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2 0 0 4 年发掘的山西省繁峙县作头东周墓葬,共发掘1 0 2 座墓,出土随葬品1 0 5 件, 其中有4 l 件带钩,且有2 3 座仅出土带钩,很有特点。 带钩是我国古代用来束带和配系的用具,最早发现于西周晚期,春秋战国时代开 始流行并兴盛,秦汉得以普及,魏晋以后逐渐衰落。 本文分四章来讨论繁峙作头墓葬所出带钩以及相关问题,主要运用了比较的研究 方式,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第一章主要是对作头墓葬的介绍,在这里没有对墓葬情况做简单排比介绍,而是 根据带钩在墓葬中的出土情况,把有随葬品出土的墓葬分为:仅有带钩出土的墓葬、 出土物中包括带钩的墓葬和随葬物中无带钩出土的墓葬三类,为后文带钩的研究提 供了便捷。 第二章是把繁峙作头墓葬出土的4 l 件带钩分为琵琶形、水禽形、曲棒形、全兽 形四类,并结合图片进行详细描述,最后结合墓主性别、带钩的钩钮位置、在墓葬 中的出土位置对这批带钩进行列表介绍。 第三章是论文的核心内容,首先收集了春秋战国时期5 6 处出土带钩的墓葬做一 个列表,介绍了这些墓葬出土带钩的型式种类、带钩大小、数量等。接下来选择了 1 2 处出土大量带钩的墓群,主要从带钩的型式、纹饰、在随葬品中的重要性与作头 带钩进行一一比较,得出作头墓葬及带钩和这些墓葬的关系。 第四章是通过上一章对比而得出的结论,把这十三处墓地划分了四个特点不同的 区域范围,并指出繁峙作头墓葬及其带钩是属于三晋文化区域范围,又结合侯马铸 铜遗址的带钩陶范,指出三晋带钩的传播路线,同时结合河北临城中羊泉西村与和 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两处与繁峙作头墓葬最为相似的墓葬,推断出在战国时期赵国 范围内,存在一种以带钩作为主要随葬物的丧葬风俗,并把有这些葬俗的区域定名 为带钩文化区域。最后,结合文献和作头带钩的朴素作风,对繁峙作头墓葬群的主 人身份进行了大胆的推测。 关键词:带钩;繁峙作头;三晋文化 a b s t r a c t z u o t o ug r a v e si nf a n s h iw e r ed i s e n t o m b e di n2 0 0 4a n du n e a r t h e d10 2 g r a v e s w i t h10 5 f u n e r a r yo b j e c t s ,i n c l u d i n g 41 b e l t h o o k s m o r e o v e r , b e l t h o o k sw e r ee x c a v a t e do n l yf r o m2 3g r a v e s ,w h i c hi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b e l t h o o ki st h et o o lu s e dt ob o n da n dc o m p o u n di nt h ea n c i e n tc h i n a i t w a sd i s c o v e r e di nt h el a t ex iz h o u ,c a m eo i lt oi nt h ep e r i o do fs p r i n ga n d a u t u m na n dt h ew a r r i n gs t a t e s ,p o p u l a r i z e di nq i n h a na n dg e n e r a l l y d e c l i n e di nw e i j i np e r i o d t h i st h e s i ss h a l l ,i nf o u rp a r t s ,d i s c u s sb e l t h o o k se x c a v a t e df r o mz u o t o u g r a v e si nf a n s h ia n ds o m ec o n c e r n e di s s u e sb ym a i n l yu s i n gc o m p a r a t i v e 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a n dt h e nd r a wm yo w n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f i r s tp a r tm a i n l yi n t r o d u c e st h ez u o t o ug r a v e s h e r et h eg r a v e s s i t u a t i o nh a sn o tb e e np r e s e n t e di nas i m p l ye n u m e r a t i v ew a y ,b u to nt h e b a s i so fe x c a v a t e di n s t a n c eo fb e l t h o o k s ,t h eg r a v e sw i t hf u n e r a r yo b j e c t sa r e d i v i d e di n t o3c l a s s e s :t h eg r a v e sw i t hb e l t h o o k sf i t so n l yf u n e r a r yo b j e c t s ,t h e g r a v e sw i t hb e l t h o o k si n c l u d e di nf u n e r a r yo b j e c t sa n dt h eg r a v e sw i t h o u t b e l t h o o k sa sf u n e r a r yo b j e c t s t h i se f f o r to f f e r sc o n v e n i e n c et ot h ef u r t h e r r e s e a r c ho nb e l t h o o k s t h es e c o n dp a r td i v i d e s4 1b e l t h o o k se x c a v a t e df r o mf a n s h ig r a v e si n t o 4c l a s s e s :l u t et y p e ,w a t e r f o w lt y p e ,b r a c et y p e ,a n da n i m a lt y p e t h e n d e s c r i b et h eb e l t h o o k sd a t ai nv i r t u eo fp i c t u r e s f i n a l l yi n t r o d u c et h e s e b e l t h o o k si nal i s t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g r a v e sm a s t e r s g e n d e r , p l a c eo fh o o k b u t t o n ,a n dp o s i t i o no fb e l t h o o k se x c a v a t e di ng r a v e s t h et h i r dp a r ti st h ec o r eo ft h i s t h e s i s f i r s t l yl i s t 5 6g r a v e sw i t h e x c a v a t e db e l t h o o k sd u r i n gt h ep e r i o do fs p r i n ga n da u t u m na n dt h e w a r r i n gs t a t e s ,a n di n t r o d u c et y p e ,s i z ea n dq u a n t i t yo ft h eb e l t h o o k s e x c a v a t e di nt h e s eg r a v e s t h e nb yc h o o s i n g1 2g r a v e sw i t hm a s s e so f b e l t h o o k se x c a v a t e d ,m a k ec o m p a r i s o n si na s p e c t so ft y p e ,v e i n sa n d s i g n i f i c a n c ei nf u n e r a r yo b j e c t s f i n a l l ym a k eas u r n m a r yo n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b e t w e e nz u o t o ug r a v e sw i t l lt h e i rb e l t h o o k sa n dt h e s eg r a v e s t h ef o u r t hp a r ti st h ec o n c l u s i o nb a s i n g0 1 1c o m p a r i s o n si nt h ep r e v i o u s p a r t d i v i d et h e s e1 3g r a v e si n t of o u rd i f f e r e n ta r e ac o v e r a g e s ,a n di n d i c a t e t h a tz u o t o ug r a v e sw i t ht h e i rb e l t h o o k sb e l o n gt o s a n j i nc u l t u r e a r e a c o v e r a g e t h e no nt h eb a s i so fb e l t h o o kp o t t e r ym o d e li nz h u t o n gs i t eo f h o u m a ,s p r e a d r o u t eo fs a n j i nb e l t h o o k si se d u c e d a f t e r w a r d s ,a c c o r d i n gt o 2g r a v e si nz h o n g y a n gq u a n x iv i l l a g eo f l i n c h e n ga n dh e l i n g e rt h a ta r et h e i m a g e so fz u o t o ug r a v e s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i sd r a w nt h a tt h e r ew a saf u n e r a r y c u s t o mw i t hb e l t h o o k sa sc e n t r a lf u n e r a r yo b j e c t si nz h a od u r i n gt h ep e r i o d o f t h ew a r r i n gs t a t e s f u r t h e r m o r e ,t h e s ef u n e r a r yc u s t o ma r e a sa r en a m e da s b e l t h o o kc u l t u r ea r e a f i n a l l y , c o n s i d e r i n gt h el i t e r a t u r ea n dp l a i ns t y l eo f b e l t h o o k si nz u o t o u ,t h i sa u t h o ra u d a c i o u s l yp r e s u m e st h es t a t u so fz u o t o u g r a v e sm a s t e r si nf a n s h i k e yw o r d s :b e l t h o o k ;z u o t o ui nf a n s h i ;s a n j i nc u l t u r e 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 下独立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学。如 果今后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与在读期间学位论文相关的 内容,将承担法律责任。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文献资 料外,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成果。 学位论文作者( 签章) :束j 洋 2 0 0 7 年石月悖日 引言 引言 2 0 0 4 年在山西省繁峙县作头村发现了一批墓葬,出土随葬品以带钩为大宗,很 有特点。 带钩的研究由来已久,东汉的张勃、宋代的吕大临、龙大渊、清代的阮元、近 代的王国维都对带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o ,今人的研究主要建立在现代考古学的 基础之上:包尔汉和冯家舁讨论了“鲜卑郭络带”问题 ,后来王仁湘的带钩概论、 古代带钩用途考实,王莉的带钩及其演变等对带钩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在 国外,广川守、长广敏雄等人都对带钩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探讨。但对带钩的文化属 性以及核心地域和传播、辐射等问题尚未涉及。 本文以繁峙作头墓葬发掘的带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繁峙作头带钩与春秋战 国时期北方带钩的比较,结合墓葬其它情况,最终找出作头带钩的来源、文化区域 以及传播路线,并推定墓葬主人身份。 o 王仁湘:带钩概论,考古学报1 9 8 5 年3 期 。包尔汉、冯家舁:“西北利亚”名称的由来,历史研究1 9 5 6 年1 0 期 繁峙作头墓葬所出带钩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第一章繁峙作头墓葬资料介绍 1 1 作头墓葬情况简介 2 0 0 4 年,为了配合基本建设,忻州市文物处对繁峙作头这批墓葬进行发掘。这批 墓葬大都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口大底小,分东、西两个发掘区,有南北向和东西 向两种朝向,又分单体墓和对子墓两类。东区南北朝向的单体墓有2 2 座,对子墓有 4 对;东西朝向的单体墓有1 2 座,对子墓有3 对。西区南北朝向的单体墓有1 9 座, 对子墓有8 对;东西朝向的单体墓1 4 座,对子墓有2 对,共计墓葬1 0 2 座。出土器 物有铜、铁、骨、玉质带钩、铜镜、铜铃、骨扳指、铜磬、玛瑙环、铁锛、各类陶 器等,根据出土器物初步判断墓葬年代为战国时代。由于我参加了这批墓葬资料的 整理工作,因此能在资料发表之前对其进行部分报道和研究。 1 2 作头墓葬 本批墓葬共计1 0 2 座,有随葬物出土的墓葬5 0 座,其中3 8 座出土了带钩,有2 3 座除带钩外没有其它随葬物,仅有1 2 座没有出土带钩,由于本文以带钩为研究对象, 因此这里主要就出土带钩的墓葬进行列表介绍。 1 2 1 作头仅出带钩的墓葬( 见表1 ) 表1 形墓主性随葬 墓号方向长宽深( 米)葬具面向头向葬式 制别器物 竖 仰身铜带 m 1 73 5 。2 4 5 i 2 7 - 1 1 4 男 一棺 上 北 穴 直肢 钩i 竖 仰身 铜带 m 2 23 5 5 92 2 1 2 1 6男一棺西北 穴 直肢 钩i 竖一棺仰身铜带 m 4 l1 5 02 7 x 1 4 - 1 1男上北 穴一椁屈肢 钩i 竖 仰身铁带 m 4 42 。2 2 0 8 - 1 4女无上北 穴直肢钩1 竖 仰身铜带 m 4 78 8 。2 9 5 l4 5 2 2 5男一棺上东 穴直肢钩1 竖仰身 铜带 m 1 33 0 。2 2 1 o - 1 o男无西北 穴 直肢钩i 竖仰身 铜带 m 3 73 5 7 。2 2 0 9 5 - 1 6男无东北 穴 直肢钩i 2 第一章繁峙作头墓葬资科介绍 竖仰身铜带 i 1 98 8 。2 1 1 ,o 一1 1 男不清北东 穴 直肢钩1 竖仰身铜带 m 1 98 8 。2 4 x 1 2 2 7 男一棺北东 穴直肢 钩1 竖仰身铜带 m 5 8 6 。2 1 0 9 1 5 女一棺不清北 穴直肢 钩1 竖一棺仰身铜带 m 7 73 5 9 。2 6 i 铲2 3男上北 穴一椁直肢钩1 竖仰身铜带 鹏73 5 0 。2 6 x 1 3一棺上北 穴赢肢钩1 竖一棺 仰身 铜带 m 1 0 23 4 0 。2 5 8 1 3 _ 2 1不清北 穴一椁直肢钩1 竖 仰身 铜带 m 68 3 。3 0 1 6 - 2 0 6 男 一棺北东 穴直肢钩2 竖一棺仰身铁带 m 7 l1 5 。2 5 1 3 - 3 1 不清北 穴 一椁直肢 钩1 竖一棺仰身铜带 m 7 48 8 。1 9 5 0 9 2 0 男东北 穴一椁直肢 钩1 竖仰身铜带 m 7 81 2 4 0 7 1 5 男无上北 穴直肢 钩1 竖一棺仰身铁带 m 8 15 。2 8 x 1 5 _ 2 2 男 上 北 穴一椁直肢钩l 竖仰身铜带 m 9 03 5 5 。 2 4 0 蛐9 一棺上北 穴直肢钩1 竖 仰身 铁带 m 4 98 5 。2 8 1 5 - 2 3男一棺上东 穴直肢钩1 竖仰身铁带 m 6 19 0 。2 6 1 4 - 1 7男一棺北东 穴曲肢钩1 竖仰身铜带 m 6 79 7 。1 9 5 x 0 6 5 1 3 男 一棺上东 穴直肢钩1 竖 仰身铜带 m 8 98 0 。2 2 o 8 - 0 7 男 无上东 穴直肢钩1 1 2 2 随葬物中包括带钩的墓葬( 见表2 ) 表2 形墓主面 头 墓号方向 长宽深( 米)葬具葬式随葬器物 制性别向向 竖 仰身铁带钩1 、骨 m 1 53 5 5 。2 6 1 4 - 2 ,1一棺上北 穴直肢扳指1 竖 仰身铁带钩1 ,石 m 2 1 6 。 2 4 x 1 5 6 _ 2 o男一棺东北 穴直肢块3 3 繁峙作头墓葬所出带钩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竖仰身 铁带钩1 、兽 u 3 03 。2 2 0 8 - 0 8男一棺西北 穴直肢骨1 竖仰身铜带钩1 ,骨 船89 2 。2 4 1 2 - 1 5 男 一棺上 北 穴直肢饰4 竖 一棺 仰身铜带钩1 、铁 m 3 43 5 8 。2 8 x 1 8 3 3 男 西 北 穴一棒 直肢 器l 竖仰社铜带钩1 铁 m 2 48 9 。2 2 1 o 1 7 男 无上 东 穴 直肢 锛i ,陶罐1 竖一棺仰身铜带钩1 、玛 h 4 28 7 。2 4 1 3 - 2 1 男 南 东 穴 一椁 直肢瑙残件 竖仰身铜带钩1 、骨 m 3 98 8 。2 5 l l 一2 4 女一棺 上 东 穴直肢 饰1 铁带钩1 、陶 竖一棺 不 仰身 罐l ,陶壶1 、 惦73 5 4 。3 3 2 沪2 7 北陶鉴1 、铜磐 穴一椁清屈肢 9 ,玛瑙环1 、 玉璧1 竖仰身铜带钩1 、铜 m 5 53 5 5 62 8 1 6 1 男一棺东北 穴直肢 壶2 竖一棺 不 铁带钩2 、铜 m 7 9l o 。2 6 1 6 2 1 北 穴一椁清磐4 、铜铃4 竖仰身 骨带钩l 、骨 船04 。2 3 o 9 5 1 8 一棺 上 北扳指1 、动物 穴直肢 脊椎骨1 竖仰身玉带钩l 、玉 m 5 91 0 0 。2 2 0 7 4 - 1 1 男一棺南东 穴直肢龙形佩饰1 竖仰身铜带钩1 、霉 9 59 0 。2 1 1 1 - 1 2 女一棺北东 穴直肢散兽骨 骨带钩1 、陶 竖一棺 不 仰身 鉴1 、陶罐1 、 m 6 69 2 。2 3 5 1 3 5 东陶壶1 、铜镜 穴一椁清直肢 1 、骨印1 , 铜磐1 1 2 3 随葬物中无带钩的墓葬 在5 0 座有随葬物出土的墓葬中,有1 2 座没有带钩出土,这些墓葬也都为长方形 竖穴土坑墓,口大底小,出土物包括陶器1 0 件,包括陶罐6 件、陶盖罐l 件、陶鉴 l 件、陶壶1 件、尖足罐1 件,玛瑙杯1 件,铜镜2 件,石铲1 件,铁镢1 件,骨环 1 件,骨簪1 件,兽骨l 堆。 4 第二章作头墓葬出土带钩分类描述和列表整理 第二章作头墓葬出土带钩分类 本批墓葬共出土带钩4 1 件,其中铜带钩2 7 件,铁带钩1 1 件,骨带钩2 件,玉 带钩1 件。这里采用王仁湘对带钩分类的方法。,将带钩分为琵琶形、水禽形、曲棒 形、全兽形四类。 2 1 琵琶形 琵琶形带钩整个钩体呈反琵琶形,钩体大小各异,可以分为两种亚形,i 亚形钩 体较厚,钩面有弧度,钩颈较细,钩尾较宽且向上弓起,钩钮多位于靠近钩尾处; 亚形钩体较长较宽,呈薄片状,有弧状弯曲,钩钮位于钩体中部或靠近钩尾处。 2 1 1 琵琶形i 亚型 铜带钩m 9 5 1 ,长7 6 厘米,宽1 6 厘米,钩钮位于靠近钩尾处。 图1 铜带钩m 5 8 1 ,长6 9 厘米,宽1 9 厘米,钩钮位于靠近钩尾处,钩体中间有束 状突起一圈,钩首残。( 图1 ) f 鼍 ,一” f 一、o 痈 - 。冷 一。 o 图2 。这里采用王仁湘的带钩分类方法,把带钩分为水禽形、兽面形、耜形、曲棒形、琵琶形、长牌形、全兽形、异 形八种型式。 5 繁峙作头墓葬所出带钩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铜带钩m 3 1 ,长1 7 8 厘米,宽1 4 厘米,钩钮位于靠近钩尾处,钩首残。( 图2 ) 铜带钩m 2 4 3 ,长7 8 厘米,宽1 8 厘米,钩钮位于钩体三分之一处,钩体较厚, 钩首残。 铜带钩m 9 1 ,长9 1 厘米,宽1 6 厘米,钩体较厚,钩首残。钩钮位于钩体三分 之一处,靠近钩尾,钩首残。 铜带钩m 6 7 1 ,长6 8 厘米,宽1 5 厘米,钩钮位于钩体三分之一处,钩钮较大, 钩体中部有横向凹棱三道,钩首残。 铜带钩m 7 8 1 ,长8 5 厘米,宽1 4 厘米,钩体较纤细,钩钮位于钩体三分之一 处,钩首残。 图3 铜带钩m 4 7 1 ,长9 8 厘米,宽1 8 厘米,错金,钩钮位于钩体三分之一处,靠 近钩尾,钩首残。( 图3 ) 铜带钩m 1 3 1 ,长6 7 厘米,宽1 8 厘米,钩尾较宽,钩钮位于钩体三分之一处, 靠近钩尾,钩首残。 铜带钩m 4 2 1 ,长7 8 厘米,宽1 4 厘米,钩体较薄,钩钮位于钩体三分之一处, 钩首残。 铜带钩m 6 - 2 ,长1 1 4 厘米,宽2 厘米,为琵琶形,钩钮位于钩体三分之一处, 靠近钩尾,钩首残。 图4 6 第二章作头墓葬出土带钩分类描述和列表整理 铜带钩m 8 2 ,长5 7 厘米,宽2 厘米,钩钮较突出,钩尾宽,钩颈细,钩钮靠近 钩尾,钩首残。( 图4 ) 铜带钩m 8 7 ,长1 2 5 厘米, 处,钩首为兽头形。( 图5 ) 铁带钩m 3 0 2 ,长9 2 厘米, 钩尾。 铁带钩m 4 4 1 ,长4 6 厘米, 以判断为琵琶形i 亚型。 骨带钩m 8 0 1 ,长4 5 厘米, 钩钮位于钩尾,钩首残。 2 1 2 琵琶形i i 亚型 图5 宽1 3 厘米,钩体细长,钩钮在钩体中部稍靠钩尾 宽1 4 厘米,锈蚀严重,钩钮位于钩体中部,偏向 宽1 2 厘米,锈蚀严重,钩首钩尾均残,但基本可 宽2 5 厘米,厚2 厘米,钩体短小粗壮,厚度较大, 图6 铜带钩m 4 1 ,长7 8 厘米,宽2 厘米,钩面有两道纵向凸棱,钩钮稍有残缺,位 繁峙作头墓葬所出带钩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于钩体三分之一处,靠近钩尾,钩首残。( 图6 ) 图6 铜带钩m 2 2 1 ,长1 8 8 厘米,宽3 4 厘米,钩面有凸棱两道,钩钮位于钩体中部, 钩首残。 铁带钩m 4 9 1 ,长1 3 1 厘米,宽3 9 厘米,锈蚀严重,钩钮位于钩体中部,偏向钩 尾,钩首残。 铁带钩m 7 1 1 ,长1 7 2 厘米,宽3 厘米,锈蚀严重,钩钮位于钩体三分之一处, 靠近钩尾,钩首残。 幽7 铁带钩m 5 7 1 ,长1 6 厘米,宽3 厘米,锈蚀严重,钩钮位于钩体中部,靠近钩 尾,钩首残。( 图7 ) 铁带钩m 7 9 1 ,长1 8 2 厘米,宽1 5 厘米,锈蚀严重,钩钮位于钩体三分之一处, 钩首保留。 铁带钩m 7 9 2 ,长1 6 厘米,宽2 厘米,锈蚀严重,无钩钮,钩首保留。 铁带钩m 1 5 2 ,长8 厘米,宽2 厘米,锈蚀残损严重,无钩钮。 玉带钩m 5 9 1 ,长9 厘米,宽2 8 厘米,钩钮位于钩尾处。 第二章作头墓葬出土带钩分类描述和列表整理 2 2 水禽形 图8 水禽形带钩钩体呈鸟腹状,钩首均残,钩钮靠近尾端,钩体中部有两道凸棱: 铜带钩m 9 0 5 ,长4 6 厘米,宽0 9 厘米,钩体中部宽,有带状凸棱,向两头逐 渐变窄,到钩尾处又明显变宽,钩钮位于钩体中部,钩首残。( 图8 ) 铜带钩m 6 1 ,长7 8 厘米,宽1 3 厘米,钩体中部宽,有带状凸棱,向两头逐渐 变窄,到钩尾处又明显变宽,钩钮位于钩体三分之一处,靠近钩尾,钩首残。 铜带钩m 8 4 1 ,长8 厘米,宽1 3 厘米,钩体中部宽,向两头逐渐变窄,到钩尾 处又明显变宽,钩钮位于钩体靠近钩首处,钩首残。 2 3 曲棒形 曲棒形带钩钩体为比较均匀的棒形,呈弓形弯曲,钩体一般都比较纤细,素面无 纹: 铜带钩m 5 5 1 ,长8 2 厘米,宽1 1 厘米,钩钮位于钩体中部,钩首残。 图9 9 繁峙作头墓葬所出带钩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残。 铜带钩m 9 1 1 ,长1 3 2 厘米,宽1 7 厘米,钩钮位于钩体中部,钩首残。( 图9 ) 铜带钩m 8 9 1 ,长1 3 4 厘米,宽1 3 厘米,曲棒形,钩钮位于钩体中部。 铜带钩m 1 7 1 ,长1 2 4 厘米,宽0 9 厘米,为曲棒形,钩钮位于构体中部,钩首 图1 0 骨带钩m 6 6 5 ,长7 厘米,宽1 4 厘米,钩体粗厚,钩钮位于钩体三分之一处, 钩首残。( 图1 0 ) 2 4 全兽形 全兽形带钩有3 件,钩体饰雕镂的整体兽形纹饰,推断所饰动物均为狼: 图l l 铜带钩m 3 8 1 ,长1 6 4 厘米,宽3 5 厘米,厚0 5 厘米,通体鎏金,钩面立体浮 1 0 第二章作头墓葬出土带钩分类描述和列表整理 雕狼身兽纹,做工精巧,狼头、狼身、狼尾都有很好体现。( 图1 1 ) 图1 2 铜带钩m 3 9 2 ,残长7 厘米,宽4 3 厘米,钩体呈椭圆形,钩面立体浮雕狼头、 狼身,钩柄残。( 图1 2 ) 圈1 3 铜带钩m 2 7 1 ,长9 6 厘米,宽4 8 厘米,钩体呈椭圆形,钩面立体浮雕狼头、 狼身,钩柄残。( 图1 3 ) 2 5 带钩相关资料列表 结合墓葬情况,把这批带钩资料总结列表如下: 袁3 器物号墓主性别带钩型式钩钮位置出土位置 m 2 2 - l男琵琶形i i 亚型中部 棺与左脚之问 m 9 0 - 5女水禽形中部 腰部右侧 m 7 8 i 男 琵琶形i 亚型 靠近钩尾左手骨部 繁峙作头墓葬所出带钩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m 6 7 1男琵琶形i 亚型靠近钩尾左臂内侧 m 2 7 - l男全兽形 钩尾 右手处 m 9 t - l 男曲棒形中部靠近钩尾不详 m 3 - l 男琵琶形i 亚型 靠近钩尾 右臂外侧 m 4 - 1男琵琶形i i 亚型中部靠近钩尾不详 m 2 4 3男琵琶形i 亚型靠近钩尾身体左侧,盆骨附近 m 1 7 1男曲棒形中部靠近钩尾右腿骨外侧 m 6 1 男水禽形 中韶 右手处 m 8 4 - l 男 水禽形 中部靠近钩酋 不详 m 5 5 - l男曲棒形中部 左臂骨外侧 m 6 - 2 男 琵琶形1 亚型靠近钩尾右腿膝关节处 m 8 2 女琵琶形i 亚型 靠近钩尾 右腿膝关节处 m 8 7 女 琵琶形i 亚型中部靠近钩尾右腿膝关节处 m 3 9 - 2 女 全兽形钩尾棺外东北角 m 9 5 - l 女 琵琶形i 亚型钩尾头骨左侧 m 5 8 1 女 琵琶形i i 亚型钩尾头骨东侧 m 4 2 - 1男琵琶形i 亚型靠近钩尾左臂中部 m 4 7 - l男琵琶形i 亚型中部靠近钩尾右臂内侧 m 1 3 - 1男琵琶形1 亚型中部靠近钩尾左肩部 m 3 8 1 男 全兽形中部靠近钩尾棺内左肩胛骨左上方 m 8 9 1男曲棒形中部右臂上方 m 9 1男琵琶形i 亚型中部靠近钩尾右腿膝关节处 m 3 0 2男琵琶形i 亚型中部靠近钩尾右手右侧 m 4 4 - 1女琵琶形i 亚型 不清 右臂与肋骨之间 m 8 0 - 1女琵琶形i 亚型 钩尾 棺内肩胛骨北侧 m 4 9 1男琵琶形i i 亚型中部靠近钩尾左脚外侧 m 7 1 1男琵琶形l i 亚型中部靠近钩尾身体右侧、盆骨右上方 m 5 7 - l男琵琶形l i 亚型中部靠近钩尾右大腿外侧 m 7 9 - l女琵琶形i i 亚型 中部靠近钩尾 棺椁之间的东北角 m 7 9 - 2女琵琶形i i 亚型无棺椁之间的东北角 1 2 第二章作头墓葬出土带钩分类描述和列表整理 m 1 5 2 男琵琶形i i 亚型无左臂骨内侧 m 5 9 - l男琵琶形1 1 亚型钩尾右肩部 m 6 6 - 5女曲棒形中部靠近钩尾棺内北侧 繁峙作头墓葬所出带钩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第三章作头墓葬出土带钩与同时期带钩的比较研究 繁峙作头墓葬群以及出土带钩有一定特殊性,为了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推断出 墓葬群主人族属、风俗以及区域文化等,下文将对其和同一时期北方出土的带钩以 及出土带钩的墓葬进行比较。 3 1 春秋战国时期北方地区带钩出土情况 春秋战国时期带钩大都出土在墓葬之中,通过收集近五十年的资料,对这一时期 北方地区带钩的出土情况做一个列表统计: 表4 省出土具体地点带钩型式带钩墓葬资料出处 份数量 数量 山 侯马镇上马村 琵琶形21 4考古6 3 5 西长治分水岭除水禽形、兽面形外的六种1 81 9考古6 4 3 浑源县李裕村东周墓 琵琶形 l3 考古8 3 8 潞城县潞河东周墓琵琶形、长牌形56考古9 0 ,1 1 侯马乔村墓地全部八种 1 9 29 4 1 侯马乔村墓地 闻喜邱家庄水禽形、琵琶形21 3考古与文物8 3 1 繁峙作头墓曲棒形、琵琶形全兽形 4 1 1 0 2未发表 侯马西高东周祭祀遗址曲棒形、琵琶形23 8 4 。文物0 3 8 侯马屁祁墓地耜型、曲棒形、琵琶形 61 0考古0 2 4 河郑州二里岗全部八种6 22 1 2郑州二里岗 南1 9 8 4 年洛阳东周墓琵琶形45 2考古8 9 9 洛阳中州路西公段兽面形、琵琶形 1 7 2 6 0洛阳中州路( 西工 全兽形、异形段) 辉县山彪镇耜形、琵琶形、异形 38辉县发掘报告 信阳长台关曲棒形,琵琶形2不清信阳楚墓文物 河南洛阳烧沟水禽形,曲棒形 l l5 9 考古学报第八册 琵琶形、长牌形 。这里是指3 8 4 座祭祀坑,而不是墓葬。 1 4 第三章作头墓葬出土带钩与同时期带钩的比较研究 辉县固围村全兽形l3辉县发掘报告 辉县琉璃阁水禽形、琵琶形28 0辉县发掘报告 辉县褚邱 耜形、曲棒形、琵琶形 3l o辉县发掘报告 - - n 峡市老城东8 号战屋墓琵琶形2l考古0 4 2 宜阳县元村战国墓琵琶形45 文物0 3 9 陕凤翔高庄秦墓地全部八种2 6 4 6 考古与文物8 1 i 西风翔八旗屯水禽形2l o考古与文物8 6 5 咸阳黄家沟水禽形、兽面形 2 54 8考古与文物8 2 6 曲棒形,琵琶形 大荔朝邑水禽形、曲棒形26文物资料丛刊2 琵琶形 长安客省庄水禽形 2 l沣西发掘报告 西安半坡水禽形、耜形l1 1 2考古学报5 7 3 西安北郊尤家庄2 0 号墓曲棒形2l文物0 4 1 风翔西庄秦墓曲棒形、琵琶形,水禽形1 34 2考古与文物8 6 1 清润李家崖曲棒形、琵琶形、水禽形、长牌2 l4 3考古与文物8 7 3 形 西安南郊山f - j 口秦墓耜形、曲棒形、琵琶形91 8考古8 9 4 河唐山贾各庄曲棒形、琵琶形l l2 l考古学报第六册 北怀来县北辛堡战国墓兽面形l1考古6 6 5 易县燕下都“号墓水禽形、曲棒形 7 l考古7 5 4 临城县中羊泉西村全部八种8 51 6 0考古9 0 8 邯郸百家村曲棒形、琵琶形6 04 9考古6 2 1 2 平山中山墓全兽形l6文物7 9 1 邯郸赵王陵长牌形 ll 考古8 2 6 三河大唐迫、双村战国墓琵琶形l4考古8 7 4 张家口市下花园区战国墓曲棒形 2 3考古8 8 1 2 山 临淄郎家庄1 号大墓琵琶形 6 4 l考古学报7 7 1 东 烟台市金钩寨战国墓葬水禽形、琵琶形1 71 4考古0 3 3 泰安康家河战国墓琵琶形72考古8 8 1 栖霞市金山东周遗址曲棒形13考古9 6 4 繁峙作头墓葬所出带钩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威海市周代墓葬 水禽形43考古9 5 i 淄博市南韩村战国墓琵琶形l1 3 考古8 8 ,5 海阳县嘴子前春秋墓全兽形 1l考古9 6 9 内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全部八种 6 3 01 0 3 3未发表 蒙丰镇市十一窑子战国墓曲棒形、琵琶形58考古0 3 1 古敖汉旗四道湾子燕国遗址长牌形l无。考古8 9 4 北北京怀柔城北东周墓耜形、全兽形、琵琶形42 3考古6 2 5 京 甘灵台洞山琵琶形ll考古7 6 ,l 肃 平凉庙庄曲棒形ll考古与文物8 2 5 辽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琵琶形1l考古7 7 6 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曲棒形 l1考古8 8 7 天宝坻县牛道口遗址琵琶形、长牌形52 7考古9 1 7 津 从出土带钩的分布来看,山西、河南、陕西的带钩出土地点最多,出土数量也较 多,属于华北地区的河北、北京、内蒙古也有相当数量的铜带钩出土,东部的山东, 东北的辽宁,西北的甘肃也各有一些铜带钩出土,这些带钩的出土地点基本涵盖了 北方大部分地区,也基本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北方带钩的分布情况:三晋故地、 周王畿、关中秦国故地这些当时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分布广、出土数量多; 燕国故地和黄河中下游地区有相当数量;东北和西北地区也有少量带钩发现。 从墓葬数量和带钩出土数量的比例上来看,以上带钩出土情况可以分为四类:首 先是单个墓葬发现单个或少量带钩,这种带钩出土情况不少,如西安北郊尤家庄2 0 号墓出土带钩2 件国,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石椁墓发现带钩1 件国,河北省 张家口市下花园区战国墓发现2 件带钩回,河南省三门峡市老城东8 号战国墓出土带 钩2 件 。 还有就是几座墓或者是墓葬群只有一件或少量带钩出土,这种情况最多,如浑源 。此件带钩为征集得来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北郊尤家庄二十号战国墓发掘简报,文物2 0 0 4 年l 期 。辽宁省博物馆:辽宁喀左南洞沟石椁墓,考古1 9 7 7 年6 期 。张家口文管所、下花园文教局: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发现的战国墓,考古1 9 8 8 年1 2 期 o 扣j 南三门峡市老城东8 号战国墓,考古2 0 0 4 年2 期 1 6 第三章作头墓葬出土带钩与同时期带钩的比较研究 县李裕村3 座东周墓发现1 件带钩,侯马镇南面的上马村发掘了1 4 座东周墓葬, 只出土带钩2 件,天津宝坻县牛道口遗址2 3 座东周墓出土带钩5 件o ,陕西凤翔八 旗屯1 0 座春秋战国墓出土带钩2 件 ,洛阳市5 2 座周墓出土带钩3 件。 比较特别的是单个墓葬里就有大量带钩出现,如临淄郎家庄l 号大墓里就有6 4 件带钩出土。 最后一类是一定数量墓葬或墓葬群发现大量带钩,本文的研究对象繁峙作头墓葬 的带钩发掘就属于这种情况,除此之外,表2 所列侯马乔村墓地、长治分水岭战国 墓地、郑州二里岗、风翔高庄秦墓地、凤翔西庄战国秦墓、洛阳中州路西公段、临 城县中羊泉西村东周墓、邯郸百家村战国墓、烟台市金钩寨战国墓葬、咸阳黄家沟、 清涧李家崖、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遗址墓葬也是这一类型。 一、二、三类均有偶然性,只有第四类可视为一种文化现象,以下仅就此类墓葬 作一比较分析。 3 2 繁峙作头墓葬出土带钩情况与同类墓葬出土带钩情况比较 把作头墓葬出土带钩与同时期北方带钩作比较要有一个选择,同单个墓葬出土带 钩作比较,只能在带钩型式上做一个对比,况且大部分单个墓葬只随葬一件或几件 带钩,这样这种对比就更限制在某一型式或单件带钩的对比上,我们无法通过这样 的工作来结合墓葬情况找出繁峙作头墓葬的特点,因此,与出土大量带钩的墓葬群 做比较,才具有进一步的意义。 除去作头墓葬外,出土大量带钩的墓群分布在各省,山西有两处:侯马乔村、长 治分水岭;河南有两处:洛阳中州路西工段、郑州二里岗;陕西有凤翔高庄秦墓地、 凤翔西庄战国秦墓、咸阳黄家沟、清涧李家崖四处;河北有两处:临城县中羊泉西 村东周墓、邯郸百家村战国墓;其余山东、内蒙古各一处:烟台市金钩寨战国墓葬、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遗址墓葬。下文就繁峙作头墓葬及出土带钩和这些墓 葬进行比较。 3 2 1 与侯马乔村、长治分水岭墓葬及出土带钩的比较。 侯马乔村墓地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掘工作,共发掘墓葬1 0 3 8 座,一共分为九期, 。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侯马工作站:山西侯马上马村东周墓葬,考古1 9 6 3 年5 期 。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考古队、宝坻县文化馆:天津宝坻县牛道口遗址调查发掘报告,考古1 9 9 1 年7 期 。陕西省雍城考古队:一九八一年风翔八旗屯墓地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 9 8 6 年5 期 。山东省博物馆:临淄郎家庄一号东周殉人墓考古学报1 9 7 7 年i 期 。山西省文管会、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长治分水岭战国墓第二次发掘,考古1 9 6 4 年3 期 1 7 繁峙作头墓葬所出带钩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属于战国时期的是前三期,共有9 4 1 座墓,大部分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后期也出 现了洞室墓,可能已经进入秦统治。整个墓葬有2 2 对对子墓,这些和繁峙作头墓葬 基本相同。 此批墓葬共土器物8 5 0 0 件,其中陶器有1 9 4 8 件,值得一提的是第三期6 5 5 座墓 葬基本没有随葬陶器,这和作头有大量墓葬没有陶器出土只有其它器物出土很相似。 侯马乔村墓地出土了大量带钩,其中铜带钩1 9 2 件,铁带钩2 6 9 件,绝对数量上 较多,但相对8 5 0 0 件随葬品来说比例还是很小,相比之下作头带钩占其出土随葬物 数量的4 0 ,地位要重要的多。这批铜带钩包括了所有的类型,铁带钩包括耜形、 琵琶形、曲棒形三类。 圈1 4 琵琶形带钩一类基本为素面,有纵向两道凸棱,这和作头琵琶形带钩基本相似, 另一类钩面错镶金银及绿松石成兽面纹,制作工艺上要比作头带钩精美的多。( 图1 4 ) 水禽形带钩和作头带钩基本相同,都没有双翅。( 图1 5 ) 曲棒形带钩也和作头带钩大同小异,钩钮基本位于钩体中部或三分之一靠近钩尾 处,均为素面。 1 8 第三章作头墓葬出土带钩与同时期带钩的比较研究 图1 5z 左为乔村带钩,右为作头带钩 图16 左为乔村带钩,右为作头带钩 乔村带钩中有一椭圆形全兽形带钩和作头全兽形带钩中的一种完全相同,带钩上 浮雕兽面纹,这是一个比较特别的现象。( 图1 6 ) 还有一个重要现象是乔村带钩中有一大批是钩首残缺的,这个特点和作头带钩的 特点相同。 除带钩外,乔村墓地还出土了铜铃1 8 件,玉环3 9 件,玉龙6 件,这些器物在作 头墓葬均有发现。 长治分水岭墓葬是指第二次发掘所发现的1 9 座战国墓,这些墓葬按规模可以分 大、中、小三型,大型墓葬长4 8 米、宽3 5 米,比繁峙作头墓葬要大的多,1 9 座 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其中1 4 座口大底小,这点和作头墓葬相同。长治分水岭 1 9 繁峙作头墓葬所出带钩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发现8 座两两相并的对子墓,这和作头墓葬的对子墓现象非常相似。 从随葬器物来看,分水岭1 9 座墓中只有一座墓没有随葬品,其余1 8 座共计出土 1 2 6 7 件随葬品,其中出土葬品最多的m 2 5 达到4 3 0 件,一般墓也在1 0 - 1 5 件左右。 和长治分水岭相比,繁峙作头墓葬共出土器物1 0 5 余件,1 0 2 座墓有一半以上的墓没 有随葬品。长治墓葬的出土物包括陶容器2 4 2 件,铜礼器6 7 件,铜乐器2 8 件,铜 车马器2 3 8 件,铜兵器1 1 1 件,其它装饰品5 9 6 件,其中包括铜带钩1 4 件。相比之 下,作头墓葬没有礼器、兵器、车马器等。 以上这些差异表明两地的墓葬规模差距很大,长治分水岭应该是贵族墓葬,而繁 峙作头则明显为平民墓葬。 单从带钩来说,长治分水岭的带钩数量要少的多,共1 8 件,但包括了五种类型, 比作头4 1 件带钩种类还要多。 露爹搿薹二要3 图1 7 :上为错金琵琶形带钩,下为带方环钮琵琶形带钩 琵琶形带钩中有4 件面饰错金云纹与蛇头图案,嵌绿松石,这是作头琵琶型带钩 所没有的特点,还有另外一式琵琶形带钩,除钩钮之外,还有方环钮,这个是比较 特殊的现象,作头带钩无此类型。( 图1 7 ) 曲棒形带钩有1 件,和作头带钩基本相同,钩钮位于偏钩尾处。 第三章作头墓葬出土带钩与同时期带钩的比较研究 图1 8 兽形带钩有两件,其中一件为椭圆形兽形,乔村带钩中也有此带钩一件,繁峙作 头也有相同的带钩两件。另一件比较特别,中腰有“王”字,饰花斑纹。( 图1 8 相同的带钩类型有以上三种。此外,分水岭带钩没有禽形,但比作头带钩多了长 牌型和耜型。 除去带钩外,分水岭墓葬还出土了铜镜、玛瑙环、玉龙佩等作头墓葬也出土的器 物,并且还比较相似。 尽管从规模上来看,乔村墓地、长治分水岭战国墓要比作头墓葬大的多,出土器 物也多很多,但从带钩和其它出土物来看,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乔村墓地战国 墓、长治分水岭墓葬是战国时期墓葬,地域上属于魏国、韩国范围,代表比较典型 的晋文化特色,而在作头墓葬里也找到了很多与其相似之处。 3 2 2 与洛阳中州路西工段、郑州二里岗出土带钩的比较。 洛阳中州路西工段出土从春秋中期到战国晚期的1 7 件带钩;郑州二里岗 1 9 5 3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业务来往合同范例店铺
- 二次供水设备承包合同范例
- 仿真雕塑合同范例
- 2025年度小学德育知识竞赛计划
- 业主家装合同范例
- 公务员职业道德与行为准则心得体会
- 留观与入院的质量控制流程
-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堂安排
- 公共事业项目部管理工作流程
- 妇产科围手术期护理流程与制度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名家班主任培训:AI赋能与德育创新
- 公安治安管理培训
-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武汉四调)
- 珠宝并购策略优化-全面剖析
-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章末题型归纳总结(基础篇)(10大题型)原卷版-2024-2025学年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
- 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下册 Unit 4 单元练习卷
- 运动营养学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
- AI时代职业院校财会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 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完整版2025年
- 金氏五行升降中医方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