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doc_第1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doc_第2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doc_第3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doc_第4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轼词两首课题苏轼词两首课时2考点、知识点1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2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3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学习目标(分层建议) 一艺学院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2.掌握词吟诵的基本方法,能够默写;念奴娇赤壁怀古3.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借助联想、想象,抓住诗歌的意象、意境。A部硕翰学院教学1. 通过复习,了解苏轼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并且初步了解诗歌格律常识;2.朗读并背诵这二首词;3. 把握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熟悉律词的常识;4、 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了解苏轼的抱负与情怀,品味苏词豪放的风格。 B部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了解苏轼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并且初步了解诗歌格律常识;2.朗读并背诵这二首词3、 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了解苏轼的抱负与的情怀,品味苏词豪放的风格。重、难点(分层建议) 一艺学院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词吟诵的基本方法,能够默写念奴娇赤壁怀古。2.了解苏轼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A部硕翰学院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怀古词的创作方法;2.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品味苏词豪放的风格。B部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2.理解并赏析苏轼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学习环节和内容学生活动建议教师活动建议调整记录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6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上,眉州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二、教材分析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词的上阙侧重写景,叙事,下阕侧重抒情。三、学情分析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 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学生对唐诗的知晓度非常高,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对“诗圣”的杜甫也是非常熟悉可以尽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自读体会;2.不少同学在学习古诗时只重背诵,不注意对其艺术手法和思想内容的探究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初步鉴赏古诗,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课标依据】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2.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3. 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4.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5.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四、难点探究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许苏轼在想:人生真的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情,这难道算是消极吗?这其实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生活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抱怨无济于事,伤感徒增烦恼,所以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想想人生也就犹如一场梦,“古今将相今何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天大的困难放到短暂而宝贵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苦苦去计较什么呢?这就是人生的豁达境界。苏轼年轻时也是意气风发,拼搏进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乌台诗案”让他站到了死亡的边沿线上,也许鬼神在向他敲门的时候,苏轼才能真正的体会和领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说这就是“消极”,那么,我想说,人生需要这样的消极,建立自己的弹性人生,或许正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另一种表现。五、重点巩固品读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烘托: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质更加突出,乙起陪衬作用。词中“千古风流人物”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主要地位。 映衬:映衬是烘托的特殊形式,一方面“以乙托甲”,一方面“以甲托乙”,有互相彰显的作用。词中有两种映衬:实景与虚景映衬。作者亲眼所见的景象是实,作者想象的战争情景是虚,二者互相衬托。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嫌出作者的壮志未酬。豪放词的特点 1、要有壮阔景 2、要写英雄事 3、要表功业志 4、要抒苍凉的情1移情入境法:展开想象与诗人形成共鸣,甚至让自己化身为诗人,体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2.意象分析法:抓住诗中的形象,紧扣表现形象特征的词语,体味情感;3.知人论世法:能尽可能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特征和其自身境况;4.学生积累并识记:(1)咏史怀古诗中的常见意象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E.其他:吴钩、后庭花、乌衣巷、朱雀桥、石头城、台城、淮水、六朝、华清宫(2)咏史怀古诗的意境: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3)咏史怀古诗的常见内容及情感: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现实,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覆辙。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5)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1.从历史的角度入手。杜诗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读杜诗需要比较详细地了解诗人的经历和历史背景。对诗人生平有了总体印象后再了解每首诗的具体背景,方可深入理解诗的内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2在诵读中进入诗的意境。成诵是鉴赏的起步,又是进一步鉴赏的前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