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2课 汉代儒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2课 汉代儒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2课 汉代儒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2课 汉代儒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2课 汉代儒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 必修3 人民版 第2课汉代儒学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 焚书坑儒 批判1 背景 1 秦朝建立政治体制 2 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批评时政 专制主义 儒家经典 2 经过 1 提出焚书坑儒建议并被秦始皇采纳 2 焚书 除 秦记 医药 卜筮 种树等有实用价值的书籍以外的全部书籍焚毁 3 坑儒 秦始皇将460余坑杀于咸阳 以警告天下文化人 李斯 儒生 3 评价 1 自汉以来 受到了主流文化的批判 有人称之为 2 焚书坑儒 对思想文化传播造成了恶劣影响 3 是对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 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的发展进入低潮 灭学之祸 先秦思想 儒学 深层点拨 焚书坑儒 是秦朝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的具体表现之一 钳制了思想 摧残了文化 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 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产生了恶劣影响 二 罢黜百家1 背景 1 汉武帝时 中国的 大一统 局面得到巩固 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以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2 汉武帝起用之士 咨询治国方略 汉民族 儒学 2 经过 1 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 实践德政 推行教化 养士求贤 2 董仲舒提出文化的 一统 是 一统 的根基 3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 的建议 重用儒生 设置太学 表彰六经等措施 使儒学的地位由此开始提升 儒学 政治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3 影响 1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 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3 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 文化和的重视 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 教育 深层点拨 秦朝实行的 焚书坑儒 和西汉实行的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两种文化政策实际上都是文化的专制 都达到了加强君主专制的目的 三 太学的出现1 创立 1 中央 汉武帝时期 在中央创办 2 地方 各郡国皆建立学校 初步建立了教育系统 太学 地方 2 影响 1 对教育 使儒学教育和 2 对社会风气 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促进文化的传播 3 对统治基础 打破对官位的垄断 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 4 对政坛 东汉太学生的 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官方化 制度化 贵族官僚 议政运动 易混易错 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 根本目的在于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 而不是因为它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四 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 创立 时代 科举制开始实行 2 特点 1 以作为选官的标准 2 考试内容主要是 隋唐 考试成绩 儒学经典 3 影响 1 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和生活 2 有利于中国的稳固 3 导致古代中国专心从事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政治 文化 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科学技术研究 深层点拨 科举制的实行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 在其导向下 中国人形成了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的社会和文化观念 崇尚 学而优则仕 文化知识主要用于维护皇权统治 主题一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1 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1 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 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主张 2 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 宣扬 君权神授 提出了 天人合一 和 天人感应 学说 3 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 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 提出 限民名田 和 薄赋敛 省徭役 以宽民力 的主张 4 针对为人处事标准 提出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和仁 义 礼 智 信五种道德标准 即 三纲五常 并大力提倡孝道 2 汉代董仲舒新儒学呈现出哪些主要特点 1 从思想内涵看 融儒家 阴阳家 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 兼采百家 2 其核心是 天人感应 说 强调王权的合理 合法性 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最终目的 完全变为官方统治哲学 3 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文化的 一统 是政治 一统 的根基 材料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 今师异道 人异论 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 无 以持一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思想 结合历史背景 说明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案 大一统 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汉武帝时期 北方和南方往往边境不宁 王国问题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中央集权 汉武帝要求在政治上 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 董仲舒适应汉武帝的政治需要 提出了上述观点 歌诀记忆董仲舒的思想一春一罢一君神 三纲五常二天人 注 一春 春秋大一统 一罢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一君神 君权神授 三纲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五常 仁 义 礼 智 信 二天人 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 主题二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1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原因有哪些 1 儒家宣传的仁政和伦理道德 有利于调整封建统治关系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2 经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的中央集权等主张 适应了维护政治统一的时代需要 3 汉武帝时大力提倡 通过中央的太学和郡国学校 用儒学经典教育贵族子弟 形成了以儒学为主导的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体系 2 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是什么 1 对当时的影响 对维护和加强西汉中央集权 防止分裂具有进步意义 适应了西汉社会发展的需要 2 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提出的封建伦理纲常 被后人奉为道德规范 使儒学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 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材料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 定 诗 书 礼 易 春秋 为 五经 前124年 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 定太学以教救国 在长安兴办太学 学习科目设五经 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 1 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指出其主要原因 并分析产生的影响 2 有人认为 若没有汉武帝 就不会有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你认为正确吗 为什么 答案 1 说明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原因 汉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积极影响 加强了思想 文化和教育的管理 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发展 加强了中央集权 维护国家的大一统 消极影响 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抵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 不正确 因为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由一定时期的经济和政治决定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儒学获得统治地位 根本原因是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适应了当时政治统治的需要 汉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措施 直接推动了儒学地位的迅速提高 是儒学获得统治地位的重要原因 图解法掌握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学习思考 1 p9 为什么秦王朝不禁 焚医药 卜筮 种树之书 提示秦王朝实行 焚书坑儒 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而医药 种树之书 跟儒学等思想无关 且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卜筮之书可以麻痹人们的思想 是其思想统治的工具 2 p10 汉武帝是以 雄才大略 而著称的帝王 在我们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中 你能够总结出汉武帝有哪些突出的历史成就 这些成就和罢黜百家 提升儒学地位的政策有没有关系 提示汉武帝改革官吏制度 大力选拔人才 实行 推恩令 解决了诸侯王和中央政权分庭抗礼的问题 惩治豪强 打击不法贵族 推行盐铁官营 铸 五铢钱 统一货币 抗击匈奴 保证了北方边疆的和平稳定 开通丝绸之路 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提拔儒生担任高级行政职务 为以上政策的制定和推行做了理论和人才准备 3 p11 汉明帝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提示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 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汉明帝的举动 表明汉王朝对思想 文化和教育的重视 根本目的是加强汉王朝的统治 4 p11 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 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种文化现象 提示这反映了 学而优则仕 的文化现象 学而优 是 仕 的基础 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意义 但现在 学而优 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做官 应该是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自我测评 p12 汉代太学规模不断扩大 反映了文化教育怎样的趋势 提示官府垄断文化教育的趋势加强 私学相对减弱 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增强 尊儒重教风尚的形成 有利于文化教育的传播等 材料阅读与思考 p12 阅读并分析以下材料 谈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