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哲学专业论文)非此不可的关系——来自荷尔德林的启示海德格尔的诗之思.pdf_第1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非此不可的关系——来自荷尔德林的启示海德格尔的诗之思.pdf_第2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非此不可的关系——来自荷尔德林的启示海德格尔的诗之思.pdf_第3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非此不可的关系——来自荷尔德林的启示海德格尔的诗之思.pdf_第4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非此不可的关系——来自荷尔德林的启示海德格尔的诗之思.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非此不可的关系——来自荷尔德林的启示海德格尔的诗之思.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海德格尔的思想出现了被称为“海德格尔i 向“海 德格尔i i 的转向。在海德格尔i i 中,海德格尔逐渐放弃了从“此在 出发来追 问存在的意义,并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思想开展方式,郎韭窒婴丝笪星曼言。这种 非客观化的思与言的实现就是丛澍莅盔缝莶重黜皇远昼墅塑箩。在海德格尔看 来,之所以沉是荷尔德莶的透墼,是因为荷尔德林的诗在蕴含了诗的规定性同时 还诗化了诗的本质,更为重要的是,荷尔德林的诗思入了存在之真翌,以此切入 了海德格尔的思想主题。 三十年代,海德格尔的哲学研究转向诗和艺术,并不是要作一些美学或文艺 学的研究和批评。根据海德格尔,这乃是一种思之必然。因此,我们可以说荷尔 德林给予海德格尔的启示是至关重要的,以至壬列猫迩堡楚堂鍪丝闺登塑堡昼成 为造堡整丕丘翅思想建圣勾鼬重垂垄多。在这一意义上,海德格尔说,荷尔德林的 诗歌和他的思想有处于一种非此不可的关系中。 尽管荷尔德林向来作为诗人即文学家,出现在读者和研究者的视野中。在海 德格尔那里,萄签德拄则翌哒星= 蚕截然丕旦笪窒查当现。海德格尔为我们提供 了观察荷尔德林的另一视角,在这一过程中,海德格尔也为自己寻找到了哲学运 思的新的入口。本文重点在于讨论荷尔德林与海德格尔基于诗歌这一载体的思想 上的际会。本文的目的在于思考荷尔德林的诗歌和海德格尔的思想之间所发生的 这种思的必然,进而深入到海德格尔i i 中有待于思的领域。 本文的研究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探讨荷尔德林不为人所关注的思想。这一部分主要研究两个方 面:荷尔德挞缝垫墅亘占堂重竖的蜇堂塞和荷尔德林作为海德格尔意义上的思 者。在这一部分中,笔者重点指出了荷尔德林的思想向自签垄厶丝自由领域酸转 拆这一转折与海德格尔将其作为运思之途上的殊途同归者有着内在的联系。 第二部分研究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歌的阐释,重点在于对海氏诗歌阐释的 思想前提的展现和思考。笔者首先对于海德格尔思想中的= 在垄查塞堡:作出一 种标示,因为在海德格尔看来,“存在之真理 乃是他与荷尔德林最原始的接点, 正是从这一原始的接点出发,海德格尔认识到他的思想与荷尔德林诗歌的亲近。 第三部分是由海德楂丕谴歌闺翟面塞的星考。通过思考荷尔德林的诗歌和海 德格尔的思想之间所发生的这种思的必然,进而深入到海德格尔后期有待于思的 领域。从对荷尔德林的阐释而来,海德格尔思了存在之天命,因为荷尔德林的诗 歌就是一种天命;世无命运的时代,因为荷尔德林是贫困时代的诗人;思了存 在历史的新开端,因为荷尔德林先行于贫困时代之中,迎候正到来的诸神。 关键词:海德格尔荷尔德林存在真理诗思启示 n a b s t r a c t i n19 3 0 s ,t h e r ew a sat u r n ( f r o mh e i d e g g e rit oh e i d e g g e ri i ) i nh e i d e g g e r s t h o u g h t i nt h es oc a l l e dh e i d e g g e ri l ,h e i d e g g e rs t o p p e dg a i n i n gt h em e a n i n go f b e i n gb yt h i n k i n gd a s e i n ,a n db e g a nt o f i n da r tn e ww a y , c a l l e d ”n o n - o b j e c t i v e t h i n k i n ga l ll a n g u a g e ”,t oc o n t i n u eh i s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t h i n k i n g i tw a sf r o ms t u d y i n g h o l d e r l i n sp o e t r yt h a th e i d e g g e rg a i n e ds u c hak i n do f n o n - o b j e c t i v et h i n k i n ga n l a n g u a g e i nh e i d e g g e r sv i e w , t h er e a s o nw h y h es t u d i e dh o l d e r l i n sp o e t r yw a st h a t h o l d e r l i n sp o e t r ys p o k eo u t w h a tp o e t r yi s ,m e a n w h i l e ,h o l d e r l i n sp o e t r ya l s o p o e t i z e dt h ee s s e n c eo fp o e t r y b u ta b o v ea l l ,h o l d e r l i n sp o e t r yh a de n t e r e dt h ed e e p f i e l do ft r o t ho fb e i n g sw h i c hi st h em a i ns u b j e c to fh e i d e g g e r st h o u g h t i n19 3 0 s ,h e i d e g g e rt u r n e dh i ss t e p st oa r ta n dp o e t r yw i t h o u tt h ei n t e n s i o no f m a k i n gs o m ec r i t i c sr e l a t i n gt oa r to ra e s t h e t i c s a c c o r d i n gt oh e i d e g g e r , t h a tw a sa n n e c e s s i t yo fh i st h o u g h t s ot h ei n s p i r a t i o ng o t t e nf r o mh o l d e r l i nw a sc r i t i c a lf o r h e i d e g g e r t os o m ee x t e n t , t h es t u d yo nh o l d e r l i n sp o e t r yw a s a l li m p o r t a n ts t e pi n c o n s t r u c t i n gt h et h o u g h to fh e i d e g g e ri i o nt h i sp o i n t ,h e i d e g g e rs a i d ,h i st h o u g h t h a da ne s s e n t i a lc o n n e c t i o nt oh o l d e r l i n sp o e t r y a l t h o u g hh o l d e r l i nw a sw e l lk n o w na saf a m o u sw r i t e r ( p o e t ) ,i n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 r e a d e r sa n ds c h o l a r s b u th o l d e r l i ni sv e r yd i f f e r e n ti nh e i d e g g e r st h o u g h ta n dh eh a s g i v e nu sa n o t h e rp o r t r a i to fh o l d e r l i n 弱w e l l t h i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w i l lp a ym u c h 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e n c o u n t e ro fh e i d e g g e ra n dh o l d e r l i no np o e t r y m yp u r p o s ei st o s t u d yt h ee s s e n t i a lc o n n e c t i o nb e t w e e nh o l d e r l i n sp o e t r ya n dh e i d e g g e r st h i n k i n g , t h e nt ok n o wm o r ea b o u tt h et h o u g h to fh e i d e g g e r1 1 m y d i s s e r t a t i o ni n c l u d e st h r e ep r a t s : p a r to n ei sa b o u th o l d e r l i n st h o u g h tw h i c hi sk n o w nl i t t l et om o s tr e s e a r c h e r s t h i s p a r tc o n s i s t so fm a i np o i n t s :h o l d e r l i n 鹤at r a d i t i o n a lp h i l o s o p h e ra n d 弱at r u e t h i n k e rw i t hr e g a r dt oh e i d e g g e r i nt h i sp a r t ,1w i l le x p l a i nh o l d e r l i n sc o n v e r s i o nt o t h ef i e l do fh u m a nn a t u r ea n df r e e d o m t h a ti sc r i t i c a lf o rh e i d e g g e r st h i n k i n g p a r tt w oi sa b o u th e i d e g g e r s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h o l d e r l i n sp o e t r y i nt h i sp a r t ,i f o c u so nt h er e s e a r c ho ft h ep r e m i s eo fh e i d e g g e r s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f i r s t ,im a k ea s p e c i f i cd e s c r i p t i o no fh e i d e g g e r sb e i n ga n dt r u t h ,b e c a u s e t r u t ho fb e i n g i st h e f u n d a m e n t a lj o i n to fh o l d e r l i n sp o e t r ya n dh e i d e g g e r st h o u g h t i tw a sf r o mt h i sj o i n t t h a th e i d e g g e rf o u n d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h i ma n dh o l d e r l i n p a r tt h r e ei sm y t h i n k i n ga f t e rt h es t u d yo fh e i d e g g e r 。s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 h o l d e r l i n s p o e t r y b ys t u d y i n g t h ee s s e n t i a lc o n n e c t i o nb e t w e e nh o l d e r l i n s p o e t r y a n d h e i d e g g e r 8t h i n k i n g , ie x p l o r e f u r t h e ri n t ot h et h i n k i n go fh e i d e g g e ri i i n h e i d e g g e ri i ,w i t ht h ei n s p i r a t i o nf r o mh o l d e r l i n ,h e i d e g g e rs h o w e du st h ed e s t i n yo f b e i n g , b e c a u s eh o l d e r l i n sp o e t r yi st h ed e s t i n yi t s e l f ;s h o w e du sp o v e r t yt i m e , b e c a u s eh o l d e r l i ni st h er e a lp o e to fp o v e r t yt i m e ;s h o w e du st h en e wb e g i n n i n go f t h eh i s t o r yo fb e i n g , b e c a u s eh o l d e r l i nh a se n t e r e du p o nt h eh i s t o r yo fb e i n g , w a i t i n g f o rt h ec o m i n go fg o d s k e yw o r d s :h e i d e g g e r h o l d e r l i n b e i n gt r u t hp o e t r yt h i n k i n gi n s p i r a t i o n i i i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论 引论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海德格尔的思想出现了被称为“海德格尔i 向“海 德格尔i l 的转向。对于这一转向虽赞成者居多,亦有人不认为存在这一转向, 而认为海德格尔的思想在存在与时间中已经完成,所谓的海德格尔i i 不过是 一种延伸性的发挥。抛开其中的争议不论,对于这一思想转向有两点是值得注意 的:一、海德格尔三十年代的思想转向不会是颠覆性的,海德格尔i 与海德格尔 i i 之间不存在某种断裂,后者更不是对前者的否定。因为追问存在,思考存在之 真理始终是海德格尔一以贯之的思想主题卫造堡整盔自至避丛:星塑丛塑堡聱 尔i 出发,才能最切近地通达渔德格筮i i 虫查缱壬思的东西;二、在这一转向中, - 一 一。一 海德格尔实现了一种思想呈现方式的更新。在一种新的思想呈现方式中,海德格 尔i i 中的存在之天命、源始语言、技术批判、四方之世界等主要问题才得以深入 而恰当地开展。而在这一思想进程的转向中,对荷尔德林诗歌的沉思有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 出于解构从而克服传统形而上学,并肃清前期思想中存有的表面或实质上的 主体主义残余( 比如说批评者对“此在 的形而上学主体性质的质疑) ,在海德 格尔i i 中,海德揸丕鋈逝丝左i 丛= = 些垄:出蕉塞追回在在的意望,并开始寻求 一种新的思想展开方式:垦畦查婴垡箜昼量宣:这种非客观化的思与言的实现就 是从对荷尔德林诗歌的沉思开始的。在海德格尔看来,之所以沉思荷尔德林的诗 歌:墨固为荷尔德林的诗垄夔盒i 遮笪趣定性园吐还进化工谴的奎透! 更为重要 、- 一 一 的是,萄筮德挞丝遮星工在在查真理,以此切入了海德格尔的思想主题。三十 年代,海德格尔的哲学研究转向诗和艺术,并不是要作一些美学或文艺学的研究 和批评,根据海德格尔,这乃是一种思之必然。因此,我们可以说荷尔德林给予 海德格尔的启示是至关重要的,以至于对荷尔德林诗歌的阐释和沉思成为海德格 尔后期思想建构的重要步骤。在这一意义上,海德格尔说,荷尔德林的诗歌和他 的思想有处于一种非此不可的关系中。 海德格尔在对思想与诗歌“非此不可的关系 的处理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o “海德格尔i ”和“海德格尔”是理盘德逊给海德格尔的信中首次使用的。用来标示海德格尔前后期 的思想海德格尔本人对于这种标示也表习过某种认问 1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论 文艺批评者所谓的对荷尔德林诗歌的曲解和吞噬。海德格尔也意识到了这种对荷 尔德林的曲解,但在他看来,思想中这却不应成为一个问题,这乃是( 海氏之) 思的必然。本文也无意于对这种“曲解 和“吞噬”做过多的展现,本文的目的 却在于思考荷尔德林的诗歌和海德格尔的思想之间所发生的这种思的必然,进而 深入到海德格尔l i 中有待于思的领域。 也存在着这样一种论调:翅墨堡直渔德整玺:蕉玺堡签壅垂鲎丕工蜇学。这 显然是错误的。荷尔德林未必没有自己的哲学,即便依照传统哲学的视角,荷尔 德林在德国观念论哲学方面也作过很多有价值的思考。更为关键的是,在荷尔德 林的哲学之中,发生过一个由思辨理性自由向自然人性自由的跳跃。荷尔德林以 此尝试超越纯粹理性哲学而建立一种精神哲学。这一精神哲学就是诗。 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作为哲学家和诗人的荷尔德林 第一章作为哲学家和思者的荷尔德林 我们称荷尔德林是哲学家诗人,如同人们将尼采称为诗人哲学家一样。作为 诗人,荷尔德林自然是无可置疑的,虽然他本人及其诗作直到他去世后一个多世 纪垄垫堡垦厶回忆起盎岱一度被过度地追捧:而荷尔德林作为哲掌窒型星堡- 具一2 争议的。迄今为止,没有哪一部哲学史著作给予荷尔德林一个位置。而早在十九 一_ e 、_ _ l 一 一 世纪末出版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中,勃兰兑斯已将荷尔德林称为“当代最高 尚,最优雅的心灵之一 ,并将其奉为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在传统哲学 看来,将荷尔德林作为哲学家来讨论大概是匪夷所思的事情。然而,尽管荷尔德 林没有大部头的严格清晰的哲学著作,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讨论他的哲学。事实上, 作为诗人的荷尔德林在其诗作中始终葆有深刻地哲学旨趣,而到了2 0 世纪3 0 年代,在海德格尔那里,荷尔德林的诗歌完全变作一种对海德格尔意义上的思想 的诠释。诗歌本身成为一种先行的道说,荷尔德林也就成为思入道说之澄明的先 行者。鉴于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作者认为需要首先对荷尔德林的两种身份 作为哲学家和作为海德格尔意义上的思者,予以一番廓清,以为下文拓出余地。 1 1 荷尔德林的哲学 哲学史上鲜有人为荷尔德林独辟一章来介绍他的哲学,原因不外乎有一下两 点:一、就荷尔德林生前的创作和日后的复兴来看,荷尔德林一直以一个作家和 诗人的角色出现在读者和研究者的视域之中,而荷尔德林本人也将自己视为一个 作家。在1 7 9 9 年给母亲的一封信中,他说道:“引起祖国广泛的关注,就是对一 个作家所遭受到的全部苦楚和他所付出的全部可爱的努力的唯一的最甜蜜的收 获 o 。二、荷尔德林并没有什么系统完整的哲学著作。真正算得上理论著作的 不过是几篇篇幅不大而且残缺不全的文章,如论自由的法则、论惩罚的概念、 判断与存奎牲笺。然而荷尔德林是高度哲学化的诗人。这种“哲学丝:压说的 o 【丹】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二) ,刘半九译,第4 7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7 年版 o 刘小枫主编。荷尔德林的新神话:i 第1 0 8 页,华夏l l i 版社,2 0 0 4 版 3 上海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一章作为哲学家和诗人的荷尔德林 并不是以诗歌的特殊形式傲理论启雠理和概念化的表述,抬恰相反,哲学在荷尔 一一 德林的诗歌丰富的意象表达中是作为阴影的王国存在的。 荷尔德林的哲学一开始就表现出一种调和理性与情感的姿态。在启蒙运动、 尤其是康德批判哲学大行其道的哲学氛围中,荷尔德林受康德的影响极深,他将 康德称为德意志民族的“摩西”,并一度在信中说:“踅堂丛垩星垂堕= 的事情, 我研究康德和莱哈特,以翅噩度集中精神让由徒劳的努力而涣散并且削弱的精神 i 二二= _ 二二一 。 一 。j 。 一一。一坚强起来 。荷尔德林从康德那里获得了对人的深刻理解。康德说:“每个有理 性的东西都须服从这样的规律,不论是谁在任何时候都不应把自己和他人仅仅当 做工具,而应该永远看作自身就是目的” 。在荷尔德林看来,自然的终极目的 既不是幸福,也不是文化,而是人。荷尔德林思想上的关注点从严格的理性的贯 彻转向以理性为基础的人性自由和情感。尽管康德关于实践理性的学说对荷尔德 林影响至深,但在荷尔德林看来,康德哲学中的严格的唯理主义,以及纯粹理性 和实践理性的分离不利于他的思想所期达到的自然的整体性 。虽然在判断力 批判中,康德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作了连接,但荷尔德林对这一连接并不满意, 因为在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分离的哲学体系中,判断力所做的沟通显得生硬,具 有某种事后性。就审美判断来说,康德认为作为审美判断的鉴赏判断是想象力和 知性能力的自由协调活动。那么说审美判断始终是主体性的而与客体无涉。与逻 辑判断不同的是,审美判断是由于感性表象的触发,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审美力量, 带有某种感性的普遍性。总的来说,荷尔德林对康德哲学中的二分法不予接受, 对于在理性主义下的审美自由是有异议的,康德哲学中的对立双方应该有一种原 始性的统一。荷尔德林在其思想之始,便意识到哲学中这一主客体的分裂,以及 这种分裂所造成的审美扭曲。在书信小说 ,苗力田译,第5 3 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版 k a r la m e r i k s :t h ec a m b r i d g ec o m p a n i o nt og e r m a ni d e a l i s m ,p a g e1 4 2 1 4 3 ,p u b l i s h e db y c a m b r i d g c 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l o n d o n ,2 0 0 6 荷尔德林:荷尔德林文集 ,戴晖译,第4 页,商务印书馆,1 9 9 9 年版 4 上海师范大学硕:卜学位论文第一章作为哲学家和诗人的荷尔德林 种统性哲学的思考受到了费希特知识学的启发。在费希特出于调和康德二分法 的知识学中,有这样的基本原理:我是我( a - - a ) ,同时我设定我,我也设定非 我。这种有关“我 、“非我”的设定指出的是主体之我与客体之我的同一。表面 上看来,费希特通过将“自我设定为一切知识的来源,使“自我 成为统一了 主体与客体的“一 ,那么,“自我 也就成为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基础。这种调和 性质的一元论启发了荷尔德林,但同时亦不为荷尔德林所接受。在1 7 9 5 年所写 的重要的哲学片段= 二判断与存在中,荷尔德林对费希特的“自我”作了最 一。_ _ _ 。一一 、星的地迁! 萄筮德挞认为,主体性之自我并不能作为哲学的第一原则,因为它不 能通过自身而被理解。那个本质上的“我”能够进行判断,因而能够确立与判断 面哂直的型堑堡本上 可能的。比如说,“我 是我”,就是这样一种判断。当我们说出“我是我的时候,我们也即说出了“我 与= = 嚣自身! 。而荷尔德林认为,我们要做出这样判断性区分所需要的乃是自我 意识。因为当我们还没有意识到我们自身的时候,我们又怎么能说“我”呢? 但 自我意识又是如何可能的? 荷尔德林认为这种自我意识来源于我将我自身进行 区分。于是,在荷尔德林看来,枣查堑丝= = 我星冀:僵进工= 登缰墅笙季:自 我枣识来溅我丛我蝈劓匀匡筮:而我与我自身的区分却又是由自我意识来实现 的。因此“自我( 意识) 并不能作为对立状态之统一的基础,也就不是荷尔德 林所寻求的“无尽的完整 。费希特将“我 定义为不可分裂的整体性,而在荷 尔德林看来这一“我 永远是分裂的:“我 中总有“自我 与“我自身 的原 始性区分。 荷尔德林认为,费希特所说的“我是我 指示了一种主体与客体的同一,但 这种同一却是可判断也即是可区分的。这种“我是我的同一性本质上还包含着 一种对立,自我意识作为这一统一的基础同时又是对立的根源遭益犍笪旦了性 并本是兰毛尽韵立姒玉昼的完整”在荷尔德林看来是主堡量查签量终的缠j 。 这种统一如此绝对以至于根本不可能对之作任何划分。荷尔德林将这一“无尽的 完整 称为“绝对存在 。这一绝对存在具有最高的确定性,但却是无法经验的, 从而就是不可描述的。对于绝对存在的把握只有通过智性直观才可能实现。我们 有限的意识在智性直观中认识绝对存在,这种认识不是判断,而是判断的前提。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5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作为哲学家和诗人的荷尔德林 只有达到了绝对存在,我们才能在判断中划分主体和客体。荷尔德林关于“绝对 存在 的哲学洞察,实际j 三匡坌工亘丝墅丝皇亘丛塑性! 由绝对存在而来的主体、 客体是可经验的;而绝对主体本身却是不可经验的,只是必须被设定的,是一种 认识对象。在这一点上,荷尔德林的思想突破了费希特的知识学的范围而具有 了典型本体论的性质。 荷尔德林对“绝对存在 的思辨有其思想上的来源,又是有所指向的。荷尔 德林的这一洞见首先基于对康德的二元论和费希特“自我 的反驳,而“绝对存 在 作为荷尔德林最为基本的哲学概念还与斯宾诺莎的哲学和敬虔派鹌哮深有渊 源。绝对存在作为最初的一体性对于荷尔德林来说是一个本体论原则,而非认识 、- 一 论原则。这种一体性的绝对存在与斯宾诺莎所说的“实体 有某种相关性。斯宾 诺莎说,实体是“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宇宙中只有一个实 体,就是神。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就是实体的特殊表现形式。这正是荷尔德林所说 的,绝对存在乃是“一即万有”。在评雅可比关于斯宾诺莎学说的书信一文 一中,萄尔德越递:“斯宾诺莎将他( 雅可比) 引向这样完美的信念,即某些事物 。一、 不让自身被展开,对此人们不必因而就闭上眼睛,而是像发现它们那样,接受它 逍 。这里讲的“某些事物就是不可经验的绝对存在。此外,敬虔派神学中 - _ - - _ - - - - _ 一 关于宇宙生成的创世学说同样对荷尔德林产生过影响。荷尔德林早年就读于图宾 根神学院,基督教上帝一神论观念深刻地影响了他以及包括黑格尔,谢林在内的 诸多德国观念论哲学家。敬虔派神学起源于荷尔德林的家乡符滕伯格,其代 表人物厄廷格尔( f r i e d r i c ho e t i n g e r ) 关于神的本质和创世学说认为:“神在其深 处是永恒的太一,无开始,无时空,无延续,无施为,无罹受”。未曾分别的 神是混沌的根基,只有通过神的自我揭示,神才能意识到自身,由此神才能从永 恒的根基中分化出世界。这种思想进路与荷尔德林所说的在智性直观中把握绝对 存在进而由原初的判断来区分主体和客体是极为相似的。 荷尔德林将“绝对壹查”作为主签窒佳担统一的源始基础。以此为基点,荷 _ _ _ - - _ _ _ 一、_ , 尔德林的思想在后期发生了重要的转折。在他看来,纯粹的哲学已经在理性的思 辨中完成,而这种思辨之理性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是没有意义的,而且纯粹的思辨 6 瓤 舳 唧 l 一 刺 竺一 栅馓黼濞彻钒商第m 一 澄一 躺姨骺 一一一一 裟喻吲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作为哲学家和诗人的荷尔德林 理性之下,“每个国家必定把自由人当作机器的齿轮来对待 。荷尔德林认识到 理性必然性得以充分把握之时,人性的自由却被忽视了。而人性自由乃是荷尔德 林所更为看重的。荷尔德林认为,纯粹哲学之理性在表达人类生存状况方面存在 着局限,“( 人性自由之) 可能性的概念根本不适用于理性的对象,因为它从来不 作为其应该所是而出现于意识,适合于理性的只有必然性的概念”回。对于对人 性自由之可能的追求促使荷尔德林的思想发生了转向,这转向秉承了荷尔德林哲 学中一贯体现的“统一性 精神,进而寻求更高的统一。 荷尔德林认为,思辨理性哲学的思辨解释弥合了主客体之间的分裂( 他的“绝 对存在 就是这样做的) ,从而也就消除了我们自身与世界的冲突,但这仍然是 不够的。荷尔德林承袭了席勒的美学思想。席勒注重审美教育和人格塑造的重要 性,他认为感性存在的人本身就具有人性之神圣。康德严苛的唯理性主义并未实 质上为感性留下多少余地。理性在所有方面都寻求普遍性,就连康德所讲的审美 判断都具有一种感性的普遍性,理性自由的过度扩张反而掩盖了人性自由的光 辉。荷尔德林赞同席勒在感性问题上的观点,认为感性在哲学中的真正参与对于 人性的自由开展是至关重要的。在1 8 0 1 1 8 0 3 年间写的德国唯心主义的最高 纲领中,荷尔德林认为,“如果哲学说明理念、经验和材料,我们终于能大处 获得一种物理学。( 而) 现在的物理学似乎不能满足一种创造精神,它是我们的 精神,或者应该是我们的精神 o 。就思想获取其绝对的根据而言,荷尔德林认 为哲学家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但创造性精神在物理学哲学中并不能被获取,因 为这种创造性精神来源于理性的感性化。理性的感性化就是使我们的理念具有审 美性,也就是使之具有神话性。理性的感性化是一种非推理非逻辑的过程,这种 创造性的转变是想象力自由开展的结果。在纲领的最后,荷尔德林说,“在 使我们的理念变得富有审美性,这就是说具有神话性之前,理念对于民众来说是 没有意思的,反之:在神话是理性的之前,哲人必定羞于此道。于是,启蒙过的 人和未启蒙过的人终将携起手来,神话必须变得富于哲理,以使民众理性,而哲 学必须变得具有神话性,以使哲人感性 。基于人性自由的考虑,荷尔德林在 此并不是要在理性和神话之间做出取舍,而是要做一种统一,也就是要建立一种 。荷尔德林s 荷尔德林文集,戴晖译,第9 页,商务印书馆。1 9 9 9 年版。 o 荷尔德林:衙尔德林文集,蛾晖译。第1 9 6 页,商务印书馆1 9 9 9 年版。 o 衙尔德林:荷尔德林文集 ,蛾哗译。第2 8 1 页,商笏印_ f 弓馆,1 9 9 9 年版 o 俪尔德林:衙尔德林文集 ,蛾晖译,第2 8 2 页。商务印书馆,1 9 9 9 年版 7 上海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作为哲学家和诗人的荷尔德林 新神话。 荷尔德林认为,这种新神话是理性与心( 灵) 的一神论,想象和艺术的多神 论。这种一神论与多神论的关系就如同绝对存在与主体客体之分殊的关系。在荷 尔德林的哲学中,这种一神论和多神论对应了其思想根基处的“一即万有的观 念。建立一种新神话的目的在于使理念具有神话性。这时理念已经具有了更高的 意义。这种理念乃是理性与心灵合一的理念,荷尔德林将这一理念称为统一一切 的理念,即美。美包含了真与善,而人的最高行动就是审美行动。没有审美性情 的哲学家被称之为书本哲学家,荷尔德林所谓的新神话的建立也即产生了他所认 为的真正的哲学,精神哲学。 在这种精神哲学中,诗获得了更高的尊严。在荷尔德林看来,使我们的理念 具有审美性和神话性的就是诗,新神话的建立就是由诗来完成的。诗歌是表现艺 术和想象的最高形式;诗在荷尔德林的思想中有其根本性,他认为,人的本质在 于人所具有的创造精神,诗就是人之原始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荷尔德林在1 7 9 9 年致谢林的信中说:“诗歌是生机勃勃的艺术,同时源于天才,经验以及反思, 是理想的,系统的和个人的 。因而,如同他所说的在智性直观中我们把握绝 对存在一样,在诗的创造中,我们达到统一一切的美的理念。诗之所以有如此重 要的作用,并在荷尔德林的思想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在于荷尔德林对诗的精神 和本质所作的深刻洞察:诗表达的不是诗人,而是神圣。神圣与荷尔德林所追求 的人性自由,以及统一一切的至高的美的理念是同一序列的三种东西,在本质上 是同一的。荷尔德林超越了席勒的美是自由的感性显现之说,统一一切的美的理 念就是人性之精神的绝对自由。人在这种绝对自由之外,既不寻觅信仰神,也不 求永生,因为这种美与自由就是神圣。神圣一如美与自由,既不属于某一主体, 也不属于某一客体,因此,诗要表达神圣,就不是要表达诗人或者其他什么东西。 纯粹之思辨并不能表达神圣,因为纯粹之思辨并不能洞视到美。人的原始的精神 活动就是诗,人在本质上就是诗人。作诗因而也就不是某些人的事业,作诗蕴藏 于所有人的本质之中。本质之人是美的,美不是外在与人的附属品;人作诗,美 降临于人,神性降临于人,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的人性所独具的神性。诗在荷尔 德林的意义上已经超出了诗作为文学体裁的范畴。因为诗要表现神圣,诗人就要 。荷尔德林:荷尔德林文集 ,藏晖译,第4 2 2 页商务印书馆,1 9 9 9 年版 8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作为哲学家和诗人的荷尔德林 牺牲主体以及客观世界以达到神圣之美。神圣之美也就是纯粹的诗。作诗与诗除 了在形式上所具有的文学意义之外,实际上乃是精神哲学的表达。精神哲学区别 于思辨理性哲学:在荷尔德林看来正是出于思辨理性哲学的局限,才要求这样一 种精神哲学。作诗便是这种精神哲学的运作。诗就是精神哲学本身。在小说许 佩里翁中,荷尔德林借主人公之口说:“诗是哲学这一科学的开端和结束。就 像雅典娜跳出朱庇特的头颅,哲学源于诗这一无限的神性存在。并且这样源远流 长直至结束又回到诗,哲学不可调和地汇合到诗之神秘的源泉 。 需要指出的是,荷红德抹把谴缝麴揎登蜇堂,同时并没有否定诗作为文学的 存在。诗作为精神哲学正是由诗作为文学表达出来的,这也就是他所说的新神话 理念的神话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将荷尔德林定义为诗人或者哲学家是 一种争执,那么这种争执是大可怀疑的。学科门类的划分者通过制定标准,划分 出诸如哲学、宗教、文学,社会学之类的学科,但这种划分不过是忽略了特殊性 的粗糙设定,应用在某个特殊的对象上则是不足为训的。因此,海德格尔在定位 荷尔德林的时候,并不用文学意义上的诗人,也不用形而上学意义上的哲学家, 他认为荷尔德林是贫困时代的先行者思者。 1 2 荷尔德林作为思者 荷尔德林在海德格尔那里有多种称谓。荷尔德林是“一位罕见的诗人,神秘 的诗人 。,是:鸷地适二终“贫困时代的诗人的先行者 。海德格尔之 所以用如此多的称谓在称呼荷尔德林,根本原因在于,荷尔德林的诗是“运思之 诗 ,荷尔德林作为歌唱着的思者,已经“思入那由存在之澄明所决定的处所。 在本质上,荷尔德林是作为思者存在于海德格尔的思想经验中,这对于海德格 尔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理解海德格尔思想中的荷尔德林来说,亦是至关重要 的。 荷尔德林生前以及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始终默默无闻,并不被人关注。 荷尔德林:萄丛德挞塞塞! 戴晖译,第7 7 页,商务印书馆,1 9 9 9 年版。 o 海德格尔t 倚尔德林诗的闸释 ,孙周兴译,第2 2 8 页,商务印书馆,2 0 0 0 年版 o 海德格尔t 衙尔德林诗的削释,孙周兴译,第3 6 页商务印书馆,2 0 0 0 年版 。海德格尔t 林中路孙周必译第3 3 5 页上海译文小版社,2 0 0 4 年版 海德格尔。林中路 孙周兴译,第2 8 5 页,上海译文出版社,2 0 0 4 年版 9 上海师范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第一章作为哲学家和诗人的荷尔德林 他的书信小说许佩里翁发表后,卖出不够一打。从1 8 0 2 年精神分裂到1 8 4 3 年去世,这四十年间荷尔德林更是淡出人们的视野。直n - - 十世纪初,一些德国 、 的诗人和哲学家才重新审视这位性悒孤独的诗人。比较有代表性的荷尔德林的发 现者有诗人格奥尔格、特拉克尔以及哲学家狄尔泰、海林格拉特等。海林格拉特 、,、_ 、, 是荷尔德林最为热烈的崇拜者并整理出版了荷尔德林的遗稿。狄尔泰在1 9 0 6 年 发表的体验与诗中,独辟一章研究了荷尔德林思想和创作,这对于荷尔德林 的复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论述荷尔德林文章的开头,狄尔泰写到:“这是一 种古老的信念:众神表现为未被触及的灵魂并宣誓事物的未来。荷尔德林就生活 在这样的被虔诚的保护着的本质的纯洁和纯粹的美中”。狄尔泰的描述切中的 是荷尔德林的诗歌所独具的精神气质。尼采对荷尔德林也有评论:“其天才作品 既不能确切地归属古典时代也不能确切地归属浪漫时代 圆。荷尔德林诗歌中所 表现出的音乐之律动、神秘之纯净以及其中关于美和神圣的趋往和赞颂所给人的 感觉远非“耳目一新一所能涵盖。在海德格尔阐释荷尔德林之前,德国已经掀起 了一股荷尔德林的研究热潮。无论在海德格尔那里还是在之前的其他诗人、哲学 家的视野中,荷尔德林都是与众不同的。在海德格尔的时代,海尔德林热渐趋高 潮,海德格尔曾提到在战争期间,士兵们往往将荷尔德林的诗歌同清洁用具一起 放在背包里。在二战前十年间,随着人们的兴趣由许佩里翁转向荷尔德林的 后期诗歌,荷尔德林获得了更大的声誉。人们不再将他的后期诗歌当作精神病患 者的呓语,而是将其看作德国文学历史上最强有力的声音。荷尔德林不再仅仅作 为诗人,而且作为一个深刻的哲学家而存在,人们甚至将一度试图将他证明为处 于康德那样高度的哲学家 。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的关注就发生于这样一种愈演 愈烈的“荷尔德林热”中。海德格尔并不是第一个甚至第一批发现荷尔德林的人, 然而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的阐释对于他的思想和荷尔德林本身产生了非同一般 的结果,这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 1 9 3 4 年海德格尔辞去弗赖堡大学校长职务,重新回到哲学研究上来,并由 此转向对诗与艺术的沉思。在1 9 3 4 - - 1 9 3 5 年的冬季学期中,他最先阐释荷尔德 林的赞美诗日耳曼人 和莱茵河。这并不是海德格尔第一次接触荷尔德林 。狄尔泰:体验与诗 ,胡其鼎译,第2 8 7 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0 3 年版 。尼采:不合时宜的沉思) ,李秋零译,第4 6 页,华东师范大学:l j 版社,2 0 0 7 年版。 p m m i t c h e l l :h o i d e r l i ni ng e r m a n y ,f r o mm o n a t s h e f t e , p a g e4 0 5 ,v o t 3 8 ,n o 7 。p u b l i s h e db yu n i v e r s i t yo f w i s c o n s i np r e s s , 19 4 6 1 0 上海师范大学硕七学位论文第一章作为哲学家和诗人的荷尔德林 的诗歌,他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我的大学时代里,我更多地关注了荷尔德 林和特拉克尔的诗作。 不过从三十年代开始到六十年代,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 的诗歌作了最为集中的阐释。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的认识实际上经历了很长的时 间。三十年代,海德格尔的哲学研究转向艺术,尤其是荷尔德林的诗歌,这在某 种程度上标志着一种思想表述方式的更新。以二十年代海德格尔的代表作存在 与时间为例,存在与时间的目的在于构建一种基础存在论并解构传统形而 上学,而海德格尔在其中借助的仍是形而上学的概念语言,尽管他赋予了这些概 念不同的内涵。因而,包括存在与时间在内的前期著作体现的仍是一种客观 化的对象性表象思维的痕迹。客观化的对象性表象性思维在海德格尔看来就是传 统形而上学的技术思维,“在科学与技术的表象领域里,思与言是客观化的,亦 即把给定的事物设定为客体”圆。这种技术思维正是海德格尔一直以来所着力批 判的。1 9 6 4 年,在一封为一次神学谈话而写的书信中,海德格尔提出疑问:“是 否每一种思之为思,每一种言之为言,己然都是客观化的? 这一设问实际上 已经预设了一种非客观化的言与思的可能性。因而他说,“我们必须决断:有关 非客观化的思与言的问题究竟何以是一个真正的问题,是否此问题中并没有追问 什么,未思及在事实那里要追问的东西,使之离开了神学的论题并且使之混乱而 变得多余了一。显然在海德格尔看来这种非客观化的思与言的问题并非是空洞 多余的,而是亟须予以深思的。对荷尔德林诗歌的阐释就是对这种非客观化的思 与言的尝试。在这种沉思中,通过荷尔德林,海德格尔广泛地讨论了他的后期思 想的主要问题语言、真理、技术、世界等;在这种意义上,他把荷尔德林命 名为真正的思者。 那么,为什么海德格尔惟独对荷尔德林青睐有加,荷尔德林为什么是海德格 尔所认为的罕见的诗人? 从荷马到但丁到歌德,伟大的诗人多不胜数,海德格尔 统统不理,为何是英年早逝,且多作残篇的荷尔德林进入到海德格尔思想视野 中? 海德格尔认为,尽管以上所列诗人的诗歌同样体现出了诗歌的本质,甚至比 荷尔德林的诗所体现的诗之本质更具丰富性。但海德格尔仍然选择了荷尔德林, o 海德格尔t 在通向语言的途中 ,孙周兴译,第9 2 页,商务印书馆2 0 0 4 年版 o 海德格尔。路标孙周必译,第8 3 页商务印书馆,2 0 0 0 年版。 o 海德格尔。路标: ,孙周兴译,第7 5 页商务印书馆。2 0 0 0 年版 o 海德格尔。路标 ,孙周兴译第7 6 页商务印书馆,2 0 0 0 年版 1 i 上海师范大学硕上学位论文第一章作为哲学家和诗人的荷尔德林 因为在他看来,“荷尔德林的诗蕴含了诗的规定性,而特地诗化了诗的本质 。 因而,荷尔德林是诗人的诗人。海德格尔从荷尔德林的著作中找出五个中心诗句 来说明荷尔德林之所以作为诗人之诗人的理由: 1 、作诗是最清白无邪的事业。 2 、因此人被赋予语雷。 那最危险的财富 人借语言见证其本质 3 、人已体验许多。 自我们是一种对话 而且能彼此倾听, 众多天神得以命名o 4 、但诗人,创建那持存的东西。 5 、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 栖居在这片大地上o 海德格尔认为这五个中心诗句以确定的次序及其内在的联系将诗的本质呈 现出来。在对这五个中心诗句的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