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范本2019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五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编 辑:_时 间:_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所好(ho)2.所恶(w)3恶乎成名(w) 4.无適(d)二、通假字1富而可求也通如,如果2若臧武仲之知 通智,智慧,聪明3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通约,贫困三、古今异义1子路问成人古义:完美无缺的人今义:成年的人2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古义:不摆脱今义:不到某一个地点去或不同意从事某项活动3颠沛必于是古义:按照这个今义:表承接关系的连词4君子义以为上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5造次必于是古义:慌忙,仓促 今义:轻率,莽撞四、一词多义1信2修3尚4道5然6而五、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以告者过也过:说错2饭疏食饮水 饭:吃饭(二)形容词作名词1富而可求也 富:财富2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贫、贱:贫、贱的生活3不义而富且贵 富、贵:富、贵的生活(三)使动用法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终:使终了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表判断)(二)省略句1以(之)告者过也 (省略代词)2不义而(得之)富且贵 (省略动词)(三)状语后置句1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于公明贾”作状语,后置)2文之以礼乐(“以礼乐”作“文”的状语,后置)(四)宾语前置1德之不修(“德”作“不修”的宾语,前置)2君子义以为上(“义”作“以”的宾语,前置)(五)主谓倒装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信乎”作谓语,前置)课文译注(1)(2)(3)(4) 终了;使一顿食终了,即吃完一顿饭。之:结构助词“的”。造次,颠沛:均为形容词作名词,在此作状语,解释为:匆忙的时候,(5)(6)(7)(8)(9)(10)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评析吃粗糙的饭,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乐趣也在这中间啊。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合于道义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评析见到利益就想到道义,面临危难就挺身而出,甚至付出生命,长期处于贫困之中却不忘记平素的诺言,也可以成为完美无缺的人了。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富有智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谈到这里,孔子还认为,有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的时候,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尤其是文章提出的“见利思义”的主张,即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要考虑是否符合义,不义则不为。这句话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问题1选文2,“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其然?岂其然乎?”孔子连续发问的目的是什么?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公叔文子的“义然后取”的由衷赞美。问题2选文4中的内容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利欲观?明确任何人都不愿意过贫穷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的生活,但必须通过正当的途径去获取。问题3选文5中,孔子把什么作为人格完美的重要条件和手段?说明了什么?明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说明了孔子对“义”的推崇。问题4选文6中,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是对君子的“赞赏”还是“要求”?明确这是“要求”。孔子告诫后人,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问题5孔子提出的“九思”,对于他的“富”“贵”的观点有何作用?明确文章所选文段大多是孔子对富贵的态度和人生观点,语段6提出的“九思”,表面上看来与财富无关,其实,那最后一思“见得思义”,就是对义利观的进一步阐述,即见到财利,就要考虑是否合乎“仁”。也就是说,取得富贵的标准底线就是“仁”,合乎“仁”的,取之,不合的,舍之。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久要不忘平生之言B闻义不能徙C颠沛必于是 D非其鬼而祭之解析:A中的“要”通“约”,贫困。答案: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即使)B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安居,享受)C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哪里)D人不厌其言 (满足)解析:D项中的“厌”意为“讨厌”。答案:D3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即使/虽然;B项,通“如”,表假设/表修饰;C项都是介词,用;D项,代词/主谓间结构助词,不译。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义然后取 B饭疏食饮水C己欲达而达人 D以告者过也解析:A、B、D三项,名词活用为动词,C项,使动用法。答案:C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58题。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论语宪问)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真实、不虚)B夫子时然后言 (按时)C岂其然乎 (正确)D人不厌其言 (满足)解析:B项,时,“在适当的时候”;C项,然,“这样”;D项,厌,“讨厌,厌恶”。答案:A6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与相同,与不同B与相同,与相同C与不同,与相同D与不同,与不同解析:句中“于”为介词,对于;句中“其”,代词,他;句中“其”,代词,这。答案:A7下列各项关于选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释了“义然后取”的思想。B凡事要守道,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因此,孔子反对追求荣华富贵,只要能坚守道义,就是人生的最大快乐。C孔子对公叔文子的态度是肯定的。D孔子强调对富贵财利的追求必须合乎道义,这种思想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解析:B项,孔子并不反对追求荣华富贵,只是要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坚守道义。答案:B8选文中“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对这番言论如何理解?答:_答案:孔子听说卫国的公叔文子好像是“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的人,于是便问公明贾。公明贾认为别人的话言过其实了,他于是详细解说了公叔文子的言行。从公明贾的话中,我们看到公叔文子确实不错,不该说话的时候不说,不该笑的时候不笑,最关键的是他见利思义,不该取的时候不取,该取的时候就理所当然地取为己有。所以,公叔文子能够这样,使孔子不大敢相信。但是文句中传达出来的精神内涵是值得我们品味的。(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战,必败。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不复于王而遁。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王曰:“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遂伏剑而死。王曰:“请成将军之义。”乃为之桐棺三寸。加斧锧其上。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荆之为四十二世矣,其时有臣如子囊欤?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廷。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返,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服罪,人臣之义也。”于是乎伏斧锧,请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服罪哉?子复事矣。”石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不去斧锧,殁头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注桡:弱。桐棺三寸:墨子节葬下云:“(禹)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后以“桐棺三寸”代指质地朴素的棺木。政廷:执法官。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B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C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D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解析:“父”“王”“石渚”在句中均作主语,据此断句即可。答案:C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黔首、黎民、庶民、孤、孺人都有百姓的意思。B司寇,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空、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后世也用作刑部尚书的别称。C万乘,一万辆兵车。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帝王。D斧锧,亦作“斧质”。斧子与铁,古代刑具。行刑时置人于上,以斧砍之。解析:“孤”是君主的自称,老子:“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为孤、寡、不谷。”而“孺人”是妇人的称呼,礼记:“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答案:A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动必缘义”与“行必诚义”互文,意思是:“举动”一定要依据道义,实行道义。B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伏剑而死,荆王追悔莫及,赐他一具桐木棺材并“加斧锧其上”。C文中认为,在荆国历史上,子囊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其节操不单单激勉于一代人臣。D文章写孔子、子囊和石渚的事迹,意在彰显儒家所谓的“廉耻”“仁爱”与“忠孝”。解析:B项中“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与“荆王追悔莫及”的说法错误。答案:B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译文:_(2)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译文:_答案:(1)将军撤兵,是因为这样做有利。现今确实有利,将军为什么还请处死刑呢?(2)一国之主的忧虑是,社稷存而不知为什么存,社稷亡而不知为什么亡,这就是存亡之危多次出现的原因。参考译文:君子独自行事,举动一定要遵循道义,实行道义。孔子谒见齐景公,景公赠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的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 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孔子本是布衣,官职不过为鲁国司寇。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的显扬,孔子对待取舍的态度一丝不苟啊! 荆国与吴国即将交战,荆国军队人数少,吴国军队人数多,荆国将军子囊说:“我们与吴国交战, 一定会打败仗。这样就使荆国军队溃散,使君主声名被玷污,使荆国领土丧失,忠臣不忍这样办。”他没有告诉荆王就撤兵了。子囊带军队到达都城郊外,派人向荆王转达他的请求,说:“请处我死刑。”荆王说:“将军撤兵,是因为这样做有利。现今确实有利,将军为什么还请处死刑呢?”子囊说:“临阵撤兵的将军不受惩罚,那么今后为王率领军队的人,都会借不利于国家的名义来效法我而退缩。倘若这样,则荆国最终还是天下的弱者。”于是以剑自刎。荆王说:“允我成全将军的义节。”于是赐子囊一具桐木棺材,上面放置斧锧。 一国之主的忧虑是,社稷存而不知为什么存,社稷亡而不知为什么亡, 这就是存亡之危多次出现的原因。荆为国者已有四十二世,这期间有像子囊这样的人臣吗?子囊的节操,不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 荆昭王为政时,有士名叫石渚。他为人公直无私,昭王任命他为政廷。有人杀了人,石渚追捕凶犯,得知杀人者是自己的父亲,便掉转车头返回,站立在殿庭上说:“杀人的,是我的父亲。对父亲执行刑罚,我不忍;私庇罪犯,枉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抛却国法当接受惩处, 这是人臣应恪守的义理。”于是伏在斧锧上,请昭王下令处死。昭王说:“追捕犯人但没有追到,怎么一定要惩处你呢?你还是履行职责去吧。”石渚谢绝,说:“不钟爱自己的父母,不能称作孝子。为君主职事而枉法,不能称作忠臣。您下令赦免我,是为君者的仁惠。不敢枉废国法,是人臣的品行。”石渚不离斧锧,在昭王廷前断头而死。执法者枉法必被处死,父亲犯了法但不忍捉捕,君主赦免他却不承受。石渚作为人臣,可称得上既是忠臣又是孝子。三、语言表达1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孔子、孟子谈道德,战国的策士却谈利害。苏秦游说六国结成联盟,是从利害关系立论,说得娓娓动听,六国的君主言听计从。策士一席游说便能立刻取得封侯拜相的荣耀。张仪瓦解六国的聪明,也是从利害关系立论,说得娓娓动听,六国的君主又是言听计从。普通人只知道有利害不知有道德,所以孔子、孟子终身没有被君王重用。同样是就利害立论,为什么极端相反的两种游说,都能打动人?原来,苏秦的利害,是就大而远的而言,张仪是就小而近的而言。常人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害,即使关羽、周瑜、吕蒙和陆逊这样有才智的将领,尚且不免被眼前小的利害迷惑,何况是六国昏庸的国君?所以张仪的话,一说就见效。(1)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顺序已被打乱,请准确排序。(只写序号)答:_(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答:_答案:(1)(2)策士以利害游说六国很有效。14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1)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的主要结论是:_(2)对于上述图表所显示的现状,请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提出一条建议。(不超过70个字)答:_答案:(1)大多数“90后”大学生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自己的成长有重要作用,少部分学生还没有意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2)建议借助媒体等多种途径,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同时,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意识,使之与时俱进,让更多的大学生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论 孔 子顾准“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而不是归周”,确实打中了孔子的要害。孔子梦想的是西周秩序“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具体一点说,他梦想的是一个周天王在发号施令,这个周天王下面有等级森严的一套贵族、诸侯、卿、大夫。从天王到大夫,尊贵的等级有差别,然而他们都不同于庶人,是庶人之上的一个贵族阶级,他们的尊严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维持这套秩序的办法是正名,是教化。从孝悌开始的教化,使得庶人对贵族和贵族阶级上下相互之间都井然有序,贵贱有别,就像儿子对父亲,幼弟对长兄一样。问题在于,在春秋的大乱之世,礼乐崩坏,兼并盛行,犯上作乱已经成了家常便饭的时候,怎么办?孔子在春秋中虽然“天王”长“天王”短,晋文公召周王到河阳,他还要写成“天王狩于河阳”,但却肚里有数,这个天王不行了,“我其为东周乎”,要另起炉灶,弄出至尊的偶像,旁边有一个事实上至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徽外国语学院《教育数字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树人学院《GNSS原理与应用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知识产权法(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不动产测绘与建库》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图形设计(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劳动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运城学院《发酵食品与工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电视播音与主持》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大学英语(英语演讲入门技巧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商厨厨房设计方案
- 《融资融券交易技巧》课件
- 低空经济专业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
- 临床试验违背方案
- 水土保持技术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DB32T 4919-2024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诉求分类与代码
- 项目立项审批制度
- 员工自愿放弃社保声明书范本
- 第13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中职高一下学期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全一册
- 2025年日历(日程安排-可直接打印)
- 【MOOC】奥运裁判教你学规则(排球篮球)-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维修服务保密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