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简单引导教学设计冀教版.doc_第1页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简单引导教学设计冀教版.doc_第2页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简单引导教学设计冀教版.doc_第3页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简单引导教学设计冀教版.doc_第4页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简单引导教学设计冀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简单引导教学设计冀教版教学目标:1、在反复品读文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2、学习课文形散神聚的特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风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反复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了解维也纳森林的特点,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形散神聚的写法。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前老师让每一位同学都听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这首曲子,那么谁来说一说你对这首曲子的了解有多少?这首曲子是施特劳斯继圆舞曲蓝色多瑙河之后的又一首著名的圆舞曲,同学们在听了之后有怎样的感受呢?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自然风光优美,建筑艺术典雅。身处城市中的我们,一定觉得森林离我们很遥远,那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中国当代作家冯骥才去感受维也纳森林的魅力吧!二、初读课文。1、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并借助工具理解它们的意思。2、指名读课文,领略了维也纳森林的魅力。思考:(1)维也纳森林有哪些特点?(2)要求学生圈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语句,并加以体会。学生边听边划并作旁批。景色美;面积广;作用大。3、请学生回答相关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1)景色美。“放眼远眺,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是一朵绿色的浪花。多少棵树才汇成这海一样无边无际的森林?”“维也纳人的眼睛整天为城市的奇光异彩所眩惑,此刻觉得绿色真是一种净化眼睛和心灵的颜色。”“森林之间是大片大片的开满鲜花的牧草,很难看见土的颜色。”指导朗读,读出维也纳森林的美。(2)面积广。“维也纳的森林到底有多大?有人说40平方千米整个国土的44被森林覆盖。”“处处森林相连,谁能找到这维也纳森林的边缘?”这是一个反问句,把它变成陈述句该怎么说?反问句的作用是什么?带着自己的感受试着读一读。(3)作用大。森林具有降温的作用。“森林不单使人赏心悦目,还神奇地调节着气温。”“在维也纳,无论太阳怎样灼热,只要站在树荫里,便立刻清爽宜人。”“我在游览维也纳郊外一座皇家猎宫时林间更是烟雾飞扬,真是壮观!”结合我们身边的事例来说一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例如:打铁时,夏季下雷阵雨时,壶里的水溢到炉子上时(水遇热形成的水蒸气即烟雾)4、质疑:皇家猎宫为何建在此处?说明维也纳空气清新。为明确文章中心句作铺垫。三、情感升华。1、整体回顾,深入体会维也纳森林的魅力。2、指导朗读。3、完成练习。维也纳森林,你默默地向世人展示着迷人的魅力;你_;你_;你_;你_。四、作业。阅读冯骥才的相关作品或了解中国环境问题并提出宝贵的建议。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次感受维也纳森林的魅力。2、在保护自然方面,维也纳人做了哪些事?(1)颁布了森林法。(2)视草地如居室内的地毯一样爱惜。(3)不肯使用汽车内的空调。(4)与动物的和谐相处。3、这种和谐生活的创造凭借的是什么?文章中有关键句提示吗?“维也纳人明白,宜人的气候不只是上帝的恩赐,更是缘于祖祖辈辈对这种恩赐的倍加珍爱。”师:是大自然与人类的友好、亲密、融合的关系,是人们对大自然的珍爱,大自然需要人们的保护,人们生活的环境也依赖着大自然。4、师:维也纳森林的一切得益于上天的恩赐,更离不开维也纳人祖祖辈辈对这土地的珍爱,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看到了这一幕幕美景,同学们对此有什么想说的吗?可联系生活的情景。提示: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相处方面。6、小结:同学们,世界上美好的东西,都是可以创造出来的,我们跟自然的关系也是这样。我们只要爱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同样可以拥有像维也纳一样美好的生存空间!二、读读背背。1、让学生挑自己最喜欢读的段落或者句群。说说喜欢的理由,大声朗读,争取背过。2、同桌互背,速记练习。三、拓展练习。1、仿写句子。放眼远望,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是一朵绿色的浪花。_2、学了本文之后,你最大的感想是什么?动手写一写。四、作业。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把自己的感想整理好写在“小本本”上。附送: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再见了亲人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冀教版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全文共六个自然段,都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透出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文章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分别叙述了志愿军战士同大娘、小金花、大嫂话别的情景。这三个段落写法大体相同,都是先讲送别时说的话,再回忆深厚的情谊,最后赞美深厚的感情。同时,这三个自然段都以反问句结尾,避免了表达上的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体现得淋漓尽致。“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课文开篇便以志愿军战士这段情真意切、朴实无华的语言渲染离别的气氛。作者首先以恳求的语气劝慰:“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一句话把志愿军战士对朝鲜老妈妈深深的敬意和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直接抒发出来。“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这句话简明扼要地表现出朝鲜老妈妈对志愿军战士慈母般的爱。“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一个问句和一个感叹句,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老妈妈的关心体贴,其间的深情不言而喻。“为什么摇头呢?”作者虽未直接去描写朝鲜老妈妈,但联系前面几句话可以想象到,一定是在志愿军劝她回家休息时,她摇头了,坚持一定要送,表现出朝鲜老妈妈对志愿军战士的依依惜别之情。“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一个反问句和一个重复否定句,更充分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永不忘怀的深情厚谊。“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雪中送炭是指下雪时送炭给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这里是说在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危急关头,朝鲜老妈妈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战士送来打糕,给予战士们及时的支持和帮助,使这次战役取得了胜利。这段话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感激之情。“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这是当妈妈牺牲的消息传来时,小金花爱与恨、悲痛与复仇的怒火交织在一起时的表情,她把失去亲人的痛苦转化成对敌人的满腔仇恨。这样一个刚强的孩子,妈妈牺牲时没有哭,与志愿军分别时却哭了。这种对敌人的“恨”与对志愿军的“爱”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表现了朝鲜的孩子们与志愿军叔叔的亲密感情。“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样高的代价”是指朝鲜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付出了血的代价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腿。这段话用反问的语气强调肯定了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本文多处使用反问句,以形式上的否定达到内容上更加肯定的目的。无论是在情感的抒发,还是在语意的加重上,其表达效果都胜过了陈述句。第二部分描写了列车开动时亲人告别的动人场面。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登上回国的列车,志愿军战士心中的万语千言,只能反复地用呼唤方式来表达。呼唤简短而亲切,真挚而感人,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感情。“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抒发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他们对曾经洒过鲜血的这片土地的眷恋之情,进一步说明了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课文虽没有直接去写列车已经开动,但透过字面,我们仿佛能够看见此时此刻列车正载着志愿军战士离开了曾经并肩战斗的朝鲜人民。这是志愿军战士心的呼唤,也同样是朝鲜人民的心声,它告诉人们: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亲如家人、牢不可破的深厚情谊。这篇课文感情真挚,语言凝炼,句式参差多样,篇幅较长,在表达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借助典型事例来体现两国人民的真挚深厚的情意;二是采用多种句式将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所以教学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应放在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教学建议: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课前如果有条件,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图片、故事等资料,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等,以使学生对抗美援朝有更多的了解,更好地体会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谊。教学时,可让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为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作好铺垫。二、初读课文,明确目标。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初步感受中朝人民依依惜别的悲壮气氛,体味“似海深”的伟大友谊。鼓励学生在组内交流学习收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三、读中悟情,以情品读。鼓励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最令人动情的片断,用笔画一画,圈一圈,想一想,“哪句话,哪个词让人感动?为什么感动?”学生个人的感觉、体验、理解各不相同,在交流过程中,允许学生各抒己见。交流内容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可以交流“大嫂”一段,也可以交流“大娘”、“小金花”一段,学习的主动权要完全交给学生。在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文章的重点词句上来。四、读中诵情,想象创造。1、引导学生变换角色,入境体验列车启动时,志愿军战士的内心情感,指导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