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上备课资料(之二).doc_第1页
苏教版五上备课资料(之二).doc_第2页
苏教版五上备课资料(之二).doc_第3页
苏教版五上备课资料(之二).doc_第4页
苏教版五上备课资料(之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五上备课资料(之二)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在清理洞窟流沙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秘密16窟甬道的北壁有一个不知何时封闭的小石室。小石室里面珍藏着数以万计的经卷、手稿、文书、织绣。因沙漠干燥,保存得非常完整。这是神话中的聚宝洞!它的神秘在于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什么人将这批珍贵文物放在里面,并将洞门封闭。这就是17窟藏经洞。 王圆箓用一双枯瘦的手打开了这个宝库的洞门之后,一批批外国探险家、考古家接踵而来,其中有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和、俄国的鄂登堡、日本的桔瑞超等。他们想方设法、挖空心思从王道士的手中拿走大批文物,分别收藏在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地的博物馆。从此,莫高窟的珍贵文物流散到国外,辉煌的敦煌艺术也随之介绍到了国外,震动了国内外学术界,吸引了许多学者对莫高窟的遗书和造型艺术进行了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国际显学敦煌学。 40年代,被誉为敦煌艺术的保护神的常书鸿先生从国外来到敦煌。他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成立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对年久失修的莫高窟进行了清理、保护。建国后,敦煌文物研究所 成立了。1963年,国务院拨款对残破不堪的洞窟进行了全面的加固和维修,使这座古老的石窟的外貌焕然一新。 1984年成立了敦煌研究所,下设11个研究机构,对敦煌艺术进行了全面的保护和研究。今天,莫高窟以崭新的姿态,欢迎中外游客前来观光,迎接中外学者进行国际学术文化交流。第十二课 古诗两首李白的生平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盛唐诗人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生中最精华的岁月,是在唐玄宗统治下度过的。李白出身于富商家庭,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李白二十五岁时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元年(742),在南陵奉召入长安,任翰林供奉,因开罪权臣高力士,被迫离开京城。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漫游南北。天宝十五年,永王璘邀其参加幕府。第二年,永王违抗肃宗的命令,兵败丹阳,李白受到牵连,被贬谪到夜郎,当时五十七岁。中途行至巫山时,获赦免。晚年投奔他的族叔当涂令李阳冰,于宝应元年逝世于当涂,享年六十二。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流传于世。山水诗人王维王维(701-761) ,字摩诘,祖籍太原,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在作诗时还常把作画构思技能融于诗中,笔下的山水景物各具神韵、色彩鲜明、意境悠长。江河山川,一经他的妙笔,便会呈现出各种神奇的景象,给人以美的感受。王维的山水诗,有的借助观察与感悟,有的运用巧妙的比喻,有的通过合理的遐想,有的加以提炼与夸张,创造出一个个源于自然又美于自然的艺术境界。他的诗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舒缓,宜于表现山水幽静和心情恬适。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读后会使人产生联想,引起共鸣。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青溪)、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彩翠忽成岚(送方尊师归嵩山)等等。 王维是盛唐诗坛的杰出代表,堪与李白、杜甫鼎足而三。在李白未到长安、杜甫未成名时,王维已名噪京师,长时期居于诗歌创作的中心,实际上是这个时期诗坛的领袖人物,当时有天下文宗之称。此外,盛唐也是唐代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王维集诗歌、绘画、音乐、书法于一身,可以说是盛唐文化的凝聚。 王维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就其对自然山水美景的领悟和表现而言,王维的艺术个性更为独特,堪称古代山水诗艺术巨星,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鹿柴赏析鹿柴是王维山水诗中的重要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中空灵境界的追求和喜爱,这也是他隐居辋川中的乐趣之一。这首诗的主要特色是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宋人刘辰翁在唐诗品汇卷三十九中说:无言而有画意。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卷十九发挥刘之说,谓:佳处不在语言,与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王维此诗与陶渊明的空灵、隐逸是类似的境界。这就是说,本诗优长之处在于苏轼评论王维时所说的诗中有画。 首句空山不见人直接描写空山的寂寥静谧。山之所以空,是因为杳无人迹。不见人三字,将空具体化。次句但闻人语响,以局部的有声反衬整体的寂静。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无人,但不会无声。但闻二字将瑟瑟风声、潺潺水声、唧唧虫声、啾啾鸟声统统排除开,只听见偶尔传来的几声人语响。表面上看,这几声人语响似乎打破了寂静,其实,一阵人语响过以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界之中。后两句写光返深林,复照青苔,是画卷中的主人公所见之景。两者结合,便是一幅绝好的人景相依的图画。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幽暗清冷。按理说,要描写幽暗的境界应回避光亮,诗人却偏偏写返景入深林。猛一看,这一抹微弱的斜晖似乎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丝光亮,其实恰恰相反。当返景的余晖透过斑驳的树影照在青苔上时,那一小块光亮与一大片幽暗所形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况且,那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更漫长的幽暗。 本诗的重要艺术手法便是反衬,用以突出诗人所要描写的中心内容即幽寂两字,表现在前两句中是不见人,后两句中是青苔上。前两句,诗人目的是写他在山中不见人,因而山只是一座空山。接着一声人语响,划破了这一分山林的幽静,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这样的手法便是反衬。这同南朝梁人王籍所写的名句鸟鸣山更幽中以鸟的声响来反衬山之幽静是一致的。同样,后两句中诗人目的是写深林中的幽暗景色,即突出写青苔上的幽景。但他却不是直接描写整座山林一片漆黑,而是让一缕浅明的阳光投进林深之处,还照在青苔之上,这样给读者的感觉便是,明者自明,幽处自幽,而且经此明者的比照,幽处就显得更幽了。此诗反映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 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辋川集中的作品,大多着力描写自然景色的静美境界,前人认为这些诗不谈禅机而深得禅理,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绝。这反映了王维晚年对现实冷漠的消极思想,但这些诗诗中有画的表现手法却具有不朽的美学价值。于轻快中尽现喜悦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七言绝句。在李白写这首诗的四年前(即公元775年)爆发了震撼唐帝国的安史之乱。在这次战乱中,当时的皇帝唐玄宗被迫逃往四川。后来,唐玄宗便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儿子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不久,唐肃宗的弟弟永王李粼也起兵东下,想和唐肃宗争夺帝位。当时李白在庐山隐居避乱,对内情并不明白,出于报国的热情,便加入了永王的幕府。公元758年,永王遭到了镇压,李白也受到了牵连,在浔阳(今江西市)入狱,而且被判长期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次年西行至巫山时遇赦,他即从白帝城乘舟返回江陵。在途中写了这首诗,来抒发诗人遇赦后无比欢快的心情。 当我们弄明白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后,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这首诗。首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写诗人的回想,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彩云间是写白帝城的高。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和谐。次句千里江陵一日还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后两句去写行船中的见闻。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里,诗人并不去写看到的两岸青山,而通过写耳朵听到猿猴的啼叫来展示船行之迅速。本来猿声悲哀婉转,让人有凄凉的感觉,但此刻诗人并没有把猿的啼叫放在心上,反而借它来映衬出这时船已如离弦之箭在此起彼伏的叫声中,小船已掠过了崇山峻岭!同时,通过小船顺流直下,穿越千山万岭,奔向江陵的描写,也蕴含了诗人摆脱政治劫难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江两岸不绝猿啼的描写,抒发了诗人遇赦归来的喜悦心情。诗句轻松明快,豪迈奔放;语言质朴自然,真如清水芙蓉,舒卷自如地展示了诗人舒畅欢快的心情。第十三课 快手刘话说魔术魔术,杂技的一种,也叫幻术或戏法。 远古时代,人们希冀庄稼丰收、畜牧兴旺,但对太阳、月亮、火、雨等自然现象无法理解,因此,产生了许多幻想。我国浩翰的神话海洋中盘古开天劈地、女蜗补天、夸父逐日等故事就是明证。这些幻想情景体现在古人祭天、祈年等游艺色彩较浓的习俗活动中,魔术的雏型就是由此而产生的。 古人无法抗拒自然灾害,因而他们相信天与地有道路相通,相信有不周山那样撑天的柱子。于是,出现了能来往于人和神之间的使者巫和稍后一些时候的方士。这些人为了使人相信他们具有非凡的本领,就必须要做出一些验证的办法,这就是原始的魔术师。 魔术作为具体节目来进行表演,至少在20xx多年前就已经出现:西汉元封三年,汉武帝举行百戏盛会,盛会上既有传统魔术鱼龙蔓延等节目演出,又有罗马来的魔术师表演了吐火、吞刀、自缚自解等西域魔术。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凤凰含书、投井、划地成川多个魔术节目。隋炀帝时出现黄龙变,变来满地的水族。唐玄宗时流行的入壶舞,表演者从左面缸中钻进去又从右面缸中爬出来,都是冠绝一时的魔术佳作。此外像我国著名的九连环,仙人栽豆、古彩戏法等均在世界魔坛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到了宋代,我国魔术开始分科,出现手法、撮弄等若干专业,同时还出现了专业魔术师们组成的民间社团云机杜。宋代著名魔术家杜七圣,擅长杀人复活的把戏,名噪一时,被称为七圣法。 清代中叶以后,中国艺人一部分飘零海外,欧美和日本的魔术团体也不断来华演出,促进了中外魔术的交流。中国魔术师们在保持自己魔术的传统习惯的基础上,吸收了大量的外国魔术的表演形式、内容技巧,逐渐形成了中国魔术独特的艺术魅力。两个小魔术一 猜颜色道具准备:(见下图) 一盒十二色蜡笔,一个牛皮纸信封。表演步骤: 将蜡笔摊开排在桌上,魔术师背对着蜡笔。 请观众挑选一支然后装进信封内,桌上的色笔也全收入盒内。 将信封交给魔术师,魔术师转身将信封置于身后,口中念魔术咒语后,将信封放回桌上并说出颜色。魔术诀窍: 将信封置于背后时,一面念咒语,一面将信封的封口打开, 用指甲去抠一点蜡笔的碎屑。 将信封放回桌上时,偷偷看一下指甲上碎屑的颜色, 再从容的说出颜色。二 道具魔术章鱼手:(见下图) 准备道具: 报纸或重量轻的杂志,筷子等物品。表演步骤: 如图,将筷子穿过手表,夹入纸张后先用右手食指压住,假装使物品不掉落。观众必定怀疑右手,此时慢慢放开右手,观众必定非常惊讶。提示: 这是个道具容易取材,易学且效果很好的魔术,只要穿得过手表,以笔或刀*代替筷子都可以。第十四课 滴水穿石的启示广德太极洞太极洞有东南第一洞的美誉,坐落在安徽县境内,和江苏市的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位置邻近并与之齐名,是江南旅游线上探幽揽胜的佳境。 太极洞是一座庞大的地下溶洞群,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洞长5400余米,分上洞、中洞、大洞、水洞和天洞;洞中有水,洞洞相连,形成了奇丽的天然景观。其中如壶天宫、玉皇宫、海天宫、洞中黄山、大千世界、仙源小三峡等景点,都有独特的奇趣。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称誉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钱塘江潮为天下四绝。广德埋藏就是指广德地下的庞大溶洞群。 在两仪宫二仪攸分石刻前的平台上,有奇石为八仙过海。洞中八仙,或坐或立,或歌或啸,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游人在此处还可遥见太上老君的石化仙容,故此处景点又名八仙朝圣。 两仪宫往西即八景宫,又名老君洞。有一块凌空垂悬的巧石,酷似神话传说中的道教始祖太上老君。但见肩披鹤氅,慈眉善目,银须飘拂,惟妙惟肖。游人到此,莫不叹为观止。太上老君巧石附近还有青牛听经、丹灶飘香、仙龟听法、千年古槐、卧牛石、水滴石穿等景,虽然都是溶岩天成,但是情趣各有不同。 太极洞内的八仙朝圣、石化仙容、仙舟覆挂、双塔凌宵、洞中泛舟、金龙玉柱、洞中黄山、洞中三峡、壶天映月和洞外的太极天壁,统称洞天十大奇观。而黄镇先生则总结性地誉为世界奇观。究竟奇在何处,尚待人们亲身去领略。 太极洞山门前有碧波荡漾的砚池湖,相传是范仲淹当年洗砚之处,洞口附近还有实相院、洞宾楼、天游亭、范石亭、山门牌楼、太极山庄等古建筑群散落在翠竹碧水之间,与洞内景观相映成趣。第十六课 科学的读书方法教育学认为,人类学习的过程,就是了解前人已经获得的经验和规律的特殊认识过程,而学习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书。读书可以快捷地积累知识,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读书是不断走向发展创新的正确有效途径。因此,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学会积累资料的本领是非常有必要的。读书需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要系统、完整、循序渐进。通常程序或读书法程序分为五个步骤,即看、读、问、背、习。 看:即翻看。自学首先要看很多参考书、教材等资料。那么,拿到一本书,先翻看一遍,走马观花地浏览全貌,粗略了解内容梗概,考虑深浅适度情况,很快决定取舍,以免因为过深或过浅而陷入误读。 读:即阅读。对需要阅读之书,要先用较快速度粗读全文,了解内容概要及主要论点,然后再认真细读,深入思考研究,了解全书重点,理解重要内容。粗读时难点、疑点可以作下记号,暂且放过,如果内容好,价值高,有精读研究的必要,再另作安排。 问:即设问、质疑。对指定自学计划内的书,或决定重读的好书,要认真对待,审慎阅读。对书中的每个重点、论点或问题作认真思考、比较、分析,看它们之间有何异同,要从无疑处寻找疑处,再从有疑中想法释疑,最后达到疑问全解为止。这是一个独立思考研究问题的重要环节。 背:即背诵。背诵是巩固读书效果的可*方法,也是古今学者自学成功的一个诀窍,通过背诵、记忆,再经过联想、想象,才发展成为创造推新。所以,自学程序离不开读书背诵的功夫。 习:即温习。从学习、温故到发展创新,是条学习规律,任何自学者都必须遵循,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对复习、温习书本知识的好处的经验概括。 框架式读书法。从系统论角度来看,不同学科都有一个系统性、科学性的内在逻辑联系,都是由一定的知识结构序列所组成,呈现出一定的带有规律性的框架形式。所以要求读书过程中随时遇到的内容,分别纳入到对应的框架之内,这样做,不但能加强理解,有利记忆,而且能思路明确,层次结构鲜明。用这种方法读书,就叫做框架式读书法。 博览式读书法,就是提倡自学者不专看一家之书;不只看本专业的书;不只看自己同观点的书;不专看本国书。而是要广泛猎取,多方吸收、日久天长,方可臻善臻美,精深博大。 出入式读书法。这种读书法就是做到既能钻进去,又能出得来;既能意会,又能言传。层层剥去,领会精神,才能方见分晓。 整体读书法。这种读书法是从整体上把握全书基本结构,然后理清条理,最后细致分析,作出札记。专题读书法。整体读书法简化到专题上使用,就是专题读书法。 标记读书法。边读边用不同符号做标记,也是一种简明、便于理解记忆、易于检查的好的读书法。 协调读书法。这种读书法就是使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心理活动协调起来,从提高感知功能,增强记忆,锻炼思维,发挥想象,培养兴趣等方面,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强化读书效果,达到提高读书功效的作用。 创造性阅读法。这种方法是以对原书内容的深化和再创造为主。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凭科学的思维去分析问题,对原书内容吸收理解后而进行发展创新。其全部过程是:阅读一思考一钻研一创新。古老的黄河文明150万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县境内出现,其后,10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生活繁衍,继续为黄河文明的诞生默默耕耘。 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 距今100007000年的旧石器文化遗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3700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遍布黄河流域。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创造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他们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帝王统领着中华民族把古代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顶峰。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唐诗、宋词、元曲是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发明创造和科学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 每年中华民族都要在陕西桥山的黄帝陵祭祖,每年无数的人都要去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寻根。黄河文明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带领中华民族象长流不息的滔滔黄河,奔向美好的未来。第十八课 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干旱没有尽头近年来春旱问题正日趋严重。20xx年4月,巴基斯坦信德省连日气温一直持续在40以上,*近印度边界的地区至少有500人死于干旱和高温引发的疾病。查盖地区1.5万人被迫离开家园,寻找新的水源地带以安居;20xx年5月,朝鲜平壤地区和西海岸产粮区整整30天未下一场雨,小型水库和河流干涸见底;连续4年的伊朗大旱,使得包括首都德黑兰在内的30座城市被迫实行定量供水事实上,如今全球水资源危机已紧紧地扼住了每个人的咽喉!20世纪,地球上半数湿地被毁,半数河流遭到污染。地下水源面临枯竭,河流湖泊水域在缩减,农用化学品严重污染水质,加上世界人口不断增加等原因,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水资源紧缺问题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一些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引起了河流泛滥,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迄今已有10亿多人无法接近安全的饮用水,21亿人没有安全的排污设施。每年有包括儿童在内的数百万人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据世界银行估计,约48个国家其人口总数超过25亿将在2025年之前经历严重的水资源匮乏危机。而在1995年,只有29个国家共有4.36亿人口遇到缺水问题。 地球淡水资源是极为有限的,目前为止,可利用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总储水量的0.26。除非洲、中东和亚洲部分地区外,还有包括欧洲南部在内的整个地中海地区也将成为严重缺水地区。 目前,亚洲约有45的面积属于干旱半干旱区,非洲有52,大洋洲高达82,欧洲有35,北美和中美洲约有28,南美洲最少,只有21。亚太地区是荒漠化极为突出的地区,共有8600万公顷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7000万公顷雨灌作物地和1600万公顷灌溉作物地受到荒漠化影响。这意味着亚洲共有35的生产用地受到荒漠化影响。 另外,地处东亚的日本和韩国也面临缺水危机。由于日、韩海岸线长,气候湿润,因此雨水是当地的重要水源。利用稻田积蓄雨水已成为日本雨水收集的主要方法。这些稻田积蓄的水量非常大,比日本全部水库的储水还多。同时日、韩工业化程度高,工业用水的比重大。工业用水循环利用也是节水的有效办法。日本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高达75。 东北干旱区:该区纬度高,气温低,因常受低气压影响,降水较稳定,干旱发生频率相对较低,多数年份属于一般性干旱。黄淮海干旱区:黄河、淮河、海河流域降水较少,是我国最大的干旱区,干旱发生次数也居全国之首。长江流域及华南干旱区:其中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和福建、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干旱次数多,广东东部沿海和福建南部沿海最多。西南南部干旱区:该区降水较为丰富,大部分省区干旱次数较少。 据最新统计,我国有333座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其中103座城市严重缺水,日缺水量达1600万立方米,4000万人用水困难。第十九课 信用卡信用卡的起源信用卡于1915年起源于美国。最早发行信用卡的机构并不是银行,而是一些百货商店、饮食业、娱乐业和汽油公司。美国的一些商店、饮食店为招徕顾客,推销商品,扩大营业额,有选择地在一定范围内发给顾客一种类似金属徽章的信用筹码,后来演变成为用塑料制成的卡片,作为客户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