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期末复习练习试卷和答案_第1页
2013年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期末复习练习试卷和答案_第2页
2013年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期末复习练习试卷和答案_第3页
2013年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期末复习练习试卷和答案_第4页
2013年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期末复习练习试卷和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宣城六中七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 测试试题卷 (试卷满 100 分,时间 100 分钟 ,含卷面 5 分 )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37 分) 1、 古诗文填空 ( 8 分) ( 1) ,夜泊秦淮近酒家。 ( 2)、 潮平两岸阔, 。 ( 3)、争渡,争渡, 。 ( 4)、 ,谁家新燕啄春泥。 ( 5)、山光悦鸟性, 。 ( 6)、 ,却话巴山夜雨时。 ( 7) 过故人庄中,描写山村自然风光的诗句是 , 。 ( 8) 朱熹的观书有感中说明只有思想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的哲理的句子是: , 。 2、 阅读短文完成( 1) -( 4)小题。 ( 9 分) 当四野蛙声和其 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能听到的一点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 沧 茫中的静 m 气氛 ( )再适合不过了。 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 得 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 ( )的歌手了。 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 cu n 夺了你的名声! ( 1)短文中有两个错别字, 请找出来,加以修改。(修改不正确不得分) ( 2 分) ( 2)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汉字注音。 ( 4 分) ( 3) 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 修辞手法。 ( 1 分) ( 4)本短文出自于绿色蝈蝈,它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 , 他的 主要 作品是 。 ( 2 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请任选一句加以改正。 ( 4 分) A、为了避免交通道路不拥挤,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B、这次比赛的获胜,将决定我们队能否进入决赛阶段。 C、针对“假羊肉”事件,全是公安机关进一步开展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D、晚年的他,仍然经历充沛,充满创作激情,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4、阅读伊索寓言中的短文狗、公鸡和狐狸,完成题目。 ( 4 分) 狗与公鸡结交为朋友,他们一同赶路。到了晚上,公 鸡一跃跳到树上,在树枝上栖息,狗就在下面树洞里过夜。 黎明到来时,公鸡像往常一样啼叫起来。有只狐狸听见鸡叫。想要吃鸡肉,便跑来站在树下,恭敬地请鸡下来。鸡( ),继续打鸣。狐狸说:“多么美的嗓音啊!太悦耳动听了,我真想拥抱你。快下来,让我们一起唱支小夜曲吧。”鸡( )回答说:“请你去叫醒树洞里的那个看门守夜的。只要他一开门,我就可以下来。”狐狸立刻就去叫门。狗突然跳了起来,把他咬 住撕碎了。 ( 1)选用成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 2 分) A 不加思索 B 一本正经 C 信以为真 D 无动于衷 ( 2)这故事说明的道理是: 。 ( 2 分) 5、 “认识雾霾,自由呼吸 ”语文综合性学习 ( 12 分) 今年 春天 的雾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为此班级开展了 “认识雾霾,自由呼吸 ” 语文综合性学习,请你也参与这一活动。 ( 1) 某小组搜集到南京市某日 空气质量监测点发布的空气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请你根据表格数据,提取两条有关空气污染的信息。( 4 分) 监测点 空气质量指数 PM2.5 细颗粒物 ug/m3 PM10 可吸入颗粒物 ug/m3 迈皋桥 121 56 120 草场门 145 88 123 奥体中心 111 55 112 浦口 98 45 108 瑞金路 132 61 125 玄武湖 88 32 90 仙林大学城 90 40 92 注空气质量指数 0 50 优秀, 51 100 良好, 101 150 轻度污染, 151 200 中度污染, 201 300 重度污染 。 ( A) ( B) ( 2) 某小组从网上搜索到这样一幅关于漫画,请你仔细观察,完成后面的题目。( 4 分) a 请用简洁而形象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b 请解释画面上“?!”所代表的意义。 ( 3) 下面是某 小组收集的网上关于雾霾天气的 “神吐槽 ”。请你运用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说说这些 “神吐槽 ”有什么共同的妙处。( 2 分) a 三九时节雾纷纷,路上行人吸断魂; b 雾以吸为贵; c 厚德载雾,自强不吸; d 雾霾霾兮,天昏暗,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 某小组成员小明的爸爸打算五一假期带全家到郊外自驾游。 根据情境补全对话。 (2 分 ) 爸爸:马上五一长假到了,刚好你一模考试结束,我们开车出去玩玩,让你放松一下。 小明: 爸爸:好吧,你说得有道理,爸爸听你的,我们就骑车去郊游。 二、阅读理解题 ( 58 分) (一)阅读短文 看云识天气 片段 ,完成 610 题。 ( 12 分) 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影子依然很清晰。 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 一般 不会带来雨雪。 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 白云,叫积云,常在两千米 左右 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温和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 积云都在上午开始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 在晴天,我们还会遇见一种高积云。 这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6、 请你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用“”标示) (只标一处) ( 2 分) 7、 本文段介绍了 几种云,它们的共同特 是 ( 2 分) 8、 “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怎样的表达作用呢? ( 2 分) 9、 句中的“一般”和“左右”能否去掉?为什么? ( 4 分) 10、 本段文字的说明语言是 的说明语言,用这种说明语言有 的作用。 ( 2 分) (二) 阅读短文 短期气候预测:帮你 “听风便 知雨 ”,完成 1116 题。 ( 16 分) 短期气候预测,就是每天电视广播里的天气预报吧?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三五天内的气温、温度、风力等“一切尽在掌握”,大大便利了日常起居。但是,想不想在酷夏里知道这个冬天冷不冷?想不想在寒冬中预知到明年夏天发不发洪水? 那就要靠“短期气候预测”了。 A 中国是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旱涝、高温、冷害等气候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均约 1000 亿元,死亡人数年均 6000 人以上。 同时,中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业“靠天吃饭”,气象预测工作尤显重要。因此 ,刚刚过去的 5 年里,一个关于气候预测的“九五”攻关项目,引来全国 105 个单位、 400 多名科研人员为之奔忙,这个项目,就是“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 “短期气候预测”,是相较“长期气候预测”而言,后者做的是未来 50 年、 100 年的气候分析,难度极高。而“短期”,也不像天气预报时段那么“短”,它的时间概念不是“日”,而论“月”、“季”、“半年”、“一年”。它所要承担的是,帮助国家决策部门了解掌握未来数月里或一年里的气候变迁,减免不必要的人财物损失。 B 例如,预测即将来临的冬天何时更冷,石油开采部门由此决定 油井需要何时封井,稍有迟缓,冰就会像刀子般把油管割裂;天气冷到何种程度,便可预知某些海湾会不会结冰,破冰船之类的交通运输工具要不要及早调度;而农业部门也可根据预测的气候冷暖,提前选择明年播种的作物品种。 甚至于,明年的空调产量乃至于扇子、饮料产量,相关行业都会随时看“短期气候预测”的“脸色”行事。农业、水利、交通、工业等等,短期气候预测的作用无处不在,说它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绝非夸张。 短期气候预测,印度做了百余年,日本、俄罗斯做了七八十年,与之相比,中国这方面的“资历”同样不算短。 1958 年,我国首次发布 “长期气候预报”,这就是“短期气候预测”的前身, 40 多年来经验积累了不少,但一直到 90 年代,我国始终处于各地零散研究的状态,而从未将之“业务化”,换句话说,完整的预测系统尚未建立。 科研的每一点进展都不会是来自一两个人的一蹴而就。预测系统包括全球各国的各种气候资料收集齐全,随之建立一个包括预报大气、海洋与大气耦合模式、中国及邻近区 域地区细化、厄尔尼诺系统预报等繁杂的模式系统这一切,意味着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5 年奋战,终使“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大功告成。 作为“九五”重中之重的科技项目,中国短 期气候预测系统曾在“ 1988 抗洪年”准确预报了长江、松花江洪水以及 2000 年的汛期。目前,该系统在国家气候中心用于年、月、季节、年及年际时间尺度的气候预测业务试报。 与天气预报相比,短期气候预测面对更多不确定因素。凭啥判断下一个季是热是冷、是旱是涝?即便掌握征兆、周密演算,也还可能要面对一些不可预知的变数。 1988 年大洪水之所以能准确预报,正缘于一些重要征兆被我们及时抓住: 1997 年冬天,青藏高原大雪频频,与此同时,“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光顾我国。科学家通过系统中众多模式对其进行了繁杂的演算,从而判定, 第二年有洪水。这套系统主攻的是汛期预报,每年 4 月间都会向有关决策部门通报当年夏天汛情预报结果。对于今夏还会不会干旱下去、雨水多不多,目前仍意见不一。 气象变幻莫测,短期气候预测绝非万能,在误差中不断修正,气象科学才能不断进步。 11、 本文围绕着 “短期气候预测 ”,主要说明了哪些内容?( 3 分) 12、本文开篇用了一个设问句。如果不用设问句,这话该怎样说?作者运用设问句有什么好处? ( 3 分) 13、 文中有 A、 B 两处划线句,请 分别 指出它的说明方法 。 ( 2 分) 14、 下面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 4 分) 中 国是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旱涝、高温、冷害等气候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均约 1000 亿元,死亡人数年均 6000 人以上。 15、 文中说: “对于今年夏天还会不会干旱下去,雨水多不多,目前仍意见不一。 ”“短期气候预测绝非万能,在误差中不断修正,气象科学才能不断进步。 ”透过这些话,你对气象学研究的本身或说明文写作产生了怎样的认识?(不少于 50 字)( 4 分) (三)阅读短文河中石兽,完成 题。 ( 17 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 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 杮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 , 沙性松浮 , 水不能冲石 , 其反击之力 ,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3、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 分 )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只标两处) 1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6 分) 阅 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 棹 数小舟,曳铁钯( ) 如 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 ) 沿河求之,不亦 颠 乎?( ) 转转不 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 ) 然则 天下之事( )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 4 分) (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6、 为什么“ 讲学家 ”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3 分 ) 17、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 分 )、 (四)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短文 有盲子道涸溪 ,完成 1821 题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 ,兢兢 握固,自分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 “毋怖,第 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乎坠地。乃自哂 曰: “嘻 !早知即实地,何久 自苦耶 !”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 ,执一隅以自矜严 者,视此省哉! 【注释】 楯:栏杆上的横木 兢兢 :战战兢兢,害怕的样子。 自 分:料 想。 第:只管 。 哂 :嘲笑。 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 。 自矜严:矜持自负 。 18、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 分) ( 1)有盲子道 涸 溪( ) ( 2)视此 省 哉( ) 1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毋怖,第 放下即实地也。 20、文章中的盲人为什么苦苦地桥栏不肯放手呢? ( 3 分) 21、从第二段文字看,作者写这 则寓言的用意是什么? ( 4 分) 宣城六中七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 测试答题卷 (试卷满 100 分,时间 100 分钟 ,含卷面 5 分 )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37 分) 1、 古诗文填空( 8 分) ( 1) ( 2)、 ( 3)、 ( 4)、 ( 5)、 ( 6)、 ( 7) , 。 ( 8) , 。 2、阅读短文完成( 1) -( 4)小题。 ( 9 分) ( 1) ( 2 分) 改为 改为 ( 2)( 4 分) 静 m( ) cun( ) 夺 气 氛 ( )更胜一 筹 ( ) ( 3) ( 1 分) 运用了 修辞手法。 ( 4) ( 2 分) 法国昆虫学家 , 他的 主要 作品是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请任选一句加以改正。 ( 4 分) 我选( )句,修改为 4、阅读伊索寓言中的短文狗、公鸡和狐狸,完成题目。 ( 4 分) ( 1) ( 2 分) 依次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