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讲解.pptx_第1页
中药的讲解.pptx_第2页
中药的讲解.pptx_第3页
中药的讲解.pptx_第4页
中药的讲解.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黄 中医基础理论 方惠娴王烨韩琦吴大洲周琦李洪海 别名 将军 黄良 火参 肤如 蜀大黄 锦纹大黄 牛舌大黄 锦纹 生军 川军 来源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 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 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 下瘀血 血闭 寒热 破癥瘕积聚 留饮宿食 荡涤肠胃 推陈致新 通利水谷 水谷 一作 水谷道 调中化食 安和五脏 名医别录 平胃 下气 除痰实 肠间结热 心腹胀满 女子寒闭胀 小腹痛 诸老血留结 古籍摘要 药性论 主寒热 消食 炼五脏 通女子经候 利水肿 破痰实 冷热积聚 宿食 利大小肠 贴热毒肿 主小儿寒热时疾 烦热 蚀脓 破留血 日华子本草 通宣一切气 调血脉 利关节 泄塑滞 水气 四肢冷热不调 温瘴热痰 利大小便 并敷 切疮疖痈毒 古籍摘要 本草纲目 主治下痢亦白 里急腹痛 小便淋沥 实热燥结 潮热谵语 黄疸 诸火疮 药品化义 大黄气味重浊 直降下行 走而不守 有斩关夺门之力 故号将军 专攻心腹胀满 胸胃蓄热 积聚痰实 便结瘀血 女人经闭 配伍研究应用 伤寒论 共16首大黄方剂中 金匮要略 有22首应用大黄的方剂 剂量应用规律研究 伤寒论 的汤剂中大黄每方最大用量为大陷胸汤的6两 次之则为大承气汤之4两 每服大黄用量 汤剂中最高者为大陷胸汤 达三两 最低者为枳实梔子豉汤如博棋子五六枚 丸剂而言 最大用量则是麻子仁丸的一斤 而丸剂中 每服用量最高为抵当丸 达每服3 4两 最低者为麻子仁丸 每服量估值为0 027两 仲景从证用方 从方取量 剂量大小不一 功效悬殊 其用大黄大剂量4 6两 甚者1斤 意在攻逐实邪 中剂量为2 3两 用于攻下寒结 泄热逐饮 泻火降逆 利湿退黄 活血祛瘀 小剂量为1两 甚者仅3分 如用于清心除烦的栀子大黄汤 泄热逐饮的己椒苈黄丸 活血化瘀的鳖甲煎丸和大黄虫丸 根据病情缓急来决定用量 一般病情急时用量大 病情缓时用量小 炮制方法 方中注明炮制方法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酒洗 酒浸 蒸制 大承气汤中大黄酒洗 借酒性上行 直达阳明巅顶 则既有通腑泻下之功 又能清泻中上二焦之火热 抵当汤中大黄以酒浸 意在增强其荡涤破逐瘀血之力 大黄虫丸中大黄蒸制使用 从现代药理研究分析 大黄蒸熟后既可减少其泻下成分 又可增逐瘀活血之功 剂型 仲景用大黄是以入汤剂为主 取汤剂吸收快 作用强 疗效迅速而显著的特点 其中入汤剂者大承气汤 厚朴三物汤 茵陈蒿汤 此三方为后下 前二方取其峻下之力 以荡涤实邪 后一方乃受方中药物茵陈 需先煎 使不走表而向下 所制 若非急下 则多与他药同煎 入丸剂者 如鳖甲煎丸 大黄虫丸 下瘀血汤以丸剂缓诸药之刚烈 而达祛瘀不伤正的目的 麻子仁丸炼蜜为丸 取甘缓润肠之意 己椒苈黄丸为蜜丸 意在缓下水饮 皆取丸剂缓攻之意 大黄功效配伍 邪热攻实 大黄配芒硝软坚散结 大承气汤 大陷胸汤 大陷胸丸 桃核承气汤及调胃承气汤 素问 至真要大论 曰 火淫于内 治以咸冷 热淫于内 治以咸寒 两药相伍共奏苦寒泄热 咸寒软坚之功 达到攻积导滞 泻下通便的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 生大黄配芒硝能明显加快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 大黄配枳实 厚朴行气泄满 见于大 小承气汤 一则泄有形之瘀血 一则泻无形之气滞 共奏泄热通便之功 大黄配火麻仁润肠通便 为缓下实热燥结良剂 火麻仁甘平 润肠通便 佐以大黄泄胃热 古语有言 热积则胀 两药相伍邪热自去 大便通畅 腹胀消 大黄配附子大黄附子汤泻下寒结 为温下寒结代表方 逐瘀通经 大黄配桃仁 虫 为祛瘀的基础方桃核承气汤 抵当汤及抵当丸抵当汤破血攻瘀的峻剂 主治瘀血闭经 大黄蛰虫丸缓中补虚治干血劳 鳖甲煎丸破瘀消 软坚散结积诸证 虻虫 水蛭等虫类活血药嗜血 善潜血分 易破瘀积恶血 与大黄相配增强活血消癥之力 解毒消痈 大黄配丹皮 桃仁 冬瓜仁 芒硝 共奏解毒散结 排脓消痈之功 大黄有泻热毒 破积滞之功 仲景将其与丹皮 冬瓜仁 桃仁等配伍 名为大黄牡丹汤 用于治疗肠痈 泄火降逆 大黄配黄芩 黄连 苦寒之品 大黄黄连泻心汤和泻心汤类 直折其热 治气逆火升之吐衄证血 配补虚药 大黄配甘草 治胃有积热 腑气不通之食已即吐 调胃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和桂枝加大黄汤 大黄配伍芍药大柴胡汤 麻仁丸和桂枝加大黄汤 加强缓急通便功效 主治胃中有热 脾阴不足所致的大便秘结 腹满而痛等症 备急千金要方 脾脏方 秘涩第六 治 脏气不调大便难 胀满闭不下 胀满不通 等症时也多有大黄芍药配伍使用 配利水药 大黄配甘遂大黄甘遂汤水血兼攻治妇人产后水血互结血室 腹满小便不利者 大黄配葶苈子 防己 椒目己椒苈黄丸利湿从大小便外出 达到前后分消水饮 利尿逐水兼施 利胆退黄 大黄配茵陈祛湿退黄 泻热逐瘀 大黄配栀子清心除烦 治湿热黄疸轻证 大黄配芒硝 栀子 黄柏 治湿热黄疸热盛里实证 绛雪园古方选注 载 茵陈散肌表之湿 得大黄兼泻中焦之郁热 栀子逐肉里之湿 得大黄则兼泻上焦郁热 茵陈 栀子其性轻浮 与大黄共入气分 泄热利小便 建退黄之功 大黄配伍桂枝桂枝加大黄汤 主治太阳表不解 误下伤脾所致的腹痛 绛雪园古方选注 认为 大黄入于桂枝汤中 欲其破脾实而不伤阴 大黄配柴胡大黄配伍柴胡见于大柴胡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治邪在少阳 兼有阳明里实的腹痛拒按治的胃郁热 胁腹满痛 呕吐下利证 大黄煎煮方法 大黄方剂分别有五种热加工方法 分别为长 中 短时间煎煮 与及麻沸汤渍及兑蜜合坊而不煎煮 泻下能力以煎煮约20分钟的大承气汤为最强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 则时间越长 泻下能力愈弱 麻沸汤法则为取气而不取味 泻下能力弱 大黄临床使用 用生大黄10 20g 木香10g 开水浸泡后饮服 治疗胆绞痛 总有效率91 1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1 3 183 单用大黄各种剂型 治疗急性胰腺炎266例 痊愈259例 无效7例 尿淀粉酶恢复正常平均2日 腹痛消失3日 发热消退5日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0 7 1 用大黄配白及 治疗36例急性胃粘膜病变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总有效率91 7 宁夏医学杂志 2001 2 119 以大黄丹参汤为主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肾炎 均获良效 吉林中医药 2001 3 28 另有用大黄治疗冻伤 脂溢性皮炎 带状疱疹及高脂血症 肥胖症等 现代药理学研究 大黄含有蒽类衍生物 苷类化合物 鞣质类 有机酸类 挥发油类等 增加肠蠕动 抑制肠内水分吸收 促进排便 大黄抗感染作用 对多种G G 都有抑制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