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小学语文14泊船瓜洲、游子吟教学设计 一、导入同学们,生活中有一种情,悠远而又绵长,那是思乡情;生活中有一种爱,平凡而又伟大,那是慈母爱。古往今来,不知多少诗人为此写下了感人肺腑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两首,请齐读课题(师指板书:14 古诗两首)二、检查预习1、第一首泊船瓜洲,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师板书: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那游子吟呢?(师板书游子吟)唐朝的孟郊。(师板书:唐 孟郊)2、这两首诗我们都已经预习了,谁来读一读?3、生读完第一首,强调“间”字的读音4、谁来读游子吟?(指一名)5、通过课前预习,你对这两首诗有了哪些了解?师相机评价。6、现在我们就踏上王安石的那条小船,去品味诗人那份浓浓的思乡情。(师板书:思乡情)三、学习泊船瓜洲(一)品读“绿”1、(点课件:全诗)请同学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从哪句诗中,最能感受到诗人的思乡之情。2、谁体会到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是啊,这句诗最能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齐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那“春风又绿江南岸”(点课件:“春岸”变蓝)让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点课件:放音乐) 5、你的眼前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指23名学生说,师相机评价)6、你还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也可以用自己积累的诗句啊、成语啊,把你看到的画面描绘出来。7、这是多美的一幅画啊!把你看到的画面读成一句诗,那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指屏幕)8、这么美的画面读成诗中的一个字绿(点课件:“绿”字变成绿色)9、说到这个“绿”字,让我想起了一个脍炙人口的炼字故事,想听吗?据传,诗人王安石在作泊船瓜洲时,先写的是春风又“到”江南岸,后来他觉得“到”字不好,就改为“过”,接着又改为“入”、“满”等字,经过十多次修改,最后才确定改用“绿”字。10、你觉得这个“绿”字,妙在哪里?11、自己体会着读一读这句诗春风又绿江南岸12、谁来读(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相机评价,指导读好这句诗)13、我们一起来读“春风又绿江南岸”14、然而这一个“绿”字仅仅是在写江南明媚的春色吗?透过这一个“绿”字,我们还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15、那诗人的家乡在哪儿?他又身在何处呢?读读诗句想一想(指屏幕)(二)理解“一水间”“只”1、诗人身在何处瓜洲2、这蓝色部分是烟波浩渺的长江,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点课件:出现“瓜洲”)那京口呢?在长江南岸,和瓜洲隔江相对。(点课件:出现“京口”)3、那诗人的家乡在哪儿?4、钟山和京口之间相隔着数重山。(点课件:出现“钟山”)5、(指屏幕)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诗人王安石,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点课件)京口瓜洲“一水间”,想到(引读)钟山“只”隔数重山6、再读读这两句诗,看看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7、(指屏幕)从钟山到瓜洲,这一道长江水,数重高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然而,正是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和依恋,才让诗人感觉家乡仿佛就在眼前,引读“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8、其实,诗人不仅在这首诗中表现了这种情感,在这次赴京途中的其他诗中也有所流露。(点课件:“青松十里钟出路,只隔西南一片云。”)自己读一读,看看能否体会到诗人的情感。9、谁体会到了?10、诗人虽然身在途中,却心系家乡,所以才会感觉“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青松十里钟出路,只隔西南一片云。”(三)品读“明月何时照我还。”1、同学们,家乡风景如画,家乡如此让人眷恋!那诗人为何又要离开呢?为此,我查阅了相关资料,(点课件:出示王安石资料)自己读一读资料:王安石(10211086) 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人。青少年时代随父亲在钟山(今南京江宁)居住,视钟山(江宁)为第二故乡。1042年王安石入朝为官,在做地方官时,曾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北宋神宗皇帝非常赏识他,1069年调王安石任参知政事,第二年升任宰相。王安石任宰相期间,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后来,变法因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所以遭到朝廷内外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他们千方百计地排斥他,打击他。皇帝也逐渐对王安石失去了信任。王安石万般无奈,辞去了宰相的职务,回到江宁任知府,从此寄情于山水。一年后,皇帝又招王安石进京任宰相,他两次推辞而未获批准。这年春天,55岁的王安石从钟山出发,上京赴任。他知道这一去是凶多吉少,因为只要他坚持变法,就会受到保守派的打击、排斥,而皇帝又反复无常,所以他忧心忡忡,更加思念家乡。这一天晚上,王安石夜宿瓜洲江边,感时伤景,写下了泊船瓜洲这首诗。2、(点课件:音乐配插图)同学们,五十五岁的王安石,正站在瓜洲江边,皓月当空,微风拂面,面对遥远的家乡,面对迷茫的仕途,诗人不禁思绪万千。此时此刻,他的心情如何,他又会想些什么呢?请把它写在诗的旁边。3、师创设情境:天色渐暗,晚风徐徐,诗人举目远眺,此时他在想(根据学生回答,稍作评价,引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升,诗人在想(根据学生回答,稍作评价,引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明月清辉之下,这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在想师:站在瓜洲古渡的诗人,此时千种滋味,万般愁绪,涌上心头,化作江水边、明月下的两句感叹(指屏幕: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九百年前,瓜洲古渡口,站着一位诗人,他的身后是深深依恋的家乡,他的前方仕途茫茫,谁来读这首诗(指一名,配乐朗读)(如果学生读不好,师范读)5、我们一起读(齐读全诗)四、学习游子吟(一)自学交流,理解“密密缝”。1、刚才,我们通过想象画面,走进了诗人王安石的内心深处,感受到了诗人那份浓浓的思乡情。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走进另一位游子,去感受他的情怀。(点课件:出示游子吟全诗)2、自己读一读游子吟,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感受比较深的地方作上批注(写写体会),一会儿我们交流。3、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的阅读收获。(1)理解密密缝如果学生先谈到“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师相机评价,引导理解更深层面的理解“密密缝”。师:谁再来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体会(学生回答和上一个差不多)师:其实,唐朝有这么一个风俗,子女远行前,母亲都要为其缝制衣服。据说针脚越小,归期就越近;针脚越大,归期就越远。你再读一读这句诗,看看有没有新的体会。(指学生谈体会)师:那此时母亲缝进衣服的还仅仅是那一根又一根长长的丝线吗?师:是啊!是深深的母爱,是那颗永远给儿子温暖、幸福的慈母心。(师板书:慈母爱)师:这是一个怎样的缝啊,容纳了千言万语,浸透着殷殷母爱,读出你的感受(指屏幕: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师:还有哪些诗句让你感受深刻(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二)走进画面,升华情感。1、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爱的真挚与伟大,让我们再次走进画面,走进游子的心。2、(点课件:播放音乐)夜深人静,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已酣然入睡,惟独我家的油灯还在闪烁,只见(引读:慈母手中线报得三春晖。)3、看到眼前这感人的一幕,想到明天就要和母亲分别,我不禁泪眼朦胧,泪花莹莹。此时,我真想对母亲说(指23名) 4、可是,我这颗漂泊不定的游子心,又怎能报答得了母亲那无边的厚爱呢?我只能将千言万语溶于一句诗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5、此情此景,永远印在了诗人心中,时时拨动着游子思亲的心弦,齐读(全诗)五、拓展阅读1、刚才我们和两位诗人共弹了一曲余韵绵绵的思乡怀亲曲,现在我想把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乡愁推荐给大家(点课件:配音乐朗诵)乡 愁 台湾.余光中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宁阳中考数学试卷
- 屋顶气窗施工方案(3篇)
- 定制家具春季活动方案策划(3篇)
- 家具品牌开业活动方案策划(3篇)
- 胶地板施工方案(3篇)
- 河北银行考试题库及答案
- 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 心理学迁移的题目及答案
- 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方案模版
- 孟子选读:初三语文议论文论点提炼教案
- (正式版)HGT 6313-2024 化工园区智慧化评价导则
- 松下panasonic-视觉说明书pv200培训
- 金风科技-风电产业集团-供应商现场作业基础安全考试附答案
- 《资本论》讲稿课件
-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共27张PPT)
- 建设工地每日消杀记录表
- 建筑施工应急处置明白卡
- 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学习课件
- 信息技术教学德育融合
- 护理品管圈QCC之提高手术物品清点规范执行率
- 高尔夫基础培训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