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2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12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12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12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12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飞向太空的航程 学习目标 第12课 1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 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 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 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 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激发学生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 1 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2 学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导入一 2003年10月16日 当 神舟 五号载人飞船重返神州 当飞天英雄杨利伟巡天归来 人类航天史由此翻开崭新的一页 探索太空的队伍中多了一支新生力量 一家国外媒体写道 杨利伟迈出的一小步 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步 的确 从杨利伟飞向太空的那一刻起 我们这个火箭的故乡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跑线上 它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向 太空文明 新时代 放飞中国心 圆梦九天外 透过中国航天人留在浩瀚太空的那道绚丽彩虹 我们看到了这样一行闪光的大字 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 特别能奉献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载人航天精神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 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 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段不平凡的历史 导入二 我的感觉良好 日上午顺利进入太空后 杨利伟对地面说的第一句话 我一定努力工作 把后续工作完成好 向祖国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日下午 在与中央军委副主席 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进行 天地对话 时说的话 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 向在太空中工作的同行们问好 向祖国人民问好 向港澳同胞 台湾同胞 海外侨胞问好 感谢全国人民的关怀 神舟 五号飞船运行到第七圈 从距地球 公里的太空轨道中发出问候 景色非常美 日晚间与家人通电话 对妻子张玉梅发出的感慨 味道好极了 在与家人通话中 对 岁儿子杨宁康发表自己对航天食品的意见 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 非常好 在通话中向家人描述从太空中看地球的感受 以上为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在 年 月那个激动人心时刻的言语集锦 这看似平常的几句话 却象征着中国的崛起 因为它们来自遥远的太空 可以说 它们是中国最 高 的声音 为了登上最 高 处向全人类发出庄严的声音 中国人经历了哪些过程呢 声音 为了登上最 高 处向全人类发出庄严的声音 中国人经历了哪些过程呢 导入三 谁能让世界五分之一的心灵随着他的节奏跳动 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 他在苍穹画出龙的轨迹 升空日行一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他就是杨利伟 第一个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飞天梦的人 今天 让我们走进 飞向太空的航程 来了解这段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通读全文 理清结构 课堂学习 1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根据以前学过的新闻知识 找出本文的标题 导语 主体 结尾 梳理文章的脉络 提示 标题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语 第1 3段 2003年10月15日 载人航天飞船 神舟 五号发射成功 意义重大 主体 第4 26段 按时间顺序 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结尾 第27 30段 回到现实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课堂学习 2 让学生概括并展示主体部分关于中国航天史的重要事件 提示 1958年5月17日 毛泽东提出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拉开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 1960年2月19日 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 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1986年出台的 863计划 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1992年9月21日 江泽民明确指出 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 1999年11月20日 神舟 一号实验飞船发射升空 2001年1月10日 神舟 二号发射成功 2002年3月25日 神舟 三号飞船发射成功 2002年12月30日 神舟 四号飞船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 五号飞船顺利进入太空 通读全文 理清结构 1 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提示 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 其一 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 并且取得了成功 标题可认为实指 神舟 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 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梦想成真 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研读课文 细处探微 课堂学习 2 新闻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联系平时看到的新闻 结合本文 总结一下 提示 新闻的结构主要包括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四部分 本文导语部分是1 2 3段 点明这篇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 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即2003年10月15日 神舟 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这是一个国人瞩目的事件 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 按照时间顺序 叙述国人的飞天梦 以及为了实现这个梦想 科学家们所做的不懈努力 另外 这篇新闻还是一种首尾圆合的结构 本文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 神舟 五号的发射场景 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 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 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 总结 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构成 导语放在开头 由最新鲜 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 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 课堂学习 研读课文 细处探微 3 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 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 这篇文章却用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 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课堂学习 提示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 关注当下的事件 也是它的特质 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 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 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 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 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 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 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 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 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 到底经历了怎样艰辛的历程 在这个时候 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 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 另外 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 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小结 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各个构件都很清楚 把中国航天事业完整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研读课文 细处探微 1 本文导语的写法很有特色 运用了描写式和评论式 试分析说明 提示 写发射的环境是 朝阳辉映 发射架是 耸入云天 神舟 五号是 乳白色 而写到杨利伟则是 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发射时 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 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 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 直刺九霄 这些细致的描绘 把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入太空时的情景再现出来 给人以立体感 现场感 这样的描写还把读者带入了一种激动人心的氛围中去 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过飞天梦想了 这个梦想终于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实现了 怎能不让每一个中国人激情澎湃 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写法 再度课文 探究写法 课堂学习 课堂学习 本文的导语还对这个壮举加以评论 即评论式导语的写法 在描写发射情景之后 又对其意义作了阐释 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这表露的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感情 倾向 观点 而且代表了整个中华民族对这件大事的感情 倾向 观点 文章的导语一开始就把读者引到了这样一个宏大而激动的场景中 同时 又对这次发射的意义作了评论 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所以说 这个导语写得很到位 很精彩 既把最重要的东西用不多的文字告诉了读者 又写得生动感人 应该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 作为一篇通讯 本文也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试举例说明 课堂学习 提示 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借用文学手段 如运用描写 抒情等表达方式等 尤其是文中用了 嫦娥奔月 的传说 使文章在紧张之余 多了一丝轻松 让读者多了些许遐思 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 有浪漫主义色彩 二是文中有许多诗意的语言 如 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 面对天疆的呼唤 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 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在这个金色的秋日 等等 这些句子 给人以浪漫的想象 也增添了新闻的文采 再度课文 探究写法 课堂小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