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小学科学六年级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6课时教学设计一、回顾模拟课堂:上一节课我们确定了几个必须解决的知识障碍,同学们还记得是什么问题吗?二、活动1: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设计说明: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假设、验证,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限于时间的关系,这里主要采用“引导式探究”,避免过度开放而花费太多时间,导致学生的整体目标感逐渐淡化、转移。需要运用的思维方法包括“不完全归纳法”和“反证法”。模拟课堂1.不完全归纳:我们首先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研究这个问题,不妨先观察一些正在发出声音的物体,看看它们哪些相同之处。我们把直尺的一头紧按在桌边,一头露出桌外,怎样让它发出声音?当它发出声音的时候,你发现直尺有什么现象?(这时,教师有必要将学生表述里的“震动、上下运动、摆动”等词汇,转换成“振动”这一科学概念,并告诉学生“振动”的特点是: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往复运动。)我们再将橡皮筋套在拇指和食指之上,怎样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当它发出声音的时候,你发现橡皮筋有什么现象?我们知道人的喉咙也能发声,把手放在喉头处观察,发声时,能感受到什么?这时,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物体发声时,它们都在同学们的答案只是一个假设而已,仅仅三个例子,是不能说明问题的。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鼓、锣、钗、三角铃等乐器,看看是否能证实我们的假设?(为了避免学生随意地转移探究目标、任性地敲击,教师有必要先提醒学生:不要比谁敲得响、不要连续敲击、注意观察发声物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是否可以得出结论:物体发声都与它的什么有关?2.反证仅仅七、八样物体的实验,还是不可能让所有的人信服。我们能找出一个反面的例子吗?即物体发声了,但它却没有振动的。预计学生大致会说出以下几类“发声却不振动”或者“振动却不发声”的例子,教师一一予以反驳将一些泡沫塑料颗粒(或者一盆水)放在桌子上,可以帮助观察到它们发声时是否在振动。这主要是由于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用一张小纸片或羽毛放在笔筒口,就能看到空气的振动。有些物体发出的声音,属于超声波或次声波,人的耳朵听不见。但有些动物的听觉比人灵敏,它们却能听见,比如蝙蝠、海豚等。东南亚海啸时,大象就听到远处海浪发出的次声波,而提前逃跑了。这些知识与制作乐器无关,就不详细介绍了。3.结论从以上实验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我们制作乐器,就是让物体振动,发出不同的声音。三、活动2:怎样调整音调设计说明:乐曲是由不同音调的声音组合而成的,调整音调是制作、演奏乐器的基本功。简谐振动的原理告诉我们,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振动频率越低,发出的音调也越低。音乐简谱中的1、2、3等就是一些有规律的音调。由于学生制作的乐器基本可以分为固体振动发声(如用橡皮筋、尼龙线制作的弦乐器和用金属、木头等制作的打击乐器)和气体振动发声(如用吸管、玻璃杯制作的管乐器)两大类,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探究这两种情况的音调变化原理,使他们懂得如何调整音调。模拟课堂1.认识音调一首乐曲是由不同的音调组成的。(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两只老虎部分小节的简谱:12311231345-345-,请同学们唱一遍。)音调是高低不同的,它们组合成了优美的旋律。如果音调相同的话,则听起来是11111111111-111-,一点也不好听,是吧。下面我们做个听觉测试,我用口琴吹不同的音调,同学们用手掌的高低表示音的高低。乐器基本上可以分为固体发声和气体发声两类,液体虽然也可以发声,但不适合制作乐器。下面我们分别研究这两类乐器的音调变化。2.调整固体发声的音调你能用直尺发出高低不同的音调吗?(如果有学生认为用不同的力度敲击桌面会产生音调的差异,教师要指出其两点错误:一是这种情况下,声音并不完全是由直尺发出,而主要是桌子发出的;二是敲击力度的不同只是改变了声音的大小,对音调的改变不大。“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而不是声音的大小。)其他固体呢?怎样改变它们发出的音调?(学生领取橡皮筋、铁棒、尼龙线、钗、三角铃、几个装水的玻璃杯等器材,每组只能领取一类材料;教师用投影演示,强调用“敲”或“拨”的技法,不要“吹”。)像实验中的钗、铁棒、玻璃杯、直尺等都类似于打击乐器,橡皮筋、尼龙线类似于弦乐器。根据以上现象,同学们可以总结出什么规律?对这两位同学总结的实验结论,大家有没有不同意见?(可能学生会对“装水的玻璃杯”这个实验的理解有困难。教师要告诉学生:敲击时,主要是玻璃杯与水振动发出的声音。装的水越多,可以认为玻璃杯与水组成的乐器越“大”,所以音调越低;反之,可以认为乐器越“小”,所以音调越高。其实验结果与其他打击乐器是一致的。)3.调整气体发声的音调用装水的玻璃杯也可以研究气体发声的音调。(在两个玻璃杯中装高低不同的水,教师演示吹玻璃杯发声。)音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与刚才敲击玻璃杯的音调正好相反?如果我在另一个玻璃杯中,添加的水位于前两者之间,预测一下,会吹出怎样的声音?(教师按顺序吹这三个玻璃杯,证实同学们的预测。)看来,气体发声的音调有什么特点?我们再做几个实验,看看能否证实我们的这个假设性解释。(教师指导学生做几个气体发声的实验:吸管水哨:取一根吸管,在距端口4cm处深深地剪一刀(但不要剪断),折成直角,将长的一截竖直插入水中,短的一截含入口中,轻轻吹气,能听到竖直吸管发出的哨声。调整吸管插入水中的深度,能发出高低不同音调的声音。吸管排箫:将吸管剪成不同长度的几根,排成一列,上端平齐,用胶带粘在直尺上。用嘴顺着吹吸管,它们会有规律地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活塞笛子:取一根约25cm长的圆管,材质为金属、玻璃、塑料或竹筒均可,将筷子的一头缠上布条或固定住一个软木塞,插进圆管下端做活塞,在圆管上端吹气,同时抽动活塞,可产生不同音调的声音。)通过以上几个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四、修订计划设计说明:同学们在在掌握了以上知识以后,应该对声乐了解得更多了,可能会在原有基础上产生一些新的设想,有必要让他们对原计划进行修订。模拟课堂我们的计划是否有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我们下节课就开始制作了,记得将必备的工具和材料带来。(第四课时)主要目标:制作、调试乐器一、检查同学们的准备情况模拟课堂同学们的工具和材料都带来了吗?(如果有没带齐的情况,则在批评之后,安排他们:1.向其他小组借同类材料;2.教师帮助他们在实验室里寻找替代材料;3.临时更换可制作的乐器。)二、提出制作要求模拟课堂制作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团结合作,井然有序;2.专心致志,不要大声吵闹;3.讲究卫生,不乱扔垃圾;4.注意安全,有紧急情况马上汇报。5.节约时间。三、同学们分组制作乐器模拟课堂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术上的帮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限,一些数据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避免他们走太多的弯路。如:四、调试乐器模拟课堂如果有提前做完的,就尝试演奏并调试自制的乐器,使它能真正奏出一首简单的乐曲。如果一节课还没有做完,下课后或放学后,接着把它完成。下节课我们将举办自制乐器演奏会,请同学们做好准备。第五课时主要目标:乐器演奏、反思评价一、举办演奏会、组间互评模拟课堂本节课我们通过演奏会的形式,独奏、合奏一些简单的乐曲。一方面让大家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提升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参观、学习,了解其他小组乐器的独到之处,以便于今后制作出更好的乐器。活动要求:1.演奏者要先展示自制的乐器,介绍乐器的发声原理和特点。2.观众要安静地倾听,尊重每一个同学的劳动成果,不能持讥讽的态度。3.客观地评价乐器制作水平及演奏效果,最后将评选出优秀制作奖和优秀表演奖。(学生参与演奏会的学习、欣赏活动,同时填写下面的评价表,根据其他小组的表现在不同数量的星星中填上颜色。)评价内容星级我们搜集了所需的全部资料我们能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了验证 我们的乐器演奏效果还不错我们小组能密切合作二、小组自评模拟课堂本小组在以下这几个方面表现得怎么样?讨论一下,客观地给自己打分。评价内容星级乐器的外形美观 乐器的设计有创意乐器演奏的声音准确、优美 小组成员在演奏时能做到团结、合作三、改进乐器模拟课堂经过近三周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如果要对自制的这个乐器进行改进,它将会有什么新变化?请在“科学记录本”上画出结构图。会唱歌的玻璃瓶做个小乐器这一单元快结束了,先不谈效果,存在如下问题:1.知识的传授学生并不认为掌握一定的知识对制作有帮助;知识的传授和理解是否有必要?是否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某些知识?老师是否要强行进行知识的传授?知识是在制作之后讲授,还是在制作之前传授?2.探究过程中学生的不良习惯、态度及行为(1)不良的习惯及行为学生没有主人翁的态度:总是存在材料带不齐,无法参与活动的小组;离开实验室时,桌椅没摆放整齐;实验器材留给少部分同学整理;借用的材料不归还;卫生状态不理想,有乱扔纸张的现象;水撒在桌子上,随意用抹布抹扫,甚至故意溅湿他人衣服;有人在桌子上撒了墨水,用抹布轻轻地擦了几圈,结果墨迹越擦越多,表示一下后就不再擦了。而其他人认为事不关己,袖手旁观,退避三舍;有的乐器取材、制作均简单,且器型小,适合一人一个(如吸管笛子),如果全组一个就造成多人无法有效参与;桌子歪了,没有意识到要摆正;借了书,不按时还,随意乱放;不爱惜书,脏、烂,有一定损毁;(2)不良的态度及行为各班都有一到两个小组的同学研究态度不端正:以娱乐的心态、搞笑的动作和剧烈的声响博取他人的注意和笑声(包括鄙视),从中获取心理上的满足;没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或者说研究目标不能约束、规范他们的行为;动机不明,追求新奇、刺激的感官感受,猛力敲击器材,使之发出巨大响声,使米粒在鼓面上剧烈跳动,使吸管发出尽可能大的声音;以破坏为乐,做些损人并不利己的事情:撕毁其他小组的记录单,在别人的资料盒上乱画,损坏别人存放的器材;个别学生偷拿器材;小组聚不成团,形不成合力,成散漫状态,没有团结起来做一件事的动机和行为;领取材料时,习惯于抢、逼、围,不排队,不小心,以抢到手为目的,不管后果,不整理现场,不顾及他人。附送:2019-2020年小学科学四年级“变”来“变”去的盐可逆的变化过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设计实验并利用已有器材将盐“变”来“变”去(溶解和提取食盐),能整理制作出盐的变化过程示意图并由此引申,建立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2、研究切开和嚼烂的苹果能否再变回原来的样子,并由此引申,建立不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尝试将物质的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分类。3、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初步意识到物质的变化有利也有弊。4、了解海水晒盐的有关知识,根据变化后是否能够逆变回来,知道可将物质的变化过程分成可逆和不可逆两种。教学重点设计实验将盐“变”来“变”去并由此引申,建立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教学难点判断某些变化过程是否可逆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不是每组都一样):2包盛在小纸包中的少量食盐;少量蒸馏水(或纯净水);清洁并已消毒的小烧杯、玻璃棒(或竹筷)、蒸发皿(或带绝缘柄的不锈钢汤勺);酒精灯(或蜡烛);火柴;三脚架;坩埚钳(或试管夹);毛巾等。教师演示材料:苹果、水果刀、海水晒盐等有关资料(课件或图片)。教学过程溶解食盐提取食盐建立概念演绎应用约6分钟 约15分钟 约7分钟 约12分钟一、溶解食盐(约6分钟)1、器材介绍与确认师:同学们,在你们桌上的烧杯里,盛有少量的蒸馏水(副板书1:蒸馏水),它是不含任何杂质的纯净水,你们先看看,然后每个小组推选1人,用那已经消毒了的筷子蘸一点尝尝。师(学生尝过之后):不但没有颜色,而且没有任何味道,是吗?师:桌上还有2个小纸包,里面装的东西都一样,请打开其中的一个,看看里面是什么,小心别弄洒了。(估计学生都认识食盐并能正确判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如果直接说出是食盐,“一看就知道是食盐,不错,很有经验!”;如果有人尝了,“请问,你是估计是食盐然后再尝,还是一开始就尝了?”、“你很大胆,幸亏老师今天准备的真是食盐,否则就难以保障你的安全了,请记住,以后可不要轻易尝试不明的物体。”)(板书:盐) 【意图:面对摆在桌上的器材,学生是最为关注的,本课教学直接从器材介绍入手,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是引领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的一种方式,尝蒸馏水和确认食盐的活动,为后面验证白色结晶就是先前溶解的食盐做好了铺垫。】2、溶解食盐并初填变化过程示意图 (1)将盐变“没了” 师:桌上的这些材料,你们看也看了,尝也尝了,接下来就用这些材料,请将那纸包里的食盐全都给变“没了”。咱们比比,看哪组变得最快,开始吧。(学生动手,教师巡视,及时指点并通报情况。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没有搅拌,也没有全部溶解;搅拌了,但还没有全部溶解;搅拌了,也全部溶解了。针对前两种情况,教师可说:“还看见盐呢,再做。”面对做好了的小组,可说:“确实看不见盐了,很好,请做好发言的准备。”)(2)实验方法交流师:现在,所有的盐都已经变“没了”,只看见盐水了(板书:盐盐水)。说说,你们是用的什么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板书:加水溶解)请问,这盐是真的没了吗?【意图:此活动是将盐“变”去的过程,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溶解”的内容,也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实验设计就隐含在“将盐变没了”的有趣的竞赛活动之中了。】二、提取食盐(约15分钟)1、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师:我们用加水溶解的方法将盐全给变“没了”,请问,这些盐还能再“变”回来吗?如果能,又有哪些方法?2、实验方法交流(估计学生的预测是没有问题的,他们可能说到的方法:人工加热;太阳晒;风干;将水蒸发过滤教师可逐一副板书,然后引导学生将前3种方法归结到“将水蒸发”。最后,过渡到下一环节:“因为盐加水溶解就变没了,现在要返回来,你们就都想到要把水分减掉,有道理!可究竟行不行呢,咱们得试试。”)【意图:动手之前先动脑,先进行发散式地实验设计,通过交流将看似不同而实质一样的实验设计初步进行方法归类,既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又为后面整理并制作出完整的变化过程示意图打好了基础。】3、第二组器材介绍师:老师已经准备好了一些器材,就放在你们的实验桌内,请拿出来,小心别碰坏了。师(学生拿出器材后):看看,有不认识的吗?(学生第一次使用蒸发皿,也许会称它为“碗”)你所说的这“碗”叫“蒸发皿”(灯片1:蒸发皿),它是用耐火陶瓷做的,可以直接用来加热,为了防止烫手,应该用一种工具来夹持,咱们就用试管夹吧。4、根据器材选方法师:需要说明的是,每组的器材并不都一样,现在请问,利用这些材料,我们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课堂上简短的时间里尽快地得到食盐?实验时还要注意些什么?【意图:分次提供材料、第二次材料每组又不同(既有规范的实验室用器材,又有生活中随处可取的器材),以及根据器材选方法,都体现出材料是“有结构”的,也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简约性。】5、交待注意事项师:实验当中,一定要操作规范,注意安全,请看“注意事项”。(灯片2:不触摸正在加热和加热后没有冷却的器材;正确使用酒精灯,盐水快干时要移开酒精灯,熄灭火焰;) 师:明白了吗?请将盐水倒出来,开始加热吧。6、学生提取食盐(教师巡视,发现有操作不当的及时指出来;对于完成任务较快的小组,鼓励他们想法子证明析出的白色粉末就是先前溶解的食盐。)【意图:实验之前的交待是必不可少的,实验中的指导以及因组而异布置任务则体现了因材施教,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7、填完变化过程示意图并确认食盐变回来了 师:现在所有的盐又都变回来了,是吗?(板书:)再说说,刚才是用的什么方法呀?(板书:将水蒸发)但是,老师有疑问了,怎么证明这些白色粉末就是先前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呢?它是不是在烧的时候产生的新物质呀?(估计学生会从尝、只放了盐没放别的东西、蒸馏水、容器已消毒等方面来回答。如果学生已经尝过或者首先说到“尝”的方法,可以说:“敢于尝,说明你已经认为它不是产生的新物质,确认它就是盐,请说说你的理由!”以此引导学生将能够想到的证据表述出来,然后给予肯定:“说得好,有理有据,虽然很多情况下,加热会导致新物质的产生,但今天这个实验并不会产生新物质”)【意图:再次梳理并板书,将复杂的变化过程用简单的示意图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确认食盐变回来了”的活动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三、建立概念(约7分钟) 1、板书课题并建立概念 师:同学们,根据你们的实验和发言,可以确定今天的课题就是“变来变去的盐”(板书:变来变去的盐),在变化过程中,盐始终都还是原来的盐,它并没有变成新的物质,也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所以,我们还得给这两个“变”字加个引号(添加引号)。(列举与食盐变化过程类似的例子,估计学生会联系前面所学,很容易说出水的变化的例子,教师可视情况决定是否要增加些事例;如果学生出现可逆变化过程和循环变化相混淆的情况,例如误将月相变化当成了可逆变化过程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进行逆变过程的比较,使学生明白两者的区别。) 师: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个示意图,盐加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浦发银行长春市二道区2025秋招群面案例总结模板
- 中信银行长沙市开福区2025秋招笔试热点题型专练及答案
- 2025年十堰市竹山面向社会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招商银行兰州市城关区2025秋招英文面试题库及高分回答
- 兴业银行青岛市市南区2025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考点解析-公务员考试《常识》综合练习试题
- 浦发银行温州市瓯海区2025秋招群面模拟题及高分话术
- 华夏银行哈尔滨市南岗区2025秋招笔试EPI能力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招商银行六盘水市钟山区2025秋招无领导模拟题角色攻略
- 2025年加格达奇区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公益性岗位招聘(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
- 主播岗位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 老年综合评估各种表格
- 2025至2030中国牙科手机消耗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NBT 11551-2024 煤矿巷道TBM法施工及验收标准
- 口腔瓷贴面诊疗沟通指南
- 山东安全管理人员大考试题库
- 2025-2030冲牙器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70华诞主题班会课件
-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下)DB62T3055-2020
- 商品赠品协议书范本
- 工伤事故赔偿协议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