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阿里山纪行苏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阿里山纪行苏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阿里山纪行苏教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阿里山纪行苏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阿里山纪行教学实录教学设想:阿里山纪行一文,是美学家吴功正先生的作品,在遣词造句上尤见功力。若只是将游览线路作导游式的讲解,恐学生难免学之无味。因此将重点放在对字词句的品味,并联系过去所学,或生活实际,创设欣赏美的情景,以期使学生能深入文章,去体味文字之奇妙,景致之奇美,语文之大美。教学环节:1、由名句导入2、由填字引入文章整体把握3、进入阿里山特有风光神木描写的赏析4、发现字词句之美,品味词句之奇,读出文章情味(着重把握几个动词、叠词、描摹优美的语句及蕴含人文色彩的语句)5、总结本课内容,结语与导入语相呼应教学过程:一、导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初一时,我们随郦道元一起去聆听过三峡的流水,也曾随刘叙杰一道登临过巍巍的钟山。所以林语堂曾经感慨地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板书)今天我们就随中国当代作家、美学家吴功正一道,去领略大自然的另一个杰作阿里山的风采。(板书课题)二、自主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在读的过程中抓住一个字来概括阿里山神韵。(在学生诵读过程中,教师板书“泰山天下_,华山天下_,峨嵋天下_,阿里天下_”,后巡视课堂)三、过渡: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祖国的山山水水也自有其独特的魅力。(看黑板,完成板书)泰山天下雄,华山天下险,峨嵋天下秀。那么阿里山呢?(引导学生发散想像,并对文章从整体把握)生:我认为是“美”。因为,文章所写景色非常美,文句也非常优美。生:我觉得是“静”。因为阿里山的氛围相当的安静。师:为什么呢?生:因为文章无论是写姊妹潭,还是写未加砍伐的原始森林,还是曲径幽路,都充满了一种静谧的气氛。师:从文章整体感受,的确阿里山的很多景致都被描绘非常静谧。其他同学有补充吗?生:禅,因为文章中提到“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禅是佛教用语,给人一种非常安静,沉静的感觉。师:嗯,仿佛入定一般,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生:我觉的“奇”字好。因为阿里山的山水和“神木”非常的美,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大自然的奇迹。生:我觉得“幽”比较好,因为“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这一句让人觉得身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的精神似乎也更加幽深起来师:嗯,更深入了,似乎不仅仅是外部环境的安静,内心也更沉静了。四、过渡:大家所讲的都很有道理。我在备课的时候也找了一个字,同刚才那位同学一样“奇”。接下来我谈谈我的理由。凡概括一处的特征,总要从他最有代表性的景(板书)看起来。比如,苏轼曾经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化用过来,到台湾,不游阿里山,乃憾事也。到阿里山,不游神木,乃憾事也。(引入具体文段赏析)我们一起来看这株神木到底独特在哪里?(读课文说明神木形态的语句)58米是什么样的概念?虎丘塔48米,神木还要整整高出10米;?(请学生速算),那么整整要14个人才能合抱,大家可以想像一下这是怎样的规模。(使学生对描写对象有直观的了解,为与作者产生情感体验的共鸣作准备)所以我们看作者是怎样形容它的。众生:罕见的庞然大物。师:奇还奇在,即便遭受到巨创,被劈为三段,这棵树中巨子还是生: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师:果然气势不凡。我们一起来把这一自然段读一下。(生诵读段落,后师板书读错字词。指导应将这4组4字短语所表现的威风的气势读出来。生再读一遍。效果更好一些。)五、过渡:文章的“奇”不仅仅表现在景物之奇,吴功正作为一位美学家,其遣词造句也是相当考究的,大家可以再次品读课文,你觉得文章中有没有用的非常精到的奇词妙句?有没有让你读来怦然心动的词句?(引入揣摩字词句之奇妙)(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板书“动词,叠词描写优美,有文化气息”等作品读提示)生:我觉得“那是静谧禅的世界。”写的非常好,把整个宁静的世界用三个词就概括出来了。简单,但又很到位。生:我喜欢“潭无却又没有了。”用三个比喻,写出了声音的细切。师:读到这里有没有联想到我们曾经学到的一个语段?(回顾所学内容,新旧文章在比较中更能使学生了解课文中所创设的情景)众生:老山界里有一段相似的环境描写。师:这两段相同的是,写声音的细小,其目的在于诸生:反衬出环境的寂静。师:我们可以再联系到我们所学的古诗,有哪几句与这段文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联系诗文,诗文的典雅与文章本身情境相辅相成,也为下文发现富有文化气息的语句作铺垫)生:“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师:非常好。还有其它发现吗?生:我喜欢后面那句,“偶有人声也是安宁。”仿佛游客都不舍得打破森林的宁静,小心翼翼的样子,能体会到游客对森林的喜爱之情。师:是啊,平常的句子后蕴含着深深的感情呢。其实我觉得这一段中最后一句也很有意思,不知你们有没有注意,你们读读看,当他们“深深地吸气”时是怎样的情态阿?生:很用力。非常珍惜似的。师:很用力,如饥似渴似的。我们可以体会到,现在都市的环境越来越差,充满喧嚣。突然来到这样一个静谧的环境里,这些游人怎么能不感到惊奇,深深吸气,顿觉返璞归真。这句也可以读出他们的喜爱之情。生:我觉得是这句,“它仍然标志、灵魂。”神木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有这样威风的气势,并且成为了阿里山的标志、灵魂。应该是代表阿里山,甚至是中华民族的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师:想得非常深入阿,将简单的叙述语句的内涵拔高到了精神层面,上升到了民族精神,很有深度呢。生:“树木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这句用多个比喻写出了森林树木的形态,非常形象。而且他用了一组对偶句,读来很有节奏感,琅琅上口师:虽然是一片树林,树与树之间还有着细微的差别,所以喻体也有不同。如果我们把“孙武”、“秦皇”去除,喻体仍是“军阵”、“兵马”,读来又没有区别呢?生:有,秦皇、孙武都是历史人物,加了之后似乎更能突出原始森林的历史感。师:在文章中加入历史元素,能使文章读来更厚重,有沉甸甸的感觉。使文章更具文化气息,你们能在文章中找到同样具有人文气息的语句么?生:是“忽然间,我觉得入云深处亦沾衣。”化用了唐人的诗句。师:为什么会想到这句呢?生:因为林中山岚雾气很重,使得他的衣服也“分明有点薄湿了”。师:于是就想起了一千年前所说的一句话,有时在某时某地,今人和古人在某一情景会产生一种心灵上的共鸣。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你们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引入语文活动,进行训练)生:在秋天,西风吹起,霜叶渐渐变红的时候,我会想起杜牧“霜叶红于二月花”。师:写文章时如果也能化入古诗文,就能使文章更富典雅意味了,大家可以在作文的时候实践一下。(导入本文在作文训练中值得借鉴的价值)师:我们读了很多句子,再来品味一下词语,在文章中令你心动的词语?生:我觉得第二自然段里,“葱郁如染”的“染”字用得很好,好像一支画笔一样,画出一片一片浓浓淡淡的绿色。师:一个“染”字,使得文章的色彩有了层次。文章中还有没有同样用到这个“染”字的地方?生:在第六自然段,“山间染绿。”师:这个“染”字,在这里突出了怎样的情状?生: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好像青苔将曲径幽路慢慢染绿。师:仿佛青苔也通了人性一样,有了灵性,体现出一种对曲径幽路亲密,依恋的感觉。读一下,这里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生:对这青苔,森林的喜爱之情。师:看似普通的动词其实也是有情味的呢。青苔是怎样的青苔?生:“茸茸的蒙蒙的。”师:既然是修饰青苔的,为什么不把它放在“青苔”前呢?生:这样更能突出青苔的特征。很可爱的样子。师:这些都是叠词。叠词读上去与一般的词语有什么不同?生:读起来更有节奏感,琅琅上口。师:这个语段还有几个叠词,我们一起把这个语段一起读一下,体会一下他的节奏。(诵读语段)文章中的妙词佳句当然不止这些,我们在平常的学习中就应该学会揣摩,从中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今天我们一起品析了文章奇妙的词句,透过这些奇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