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一第四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第四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第四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第四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第四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君权与相权之争 1 发展趋势 相权不断削弱 君权不断加强 即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频繁换相 内外朝制度 三省六部制 政事堂 二府三司 参知政事 4 明代 历朝限制相权的主要措施 废丞相 权分六部 设内阁 设军机处 密折制 5 清代 1 汉武帝 2 唐代 3 宋代 第四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课标要求 了解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及演变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及评价 认识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材料一 明太祖说 自秦始置丞相 不旋踵而亡 汉 唐 宋因之 虽有贤相 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专权乱政 我朝罢相 设五府 六部 分理天下庶务 彼此颉頏 不敢相压 事皆朝庭总之 所以稳当 材料二 1376年 明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 废除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 设立布政司 都指挥司和按察司 分管地方行政 军政和监察 三司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 这样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 那时 掌握实权的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 擅权专恣 1380年 明太祖诛杀胡惟勇同时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 思考 材料一 二说明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丞相职位 鉴于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 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 明朝进行地方体制改革后 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宰相职权随之扩大 丞相胡惟庸擅权专恣 直接因素 根本原因 一 废丞相 1 原因 2 内容 1 历史教训 2 胡惟庸案 3 加强皇权 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 权分六部 皇帝亲掌永不再设 3 影响 皇帝 左右丞相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 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立者 文武群臣即时劾奏 将犯人凌迟 全家处死 明太祖 皇明祖训首章 明太祖曾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 百僚未起朕先起 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丈五犹拥被 明太祖这样辛苦主要是因为他a 废除了丞相制度b 设置了军机处c 扩大了六部权限d 推行了行省制 明太祖与奏章 2005上海试题 据史料记载 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 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 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 也有讲两三件事的 共计有3291件事 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结合材料 如何看待这些改革 问题 大量奏章送达皇宫 是因为朱元璋对政治制度作了哪些改革 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 中央 废丞相 权分六部 地方 废行中书省 设三司 殿阁大学士 利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皇权失去了制约 但皇帝政务繁多 难以应付 一 废丞相 1 原因 2 内容 历史教训 胡惟庸案 加强皇权 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 权分六部 皇帝亲掌永不再设 3 影响 1 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2 导致了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二 设内阁 1 创立原因 2 形成与发展 2 明成祖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值文渊阁 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正式设立内阁制 1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 作为侍从顾问 3 后来内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日益提高 废丞相后 皇帝政务繁多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y 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o x 时期 侍从顾问 参与机密事务决策 票拟权 部权尽归内阁 内阁首辅 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 材料一 1572年 明穆宗去世 其子明神宗继位 神宗年方10岁 由张居正出任首辅 他依仗皇太后的宠幸 侵夺六部职权 六部皆俯首听命 针对明中后期政治腐败 府库空虚 土地兼并严重 农民起义的状况 他大力整肃吏治 裁减开支 丈量土地 改革税制 张居正辅政十年 国家财政增加 社会矛盾相对缓和 但他的改革触犯了官僚地主利益 引起明神宗不满 他死后被抄家 削夺官爵 材料二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 只备论思顾问 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 皆上窃君上威灵 下侵六曹之职掌 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 卷材料三 入阁办事者 职在批答 犹开府之书记也 吾谓有宰相之实者 今之宫权 宦官 也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 有学者以张居正为例 认为内阁首辅就是丞相 你认为对吗 2 结合材料二和三 分析内阁的地位 它能限制皇权吗 3 相反 皇帝采取了什么措施制约内阁 这一措施有何影响 设内阁 1 创立原因 2 形成与发展 2 明成祖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值文渊阁 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正式设立内阁制 1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 作为侍从顾问 3 后来内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日益提高 废丞相后 皇帝政务繁多 3 影响 1 维护了君主的绝对权力 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2 皇帝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 导致宦官参政 明朝政治日益黑暗 结论 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宰相制度赋予 皇帝个人信任 一级决策者 侍从咨询 经皇帝及大臣商议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制约皇权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相似点 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明朝的内阁制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 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无决策权 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 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 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 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 并代表国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 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 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材料 明朝钱宰被征编 孟子节文 散朝回家 吟诗道 四鼓冬冬起着衣 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 睡到人间饭熟时 第二天上朝 朱元璋问他 你昨日的诗作得好 不过我并没有 嫌 迟啊 改作 忧 字如何 钱宰吓得连忙磕头请罪 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什么 三 明代的特务政治 君权与相权 1 发展趋势 相权不断削弱 君权不断加强 即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频繁换相 内外朝制度 三省六部制 政事堂 二府三司 参知政事 4 明代 历朝限制相权的主要措施 废丞相 权分六部 设内阁 设军机处 密折制 5 清代 1 汉武帝 2 唐代 3 宋代 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 六部皇权受限 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 六部南书房集权于帝 设军机处跪受笔录承旨遵办君主专制顶峰 二 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清朝 军机处的设置 军机处 南书房 议政王大臣会议 皇权受到限制 皇权得到扩大 皇权到达顶峰 皇太极 康熙 雍正 2 从图片可以获取这一机构的什么信息 只有几间入值房舍 内部陈舍简陋 机构简单 1 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哪个朝代设立的哪一机构 清代的军机处 保和殿 乾清门 军机处 军机处 南书房 雍正 军机处 a 设置时间 直接原因 政务范围 b 特点 简 精 速 密 c 职能 作用 提高行政效率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隆宗门内军机处 机构简单 人员精干 有官无吏 办事效率高 地处内廷 跪受笔录 承旨遵办 1 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思路 联系军机处职责来思考 想一想 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 是皇帝私人的工作班子 大臣只能跪受笔录 承旨遵办 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2 清朝除设军机处之外 还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皇权 实行密折制 制定法规章程 密折制度 1 雍正帝时建立 2 目的 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文字狱 目的 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专制主义高度强化的表现 三 清朝的边疆政策 1 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 1 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 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 2 大事集权 小事放权 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2 措施 设机构 理藩院 对于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给予特殊重视 改土归流 西南地区 3 改土归流 西南地区 原因 土司世袭 形成割据势力 不利中央集权 含义 见书本知识链接 过程 明代永乐年间 开始 清代雍正年间 大规模 意义 a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 b 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 c 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 清朝边疆政策的历史作用 1 近代中国的版图在清前期奠定 2 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3 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创造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专制时代晚期中国的保守与停滞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对外关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自然经济占主导 重农抑商 八股取士 文字狱 自然科学大大落后于西方 闭关自守 禁止或限止海外贸易 同一时期西方世界的巨变 政治 经济 对外关系 思想文化 英法美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英法美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积极开拓殖民地 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先后出现 近代自然科学迅速发展 牛顿力学体系形成 探讨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 直接影响 积极方面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社会安定 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 消极方面 政治上 皇帝个人专权 政治腐败 造成官僚机构膨胀 财政开支庞大 官场黑暗 经济上 阻碍了资本主义早期萌芽的发展 文化上 思想专制 大兴文字狱 钳制了思想 摧残了文化 3 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2 深远影响 中国 政治 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空前加强 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对外 由开放走向闭关自守 世界 新航路开辟 世界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资本主义发展迅猛 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中国逐步落伍世界 努尔哈赤 皇太极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 同治 光绪 宣统 末代皇帝 夕阳与曙光 明清之际 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据此回答1 6题 1 有明之无善治 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这里的高皇帝指的是a 朱元璋b 明神宗c 明成祖d 雍正帝2 正式确立内阁制度的明朝皇帝是a 明太祖b 建文帝c 明成祖d 明神宗3 军机处的设立表明我同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是因为a 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完善c 中央机构办事效率显著提高d 专制皇权受到一定限制4 清朝设置的中央机构理藩院主要职能是a 管理全国宗教事务b 管理全国所有少数民族事务c 管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d 主管边疆地区的军政机构5 中国历史上的帝制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a 公元前3世纪至l9世纪末b 公元前4世纪至2o世纪初期c 公元前4世纪至19世纪末d 公元前3世纪至2o世纪初期6 1380年明太祖废除丞相 将权力分给a 中书省b 六部c 殿阁大学士d 内阁 7 明朝万历年间 首辅张居正当权时 部权尽归内阁 六部几乎变成内阁下属机构了 对此评说正确的是a 明朝中期宰相制度又 借尸还魂 张居正擅自专权 加重明朝政治腐败 明朝中期 六部变成内阁下属机构 内阁设置后 地位日益提高 权力日益增大8 当看到电视剧中出现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的场面时 我们知道这一场景最早出现在a 努尔哈赤统治时期b 皇太极在位期间c 康熙帝亲政时期d 雍正帝在位时期9 清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 改土归流 政策 归流 是a 作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治b 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入清朝版图c 少数民族事务归属理藩院掌管d 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管治10 土司制度形成于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11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 依样胡芦画不难 胡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胡芦 要把胡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a 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 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处理军国大事b 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c 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 替皇帝处理政事d 军机处的设置 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12 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参知政事的设置 丞相制度的废除 军机处的设立 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 b c d 13 学习明 清史后 有四位同学分别以下列主题作了演讲 你认为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a 帝国的彷徨b 中华的荣耀c 东方的曙光d 王朝的振兴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中国古代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它要解决哪些矛盾 皇权总体呈现的演变趋势怎样 2 以唐 北宋 明朝为例说明该制度是如何解决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的 3 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是皇权空前加强的重要标志 目的 巩固封建统治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解决的矛盾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皇权演变的轨迹和趋势 皇权不断加强 唐朝设三省六部制 把相权一分为三 削弱了相权 加强了皇权 北宋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 分散宰相权力 明朝废丞相 权分六部 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 君主权力空前加强 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 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线索 王位世袭制 宗法制 分封制 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内外朝制 东汉设尚书台 三省六部 郡国并行制 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 一省二院 行省制 设立军机处 密折制 废宰相制度 设内阁 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 发展趋势 形成 发展 顶峰衰落 中央权力加强 地方权力缩小 影响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 它在维护国家统一 社会稳定 抵御外来侵略 组织水利工程 发展社会经济 防止分裂割据 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 它在思想文化的控制 政治统治的腐败 兵役徭役的无度方面 又起着消极作用 一般而言 在封建社会前期 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 后期 消极作用逐渐增大 尤其是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而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 却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束缚了社会生产力 其危害尤为严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秦朝到清朝产生并延续了两千多年 它对中国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一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强化1 秦朝时期 嬴政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确立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皇帝总揽国家一切大权 通过三公九卿的相互牵制和对郡守 县令的直接任免 加强了皇帝对中央和地方的控制 中央设立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 是中枢决策机构 2 汉武帝时期 建立新的由皇帝直接控制的中枢决策机构 中朝 由皇帝亲信充任 三公九卿机构 逐渐成为执行机构 外朝 削弱了相权 加强了皇权 3 唐朝时期 实行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