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pdf_第1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pdf_第2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pdf_第3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pdf_第4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the graduate school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research on the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educ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 thesi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by hao hongtao advised by associate prof. miao guo long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law december , 2012 承诺书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本硕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 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 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本人授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 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承诺书) 作者签名: 日 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与教育一直是国际高等教育界持续重视与关注的课题。 伴随着社 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理论不断完善,内容不断充实,实践手段日 益多样化。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全球化趋势凸显的今天,特别是在当代高等教育由精英式培养 逐步走向大众化普及的形势下, 大学生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使命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 而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却逐步落后于社会的变迁与发展,表现出其狭隘性和局限性,加强当代大学 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并付诸实践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及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在综述了国外、 国内关于高校责任意识教育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分析了大学生责 任意识的内容以及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通过大量相关文献的阅读和取证, 指出我 国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不甚乐观,存在着生命责任意识淡漠、家庭责任意识弱化、社会责任 意识不强、 生态责任意识模糊等主要问题, 在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方面存在着教育内容部分缺失、 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高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不强等方面的不足。最后从问题解决的角度入手, 指出要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并积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责任意识教 育体系。 集中分析了高校的主阵地作用、 家庭高校社会的合力作用、 网络优势、 传统文化的渗透、 国外的先进经验等在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体系构建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 ii abstract fostering and education of young college students the consciousness of responsibility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continued attention by the higher education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changing times, the educational theories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responsibility for young college students have been improved constantly, the content has been enriched continuously, and the practical means has become diverse increasingly. it is an age that knowledge economy to be flourished and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to be obvious. in the trend that higher education is fostered by elite towards a situation of mass popularity, status and miss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s undergoing a qualitative change.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has fallen behind soci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showing its narrowness and limitations. it is significant to enhance the education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responsibility among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put it into practice. in this thesis, i summarize related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analyze the contents of colleg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responsibility as well as its intension and features. through reading and testifying related document, i find that some chinese students have less consciousness about life responsibility, family responsibil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cological responsibility. moreover, the education has partial deletion,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has become separated and the cooperation education of family and society is week. finally, from the angle of problem solving, i think w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consciousness of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ombine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build an education system of comprehensive, three-dimensional consciousness of responsibility. at the same time, i focus on analyzing the main front role of university; the role of family, college and society together; the network edge; the penet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positive role of foreign advanced experience.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the consciousness of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research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目 录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 1 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 1.1.1 研究背景 . 1 1.1.2 研究意义 . 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3 1.2.1 国外关于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研究 . 3 1.2.2 国内关于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研究 . 6 1.3 本课题研究路径、方法及创新点 . 7 1.3.1 研究路径 . 7 1.3.2 研究方法 . 8 1.3.3 创新点 . 9 第二章第二章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学理分析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学理分析 . 1010 2.1 责任与责任意识 . 10 2.1.1 责任的涵义与产生 . 10 2.1.2 责任意识的涵义及作用 . 11 2.2 大学生责任意识内容 . 13 2.2.1 生命责任意识 . 14 2.2.2 家庭责任意识 . 14 2.2.3 社会责任意识 . 14 2.2.4 生态责任意识 . 15 2.3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 . 15 2.3.1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内涵 . 15 2.3.2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特点 . 16 第三章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存在的问题及责任意识教育的不足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存在的问题及责任意识教育的不足 . 1818 3.1 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 . 18 3.1.1 生命责任意识淡漠 . 18 3.1.2 家庭责任意识弱化 . 19 3.1.3 社会责任意识不强 . 20 3.1.4 生态责任意识模糊 . 21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 - iv - 3.2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的不足分析 . 21 3.2.1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内容存在不足 . 21 3.2.2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 . 22 3.2.3 高校、家庭、社会在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方面合力不强 . 23 第四章第四章 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构建全方位责任意识教育体系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构建全方位责任意识教育体系 . 2424 4.1 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 24 4.1.1 现代教育发展的普遍共识 . 24 4.1.2 大学生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 24 4.1.3 大学生进行创造性社会实践的必要条件 . 25 4.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 25 4.2 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 . 26 4.2.1 尊重关爱生命 . 26 4.2.2 强化家庭责任意识 . 27 4.2.3 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 27 4.2.4 树立生态责任意识 . 27 4.2.5 责任意识教育重在践行 . 28 4.3 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责任意识教育体系 . 28 4.3.1 发挥高校在责任意识教育方面的主阵地作用 . 28 4.3.2 发挥家庭和社会在责任意识教育上的协同作用 . 30 4.3.3 充分运用网络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渗透 . 31 4.3.4 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相结合 . 31 4.3.5 汲取国外先进责任意识教育经验 . 32 结结 语语 . 343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3535 致致 谢谢 . 3737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383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人类社会以崭新的姿态进入 21 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 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 由此催生的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彰显。 在现今社会形势下, 世界上各国软硬实力的较量日趋白热化, 其中人才作为重要的国力资源指标, 其作用凸显出来, 日渐成为国力较量的最重要衡量指标。因此,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的中高端人才是一个社 会前进的不竭动力。 伴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发展强化并不断完善教育,大学生在青年群体中的比例已经 越来越大。掌握着现代化科学知识和充满雄心壮志的大学生群体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是 中华民族崛起复兴的希望。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共青团成立 8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上曾经语重心长 地说:“从一定意义上讲,青年的茁壮成长以及发展成才决定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年 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一代 的状况。要以对今后十年乃至下个世纪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命运高度负责的精神,着眼于培养 广大青少年” 1。 社会主义事业要发展壮大, 关键在于要培养出一批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青少年是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希望,按照社会的期望与要求培养其良好的德行与品格,培养其富 有社会责任感,是时代的要求。社会责任感是一切美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也是社会存续的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 世纪教育报告一文中指出:“21 世纪乃至未 来的教育,不但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和处理事务的能力,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具备的 良好的德行和完美的品格,具备在社会中立身做人的承担能力和责任意识,现代社会的发展, 需要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人,有志有为、德才 兼备的人” 2。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 出:“要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3” 。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现代化及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各种形势下的有利局面为新时期 1 江泽民.在纪念共青团成立 8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 2002,5 月 15 日第一版. 2 潘月华.浅谈初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构建j.教育学,2001.01(下半月 a 版).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百度百科,2004.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取得了明显 进展。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在现如今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在充斥着 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现代社会,青年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日趋复杂、荆棘丛生,在这其中有相 当比例的青年大学生开始产生政治信仰比较迷茫, 甚至是价值趋向扭曲, 社会责任感日渐淡化、 缺失等严重的问题。 作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大学生群体是被寄予厚望的并且最具 活力的知识青年群体。他们肩负着继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振 兴发展中华民族的崇高历史使命。这些历史重任社会的厚望,民族的期望,要求他们必须 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这些责任意识不仅包括个体生命责任意识、家庭责任意识,还包括社会 责任意识和生态责任意识。青年大学生只有很好地具备这些责任意识,才能担负起国家和社会 赋予的重任,才能谈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因此,青年大学生群体的责任意识教育事关重大, 也是当今国际教育发展的潮流与趋势。 1.1.2 研究意义 研究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社会形态的发展,多元化价值 观念的日趋形成,促使人日渐形成多元异质的责任观念。但无论是多么异质多元的责任观念都 是以个体具备责任意识为前提的。和谐社会的发展和完善需要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来促使社 会不断进步,使社会形态更加文明。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大学生日趋独立,敢于维护和追求自 己的利益,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在这种强烈的追求自我意识的状态下,部分大学生 对国家、社会、集体的社会责任感开始不断走向弱化。研究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问题有着深 远的理论意义,我国关于责任意识问题研究相比较西方国家起步较晚,针对大学生这一独特的 群体进行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指导性的实践更是相对薄弱,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当 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层次不一,对自我责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生态责任等认知不清,甚至 有的人连基本的认知都没有, 这使得有相当比例的当代大学生难以担负历史赋予的重任。 因此, 研究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问题,对于我们的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长远发展而言,对于此领域的 理论建设和指导性实践而言,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首先,从国家和时代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以坚定的步伐迈 向 21 世纪,在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时代理念的社会主义新形势下,在追求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的定义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国家和社会不但需 要人才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和执行能力,而且更要求其富有责任意识,具备良好的德行和完美 的品格, 尤其对人才的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代大学生群体是 21 世纪 我国振兴和全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业的接班人,如何通过系统的培养和引导,使其能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担负起新时期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是一个摆在眼前的现实而又极为迫切的重大课题。 其次,从当代大学生目前的责任意识现状来说,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存在责任意识弱化的 现象。与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相对应的,我国在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教育培养方面也存在不少缺 陷和不足,如责任意识教育理论基础与西方国家相比略显薄弱、教育方法单一、教育内容空洞、 应用价值不高,教育目标不够明确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成效,使得 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自己,更加重视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最后,从大学生自身各项素质要和谐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使其自身不断成长进步角度来 看,社会主义新时期形势下,现代社会要求青年大学生的必备素质包括以下内容:健康的身体 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完美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富有社会公德和包容精神等等。现代社会文明要求公民把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公德品质作为 其最基本素质,而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整个社会事业建设的中坚力量,更应该把这些作为其必 备的核心素质。从已经达成共识的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的目标来看,如果我们培养出来 的大学生具备生命责任意识、家庭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生态责任意识,那么我们的大学 生责任意识教育就实现了目标,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就是成功的;反之,即使我们培养出来的 大学生是在专业技术领域的人才乃至天才,我们的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也是失败的。因此,对 现今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问题及教育培养问题进行深入思索探究,对如何培育当代大学生具备 良好的责任意识提出触及根本的方案与措施,对现阶段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对大学生群体 本身未来的发展,对大学生群体推动未来社会发展进步,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当前世界各国已经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问题,并且很早就在这一领域作了大量的 研究探讨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研究理论与实践工作的结合,彰显了一定的社会功能。随着 我国对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步伐的不断加快,借鉴国外成熟的研究理论和实践经验,实现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中国化的基础上走向国际化,对于我国未来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未来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言,无疑是一个好的开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关于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研究 20 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在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着重指出“高等教育首先要培 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任的公民” 1,随着这一观点的提出,各国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关 注上升到新的层面,高校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在各国不断深入开展,并取得了显著 效果,教育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大学生主流价值趋向继续按照期望的方向发展。 责任意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和突破口,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德育的目标就是 1 张宗海.西方主要国家的高校学生责任教育与启示j.高教探索,2002(3):39.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 4 培养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相统一的各类人才,道德教育培养的过程就是引导社会各类人才角 色定位与其责任实现统一的过程。因此,西方国家普遍重视德育理论的研究和完善,通过各种 渠道和实践手段去培养公民的责任意识, 培养符合社会期望的人才。 研究西方的德育理论建设, 对于我国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建设,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美国作为主要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其在德育理论研究领域起步最早,成果也最为丰富, 并将这些成果较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效。主要的理论流派有:1、价 值观澄清流派,代表人物:悉米西蒙(sidmey bsimon),梅丽尔哈明(mharmin)。价 值澄清学派在整个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学校道德教育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对我们今天 的道德教育体系至今仍然产生着不可磨灭的影响。2、逻辑推理价值观教育学派,代表人物:库 姆斯(jcoombs),穆克斯(mmeux)。该学派主张应该把逻辑知识引入价值观教育,把逻 辑推理形式应用于道德价值的判断过程之中。在道德推理的过程中,应首先确定公认的道德准 则,也就是说要首先确立普遍的道德标准,在这一准则之下再确定事情本身。道德准则作为逻 辑三段论的大前提,事实本身作为逻辑小前提,这样,就可以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这种道德 教育方式不但对教师帮助学生判断有关道德现象有益,而且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判断力也很有 帮助。 3、 体谅关心道德教育学派, 代表人物: 麦克菲尔 (peter mcphail) , 诺丁斯 (noddings) 。 体谅关心道德教育学派认为高校教育者应以关心体谅者的身份而不是教学者的身份来对学生进 行道德教育,教学者应淡化其职业角色意识,从而使学生在接受道德教育时,能够体验到自己 受到了教育者的关心,而不是纯粹基于职业角色本身的生硬灌输,这样学生才能产生同教育者 相似的道德情感共鸣,道德教育的目的也就潜移默化地实现了。4、完善人格道德教育学派,代 表人物:里考(tlickona),这一学派的观点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善人格,完善人 格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此外,西方的责任意识教育还涉及到存在主 义的道德教育理论、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等等。西方关于道德、责 任意识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学派主张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这些理论和研 究主张中一般都包含了供道德、责任意识教育实践的具体方法途径。 西方很多国家已经把进行责任意识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第一目标。美国的高校德育教育宗 旨是培养学生坚韧的独立承担能力、完备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觉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塑造青 年大学生拥有完备的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承担意识进而培养其健全的国家献身精神。 上个世纪 70 年代,美国在德育理论领域提出了“责任公民”的概念,其主要内涵是指:“要承认他人享有 法律上规定的各种权利的责任,遵守各种规则,信守诺言的责任,突出了责任意识教育的倾向 性” 1。 德国在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伊始,就对其目标做了明确设定。联邦德国教育总法中规 1 张宗海.西方主要国家的高校学生责任教育与启示j.高教探索,2002(3):9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定:“培养学生在一个自由、民主和福利的法律社会中对自己的行为有责任感” 1。后续的德育 理论建设和责任意识教育均按照最初界定的目标向前发展,理论建设成效和实践成效明显。 法国在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方面也比较明确,指出责任意识教育的目标是通过理论培养和实 践锻炼,塑造青年大学生在扮演社会角色时的独立承担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从而培养其健全的 社会责任意识。1977 年,法国通过法国教育体制改革文件提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 养自由社会的公民,使每个青年具有头脑,从而使他能够独立地重申社会协约,或他认为在需 要时能够修改这种协约” 2。 相比较美国德国等国家目标手段鲜明的责任意识教育,英国在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上采取 保守的方法手段。与此同时,英国不断吸取美国等国家在责任意识教育方面的实践成效,加大 高校在学生责任意识教育上的主导作用。在教育内容方面,英国则选择莱斯特中心通过一系列 技术分析和实证调查筛选出“四个核心”和“六个关系”,“四个核心”是指互相尊重、公正 合理、诚实、讲究信用;“六个关系”是指处理好与自我的关系、亲朋的关系、社会的关系、 整个人类的关系、非人类的关系、上帝的关系。同时莱斯特中心指出:“处理好这些关系的关 键是行为主体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3。 韩国日本等一些西化的亚洲国家在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目标和内容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借鉴 性,善于吸收国外的一些经验和成果,并能根据国情和教育体制予以吸收和创新,取得了良好 的实践成效。 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提供的现代德育教育理论框架下,研究此领域的学者和专家就责任 意识教育的形式做了长期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当代世界学校德育主要形式有两种,即全 面主义与目标主义。 全面主义德育教育以美国最为典型。 美国不但非常注重学生的基础性教育, 例如:“志愿服务实践”是各高校录取学生的考核指标之一,而且还通过非德育学科的逐步渗 透不断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大学生对责任的认同感。随着德育教育理论的不断细分与 发展完善,美国高校德育不断在德育理论的细分领域制定清晰的发展目标,表现出全面主义与 目标主义互为融合、互相促进发展的趋势。 英国和德国对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有一定的共同性,主要是:第一,通过宗教教育来进行; 第二,通过道德课来进行;第三,结合其他学科和活动来进行。在以德育课程为主要渠道进行 系统培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宗教教育的作用,体现出强烈的宗教性。 受西方影响,再加上善于吸收外来文化,日本等一些亚洲国家充分借鉴美国、法国、英国 的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形式和方法手段,并且很好的融合了中国的传统儒家思想教育观念,在 1 国家教育发展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与趋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23. 2 张人杰,等.教育学文集法国教育改革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27. 3 张宗海.西方主要国家的高校学生责任教育与启示j.高教探索,2002(3):99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 6 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逐渐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个领域互为融合的大学生责任意识教 育体制,成为世界上道德教育建设和研究较完备的国家。 西方主要国家十分重视高校德育工作,而责任意识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因此,西 方主要国家的高校责任意识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丰硕,并为实践这些成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 得了明显成效,在高校责任意识教育的道路上,有很多值得我国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汲取的地 方。 1.2.2 国内关于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研究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在国际教育理念交流方面的求同存异并逐步加强,我国也开始 逐渐关注西方国家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制度改革等研究成果,并不断结合本土的实际情况,不断 实践,取得一定成效。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及变革和教育实践步伐的落后引发当代大学生出 现责任意识教育失位现象。基于此,众多政治学、教育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深刻具 体地分析研究了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概念及结构分类,当前的现状,并对如何增强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实效性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策略, 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不断深入。 陈会昌教授结合相关研究给出了关于社会责任的界定。他在道德发展心理学一书中将 社会责任意识定义为群体或者个人以共同建设美好社会为目标而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一种自 律意识和人格素质 1。赵志毅先生在文本与人本高校德育方略研究一书中将社会责任意识 定义为 “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为了建立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 履行各种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 2。在责任意识的结构分类研究方面,国内的一些研究学 者和前辈的分类大同小异,主要是根据责任意识涉及到的主体、客体、责任意识内容来进行划 分。宋亚伟先生在浅谈全球化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一文中,突出强调了当今大学生应该 具有更加广阔的胸怀和责任视野,应该具有全球责任意识、爱国救国责任意识、求学成才责任 意识等 3,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今大学生新的责任内涵。 由于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各方面正处于不断变革之中,教育实践的脚步相比较 教育理论和社会的发展,比较落后。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目前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认识行为已经复杂化和异质化。一方面,受当代社会环境下新观点新 思想的影响,大学生在各方面均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意识及个性化;另一方面,受现代市场经济 条件的影响,功利主义的盛行以及多元化价值格局在转型社会时期的日渐形成,当代大学生的 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淡化,山国艳女士通过对中国六省市 418 名高校大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分 1 陈会昌.道德发展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37. 2 赵志毅.文本与人本高校德育方略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3. 3 宋亚伟.浅谈全球化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化和失位的原因,她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中 的责任意识研究一文中认为大学生道德观念受到来自传统和现代的双重冲击,将社会转型期 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定位为偏重于对自我负责基础上的利己和利他统一型责任意识 1。 有研究 指出了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乏的原因 2:第一,当代西方个人主义伦理思潮的影响;第二,独生 子女的优越性,使大学生对自我过分关注;第三,中国教育历来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而 对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的重视似嫌不足。 张敏在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一文中认为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维度对当代大学 生展开责任意识教育;董明洁在培育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思路与路径一文中提出当代大 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时期,要能通过内化自省不断完善自我意识,同时在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设高度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以便为大学生 责任意识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文中还指出了,在家庭和高校主阵地充分发挥优势作用的 前提下,要不断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的德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吸收国外的精华,促使我国大 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庞明珍在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路径探析一文 中主要探讨了树立大学生责任典型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具体通过建立健全现代大学 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树立这方面的典型,从而对大学生起到导向和榜样作用。在大学生心 理塑造和趋向成熟时期,要通过多种手段方法解决其在这一过程中的困惑和难题,促使其不断 塑造健全的心理素质和人格,进而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效果。目前,很多研究此领域的 专家学者关于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培养方法和路径研究较为深入,研究的切入点不同, 总体而言,大同小异。 根据当前我国各领域的专家和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综述来看,主要有四个特点,第一,在探 索研究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方面较为深入,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教育方式方法 和路径选择;第二,本着全面性系统性原则和目标性原则探索了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培养目标 及评价标准;第三,按照“知、情、意、行”的思路,力求达到知行统一的效果,达到教育理 论和教学实践的完美融合;第四,在具体教育实践方面,普遍强调以学校教育为主,并注意学 校、家庭、社会的结合。 1.3 本课题研究路径、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路径 本课题从我国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国家越来越重视和发展教育这一态势开始讨论,在对 1 山国艳.社会转型期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中的责任意识研究对中国六省市 418 名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硕士 学位论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2 孙英华.80 后年轻人缺乏责任感的一代eb/ol.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 8 国内外关于当前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充分综述的基础上,对当代大 学生责任意识教育进行了学理分析,并指出了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重要性。针对我国目前大学 生责任意识的缺失和不足,教育内容、手段的相对落后现象,结合国外关于这一领域的经验和 成效,本课题提出了构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体系这一解决途径,在结论部分,本课题认为整 个社会系统的全面协调配合,教育观念与思想意识的转变,也许是解决我国大学生责任意识缺 位现象的根本。 本课题具体研究路径如下所示: 1.3.2 研究方法 绪绪 论论 研究背景 文献综述 研究路径、方法 大学生责任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学理分析意识教育的学理分析 相关概念界定 大学生责任意识内容 特征分析 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及教育的不足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及教育的不足 责任意识现状分析 教育的不足分析 构建全方位责任意识教育体系构建全方位责任意识教育体系 必要性分析 具体措施分析 结语结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首先,本课题运用了历史研究分析方法。运用发展变化的观念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对问 题追根溯源,弄清楚其来龙去脉,从历史的常态轨迹中总结出处理问题的根源所在。在文献综 述部分,从历史的轨迹出发,系统综述了国外关于德育理论和具体教育方法的发展过程,在第 二章关于责任的产生部分以及关于大学生责任意识存在的问题分析部分都秉承传统和历史的角 度作了具体分析和描述。 其次, 本课题运用了比较分析方法。 在文献综述部分, 国内外对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理念、 方式、方法、研究成果的相关比较。在后续的构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体系的研究分析时,也 比较分析了东西方关于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异同,强调西式中化,融合共用。 最后,本课题运用了实证与规范结合分析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写作着眼于当前的时代特点 及社会现实,通过现象、客观理论、发展进程、传统体制进行推理说明我国当前大学生责任意 识教育的发展现状, 并通过对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体系的实证性描述得出了应然性的实现途径。 针对目前大学生责任意识及责任意识教育客观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文从应然的角度提出了当 前大学生责任意识体系应如何建构,以期望新的体系下的教育方式、方法、内容、途径能充分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种实证与规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本课题的研究写作提 供了便利。 1.3.3 创新点 关于责任意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国内外很多前辈和“大家”已经做出了很多有益的 研究成果。在写作文献综述部分时,笔者运用了历史研究方法和比较分析方法,从历史的轨迹 中去寻求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方式方法的相关支持。同时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 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高校责任意识教育方法。 在写作构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体系这一章时, 笔者也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了延伸性的创新。在对大学生责任意识进行分类时,笔者根据 自己的理解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做了具体分类,按照责任的一般分类把大学生责任意识分为大学 生自我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按照大学生责任意识具体体现的内容分为生命责任意识、家 庭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生态责任意识。 由于本文笔者的学术修养和客观资料查询条件的限制,难免出现不足,在写作大学生责任 意识体系的建构一章时,很多学术前辈已经有了很多研究成果,为了有意识的避开这些研究成 果,本文并没有对其进行简单复述,难免会使本文的模式建构不能全方位涉及。在具体实现途 径方面,本课题更多是探讨了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