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D∕CFD发动机气道的设计.pdf_第1页
基于CAD∕CFD发动机气道的设计.pdf_第2页
基于CAD∕CFD发动机气道的设计.pdf_第3页
基于CAD∕CFD发动机气道的设计.pdf_第4页
基于CAD∕CFD发动机气道的设计.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 1 卷第2 期 2 0 1 2 年4 月 小型内燃机与瘁托车 S M A L LI N T E R N A LC O M B U S T I O NE N G I N EA N DM O T O R C Y C L E V 0 1 4 1N o 2 A p r 2 0 1 2 基于C A D C F D 发动机气道的设计 刘鹏飞徐春龙檀丽宏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山西大同0 3 7 0 3 6 摘要 以应用于实际设计为目的 研究了三维造型设计方法在发动机螺旋进气道设计中的应用 实现 了P R O E 设计以及高精度的流动数值模拟 为气道的设计与改进提供了高效实用的研究手段 讨论了 螺旋气道三维建模的基本过程 研究了网格尺寸对计算结果收敛性的影响 最后 以气道试验验证计算 结果的准确性 三维设计表明 现代设计方法的应用有益于克服传统设计中的盲目性与局限性 提高产 品的自主开发能力与设计制造质量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螺旋进气道三维流动模拟三维造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 T K 4 1 3 4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0 6 3 0 2 0 1 2J 0 2 0 0 4 6 0 5 T h r e e D im e n s io n a lS im u l a t io nf o rI n t a k e P o r to fD ie s e lE n g in e L inP e n g f e i X uC h u n l o n g T a nL ih o n g C h in aN o r t hE n g in eR e s e a r c hI n s t it u t e D a t o n g S h a n x i 0 3 7 0 3 6 C h in a A b s t r a c t I no r d e rt ob eu s e dinp r a c t ic a ld e s ig n a p p l ic a t io no f3 Dm o d e l in gm e t h o df o re n g in e h e l ic a lin t a k ep o r t siss t u d ie d P R O Ed e s ig na n dp r e c is en u m e r ic a lf l o ws im u l a t io na l er e a l iz e da n dt h ee f f e c t iv ea n d p r a c t ic a lr e s e a r c ht o o l s f o rd e s ig na n dim p r o v e m e n to ft h ep o r t sa r ep r o v id e d P r o c e s s e so ft h r e e d im e n s io n a l d e s ig nf o rh e l ic a lin t a k ep o r t sa r ed is c u s s e d in f l u e n c eo nc o n v e r g e n c eo fC F Ds im u l a t io nr e s u l tf o rg d d in g s iz eiss t u d ie d F in a l l y C F Ds im u l a t io nisv a l id a t e db yf l o wt e s tr e s u l t s 3 Dm o d e l in gs h o w st h a ta p p l ic a t io n o fm o d e r nd e s ig nm e t h o disf a v o r a b l ef o ro v e r c o m in gt h eb h n d n e s sa n dl im itint r a d it io n a ld e s ig n e n h a n c in g p r o d u c tin d e p e n d e n td e v e l o p m e n ta b il it ya n dim p r o v in gq u a l it yo fd e s ig na n dm a n u f a c t u r e K e y w o r d s C A D H e l ic a lin t a k ep o r t s 3 Df l o ws im u l a t io n 3 Dm o d e l in g 引言 螺旋进气道是直喷式柴油机的重要零部件之一 它的几何形状对提高直喷式柴油机的充气效率 改善 燃烧性能和降低排放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传统 的气道设计和模具制造是先用手工塑造一气道模型 将该模型在稳流试验台上进行气动试验 边试边修 经 反复修改调整后 方可取得较理想的气道模型 这项 工作所消耗的时间长 费用也大 制约了生产效率的 提高 本文主要论述用C A D 软件构造螺旋进气道三维 作者简介 刘鹏飞 1 9 8 3 一 男 硕士 研究方向为发动机燃烧技术开发 实体模型流程 并用C F D 软件在计算机中进行流动模 拟计算 同时对计算网格进行了修正 最后用试验结果 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 通过C A D C F D 技术进行柴油 机螺旋进气道与切向进气道的设计 可以有效的克服 传统方法耗时长 优化困难的缺点 1 双进气道C A D 某发动机进气道三维模型如图l 示 建模过程如下 I 进气口造型 进气口外形为一个四边倒角的矩形 如图2 所示 第2 期 刘鹏飞等 基于C A D C F D 发动机气道的设计 图1 气遭三维模型 知道矩形的两个边长 四个圆角和矩形的中心坐标 可 以唯一确定进气道口 矩形的边长 四边的倒角均可 定义为P R O E 中表达式的变量 用户需要修改螺旋 进气道的进气I E I 形状时 不需要删除原来的图形重新 建模 只要更改相应的变量参数就可以得到修改的结 果 P R O E 中建模如图3 所示 f 厂h 山 I 图2 进气口截面线 生i3P R O E 中进气口截面造型 2 最小截面造型 最小截面的形状如图4 所示 可以用顺次连接的 圆弧和线段表示 由于最小截面处在气道的导向段向螺旋段过渡的 地方 所以他的设计要考虑到螺旋进气道的整体形状 如右边的两段圆弧 1 处的圆弧要向螺旋段凹进去的 部分过渡 为方便光滑连接 需要设计成一段凹弧 2 处的圆弧要向螺旋段凸出的部分过渡 需要设计成一 段凸弧 P R O E 中建模如图5 所示 2 图4 最小截面造型图5P R O E 中最小截面造型 3 引导管造型 引导管的轮廓线可以用样条线来表示 在空问选 取所设计的关键点 用这些点连成样条线 在P R O E E 软件中 修改样条线卜分方便 可以用鼠标拖拽的 方法改变点的位置 由此得到设计者想要的任意形状 轮廓样条线的设计如图6 所示 P R O E 中建模如图7 所示 一 图6 引导管轮廓线图 图7P R O E 中引导管轮廓线造型 4 导向段表面的建立 有r 螺旋进气道的进气1 2 I 形状 最小截面形状 引 导管的轮廓形状 就可以用扫描混合完成导向段表面 模型的建市 P R O E 中建模如图8 所示 参 图8P R O E 中导向段表面造型 5 螺旋段截面线的造型 螺旋段的截面线有两类 一类在螺旋段的开始阶 段 另一类在螺旋段的尾部 分别如图9 所示 a 螺旋殷起始截面b 螺旋段终止截面 图9 螺旋段截面线 螺旋段截面线也可以理解为一系列直线段和圆 弧的连接 造型完成后可以把各段曲线连接起来 形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第4 l 卷 成一条样条线 光给定首尾两条截面线难以设计出满意的螺旋段 外形 从上面两个图中的截面线形状不难看出它们在 外形上的差别比较大 从起始截面线的形状变形到终 止截面线的形状 光靠螺旋段的外形轮廓线来控制螺 旋段的外形是不够的 一般还要设计几条中间截面的 截面线来辅助螺旋段曲面的建立 它的形状和起始截 面线的形状相似 最大高度根据螺旋坡角和截面所处 的位置决定 具体尺寸则由设计者自己控制 本研究 工作在实际设计中 给定螺旋段六个个截面的截面曲 线 再加上螺旋段的外形轮廓线就可以建立比较满意 的螺旋段外形 如果再增加截面线的数量 不会给造 型带来太多好处 反而会减小设计自由度 因此认为给 定六条截面线和轮廓线的几何参数用于螺旋段的造型 设计是比较适合的 6 螺旋段轮廓线的造型 螺旋段的轮廓线可以用一条螺旋线来表示 在X Y 平面上 可以认为是一段圆弧 圆弧的角度由螺旋 包角决定 在Z 方向上 可以认为是线性减小 减小的 程度由螺旋坡角确定 7 螺旋段的造型 根据螺旋段截面线和螺旋轮廓线的形状 可以做 出螺旋段的外形 P R O E 中建模如图1 0 所示 图1 0P R O E 中螺旋段造型 2 气道C F D 计算 为了获得新设计气道的涡流比和流通系数 通过 F I R E 软件对此气道进行了计算 2 1 计算模型的建立 为了使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应在试 验台条件下建立模型 在稳流试验台上 模拟气缸的 长度一般取2 5 D 将C A D 模型通过图形转换文件 s n 导人到F I R E 中 采用F I R E 的F A M E 技术进行网格划分处理 网格 类型是包含四面体和六面体的混合型 C F D 流场计 算的时间和网格数有密切关系 因此本小节研究了由 网格密度和数量引起的C F D 流场计算的精度和耗时 以气门升程5 m m 为例 选择3 个不同系列的网格 单元进行网格划分 保证模型质量前提下 对3 种不同 网格划分方案的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 图1 1 为导人F I R E 后基本的模型 图1 1 气道三维仿真模型 2 2 计算边界条件设定 1 固定壁面边界 壁面为绝热 无滑移 无渗透采用湍流壁面函数对 边界层进行处理 温度壁面采用定温条件 即为2 9 3 K 2 进出口边界 采用给定压差5 K P a 进口为大气压力1 0 0 0 0 0 P a 出口为气道出口压力9 5 0 0 0 P a 2 3 计算网格的修正 1 网格划分方案1 网格最大边长设定为0 0 0 8 m 最小边长设定为 0 0 0 4 m 各部分细化如表1 所示 表l 方案1 气道两格细化部位爰细化尺寸 细化 部位 气门座圈 气门头气门杆气道表面 细化设定 0 0 0 l0 0 0 0 50 10 0 0 0 5 l 值 m 浅绿色 粉色 朱红色 黄色 细化部分在模型中如图1 2 所示 图1 2 模型细化 得到数据如表2 所示 第2 期 刘鹏飞等 基于C A D C F D 发动机气道的设计 表2 方案l 涡流比及流通系数计算时间 模型嗍计算流计算涡耗B e 网格系列 格总数 通系数 流比h 1 5 6 万 04 6 6 0 8 8 6 727 丑 蝗 墨 拓 蠕 固 摧 o2 o 4 0 簇o 8 0 0 0o b 流通系数收敛曲线 图1 3 涡流比及流通系数收敛曲线 由图1 3 可以看到 涡流比有比较好的收敛 为了 考察气门头部的细化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下一方案决 定对气门头部再细化 细化值小于气门的03 m m 小 倒角 2 网格划分方案2 网格最大边长设定为0 0 0 8 m 最小边长设定为 00 0 4 m 各部分细化如表3 所示 表3 方案2 气道网格细化部位殛细化尺寸 气f 气门气门 气道 细化部位 座圈头杆 表面 细化设 00 0 l0o 口0 2 500 0 l00 0 0 5 定值 m 浅绿色 粉色 朱红色 黄色 细化部分在模型中如图1 4 所示 得到数据如裘4 所示 表4 方案2 涡流比殛流通系数计算时间 模型网 计算流 计算涡耗时 网格系列 格总数 通系数流比 h 2 8 0 万 04 6 3 08 0 5 436 2 0o 4 0 尘长6 0 o8 0o h 流通系数收敛曲线 图1 5 涡流比及流通系数收敛曲线 m 罔1 5 可以看到 涡流比收敛的比1 方案快 计 算精度应该更高 3 网格划分方案3 为了比较在整体网格变动的情况下对计算精度是 否会有影响 本方案决定采用如下网格划分 网格最大边长设定为00 l m 最小边长设定为 0 0 0 5 m 其它条件和方案2 一致 得到数据如表5 所示 表5 方案3 涡流比厦流通系数计算时间 i 模型网格计算流通汁算涡 耗时 总数系数流比h 3 4 8n04 6 3 6 07 6 6 625 由图1 6 可以看出 涡流比在收敛后期出现r 一个 小幅波动 直观上我们可以看到 此方案的收敛性不如 5 0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第4 1 卷 O o 2 墨 壤一0 4 赠 o 6 0 8 O 5 6 0 4 8 赫 晋0 4 鹾 0 3 2 o2 0 o 4 0 o6 0 o8 0 ol o o o 步长 02 0 o4 0 o6 0 o8 0 ol o o o 步长 b 流通系数收敛曲线 图1 6 涡流比及流通系数收敛曲线 2 方案 通过对以上3 种网格划分方案的分析 我们可以 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网格划分对流通系数几乎没有影响 网格划分中 对于气门头部的细化非常重要 并 且细化的值最好要小于气门头部的小倒角值 从上述3 种方案可以看到 在气道的稳态数值 模拟中 网格划分方式对计算出的涡流比影响很大 从 一0 9 到一0 7 7 之间 如果再改变网格划分方式 计算 出的涡流比可能还会超出这个范围 因此 在以后的计 算过程中 对于网格无关性的讨论是气道稳态数值计 算过程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 但是从目前所查的文 献来看 数值模拟计算出的涡流比和试验测得的涡流 比误差通常都在5 1 2 之间 个别情况下 最大误差为4 5 3 试验验证 计算出各种情况下的流通系数和涡流比与测量值 的对比见表6 由表6 可知 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吻合较好 平均 流通系数及平均涡流比的偏差小于5 由于一般气 道试验台测量误差约为5 所以从计算结果来看 可 以应用C F D 计算来替代大部分稳流试验工作 加速气 道的研制 4 结束语 本文基于C A D C F D 对发动机四气门气道进行设 计 分析了螺旋气道三维设计的基本流程 研究了网格 尺寸对计算结果收敛性的影响 计算了不同气门升程 下气道的性能评价参数 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吻合较 好 表明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能够使设计工作 变得方便快捷 是现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