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第4课 戊戌变法同步备课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第4课 戊戌变法同步备课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第4课 戊戌变法同步备课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第4课 戊戌变法同步备课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第4课 戊戌变法同步备课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导入1898年9月19日 慈禧太后从休养的颐和园突然回宫 9月21日 光绪二十四年农历八月初六 凌晨 慈禧太后宣布亲政 率卫队软禁光绪帝于中南海含元殿 下令搜捕四军机章京等变法分子 同时颁布诏书 废除变法法令 这就是近代史上的 戊戌政变 它结束了只有一百零三天的维新变法 慈禧太后为什么要发动戊戌政变 教师用书独具演示 昙花一现的戊戌变法给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留下了什么 本节课我们学习 戊戌政变 教法案例1 新旧势力的交锋 一目 教学中要抓准三个要点 1 慈禧太后控制人事任免权 2 地方官员阳奉阴违抵制变法 3 光绪皇帝的反击措施与新旧势力的矛盾激化 本目知识线索繁乱 教师讲述时通过分组探究 采用 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分别代表新旧势力 结合百日维新的内容 措施 展现新旧势力的矛盾 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2 百日维新的失败 一目 教学中要抓准四个要点 1 光绪帝授密谕以图对策 2 光绪帝接见伊藤博文引起守旧派恐惧 3 慈禧太后亲政 发动戊戌政变 4 杀害 戊戌六君子 废除变法法令 本目是本课的重点 教师以时间为线索 理清教材中戊戌政变的史实 结合教材 学思之窗 体会谭嗣同等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敢于牺牲的爱国情操 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3 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 一目教学中要抓准三个要点 1 变法失败的原因 2 变法失败的教训 3 变法的历史意义 变法失败的原因是本目的难点 教师可对比日本明治维新 从领导力量 群众基础 方式手段及变法措施颁布和国际环境等方面分析戊戌变法失败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和艰难性 变法的历史意义是本目的重点 教师可从政治 经济 思想三方面分析归纳 帮助学生理解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地位和作用 演示结束 1 原因维新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抵制和反对 2 表现 1 旧势力 解除光绪帝老师 的军机大臣职务 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 控制 地区 大部分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对 抵制 荣禄等人暗中密谋由 训政 翁同龢 京津 新政 慈禧太后 2 新势力 光绪帝革去礼部两名尚书及四名侍郎的职务 任命 等 军机四卿 拉拢 却不识其真面目 游说列强支持 最终落空 谭嗣同 袁世凯 1 导火线 1 光绪帝受到慈禧太后训斥之后 急忙召见 商议对策 并授以密谕 2 带着密谕夜访袁世凯 3 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 2 经过 1 9月21日 慈禧太后宣布 囚禁光绪帝 2 慈禧太后下令捕杀 杨锐 谭嗣同 伊藤博文 临朝听政 戊戌六君子 3 政变后除 被保留下来之外 其他措施全被取消 3 结果 百日维新 宣告失败 京师大学堂 1 失败原因 1 根本原因 维新派势力弱小 强大 2 主观原因 既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又脱离广大 寄希望于无实权的 和极少数帝党官僚 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2 失败教训在当时的中国 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漫长而又坎坷的 封建顽固势力 人民群众 光绪帝 改良主义 3 历史意义 1 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 维新派以变法图强 为目标 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2 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他们试图实行资产阶级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3 是近代中国一次 的潮流 资产阶级维新派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4 留下的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救亡图存 君主立宪制 思想解放 1 原因 1 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 而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生存 力量薄弱 这就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 而新势力的主要阶级来源就是民族资产阶级 旧势力的阶级根基封建势力在中国有千年历史 力量雄厚 悬殊的力量对比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2 重要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改革的策略不当 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和少数官僚 对袁世凯和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变法策略比较激进 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 某些措施也缺乏可操作性 2 意义 1 爱国性 变法运动是在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的情况下开始的 所以变法图强 救亡图存是变法的直接目的 2 进步性 变法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 发展资本主义 无论是政治主张 还是改良实践 既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又顺应当时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3 启蒙性 变法的思想基础是资本主义学说 抨击封建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促进近代思想的启蒙 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产生了影响 3 教训 1 作为这场运动主导的维新派 幻想在不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前提下 靠策动和支持一个没有实权的开明皇帝来逐步进行政治改革 事实证明这条道路是走不通的 2 为以后的社会势力丢掉幻想 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历史依据 1 2013 西安高二检测 光绪帝利用康有为 梁启超进行百日维新 希望借此挽救即将衰亡的大清王朝 也使自己避免成为亡国之君 但最终还是失败 其主要原因是 a 百日维新所实行的措施违背潮流b 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和破坏c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d 袁世凯的暗中告密 解析 a项说法不准确 当时的变法是符合历史潮流的 b d是重要原因 但和c项比较起来 处于次要地位 答案 c 1 从变法背景来看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 其首要目标是救亡图存 因此 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2 从变法内容来看变法在政治 经济 文化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对旧制度进行了不少改革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因此 戊戌变法又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这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 也是其最本质的意义 3 从变法过程来看维新派通过创办报刊 组织学会和展开论战等方式和途径 猛烈抨击封建专制 大力提倡西学 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因此 戊戌变法又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 从各种政治力量的斗争来看戊戌变法还是一次争夺政权的斗争 既有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斗争 又有 帝党 与 后党 的宫廷斗争 2 从促进近代化的角度看 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 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b 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和发展c 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 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d 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解析 a项是当时的积极影响 b项是辛亥革命带来的影响 d项表述明显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答案 c 2011 浙江高考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当时很闭塞 严家弄又在乡下 像 戊戌政变 这样的大事 我们也不知道 可是皇帝和皇太后 驾崩 就不同了 地保 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 注 严家弄 作者故居所在地 原为杭州城郊 夏衍 懒寻旧梦录 材料二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 太危险了 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 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 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 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 进步 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 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 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 马士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 材料一中 这样的大事 我们也不知道 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的什么情况 2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材料二中 皇帝的方向 是什么 分析为什么说维新派 是以好心肠扼杀了 进步 思路分析 尝试解答 1 情况 2 方向 原因 答案 1 情况 普通民众连戊戌政变都不知道 更不用说整个戊戌运动了 由此可见 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严重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2 方向 救亡图存 变法图强 原因 维新派缺乏经验 计划轻率 急于求成 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 结果适得其反 一 选择题1 新政的推行 遭到了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 主要原因是 a 维新志士要推翻君主制b 新政法令要推翻清政府统治c 新政法令损害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d 新政反映了人民的反帝要求 解析 百日维新措施损害了封建顽固势力利益 因而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和抵制 这是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答案 c 2 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因为它 a 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b 有利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 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解析 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主要在于提倡新学 宣扬兴民权 启迪人们思想解放 答案 c 3 中华文明史 写道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 百日维新短命而败 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 自有其成功之处 这里的 成功之处 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b 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解析 戊戌政变后 百日维新的措施中除保留了京师大学堂 其余的全部被废除 故戊戌变法最主要的功绩是思想启蒙 答案 c 二 非选择题4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这是1898年秋流传于京津地区的一首民谣 六君子 头颅送 袁项城 顶子红 卖同党 邀奇功 康与梁 在梦中 不知他 是枭雄 材料二图一瀛台图二六君子遇害的报道 材料三各国变法 无不从流血而成 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 请自嗣同始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 陕哉快哉 谭嗣同 1 材料一 二叙述了什么事件 其影响如何 2 材料三中谭嗣同的言论反映了维新人士的什么精神风貌 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解析 第 1 问分析材料信息 可以看出是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内容 结合教材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