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愚公移山教师个备或学生笔记【学习目标】1.了解故事的寓意。2.品味语言,感悟愚公形象及其意义。【课前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万仞( ) 魁父( ) 荷担( ) 箕畚( ) 孀妻( ) 始龀( ) 智叟( ) 汝( )亡以应( ) 陇断( ) 穷匮( ) 厝(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3自读课文。4写出你不理解的字词句。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文体介绍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含义深刻,寓于哲理。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2.走进作者、作品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作品列子这部书,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本文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老师范读(注意字音、朗读节奏、重音、语调)。 2.学生自读(体会朗读节奏,了解大意)。示例: 惩山北之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3.学生齐读。(三)合作翻译1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没有注解的语句,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做标注,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 2集体解难。 各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教师适时点拨给予解答。强调特殊句式:a、甚矣,汝之不惠。 主谓倒装句b、帝感其诚。 被动句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定语后置句 d、告之于帝。 介宾结构后置句 e、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是固定句式(四)质疑交流,把握内容1.文章脉络:第一段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第二段写愚公不畏艰难,毅然率子孙移山。第三段写愚公对智叟的驳斥。第四段写愚公精神感动天帝,移山愿望实现。2.中心: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3.写作特色:对比、衬托手法文中有多处对比,如愚公与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京城氏之子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却“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见解鄙陋,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愚公之妻对丈夫关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问;智叟表现出极度的轻蔑,嘲讽之意溢于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 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一年返家一次对显现愚公的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衬托作用。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五)自主小结愚公移山 对比 愚公眼光长远不愚 智叟鼠目寸光不智 妻子献疑 遗男跳往助之 烘托 神惧 帝感其诚【当堂训练】太行、王屋二山,方( )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 )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 )九十,面( )山而( )居。惩( )山北之( )塞( ),出入之迂( )也。聚室( )而谋曰:“吾与汝( )毕( )力平险( ),指( )通豫南,达( )于( )汉阴( ),可乎?”杂然( )相许( )。其( )妻献疑( )曰:“以( )君之力,曾( )不能损( )魁父之( )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 )焉( )置( )土石?”杂曰:“投诸( )渤海之尾( ),隐土之北。”遂( )率子孙荷( )担者三夫,叩( )石垦( )壤,箕畚( )运于( )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始龀( ),跳往助( )之。寒暑易( )节( ),始一反( )焉( )。 河曲智叟笑而止( )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 )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 )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 )曰:“汝心( )之固,固( )不可彻( ),曾不若( )孀妻弱子。虽( )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而( )山不加( )增,何苦( )而不平?”河曲智叟亡( )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 ),惧( )其( )不已( )也,告之于( )帝。帝感其诚( ),命夸娥氏二子负( )二山,一厝( )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 ),无陇断( )焉。一、解释文中加点字。二、翻译句子: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帝敢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课后提升】1、开头极言两山的高大,用意是什么? 2、“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说明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 。这些既说明了 ,更 。3、“杂然相许”和“其妻献疑”是否矛盾? 4、智叟的问话与“其妻献疑”比较,两者有何异同? 5、带有神话色彩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6、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7、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不要发扬愚公精神? 8、九年级学生召开“愚公、智叟到底淮愚?”的辩论会,班长观点:愚公实愚,学习委员观点:智叟不智,请你为他们创作辩词。 【中考链接】【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河曲智叟亡以应。【乙】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注释:浣衣洗衣服 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意估计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1)惩山北之塞( ) (2)固不可彻( )(3)甚矣,汝之不惠( ) (4)虎亦寻卒去(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3.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或“” A、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 )B、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映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令人称赞。( )C、甲乙两文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 ( )D、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 ( )4.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收获反思】 参考答案【当堂训练】太行、王屋二山,方(方圆 )七百里,高万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将近 )九十,面(面对着 )山而(表示修饰)居。惩(苦于 )山北之塞(阻塞 ),出入之迂(曲折,绕远 )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 你们 )毕(尽 )力平险(这里指险峻的大山 ),指( 直 )通豫南,达(到达 )于( 到 )汉阴(汉水南岸 ),可乎?”杂然相许(赞同 )。其( 他的 )妻献疑(提出疑问 )曰:“以( 凭 )君之力,曾( 加强反问语气,连 都 )不能损(削减 )魁父之( 这 )丘,如太行、王屋何( 把怎么样 )?且(况且 )焉(哪里 )置土石?”杂曰:“投诸(兼词,之于 )渤海之尾( 边 ),隐土之北。”遂(于是 )率子孙荷( 挑 )担者三夫,叩(敲、凿 )石垦(挖、掘 )壤,箕畚(用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遗孤,孤儿 ),始龀(刚刚换牙 ),跳往助(帮助 )之。寒暑易(交换 )节(季节 ),始一反(返回 )焉(语气助词 )。 河曲智叟笑而止(阻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以( 凭 )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草木 ),其(在“如何”之前,加强反问语气 )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长叹 )曰:“汝心(思想 )之固,固不可彻(通达),曾不若( 如 )孀妻弱子。虽(即使 )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 穷尽 )也,而(表转折,可是 )山不加(增加 )增,何苦( 愁 )而不平?”河曲智叟亡(同无,没有 )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怕 )其( 代愚公 )不已(停止 )也,告之于( 向 )帝。帝感其诚(诚心 ),命夸娥氏二子负( 背 )二山,一厝(同“措”放置 )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 山冈高地 )焉。一、解释加点字:二、翻译句子: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路 。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 怎么样呢? 且焉置土石? 况且把挖下来的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次。 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凭你在这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 ,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从此, 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汉水的南边,再没有高山阻隔了。【课后提升】1、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山越高大,移山的任务越艰巨,愚公敢于移山的决定和勇气也就越突出。 2、“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说明 工具简陋,劳动艰辛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 运土路程遥远,费时甚多。这些既说明了 移山的艰巨,更 衬托愚公惊人的毅力和坚强的决心 。3、 不矛盾,“杂然相许”表明愚公提议移山受到众人拥护,“其妻献疑”出于对愚公的关切、担心,并不是反对。4、相同点:都认为没有办法处置挖下来的土石 。 不同点:A目的不同:其妻提醒家人正视困难,是为了解决困难,是关心移山;智叟是对愚公移山的讥笑责难,是阻止移山。B语气不同:其妻-关切担心,语气委婉;智叟-讥笑责难,是嘲讽的语气。5、作者通过惊山神、感天帝赞扬了愚公的宏伟抱负和坚毅精神,并以移山的最后胜利照应文章的开头。神灵的出现使结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6、 示例: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7、理解: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8、辩词选摘:班长:愚公实愚 两座山雄伟高大实难移走;愚公年且九十,山未移身先死。如何享利?全家人力量微弱,况且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帮忙;工具落后,敲石挖土,用畚箕装了土石远运山外;路途遥远。运土石到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学习委员:智叟不智 愚公痛感迂塞之苦,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确知移山之利,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有子孙的支持,使移山之役得以顺利开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导乐球使用课件
- 智能语音语义理解在智能农业病虫害检测2025年技术创新报告
- web大学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如何找到卷子题目及答案
- 安全培训目标与电力课件
- 工程推广新能源方案(3篇)
- 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 机电一体化概论 课件 第2章 2.5节 接口技术
- 艺术素养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民兵防化考试题及答案
- 机电安装验收证明书
- 熟识邮轮客舱房态讲解
- 汉字五行属性查询表
-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水到哪里去了》课件
- 项目验收签收单
- 食品公司员工培训计划书
- 风湿性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 万达宝软件逻辑计算笔试题
- 2023流域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编制导则
- 小班社会《我爱我的幼儿园》课件
- 灭火器正确使用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