下面哪种情况下四格表检验需计算校正值(b)。a、T40 b、T40c、5且 d、1且n40、统计推断中,可信度是指(c)a、b、c、d、反映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是(a)a、 b、cV c、s d、s2、在分析变量分布特征时,除(c)指标外,其余各指标的单位是一样的。a、均数b、标准差c、方差d、几何均数、统计推断中,把握度是(d)a、b、c、d、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为(b)a、参数估计b、假设检验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假设检验时,结论不能绝对化,是否拒绝决定于(d)a、被研究总体有无本质差别b、选用的大小c、抽样误差大小d、以上都是、要减小抽样误差,最切实可行的方法是(a)a、增加观察数 b控制个体变异c、遵循随机化原则d、严格挑选观察对象、下列有关四分位数间距描述中不正确的是d a.四分位数间距=P-P b.四分位数间距比极差稳定 c.四分位数间距即中间50观察值的极差 d.可用于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四格表中四个格子基本数字是(c)a、两个样本率的分子和分母 b、两个构成比的分母c、两组实测阳性绝对和阴性绝对数d两组实测数和理论数、进行两样本均数差别的u检验时,要求(b)a、两个样本含量足够大 b、两样本必须来自正态分布总体c、两样本所属总体的方差必须相等 d、两组数据的均数接近34、关于标准差,哪项是错误的( d )a、反映全部观察值的离散程度 b、度量了一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 c、反映了均数代表性的好坏 d、不会小于算术均数35、完全随机化设计的方差分析中,必然有( b )a、SS组内SS组间 b、SS总=SS组内+SS组间 c、MS组内MS组间 d、MS总=MS组内+MS组间36、配对计量资料t检验的无效假设H0为( )a、 b、 c、 d、37、两样本均数比较,需检验H0:是否成立,可用( )a、F检验 b、t检验 c、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38、某病8例的潜伏期如下:2、3、3、3、4、5、6、20(天);计算平均潜伏期可用的指标是( )a、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变异系数39、统计学研究的事件是( )a、随机事件 b、必然发生事件 c、不可能发生事件 d、以上都不对40、下面哪一个是总体均数( )a、 b、 c、 d、41、抽样的目的是(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c、研究总体统计量 d、研究典型案例42、数值变量资料中变量值是( )a、观察对象某项指标的测定值 b、样本含量 c、影响因素的大小 d、以上都不对43某医院某年住院病人中胃癌患者占4%,则( )a、4%是率 b、4%是构成比 c、4%是相对比 d、4%是绝对数44、有关离散度指标意义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a.数值越大,说明个体差异越大 b.数值越大,说明观察值的变异度越大 c.数值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好 d.数值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差45、S表示的是 a.总体中各样本均数分布的离散情况 b.样本内实测值与总体均数之差 c.样本均数与样本均数之差 d.表示某随机样本的抽样误差46、以一定概率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宜采用 a.抽样误差估计 b.点估计 c.参考值范围估计 d.区间估计47、两样本均数比较,无效假设H0为( ) a、 b、 c、 d、 48、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 )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49、下列食物中的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的是( )a、蔬菜 b、鸡蛋 c、面粉 d、玉米50、引起痛痛病的化学元素是( )a、Cr b、Hg c、Pb d、Cd51、环境中化学性污染主要来源是( )a、天然污染 b、农业污染 c、生活污染 d、工农业生产性污染52、钙的最好食物来源是( )a、海产品 b、奶及奶制品 c、粮食 d、蔬菜6、下面哪个不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三大要素( )a、空气 b、水 c、森林 d、土壤53、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 ( )a、粉尘、物理、化学、其他因素 b、粉尘、物理、放射、其他因素 c、物理、化学、生物、其他因素 d、粉尘、物理、生物、其他因素54、传染病患者住进医院治疗,这从传染病控制措施上看,属于(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紧急措施55、关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定义,错误的是( ) a、不是一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而是特指某种疾病 b、缺乏明确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 c、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 d、其病因复杂56、下列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范畴的是( )a、重大传染病疫情 b、个体不明原因疾病 c、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d、其他严重影公众健康的事件57、预防碘缺乏病的首选方法是食用( )a、海产品 b、碘油 c、碘盐 d、补碘药物58、伤害按照意图进行分类,不包括( )a、意外伤害 b、故意的伤害 c、自杀与自伤 d、暴力与他杀59、下列不属于促进健康的行为的是( )a、积极锻炼 b、戒烟 c、遵从医嘱 d、A型行为模式60、实施临床预防服务的重要技能是( )a、健康教育 b、健康促进 c、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d、健康体检6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为( )a、一般人群、高危人群、重点保健人群、病人b、一般人群、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病人c、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点保健人群、病人d、健康人群、高危人群、老年人、妇女儿童、病人62、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个体和确定的群体63、环境中化学性污染主要来源是( )a、天然污染 b、农业污染 c、生活污染 d、工农业生产性污染64、引起水俣病的化学元素是( )a、Cr b、Hg c、Pb d、Cd65、酸雨的pH值是( )a、5.6 b、6.6 c、1000)时,就可看作总体。( 对 )6、用频数表加权法计算均数比直接法计算的均数更准确。( X )7、抗体滴度资料必须用几何均数反映其平均水平,是因为抗体滴度的频数分布呈对数正态分布。( 对 )8、正态或对称分布的资料,既可用算术均也可用中位数表示其平均水平,以算术均数较佳。( 对 )9、用百分位数法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可用于任何分布的资料。( 对 )10、当资料分布的末端无确定数据(即开口资料),只能用中位数来表示其集中趋势。( 对 )11、在常用的离散程度指标中,四分位数间距常用于偏态分布的资料。( 对 )12、相同度量单位的多组资料,欲比较其变异度时,可不必考虑用变异系数。( X )不同度量单位的多组资料,欲比较其变异度时,可不必考虑用变异系数。( X )13、对正态分布的资料,反映各观察值变异程度时常用的指标是标准差。( 对 )14、标准差越小,说明各观察值之间相差较小,其均数的代表性较好。( 对 )标准差越大,说明各观察值之间相差较大,其均数的代表性较好。( X )15、正态分布是t分布、F分布和2的理论基础。( 对 )16、求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也是统计推断的内容。( 对 )17、在假设检验中所有的假设都是对总体特征的假设。( d )18、在假设检验的结论中,无论是否拒绝H0,都有可能犯错误。( d )19、在假设检验的结论中,如果拒绝H0,可能会犯第一类错误。( d )20、在假设检验的结论中,如果不拒绝H0,可能会犯第二类错误。( d )21、符合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的资料,也可用方差分析。( d )22、在完全随机设方差分析中,组间变异包括随机误差和处理因素的影响。( d )23、在完全随机设方差分析中,如果MS组内MS组间 ,就不必做假设检验。( d )24、对于偏态分态的资料,有可能通过变量变换使之成为正态分布。( d )25、无论各组的观察单位数是否相等,计算平均发病率时,都可采用各组发病数之和除以各组人数之和的方法计算。( d )26、检验的基本公式适用于任何类型的检验。( X )27、校正值比非校正值小,故当该校正而不校正时,易得到拒绝H0的错误结论。( d )28、回归系数b表示当X每增(减)一个单位时,y平均变化b个单位。( d )29、在回归系数假设检验中,方差分析与t检验的结论是一致的,即。( d )30、完全随机化设计的四个均数作差别的假设检验,与两两抽出来作一般的t检验是等价的。( X )31、在任何分布的总体中随机抽样,每次n相同并计算其均数,当抽取的样本含量足够多时,样本均数的分布必呈正态分布。( d )32、五个样本率比较,如,可认为各个总体率都不相等。( X )33、当样本例数一定时,标准差越大,标准误也越大。( d )34、参数估计包括点值估计和假设检验两个重要方面。( X )35、计算统计量时,推算概率P0.05。( d )36、配对计量资料作t检验时,其自由度为:例数1。( d )37、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一个数值。( d )38、变量指每个观察单位地某项特征。( d )39、数值变量有度量单位,可以是小数。( d )40、分类变量无度量单位,只能是整数。( d )41、数值变量无度量单位,只能是整数。( X )42、分类变量有度量单位,可以是小数。( X )43、当P0.05时,统计结论为拒绝H0,接受H1。( d )44、当P0.05时,统计结论为不拒绝H0,拒绝H1。( d )46、当P0.05时,统计结论为拒绝H0,接受H1。( X )47、抽样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总体信息推断样本信息。( X )48、算术均数适用于表示正态分布资料的变化范围。( X )49、中位数是将一组观察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位置居中的数值。( d )50、几何均数适用于表示对数正态分布资料的平均水平。( d )51、通过普查、筛检早期发现疾病属于第一级预防。( X )52、二次污染物是由一次污染物转化而形成的。( X )53、日本的水俣病病因是慢性镉中毒。( X )54、对于婴幼儿来说,组氨酸也是必需氨基酸。( X )55、矽肺病经过有效治疗可使纤维化肺组织恢复正常。( X )56、传染病病人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潜伏期。( X )57、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地、市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处置。( X )58、对于调离矽尘作业的工人,不需要再进行健康监护。( X )59、为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应严格限制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 X )60、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任务包括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医治病伤、康复治疗。( X )61、能量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 X )62、氯氟烃类化合物排入大气中可造成臭氧层破坏。( X )五、假设检验简答题:单样本均数t检验1、已知正常人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的平均数为1.44U,现测得13名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乙酰胆碱酯酶活力(U)为:1.502.192.322.412.112.542.202.361.422.171.841.962.39问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的总体均数与正常人有无差别。 (1) 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H0:=0,即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的总体均数与正常人相同H1:0,即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的总体均数与正常人不同 =0.05(2)计算检验统计量t=7.003(3)确定P值,作出推断结论P=0.00000.05,按=0.05的检验水准,拒绝H0,接受H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乙酰胆碱酯酶活力高于正常人。配对样本均数t检验2、为研究三棱莪术液的抑瘤效果,将20只小白鼠按条件最相近的原则配成10对,然后每对中的2只小白鼠随面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中,两组小鼠接种肿瘤,实验组在接种肿瘤3天后注射30%的三棱莪术液0.5ml,对照组则不加任何处理,测量瘤体大小(cm)资料如下。问三棱莪术液有无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小鼠对子号12345678910对照组3.64.54.24.43.75.674.154.5实验组32.32.41.143.72.71.92.61.3(1) 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H0:d=0,即两组瘤体直径差值的总体均数为零H1:d0,即两组瘤体直径差值的总体均数不为零 =0.05(2)计算检验统计量t=-5.171(3)确定P值,作出推断结论P=0.0010.05,按=0.05的检验水准,拒绝H0,接受H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物组的瘤体直径小于对照组,可认为三棱莪术液具有抑瘤效果。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3、测得12名正常人和15名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转铁蛋白的含量(g/L)结果如下,要了解患者和健康人的转铁蛋白是否有差别,请建立假设并写出正确的统计推断方法。正常人:2.65,2.72,2.85,2.91,2.55,2.76,2.82,2.96,2.64,2.73,2.71,2.61肝炎患者:2.36,2.15,2.52,2.28,2.31,2.53,2.19,2.34,2.31,2.41,2.22,2.57,2.61,2.24,2.25(1) 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H0:1=2,即两组转铁蛋白的总体均数相同H1:12,即两组转铁蛋白的总体均数不同 =0.05(2)计算检验统计量t=7.402(3)确定P值,作出推断结论P=0.0000.05,按=0.05的检验水准,拒绝H0,接受H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转铁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人。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4、 在评价某药物耐受性及安全性的I期临床试验中,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名健康自愿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名,各级注射剂量分别为0.5U,1U,2U,观察48小时部分凝血活酶时间(s),结果如下表。问不同剂量组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有无差别。0.5U36.834.434.335.733.231.134.329.835.431.21U40.035.536.739.340.136.833.438.338.439.82U32.937.930.531.134.737.640.238.132.435.6(1) 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H0:1=2=3,即三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总体均数相同H1:1、2、3不全相等,即三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总体均数不全相同 =0.05(2)计算检验统计量F=6.5244(3)确定P值,作出推断结论P=0.0050.05,按=0.05的检验水准,拒绝H0,接受H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三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总体均数不全相同。四格表资料的2检验5、某医生用两种疗法治疗肺癌,出院后随访24个月,甲疗法治疗46例,乙疗法治疗58例,结果如下表,两种疗法治疗肺癌的两年生存率是否相同。甲乙两种疗法治疗肺癌的2年生存率比较疗法生存死亡合计生存率(%)甲22244647.83乙35235860.34合计574710454.81(1) 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H0:1=2,即两种疗法的总体两年生存率相等H1:12,即两种疗法的总体两年生存率不相等=0.05(2)计算检验统计量2 =1.623(3)确定P值,作出推断结论P = 0.203 0.05,按=0.05的检验水准,接受H0,拒绝 H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两种疗法的两年生存率无差别。行列表资料的2检验11、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观察3种药物驱钩虫的疗效,在服药后7天得粪检钩虫卵阴转率(%)如下表,问3药疗效是否相同。药物例数阴转例数阴转率(%)复方敌百虫片372875.7纯敌百虫片381847.4灭虫片341029.4(1) 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H0:1=2=3,即三种药物的阴转率相同H1:1、2、3不全相等,即三种药物的阴转率不全相同 =0.05(2)计算检验统计量2=15.556(3)确定P值,作出推断结论P=0.0000.05,按=0.05的检验水准,拒绝H0,接受H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三种药物的疗效不全相同。论述题重点1、试述预防医学的特点。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的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更侧重于人群健康和疾病与环境(生活、工作、社会环境)的关系;采用的预防对策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重视与临床医学的结合,将疾病预防的理念措施整合于临床治疗之中。2、试述三级预防的策略和措施。(1)第一级预防,亦称为病因预防,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措施如下:开展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注意合理营养和加强体育锻炼。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疾病,有组织地进行预防接种。预防遗传性疾病,做好婚前检查和禁止近亲结婚。做好妊娠和儿童期的卫生保健工作。对某些疾病的高危个体服用药物预防疾病的发生,慎重使用医疗措施和药品,预防医源性致病因素的危害。(2)第二级预防,也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改善患者预后。(3)第三级预防,即临床期预防,对已患病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废者,提供适宜的康复治疗 ,及时做好功能恢复,心理康复,使病人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并能参加社会活动和延长寿命。3、试述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作用有哪些。急性危害作用是指环境中大量或毒性较大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作用于机体,在短时间内使机体出现中毒症状或死亡。慢性危害作用是指环境中有害有毒物质低浓度长期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慢性危害污染物是否产生慢性危害作用与其理化性质、暴露时间以及在体内的蓄积作用等因素有关。环境污染慢性危害作用包括: (1)非特异性危害作用:主要是指污染物或因素作为疾病的促进因素或者通过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等来影响健康。(2)慢性疾患:在低剂量环境污染物或因素的长期作用下,直接造成机体患慢性疾患。(3)持续性蓄积危害:在环境中有些污染物( 如铅、镉、汞等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和有机氯化合物滴滴涕(DDT)等脂溶性强、不易降解,长期暴露于这些物质会导致其在机体内持续蓄积,当污染物剂量蓄积到定水平或机体处于特定生理病理状态(妊娠、疾病等)时,就可造成健康危害。环境污染的特殊危害作用(1)致癌作用是指环境中有害物质或因素引起人类或动物发生恶性肿瘤的作用。(2)致畸作用是指环境有害物质或因素引起后代先天性缺陷的作用。(3)致突变作用是指环境有害物质或因素使生物机体遗传物质发生突然改变的作用。(4)免疫毒性作用是指环境污染物或因素对生物机体免疫系统或功能产生的危害作用。4、什么是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分为几类?在生产环境及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能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或称生产性有害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下列四类:化学性因素: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物理性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生物性因素: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他有害因素:强迫体位等。5、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有哪些特点?劳动者在工作中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超过机体的代谢限度,造成的损害机体不能恢复,从而导致一系列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病理变化,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称为职业病。6、请简述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职业病的诊断应采取集体诊断的办法,由诊断小组确诊;诊断职业病应根据三方面的资料:即职业史、生产环境的卫生学调查、临床观察与实验室检查;对已确诊为职业病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治疗,根据国家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职业病诊断标准中的处理办法和患者的病情,可脱产或不脱产治疗。7、蛋白质的营养学评价指标有哪些?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高低取决于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必需氨基酸的组成与机体利用程度等,常采用以下指标评价:(1)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是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基础,以凯氏定氮法测定食物中的含氮量6.25可获得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2)氮平衡:是评价食物中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有氮平衡、正氮平衡、负氮平衡之分;(3)蛋白质消化率:是蛋白质在消化道被分解程度及分解后氨基酸与肽被吸收的程度。消化率高可说明食物中蛋白质被人体吸收的可能性大。一般而言,动物食品的蛋白质消化率高于植物食品;(4)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是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也称生物价,其高低主要取决于食品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与相互间的比值;(5)氨基酸评分:即蛋白质化学分,用被测食物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含量与推荐的理想模式或参考蛋白模式的相应各种氨基酸模式进行比较,以反映蛋白质构成与利用率的关系。8、食物中毒有哪些特点?病人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多数表现为急性消化道症状;发病与食用某种食物有明显关系,常见家庭或集体发病;人与人无传染性,无所谓的流行病学的“余峰”现象;常有季节性发病高峰,如细菌性食物中毒等以夏、秋季多发。9、试述传染病的流行特征。(1)流行性:通常用发病率和病例间联系程度两个方面进行描述,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无明显关联,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流行: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期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年同期的发病水平,病例间存在明显的时间和空间联系;大流行:指某种传染病在一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涉及地区广泛,跨省、国甚至洲界,超过“流行”的强度;暴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单位,在短期内突然出现众多的同一种疾病的病人,这些病人具有相同的传染源或者传播途径;(2)地方性: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其宿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