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识记 程朱理学 的主要内容 理解 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理解 考标要求 释迦牟尼 老子 孔子三人辩经论道图 三教图 清 丁云鹏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三教合一 的思潮 宋明理学 儒学受到佛 道挑战 演变 背景 知识 梳理 创立 成熟 发展 北宋二程 南宋朱熹 陆王心学 1 魏晋南北朝时 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a统治者反对儒学b佛教 道教迅速传播c佛教占统治地位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 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a 禅宗b 理学c 心学d 道学3 存天理 灭人欲 这里的 天理 主要指a 儒家道德伦理b 自然规律c 人的良知d 上天的意志 b b a 练习 4 下列宋明理学家中 提倡 去人欲 存天理 观念的是a 朱熹b 程颢c 周敦颐d 王守仁5 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 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a 学问要求是尚实 方有助于国计民生b 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c 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d 要勤于读书研究 努力用功 a c 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 材料1程颐 天下只是一个理 万物皆是理 朱熹 存天理 去人欲 材料2朱熹 一事不穷 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3王守仁 心即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4朱熹 人之异于禽兽 是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材料5程颐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材料6张载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断绝学 为万事开太平 顾炎武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回答 1 材料1中的 理 指什么 他们认为 天理 与 人欲 是什么关系 理 指儒家伦理道德 是对立关系 2 材料2和材料3关于朱 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 程 朱主张 格物致知 既通过实践 学习明事理 陆王主张 致良知 即通过自我反思 回复良知 天理就在心中 3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 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一 宋明理学可取的一面 具有和谐意识 强调人与自然 与家庭 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具有忧患意识 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 奋发进取 为理想不懈追求 崇尚道德 重义轻利 强调自我约束 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强调身体力行 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 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二 宋明理学不可取的一面 尊卑等级观念 重男轻女的观念 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 继承 改造 去粗存精 去伪存真 一 理学出现的背景 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 1 表现 魏晋南北朝 佛教 道教盛行隋朝 儒家提出 三教合归儒 唐朝 三教并行 尊道 礼佛 崇儒 2 影响 以上表现说明儒家思想出现了什么情况 三教合一 儒学正统地位受挑战 二 两宋时期 程朱理学 1 代表人物 北宋二程 南宋朱熹 2 思想主张 理 是万物本原 人伦者 天理也 三纲五常 就是天理 存天理 灭人欲 格物致知 3 深远影响 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纲常名教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 朱熹 集注 成为后世科考教科书 影响海外 日 朝形成 朱子学 学派 程朱理学 一词的由来 程颢 程颐对理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 并成为集大成者 所以将其通称为 程朱理学 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深入细致的探究 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理学的社会政治观 三 南宋至明朝 陆王心学 1 代表人物 2 思想主张 3 深远影响 南宋陆九渊 明朝王阳明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内心反省即可得天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明中期以后广泛传播 对中国社会政治 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心 是万物的本原 心 即 理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真理 万物皆在心中 程朱理学 与 陆王心学 有什么异同 p8导练 相同 1 都继承了孔孟 仁 礼 的思想 都属儒家学派 2 都利于维护专制统治 都压制 扼杀人的自然欲望 不同 1 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外在的 理 vs内在的 心 2 把握 理 的途径不同 格物致知 vs内心的反省 克服私欲 3 所属哲学范畴有差异 客观唯心主义vs主观唯心主义 想一想 根据以下图片 文字 你对宋明理学如何评价 翻开历史一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吃人 鲁迅 四 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 黄香 东汉江夏安陆人 九岁丧母 事父极孝 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 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少年时即博通经典 文采飞扬 京师广泛流传 天下无双 江夏黄童 安帝 107 125年 时任魏郡 今属河北 太守 魏郡遭受水灾 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 著有 九宫赋 天子冠颂 等 二十四孝图 扇枕温衾 二十四孝图 恣蚊饱血 吴猛 晋朝濮阳人 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家里贫穷 没有蚊帐 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 每到夏夜 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 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 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三从四德 三从 在家从父 出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 贞节牌坊群 绣花鞋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 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 于谦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理学在今天 四 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p8导练 消极影响 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 压抑 扼杀自然欲求 阻碍中国社会历史进步 积极影响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 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 自我节制 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宋明理学 儒学受到佛 道挑战 演变 创立 北宋二程成熟 南宋朱熹发展 陆王心学 背景 知识 梳理 影响 辩证评价 积极消极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 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道 佛 儒 根本 目的 含义 二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 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北宋时期 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 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 他们建立了以 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称之为 理学 程颢 程颐对理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 并成为集大成者 所以将其通称为 程朱理学 程颐 程颢 朱熹 程朱理学代表人物 程颐像 今日格一件 明日格一件 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 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理学的方法论怎么才能通达 理 格物致知 a 天理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万物只有一个天理 先有理后有物 理学的核心 b 天理 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天理是世界的本原 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 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二程理学 朱熹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地 材料二 其 理 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五常 材料三 诚意 正心 修身 治国 齐家 平天下 理的本质和表现 世界的本原 天下万物都要遵循 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 在社会上 儒家道德伦理 在人身上 人性 格物就是了解万事万物的道理即穷理 致知就是心里明白了 接触万事万物 体会各种知识 加深对 理 体验 最终贯通明 理 个人修养要敬畏天理 存天理 灭人欲 理学的宇宙观 理 是世界的本原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 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物如绝对精神 上帝的意志 陆九渊 1139 1192 号象山 字子静 南宋著名哲学家 教育家 抚州金溪 今属江西 人 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 史称 朱陆 陆九渊是中国 心学 的创始人 明代王阳明发展其学说 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 陆王学派 对近代中国理学产生深远影响 王阳明 1472 1529 汉族 名守仁 字伯安 浙江余姚人 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 世称阳明先生 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 教育家 政治家和军事家 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 心学 流派集大成者 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1 心学 的由来 理 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寻找 提出 心即是理也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故把其思想称为 心学 2 本质 心即是理 吾心即是宇宙 3 穷理 发明本心 进行内心反省 4 阳明心学 的由来 明中期 程朱理学成为科举敲门砖 逐渐失去以之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 许多学者认为学术流弊导致道德沦丧 从而引起社会动荡 主张以心学来更新理学 这种思潮便是 阳明心学 5 核心 致良知 本心是良知良知就是理 6 穷理 克服私欲 恢复良知 三教论衡佛教是外来的宗教 它创自古代印度 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内地 佛教宣扬人生一切皆苦 现实世界一切皆空的苦空二谛学说 主张超脱尘世 出家修行 落发为僧 道教则是中国土地上自生的宗教 它正式创始于东汉末年 其思想渊源则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神仙方术思想 乃至上古时代的民间巫术等 道教追求长生不死成神仙 儒家讲的是入世主义 宣扬治平之道 即所谓正心 诚意 齐家 治国 平天下之道 重视的是现实社会的治理 三教合一 道家神仙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甫春杜牧 梁武帝名萧衍 南朝梁开国君主 自幼饱读儒家经书 后一度信奉道教 对阴阳 五行 星算无所不通 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 以至于时人将陶称为 山中宰相 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 随着他 舍身 同泰寺 要以皇帝之身出家 他推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 佛道盛行的缩影 另类皇帝梁武帝 三教图 清 丁云鹏 材料一 据记载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炼丹 号称 诗佛 的王维亦官亦隐 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 柳宗元 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 援佛入儒 的思想历程 材料二 宋代高僧智园曾经说 尝谓三教之大 其不可遗也 行正常 正三纲 得人伦之大体 儒有焉 绝圣弃智 守雌保弱 道有焉 自因克果 反妄归真 俾千变万态 复乎心性 释有焉 上述材料反映了唐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历史趋势 处处留痕 三教合一 泰山红门宫 孙悟空 3 统治地位的确立 北宋 曾被斥为伪学 遭查禁 后地位上升南宋 不断发展 朱熹集大成者元朝 普及 四书章句集注 作为科举内容明朝 发展到高潮阶段 统治地位确立 赏花 二程 朱子 阳明与友游园 时春风和煦 百花怒放 友问 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二程说 天生的 朱子说 对 天生的 阳明说 天生是天生的 但这是我看到了 百花才是美丽的 世界本原 同 都认为世界本原是 理 异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理 心学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