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一语文伶官传序培优教案一基础知识(一)读准下列字的读音燕王(yn) 雠(chu) 俳(pi) 汾(fn)度曲(d) 蠡(l) 硿 (kng) 栖(q)磔(zh) 罅(xi) 澎(png) 噌(chng)夜泊(b)(二)理解下列词语1人事:人为之事,人力。用现代语说就是人为的因素。2世言:晋王以三矢赐庄宗之事,正史并无记载,所以,不用“史载”而用“世言”。有世人传说的意思。3誓天:对天发誓。4函梁君臣之首:函,用匣子装。5余固笑而不信也:固,本来,引申为“自然”。6斧斤:义同但微殊。“凡用斫物者,皆曰斧;斫木之斧,则谓之斤。”(三)欧阳修和他的伶官传序欧阳修(1007 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它是为被后唐庄宗宠幸的伶人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作的合传。此诸人乱政败国,使后唐上下离心离德,以致于亡国。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伶官传所作的序文。(四)苏轼和他的石钟山记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散文、诗、词、书法都独具风格,自成一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北宋名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宋代诗歌的新风气;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石钟山记是苏轼的一篇游记,其重点不在于描摹景物,而在于辨明石钟山命名的缘由。二.学习指导问:伶官传序中,为什么要为“难登大雅之堂”的伶官作传?答:欧阳修写新五代史,为皇帝左右的戏曲演员立传,主要目的是总结历史的教训,因为这些人中的大多数“败国乱政”,可以为后世戒。问:本文名曰“传序”,这与赠序、书序一类文章相同吗?答:与赠序、书序不同,“传序”实质上是史论的一个品种,内容是分析后唐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这是本文的重点。问:文中是怎样叙述后唐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答:李存勖接受其父晋王的遗命,凭着矢志复仇的决心和意志,终于得到了天下,然而由于此后庄宗宠幸伶人,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终于导致身死灭国的下场。问:作者通过对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得出了什么结论?这个结论说明了什么问题?作者的用意又何在?答:通过分析,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这个结论说明国家兴衰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作者的用意在于告诫当时北宋王朝的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力戒骄奢,居安思危,励精图治。问:石钟山记中记述前人有关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有哪几种说法?作者对这些说法持什么态度?答:关于石钟山的命名,前人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李渤扣石发声说,一是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因以为名。作者对李渤的看法持批驳态度,对郦道元的看法补充说明。问:作者通过实地考察,认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是什么?并由此引发出一个什么道理?答:“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作者由此引发出一个道理,即凡事必须目见耳闻,不可主观臆断。问:作者认为世人不能准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是什么?答:第一,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第二,渔工水师是知道的,但是“不能言”即指不能很好地用语言表达出来或用文字记载下来。三.解题精析1.石钟山记的第二段,作者描绘了一幅阴森可怖冷清凄厉的石钟山夜景,用意何在?分析:石钟山记是一篇带有考辨性质的游记,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一般游记,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都是以景物描写为主,寄情于景,借景抒情,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寄情于景,借景抒情,以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本文的景物描写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动有静,有形有声,十分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它着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打下伏笔。2石钟山记中三次写到作者的“笑”,请简要说明这三次“笑”的含义。分析:这三次“笑”的含义各不同。第一次是在小僧于乱石间扣之时,作者“固笑而不信”,意思是不以为然;第二次是作者找到石钟山命名缘由之后“因笑谓迈曰”,其意为得意的笑;第三次是在文章最后点明写作意图时“笑李渤之陋”,意为讥笑。四.巩固提高(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桴(f)止响腾 山上栖鹘(g)B铿(kng)然有声 至莫(m)夜月明C钟磬(xn) 汝识(zh)之乎D硿硿(kng)焉 周景王之无射(sh)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思厥先祖父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弟子不必不如师可谓智力孤危存亡之理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 B. C. D.3.下列几组多义词的义项归纳不正确的是( )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道理)A理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梳理) 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讲道理)B鼓 齐人三鼓(战鼓) 微风鼓浪(鼓动) 噌吰如钟鼓不绝(振动)C与 与尔三矢(给)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和)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赠给)4.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来)(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应当,一定)(3)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4)此三者,吾遗恨也(愤怒)(5)及凯旋而纳之(接受)(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你的)(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眼泪)A B. C. D.5.下列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不风浪不能鸣也。 译文:虽然大风浪也不能发生声响。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译文: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C有大石当中流。 译文:有块大石头挡在水流的中央。D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译文:郦道元见到的和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6.下列加点词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1)函梁君臣之首(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4)沛公军霸上(5)火尚足以明(6)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9)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A. B.C. D.7.选出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C虽大风浪不能鸣也D有亭翼然临于亭上者8.与“一鼓作气”中“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师旷鼓琴 B.微风鼓浪C.填然鼓之 D.虎鼓瑟兮鸾回车(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1.“是说也,人常疑之”与“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中的两个“是”意义相同。( )2.“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意思是说渔夫船工虽然知道(石钟山发声的原因)却不能说话。3.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四个伶人。( )4.伶官传序是史论,引史评史,就史论史,在真实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客观分析评论,从中归结出发人深思的道理,告诫人们汲取历史教训,这是史论文章的目的和特点。( )5.“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这一句子既是省略句,也是介词结构后置句。( )(三)填空题:1.欧阳修,字 ,号醉翁,晚年号 。他是 的奠基者,是北宋中叶 运动的倡导者,著有 。2.“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 、 、 、 、 、 。3.作者在实地考察石钟山后,悟出的一个道理是 。(用原文回答)(四)简答题: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分别写出上文中表现其“盛”和“衰”的句子。(1)“盛” (2)“衰” 2.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五)课外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如下问题。郑善果母者,年二十而寡。性贤明,有节操,博涉书史,通晓治方。每善果出听事,母恒坐胡床,于障后察之:闻其剖断合理,归则大悦。若行事不允,或妄瞋怒,母乃还堂,蒙被而泣,终日不食。善果伏于床前,亦不敢起。母方起谓之曰:“吾非怒汝,乃愧汝家耳。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汝既年小而孤,吾寡妇耳,有慈无威,使汝不知礼训,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汝自童子承袭茅土,位至方伯,岂汝身致之邪?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瞋怒,心缘骄乐,堕于公政!”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善果曰:“儿封侯开国,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何自勤如是邪?”答曰:“呜呼!汝年已长,吾谓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至于公事,何由济乎?今此秩俸,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当须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妻子奈何独擅其利,以为富贵哉!又丝枲(x,麻)纺织,妇人之务,上自王后,下至大夫士妻,各有所制。若堕业者,是为骄逸。吾虽不知礼,其可自败名乎?”1.对下列四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行事不允,或妄瞋怒。 允:公平B在宫清恪,未尝问私。 恪:谨慎而恭敬C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副:符合D岂汝身致之邪? 致:导致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 母何自勤如是邪? 以身徇国,继之以死。 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A两个“勤”字相同,两个“徇”字不同B两个“勤”字相同,两个“徇”字也相同C两个“勤”字不同,两个“徇”字相同D两个“勤”字不同,两个“徇”字也不同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奉洒扫:指从事家务。B当须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先君:指已经去世的父亲。C汝自童子承袭茅土。承袭茅土:指承袭公侯的爵位。D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夜分:指夜尽时分。4.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吾谓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A我以为你懂得天下的道理,现在听到这话,才知道你仍然没有懂。B我以为你懂得天下的道理,现在听到这话,所以才说你仍然没有懂。C我以为你懂得治理天下,现在听到这话,所以才说你仍然没有懂。D我以为你懂得治理天下,现在听到这话,才知道你仍然没有懂。5.或妄瞋怒 何由济乎A或者狂妄地发怒 凭借什么才能成功呢B或者狂妄地发怒 有什么理由能成功呢C或者胡乱地发怒 有什么理由能成功呢D或者胡乱地发怒 凭借什么才能成功呢6.独擅其利 若堕业者A独自专占其利 你对正事怠惰B独自专占其利 如果对正事怠惰C独占擅用其利 如果对正事怠惰D独占擅用其利 你对正事怠惰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郑母教子为官清正有关的一组是( )吾非怒汝,乃愧汝家耳。在官清恪,未尝问私。吾亦望汝副其此心。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ABCD8.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郑母感慨善果是个年幼的孤儿,自己又是寡妇,有慈无威,未能教他懂得礼训,教导他不要心缘骄乐,堕于公政。B郑母希望善果应该仿效其父,要在官清恪,不问私事,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做一位无愧于家国的忠勤之士。C郑母鼓励善果处理政事应该剖断合理,同时又劝戒他不要妄加瞋怒,行事不允,骄逸堕业,以负荷忠臣之业。D郑母认为善果自小袭爵封侯,位居三品,但却不是自身致之,要求他能够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以报答天子之恩。五.自我反馈(一)1.B (A.“鹘”读“h”, C.“磬”读qng D.“射”读y) 2.C (祖父:古,祖辈和父辈,今指爷爷;非常:古指“不平常的”,今是“十分”的意思;智力:古指智慧和力量,今指智慧;故事:古指旧事,前例,今为一种文学样式。) 3.B (击鼓,振动,乐器名) 4.C (推究,遗憾,收藏哭泣) 5.A (即使是有大风大浪也不能发声) 6.D 7.C (使动用法,其余为名词作状语) 8.C (击鼓A、D 弹奏 B.振动)(二)1. 2.(渔工水师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3.(本文选自新五代史)。 4. 5.(三)1.永叔,六一居士,宋代散文,诗文革新,欧阳文忠公集2.欧阳修 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四)1.盛: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衰: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作者在此进一步谈论,用“故”字承接上文,再次评论庄宗的盛衰,引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的教训,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忘记了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也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深化了中心论点。(五)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词义。四选项,每项一个实词,已作解释,要求选出解错的一项,又是一个新出现的题型。这种类型的题,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先看词义:B项的“恪”,词义较单纯,常见,不错;A、C项的“允”、“副”是多义词,也常见,不错。再看D项的“致”,“导致”与句意不符,应释为“得到”,全句意为“难道是你自己得到的吗”。而现代汉语中的“导致”意思是“引起”,后面一般不接具体事物,而接某事件产生的结果,因此不能用来解释原文中的“致”字。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词义,采用两相比较、考查异同的方式。要认清“勤”、“徇”的意思,及两“勤”、两“徇”之间的含义是否不同。第一句中的“勤”可译为“勤劳”,第二句中的“勤”可译为“辛劳”,但这两种翻译的词语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徇”是“殉”的通假字,意思是“为了某种目的而死”,两个“徇”属同一义项。3.答案:D解析:本题侧重从文化常识的角度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D项内容,出自初中教材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夜分是十二时辰之一(黄昏、人定、夜分、鸡鸣、昧旦、平旦、朝食、隅中、日中、日仄、晡时、日夕),相当于夜里23时至1时,又如“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A项的“奉洒扫”是古代男尊女卑思想的反映,这从“妇”字的古体“从女持帚”会意即可看出,妇女是给男子执箕帚打扫卫生供使唤的人,故古代称嫁人作妻为“奉箕帚”,后遂成为从事家务的代称。B项的“先君”涉及的是古代称谓,父是一家之主,犹一国之君,故可称君,“先”则是对已去世人之称,如“先君子尝言”(左忠毅公逸事)。C项的“承袭茅土”是古代分封仪式的遗迹。古代分封诸侯先筑五色土为坛(即今中山公园的社稷坛),一方一色:东青西白北黑南赤中黄。分封某方诸侯即用白茅包取某方色土授之,叫“胙土分茅”。“胙”本指祭肉,祭后赐给有关人员,故表赏赐。此处用作爵位的代称。这是土地一课中知识的迁移运用。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立足点是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和对虚词的理解。孤立地看,“天下之理”既可理解为“天下的道理”,又可误解为宾主前置的“治理天下”的意思,但根据语境,只能理解为“天下之理”。“故”字可理解为“所以”,也可理解为“仍然”,如“累官故不失州郡”(赤壁之战)。这个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全员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包及答案
- 课件中大括号的使用
- 2025年摄影测量员技能鉴定模拟题及解析
- 2025年管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小学生简笔画教学课件
- 2025年自动化控制工程师高级面试题
- 课件上传解析失败的原因
- 2025年美容整形咨询师初级培训课程与模拟题
- 课件、看书、诗歌、文案简短
- 2025年安全创新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 膝痹中医护理方案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 铸造基础知识及常见铸造缺陷简介演示
- 中式烹调师(高级技师考试资料)
- 仓储技术与库存理论简论
- 日地空间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发展和预报研究课件
- 西安大唐不夜城的项目整体推广的策略提案的报告课件
- 可下载打印的公司章程
- 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记录表(共7页)
- 公开课教学评价表
- 消防验收规范标准(最新完整版)19844
- 教研工作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