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2单元 第2节 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 湘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2单元 第2节 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 湘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2单元 第2节 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 湘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2单元 第2节 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 湘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2单元 第2节 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 湘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才之路 地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湘教版 必修1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章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第二章 第2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第二章 课时目标 导航 课堂导学 探究 基础训练 达标 能力提升 巩固 1 知道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2 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 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些地貌类型的成因 一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基础梳理1 外力作用 1 主要表现形式 2 过程 地表的风化侵蚀产物 被外力搬运离开原位置 随着搬运力的减小 这些物质又 下来 经过漫长的岁月可固结成为沉积岩 沉积 流水侵蚀 千沟万壑 泥沙沉积 合作探究读教材p42图2 20据图探究以下问题 1 图中所示的地形是 是在 作用下形成的 2 此类地形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提示 1 海蚀崖海浪侵蚀 2 石质海岸的沿岸地区 如辽东半岛沿岸 山东半岛沿岸 浙闽沿岸等 归纳提升1 主要表现形式 2 五种外力作用相互关系五种外力互为条件 密切联系 地面上风化 侵蚀 搬运和沉积作用是相互联系的统一过程 岩石经风化就容易被侵蚀 而侵蚀作用又为新裸露地表的岩石接受风化提供了条件 有了风 化 侵蚀的产物 才有被风 流水 冰川 海浪等动力进行搬运 沉积的可能 而固结成岩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又为风化 侵蚀等提供了条件 特别提醒 风化 风蚀 风力的不同风化 风蚀都是对岩石的破坏 但风化是静态的破坏作用 主要破坏因素有水 温度变化等 风蚀则相反 而风力作用是一种外力因素 是风力对地表的侵蚀 搬运 沉积作用的总和 读图 回答 1 2 题 典例剖析 1 图中数字表示的外力作用中 表示搬运作用的是 a b c d 2 水滴石穿 描述的是图中哪种外力作用 a b c d 解析 第 1 题 根据五种外力作用的关系和 侵蚀产物 的标注 不难判断 为侵蚀作用 为风化作用 为搬运作用 为沉积作用 第 2 题 水滴石穿 是由于流水对岩石的长期侵蚀形成的 是侵蚀作用的结果 答案 1 c 2 a 读下列四幅景观图 完成 1 2 题 1 下列地理事物中 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2 上题四幅图中 主要的地质作用是 a 内力作用b 外力作用c 变质作用d 固结成岩作用 解析 第 1 题 风化作用主要有三种形式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植物根系对岩石的破坏属于风化作用中的生物风化 第 2 题 上题中的四幅图主要是由于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的 因此主要的地质作用是外力作用 答案 1 a 2 b 3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不同性质的外力作用因其作用过程和强度不同 对地貌的影响和主要分布区也有很大差别 具体分析如下表 1 侵蚀作用与地貌 2 搬运作用与地貌 3 沉积作用与地貌 特别提醒 1 自然环境与外力作用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在特定时间 特定区域则是以某一种作用为主 而且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 主导的外力作用不同 如下表 2 沉积规律陆地上的沉积作用可分为风 流水 冰川和湖沼等沉积类型 其中风力沉积和流水沉积是在碎屑颗粒的重力大于水流或风的搬运力时发生的 一般是颗粒大的 密度大的先沉积 颗粒小的 密度小的后沉积 使沉积物按照砾石一砂 粉砂 黏土的顺序形成有规律的带状分布 冰川的机械沉积多因冰体融化而发生 冰碛物大多没有分选 大小颗粒混杂 如下图 3 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 河流上游 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如图中a 河流中游 以流水搬运作用为主 如图中b 河流下游 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如图中c 4 河流流向的判定 5 沙丘坡面形态与风向的关系 读右图 回答 1 3 题 1 下图中b处的地形名称是 a 冲积扇b 河口三角洲c 山脊d 悬崖 典例剖析 2 图中河流堆积物从b到a处堆积的情况是 a 颗粒大小不分 杂乱地堆积b 由b处到a处依次是黏土 粉砂 砂 砾石c 由b处到a处依次是砾石 黏土 粉砂 粗砂d 由b处到a处依次是砾石 砂 粉砂 黏土 3 下图中c处河段河谷形态及所受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 v 形谷 流水侵蚀b v 形谷 流水沉积c u 形谷 流水搬运d u 形谷 冰川侵蚀 解析 图中b处在河流流出山口处 流速降低 一般形成冲积扇 a地处河口 为三角洲 a b都是受流水沉积作用影响形成的 从b到a随地面坡度减缓 流速不断降低 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 小的后沉积 因此从b到a沉积物颗粒由大到小排列为 砾石 砂 粉砂 黏土 图中c处河段等高线密集 坡度大 以流水侵蚀为主 河谷为 v 形谷 u 形谷是冰川侵蚀造成的 一般存在于陡峭的高山上 答案 1 a 2 d 3 a 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 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 读图回答 1 2 题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a b c d 2 在c过程中 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沙尘暴 水土流失 泥石流 土地荒漠化a b c d 解析 蒙古高原的裸岩荒漠是由风力侵蚀形成的 a为风力侵蚀作用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从蒙古高原搬运来的 b为风力搬运作用 华北平原则是流水从黄土高原上搬运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则c为流水搬运作用 d为流水沉积作用 第 2 题 在流水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现象 答案 1 a 2 b 二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基础梳理 合作探究读教材图2 22 梯田 据图分析以下问题 1 梯田是 地区 人们根据 原理 把坡地变成平地的耕作方式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丘陵 高原等地 2 在低山丘陵地区修建梯田的好处有哪些 提示 1 低山丘陵等高线江南黄土 2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防止水土流失 地块平坦 利于耕作 扩大耕地面积 归纳提升 1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明显的 而且相对于自然界的外力作用而言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更剧烈 2 人类在改变地表形态 改造人类活动环境的同时 环境也会对人类的活动产生显著的影响 这种影响 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特别提醒 并非所有的坡地上开辟梯田都是有利的国家规定严禁在坡度大于25 的坡地上开垦耕地 但在实际当中 最好在坡度小于15 的坡地上按照等高线修筑梯田 将坡地改造成层层平地进行耕作 这样不仅扩大了耕地面积 也有利于水土保持 但随着坡度的增大 修筑梯田工程量也会逐渐增加 而所得梯田的面积会逐渐减少 耕作的难度也会加大 并且易引发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所以 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筑梯田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 读下图完成 1 2 题 典例剖析 1 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a 坡面倾斜方向一致b 等高线基本平行c 山谷走向基本一致d 山脊走向基本平行2 梯田的修筑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a 形态b 土壤类型c 坡向d 物质组成解析 梯田田埂是水平田地的护坝 应与等高线平行 修筑梯田主要是改变山坡的形态 既有利于水土保持 又扩大了耕地面积 答案 1 b 2 a 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形态 下列总体上属于趋利避害的是 荷兰人民围海造田 澳门人民填海造陆 湖南人民围湖造田 在陡坡上修建梯田a b c d 解析 荷兰人民围海造田 澳门人民填海造陆 都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条件下进行的 利大于弊 而围湖造田 破坏了湿地环境 降低了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 在坡度大的山体上修建梯田 易加剧水土流失 答案 a 一 单项选择题读下图 回答1 2题 1 形成图中西北部地区地貌景观的主导因素是 a 风化作用b 风力沉积c 流水侵蚀d 流水搬运2 下列景观与图示地区相符合的是 解析 第1题 由图中信息 成都 可知 图中西北部地区为四川西北部 地貌表现为山脉与河谷相间分布 河谷为流水侵蚀地貌 第2题 从地貌景观看 a为沙丘 b为风蚀柱 c为峡谷 d为海蚀崖答案 1 c2 c 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 距贵阳市中心28千米 猴子沟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 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 沟谷 峰林 峰丛 竖井 天坑 洼地等 读图回答3 4题 3 图示地区属于我国的 a 青藏高原b 内蒙古高原c 黄土高原d 云贵高原4 图示地区主要的岩石类型和该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 作用分别是 a 岩浆岩 风力侵蚀b 岩浆岩 流水堆积c 沉积岩 冰川侵蚀d 沉积岩 流水侵蚀 解析 第3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 该地区孤峰林立 地下有溶洞 石笋 钟乳石等景观 属于喀斯特地貌 在四大高原中 该地貌类型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 由该地位于贵阳市也可判断出其位于云贵高原 第4题 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岩石主要是可溶性岩石 如石灰岩 可溶性岩石在流水的侵蚀或溶蚀作用下形成该地貌类型 答案 3 d4 d 2013 上海地理 流水地貌是由流水塑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 据此回答5 6题 5 上图所示河流的 处 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 a 搬运b 堆积c 侵蚀d 风化6 如果在图示的 四处进行码头选址 比较合适的是 a b c d 解析 第5题 考查河流弯曲对河流外力作用的影响 在河流弯曲处 凹岸受河流冲刷严重 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凸岸泥沙淤积 主要表现为流水的堆积作用 图中 处为河流的凸岸 主要表现为流水的堆积作用 所以第5题选择b选项 第6题 两地位于河流的凹岸 流水侵蚀作用显著 河道较深 利于航行 所以第6题选择c选项 答案 5 b6 c 二 综合题7 2013 海南地理 阅读以下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在弯曲段存在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的现象 法国罗纳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于1177年 13世纪和15世纪曾大修和重建 1668年被废弃 1669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谷右岸的桥墩 后来左岸的残桥 下图左图图中粗实线 成为旅游景点 通过比较断桥河流左右岸附近河水的深浅流速差异 说明该断桥能保护至今的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