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从象形到图形的转变——论汉字图形化设计的再创造.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从象形到图形的转变——论汉字图形化设计的再创造.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从象形到图形的转变——论汉字图形化设计的再创造.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从象形到图形的转变——论汉字图形化设计的再创造.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从象形到图形的转变——论汉字图形化设计的再创造.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从象形到图形的转变——论汉字图形化设计的再创造.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得益于汉字的承载,可以说,没有汉字也就不会有辉煌 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汉字的形成、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形态也随 之发生着适应性的变化,表现出丰富的视觉样式。每个时代的精神,每次文明 的进步,都在它身上得以充分的展现。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平面设计界以汉字做为主体元素的设计较为薄弱的现 象,以汉字图形化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力求探讨汉字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新 思路与可发展潜力。将汉字放到世界各类文字发展的宏观背景中来看,汉字属 于象形文字,汉字的发展有着十分清晰的脉络及科学严谨的体系,不同时期的 字体演变,显示了中华民族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图形的角度来看,汉字 的各种书体、字体之所以具有各自的感性特征,是由其构成元素笔画造型、 问架结构这些具有图形性质的元素决定的,由此我们更可看出汉字的象形与图 形的关系密不可分,所以汉字进行图形化设计是有极大优势的。 图形汉字的变化、发展是人们对图形文字不断进行设计和创新的结果。中 国传统文化中流传下来的大量图形化汉字作品,有力地向我们证明了图形化汉 字设计的可行性与巨大潜力,并可作为我们在平面设计中进行图形化汉字设计 的有益启迪。 在全球化趋势下的汉字图形化设计,一方面,需要融入现代设计观念,时 刻关注现代视觉传达的需求和动态,使汉字图形化设计的传统经历一场现代化 的转换:另一方面,仍需秉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用饱含中国化的处理方式来 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品位。 从传统象形文字到现代汉字图形的演变与再创造,是汉字文明图形创造力 升华的过程,研究汉字在现代设计的图形化应用,不仅有利于现代国际化的商 业推广,而且对于汉文字本身的研究与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通过世界著名设计师的作品的分析,并且结合自己设计的实践经验, 探讨了图形化汉字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象形,图形化汉字,视觉传播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b e a r i n gt h ec u l t u r eo fc h i n af o r5 0 0 0y e a r s , t h a ti st os a v t h e r ew a sn o tt h er e s p l e n d e n tc i v i l i z a t i o no fc a i n aa n e i e n tt i m e si ft h e r eh a dn o tt h e 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 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 f o r m i n ga n de v o i v e m e n tt a k eal o n gp e r i o d a n dt h ef o r mw a sk e e p i n gt h a n g i n g , t op u tu pt h ep r o f u s ev i s i o nm o d a f i t y t h e p r o g r e s so fe v e r ye r a ss p i r i ta n dc i v i l i z a t i o nw a se x h i b i t e db v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 a d e q u a t e l y t h i st h e s i sa i m sa tt h ed e s i g nm o d ew h i c hu s e s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a sm a i np a r t e l e m e n ti ss o m eu n s u b s t a n t i a l ,a n dt a k e st h ed e s i g no fg r a p h i c a l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b e t h em a i nr e s e a r c h , t om a k ee v e r ye f f o r tt od i s c u s st h en e wi d e aa n dt h ep o t e n t i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c t n i n e s oc h a r a c t e r sa p p l i c a t i o ni nt h e f i e l do f g r a p h i c a ld e s i g ni n t h ep r e s e n ta g e p u t st h e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i n t ot h ew o r l dm a c r o s c o p i cb a c k g r o u n d 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e v e r ys o r to fc h a r a c t e r s w e 啪f i n dt h a tt h ec h i n e s e c h a r a c t e rb e l o n g st ot h eg l y p h ,t h e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d e v e l o p m e n th a st h ee x t r e m e l y c l e a rv e i na n dt h er i g o r o u ss y s t e m ,t h et y p e f a c ee v o l u t i o ni nd i f f e r e n tt i m eh a s d e m o n s t r a t e dt h ec h i n e s en a t i o n sa s t o n i s h i n gi m a g i n a t i o na n dt h ec r e a t i v i t y f r o m t h ea n g l eo ft h eg r a p h ,e a c hk i n do fc a l l i g r a p h ys t y l ea n dt y p e f a c eo fc h i u e s e c h a r a c t e rh a si t sr e s p d z t i v ep e r c e p t u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 w h i c hd e t e r m i n e sf r o mi t s c o n s t i t u t i o ne l e m e n t t h ee l e m e n t sw h i c hh a v et h en a t u r eo fg r a p h i c s ,w h i c ha b o u t t h es t r o k em o d e l i n ga n dt h em a t r i xs t r u c t u r e w ec a nd r a ws o m e t h i n gf r o mt h o s et h a t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t h ep i c t o g r a p ha n dg r a p ho f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i s i n s e p a r a b l e , t h e r e f o r ei t sv e r yn e c e s s a r ya n dw i l lb ea ne n o r m o u ss u p e r i o r i t yt h a t l r l e so nt h e g r a p h i c a ld e s i g no f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c e l 1 m c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g r a p h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a r et h er e s u l i so f p e o p l e sc o n t i n u o u sd e s i g n a t i o na n dc r e a t i o n ag r e a td e a lo fg r a p h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w o r k sw h i c hc o m ed o w nf r o m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h a dp r o v e np o w e r f u l l yt ou s t h a tt h ed e s i g no fg r a p h i c a l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w a sf e a s i b l ea n dh a dg r e a tp o t e n t i a l , a n dw o u l db eab e n e f i c i a le d i f i c a t i o ni nt h e6 e l do fg r a p h i cd e s i g nw h i c hc o u l dd i r e c t u st od e s i g ng r a p h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s t od ot h i sw o r ku n d e rg i o b a l i z a t i o nt e n d e n c y , o nt h eo n eb a n 正i tn e e d st o i n t e g r a t et h em o d e md e s i g ni d e aa n dp a y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r e q u i r e m e n ta n dd y n a m i c s o fm o d e mv i s i o nt r a n s m i s s i o n ,c a u s et h ed e s i g no fg r a p h i c a l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e x p e r i e n c e sam o d e m i z e d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o nt h eo t h e rb a n 正w e s t i l lh a v et or e c e i v e t h es p i r i to fc h h l e s en a t i o n , t op u r s u eah i g h e ri e v e lc u l t u r ei nac h i i l e s ew a v ni sap r o c e s st h a tt h eg r a p hc r e a t i v i t ys u b l i m a t i n go ft h e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c i v i l i z a t i o nw i t ht h ee v o l v i n ga n dc r e a t i n ga g a i nf r o m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g l y p ht ot h e m o d e m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g r a p h ,i ti sa d v a n t a g e o u sn o to n l yt ot h ec o m m e r c i a l p r o m o t i o no fm o d e m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i z a t i o n , b u ta l s ot ot h er e s e a r c h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c a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i t s e l f f i n a l l y ,t h r o u g ha n a l y z i n gt h ew o r l df a m o u sd e s i g n e r sw o r k , a n dc o m b i n i n gm y d e s i g n i n ge x p e r i e n c e , t h ep a p e r h a sd i s c u s s e dt h ei n n o v a t i o n m e n t a l i t yo f d i a g r a m m i n g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i nc o n t e m p o r a r yp l l i l l ed e s i g n k e yw o r d s :h i e r o g l y p h ;g r a p h i cd e s i g no i l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 v i s u a lc o m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性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字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 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 包含为获得武汉理工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 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 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碰日期:兰翌兰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武汉理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 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 制手段保存论文。 研究生签名 ( 注:此页内容装订在论文扉页) 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日期: z o - , 7 1 -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在世界的著名平面设计作品中,常常会看到国外的一些以文字为主体的优 秀设计,不仅在字体设计领域不断有大量风格迥异的字体推陈出新,而且在海报 设计、编排设计、标志设计、书籍设计、样本设计等各个领域中,字体也经常作 为主导因素出现。海报设计中极具冲击力的文字视觉化表现、编排设计中美观而 功能性很强的图文结合、标志设计中简练而寓意丰富的图形化字母展现出文 字在平面设计中无穷的魅力。 然而在国内的情况却不尽相同,以汉字为元素的平面设计在我国似乎并未 占据它应有的位置。仅以标志设计为例,当涉及到以文字作为设计元素时,汉字 似乎就难以派上用场,以至于我们往往要借助于拼音字母和其他图形来代替。 在平面设计的其它领域,以汉字为元素的设计作品则少之又少,这是为什 么? 有些观点认为,这是因为汉字的形式感没有拉丁字母强,在平面设计中应用 时不如拉丁字母有优势,汉字笔画繁多,字体结构复杂:而拉丁字母笔画少,简 洁流畅,更利于视觉传达精简化的规律:汉字大多是严谨的方块外形,而拉丁字 母外形有方、圆、三角几种几何形态,具有更大的可塑性。这些说法诚然有一定 的道理,但并不能就此否认汉字在视觉传达领域不具有优势。 我认为,汉字的图形化设计具有巨大潜力和重要意义。 首先,汉字的起源是基于绘画与图形的,属于象形文字。虽然汉字经过数 年的演变,与当初较为具象的图形已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但它仍然比字母文字具 有与图形更密切的联系。这也是我们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进行图形化汉字设计的基 础。 其次,汉字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融汇了无数人的智慧与心血,经历过多种 字体的演变、拥有书法艺术和大量传统文字设计的形式与作品,这笔独一无二的 文化遗产可以给我们的设计带来有益的启迪和深厚的文化感、历史感。 再者,以汉字为主要设计素材,不仅可以使广大的中国受众更易于理解、 接受,而且可以以此为媒介向国外的受众介绍我们悠久的传统文化,可见图形化 汉字设计有着深刻的意义。 目前,汉字在日本的平面设计领域应用很多,在台湾、香港,甚至韩国也 有优秀的应用范例。对于中国的平面设计师来说,作为汉字发明者使用者的后代, 以汉字进行设计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使汉字文化在新时代发扬光大,是 我们这一代设计师的历史使命。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字概说 语言的使用让人类区别于动物,文字的出现使文明区别于野蛮。 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是语言。而文字的出现不仅将语言从听觉信号转换为视 觉信号,使语言有了延长和扩展,而且文字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信息传 到远方,留给了未来。有了文字,人类才有书面的历史记录,进入“有史”时期, 在此之前则为“史前”时期。 1 1 世界文字皆起源于图画 文物考古学家发掘的遗迹和历史学 家的研究结果表明,世界各种文字符号 的出现,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也存 在着各自不同的发展规律。各区域的人 类祖先虽天南海北各据一方,更没有通 讯工具来交流信息,但各地文字的雏形, 均为图画文字或象形文字。 世界文字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 圈l d 宁夏大麦地中晚期的岩西 期:原始文字时期、古典文字时期和字 母文字时期。 1 1 1 原始文字 原始文字包括文字的胚芽和发展程度不同的一切不成熟的文字。文字萌芽 大约在1 0 0 0 0 年前农业化开始时期出现的刻符和岩画,它们是文字的胚胎。最早 的文字成熟于5 5 0 0 年前农业和手工业初步上升时期,这时候两河流域和埃及的 文字首先达到能够完备地按照语词顺序记录语言。从一万年前的文字胚胎,到 5 5 0 0 年前最早文字的成熟,这4 5 0 0 年是原始文字时期。 “文字起源予图画,并且从图形符号中分离、演变出来的。人们在长期的 生产实践中,出于记载和传播信息、交流思想的需要,创造出了具有一定含义的 图形符号。为了方便使用,这些图形符号逐渐简化,并约定俗成地走向定型,发 展成为文字。“当我们探讨文字的起源时,自然而然地会涉足那些最初导致文字 产生的记事方法和原始图形符号。 1 摘自:党晟,字体符号版面设计,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 0 0 4 年,第2 9 页 2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类社会之初,生产力极其低下,出于生存的需要,人们不得不联合起来, 使用原始、简陋的生产工具,同大自然做斗争。在斗争中,为了传递信息,交流 思想,语言便诞生了。后来,随着生产力的逐步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也越来越 频繁,但有声语言一发即逝,既不能传达至远方,也不能留诸多日,那些需要保 留和传播到较远地方的信息,单靠人的大脑的记忆是不行的。用有声语言作为传 达思想、信息的惟一手段上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为了打破有声语言 在时间和空问上的局限,人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与尝试。为了远距离传送信 息,他们点篝火、燃烽火、吹号角、击鼓为了帮助记忆和把记忆的事传达给 后代,他们使用了各种帮助记忆、传达信息的辅助方法,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是 较有代表性的原始记事方法。这些方法统称为记事方法。 当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也不能满足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需要时,他们 就不得不采用一些其他的方法,譬如用图形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原始图画向 两方面发展,一方面成为图画艺术,另一方面成为文字。原始人用图形来表达意 思,通常称为“图形文字”。从考古发现以及各种人类学的记载中我们发现,远 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古人类就有了较强的绘画能力,他们在岩壁上 栩栩如生地描绘着各种千姿百态的野兽和人类狩猎的情景,而这一切一定与当时 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写实的图形也一定向人们传递了某些信 息。例如有人画了一只羊,大家见了会叫它“羊”;画了一头牛,大家见了会叫 它“牛”。这样,有声语言“羊”、。牛”被以图形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些图形就 有了演变成文字的可能。时间的不同、绘画的人不同,“羊”的画法肯定也不尽 相同,但是只要具备“羊”的特征, 大家都看得懂,人们就认为是表达 “羊”的概念,这样的图形逐渐向文 字演变,并最终从图形中分离出来。 这种图形虽然能交流信息,但是跟语 言并无联系。 这样的图形可以说是文字的先 驱,还没有成为真正的文字。表示意 义的图画要发展到跟语言相结合,能 够完整地书写语言,这才成为语言的 有效记录,即成熟的文字。 许多民族都创造过原始文字,但 图1 - 2 半坡陶嚣符号 是只有极少几个民族的文字发展到成熟程度。在教育发达的地区,今天很难找到 原始文字的痕迹。只有在文化尚待发展的地区,有原始文字遗留下来,有的还在 3 个”从 r 簟曩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使用或重新创造。非洲和美洲的原住民族有遗留的资料。中国的少数民族也有原 始文字的史料遗留下来。 原始的文字性资料可以区分为刻符、岩画、 文字画和图画字等( 见图1 2 ) 。 刻符,包括陶文和木石上的刻画符号,有 指事性质。岩画,包括岩洞、山崖、石壁和其 他处所的素描,有象形性质。刻符和岩画都是 分散的单个符号,没有上下文可以连读成词, 很难知道原来的作用和意义,更难知道所代表 的语言是什么。因此一般不被认为是文字,但它 们有文字胚芽的性质。 文字画是文字性的图画。“从岩画到文字 画,图画开始走向原始文字。文字画是最初的 通信符号,往往是甲方写给乙方阅看的,不是 自我欣赏的。文字画一般都是单幅的,它们的 特点是:符号是图符,语段是篇章,表达法是表 形为主、表意为副。文字画是超越语言的,可 以用任何语言去解说但是事先要有默契,否 则无法理解。所画图形不能分析开来成为符号 单位。单幅的文字画后来发展成为连环画式的 图画字。”2 图画字是以图画性质为主的文字。这种初 始的文字往往采用连环画的形式,有的甚至是 图画与文字合一,图画就是文字;有的是图画 和文字并立,图画上再加图形文字,相互说明。 从单幅的文字画到连环画式的图画字,书面符 号和声音语言逐步接近了。 1 1 2 古代文字 公元前3 5 0 0 年,西亚的两河流域( 在现在 的伊拉克) 的苏美尔( s u m e r ) 人创造了最早的有 重大历史价值的文字楔形文字( 见图1 3 ) 。 溺圈 圈震k 瑚礴嘎鞫 4 t w j b 0 p k f 曳m 田1 - 3 楔形文字 田1 圣书文字 撼器器勰搭事蓐事 事i 事 豢檗洋 一 今 饵 摹 - 函臻 可 争莎p i ;p磐 - 1渗静 p舀橱 堋障 铲 e 嘤- r懈 学d珍审 弘莎 蝴嗥虹 乒;薏 拜 舻痧 硇静嘲 伽 嚣器 r蛹尊辩 东 4口 舡 镑移移 爨 q。 冷皇 事 舡 嘲笨 ,j辞 p 静谱 2 商自:党晟,字体符号版面设计,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 0 0 2 ,第7 页 4 田1 4 梗形文字演变 一4一日a_o、 n f h p l s s 一一日,喜一一, 鼍鼻女山-口鼍忘木饮打鼻慷鬈膏矗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起初楔形文字主要是象形符号,后来以软泥板为媒介、用小枝干为笔,压刻成一 头粗、一头细的笔画。楔形文字经过传播成为许多民族的文字,曾经在西亚和北 非作为国际文字通用3 0 0 0 多年。 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代氨基人创造的“圣书字”( 图1 4 ) 略晚于苏美尔的楔 形文字,起初也是象形符号,后来变成草书笔画形式。3 圣书字也使用了3 0 0 0 多 年,传播到南面的邻国。它所包含的标声符号成为后来创造字母的主要源泉。 这两种代表人类早期文化的重要文字,在公元初期先后消亡了。直到1 9 世 纪,考古学者对这两种古代文字释读成功,使人类的早期文化重放光明。 东亚产生文字比西亚和北非晚2 0 0 0 年,公元前1 3 0 0 年以前,中国黄河流域 的殷商帝国创造了。甲骨文0 这是汉字的祖先。后来汉字流传到四周邻国,成 为越南、朝鲜和日本的文字。在楔形文字和圣书字消亡后,汉字岿然独存。 经过对这三种古典文字的比较研究了上述,文字研究学者发现它们虽面貌迥 然不同,可是内在结构惊人地相像。它们 都属于表意兼表音的“意音文字”类型, 因此它们的造字和用字原理都可以用中国 传统的“六书”来说明。在此,我们仅看 一下汉字、楔形文字与圣书字中象形字的 比较,就可以看出这三种文字与图形的密 切关系。 1 1 3 字母文字 l 叫对邋品鬈名t fq 纠 i 固丘 电y :2 : t :i :, 从公元前1 5 世纪开始,地中海东部的岛 屿和沿岸她区,商业越来越繁荣。“居住在地 中海东岸古称“叙利亚一巴基斯坦”( 现在黎巴 嫩一带) 的北方闪米特人是以经商为生的人 民。他们为了书写记帐方便,模仿楔形文字和 圣书字中的表音符号,任意地创造了好多后世 所谓的“字母”( 图1 7 ) 。近百年来,这个地 区发现了许多种不同的古代字母,其中最重要 的发现是公元前1 1 世纪地中海东岸“比拔 罗”( b y b l o s ) 的一块墓碑。”上面的文字可 3 摘自:韩绪创意字体,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第3 5 页 4 摘自;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第l l 页 5 , 圈1 - 6 楔形文字与象形汉字对比 露国晴絮7 t* 4 a 幸一7 a 工7 哕厶y 9 多日) x a d o 乏 1 - v s ( p l d e k m v f ;e 印( d u s b l c o 瑚s 蕊 p 缸一枞 #al c i ) e f l ;1 11 , 1k l m 飞 f b i ;:l e f ( ;l i i j k l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以分析成为2 0 个字母,它是后世大多数字母的老祖宗。 “字母的起源有很多种假说,其中埃及起源假说流传最广,这些假说还证据 不足。事实上,字母是全新的创造,是在极长时期的摸索之中逐渐形成的。但 是,“叙利亚一巴勒斯坦”是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之间的走廊地带,他们东北有两 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文化,西南有埃及的圣书字文化,深刻受到这两种文字的影响 是毫无疑问的。 从列举的世界文字的起源来看,有史以来的各种文字都与图画有血缘关系。 “早期的象形表意文字由原始记事方法( 尤其是契刻和图画) 蜕变而来,原始记事 方法在“寓意于形”这点上给象形表意文字奠定了基础。在契刻和图画的基础上, 经过简化、抽象化和系统化,使之代表一定的话音和语义,便成为早期的文字。 查文字的家谱就可看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都导源于史前的图画。即使是 字母文字,也与图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世界上有成百种文字,这些文字 在形式上各有特点。”但追溯它们的来源,绝大多数是几种古老的象形文字的后 裔。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对国内、外的艺术、设计领域中有如此众多的将 文字与图形完美结合的优秀作品而感到奇怪了。 5 摘自:曹先擢, 汉字形义分析字典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1 8 页 6 j 商白:周琮凯,图形创意,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 7 页 6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汉字的产生及象形特征 2 1 汉字的起源 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步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汉字的起源、使用和发 展与中华民族的文明紧密相连。有了汉字才有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有了中华民族 的辉煌文明,才发明了汉字并促使汉字不断发展。 我国文字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它的产生在古代的文献中就有“结绳而治”、 。刻木为契”、“仓颉作书”等等记载。然而真正意义上韵文字起源在我国还是一 个未解之迷。7 世界上文明的发生都在大河流域,因为水源和生物提供了人类生 存的可能生态条件。 中国的文明诞生在黄河流域,它是独 立发展的。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 标志之一,它也是独立产生的,它和埃及 圣书字,古代苏美尔文字,原始埃及文字 和克里特文字等,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 字。汉字和这些古老文字一样都是经过从 图画文字到表意文字的阶段,但汉字和其 他古老文字不同的是,当那些古老文字从 演变中停止使用而逐渐丧失生命力,有的 变成拼音文字,有的甚至不可识读,被外 来文字取代的时候,只有汉字没有停止使 吐1 、聿辈誊 基浆f t l 年r 氕警斧癸 田2 - 1 陶器符号的构遗骨集 用并不断发展,“中国文字识字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依然被采用的绝无仅有的 象形文字。”。 “汉字既然从没有停止过使用而发展,那么追逐它的足迹追溯它的发展,应 当是可能的。距今大约有三千四百年历史现存最早的甲骨文产生在殷商时代,它 是一种有着严密体系的文字。小屯的殷墟文化有着高度发达的文明,但如果把殷 墟文化看作中国文明的诞生,那么未免有点像传说中的老子,生来便有了白胡子。 近年来在西安市郊区长安县花楼子客省庄二期文化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一批刻 在骨笄、兽牙和兽骨上的刻符,据说已经清理出单体文字十多个。这一批文化遗 址属龙山文化晚期,有人把这一批刻符也称为甲骨文。”9 7 摘自:粱东汉,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上海教育出版社,第2 7 页 。摘自: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新世纪出版社,2 0 0 2 年,第5 9 页 9 摘自:王红,字体设计举一反三) ,江西美术出版社,第1 5 页 7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因此把甲骨文产生的时代推前了一千多年。但是,从汉字学的角度看,殷 墟甲骨文是一个成熟的文字体制的专称,在没有证实长安刻符与殷墟文字的历史 渊源关系时,我们不能把凡刻在甲骨上的符号都称“甲骨文”,但我们完全可以 推测,甲骨文产生的时代,恐怕不会处在中华民族由蒙昧走向文明的路口。汉字 在进入甲骨文之前,必定还有一段相当长的历程。沿着甲骨文再向前追溯,可以 证实汉字历史面貌的文物与文献还不够系统和充分,因此,对汉字的起源,只能 以不连贯的历史证据和依照发展逻辑推测为基础,建立科学的假说。有关文字起 源的传说有二类。一类是前文字时期的传说,一类是创造文字本身的传说。从这 二类传说中我们可以窥见汉字产生的因由、背景及原始汉字向成熟的文字体系过 渡时的一些历史状况。 2 1 1 结绳记事 文字始于结绳之说,早见于易经系辞下传,日:“上古结绳而治,后 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 ” 庄子渺箧篇也说:。昔 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留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 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许慎在说文解字 中也谈到:“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还有许多古文字学家认为:在文字没 有产生之前的原始民族,采用结绳的方法帮助记事,还是很有可能的。至今仍有 后进的民族使用这种方法记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又有横绳表物,竖绳 记数之说。人们把结绳与文字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人类创造结绳记事的方法与发 明文字的想法是很一致的。“这种结绳记事的方法,从现代文字学的观点来解释, 是表示数字或方位的一些概念,是一种表意的形式,这说明文字的产生是经过一 定的演变过程的。”“其实汉字字形本来就取材于自然界,所以可以把它看作是 汉字产生前的一个孕育阶段,但不能把结绳记事等同于汉字的产生。因为结绳只 是帮助人们记忆某种事情,它不能交流思想,不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因文字是语 言基础上产生的,是记录和交流的工具,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而结绳只是个人为 帮助记忆而特定的符号,这既不能表达语言,更不能交流思想,所以结绳不是文 字。从结绳到文字,虽然发展了几千年,但在性质上,距离已不很遥远。 2 1 2 仓颉造字 在有关创造汉字的传说中,仓颉造字说是一种有价值的传说。吕氏春 1 0 摘自:许慎,说文解字- ( 注音版) ,岳麓书社,第3 6 页 “摘自:韩绪,创意字体,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第2 9 页 8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秋君守日:“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 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苟子枣# 非子也有关于仓颉造字之说。到了 秦汉时代,仓颉造字说流传更广,影响更深。 相传,在汉字没有产生的远古时代,人们用结绳记事,大事打大结,小事 打小结;横绳表物,竖绳记数。这种方法沿用了很多年,后来轩辕黄帝统一了华 夏,感到结绳记事不够用了,就派史官仓颉去造字。仓颉不敢怠慢,就在洧水河 南岸的一个高台上制屋住下,专心造字,但很长时间也没造出字来,后来听了猎 人的观鸟兽脚蹄印能分辨鸟兽时大受启发,仓颉便观察日、月、山、河、湖、海、 星、云及飞禽走兽,雨后取其特征,画出图像,造出许多象形字,然后献给了黄 帝。黄帝看了十分高兴,马上召集九州酋长,让仓颉把造的字传授给他们应用起 来,从此有了字。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如此记录日“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 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又说: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文心雕龙练字沿袭许慎的说法,才有了 “文象立而结绳移,鸟迹明而书契作”的名句。秦相李斯统一文字时所用的课本, 第一句就是“仓颤作书0 所以称作仓颉篇。 仓颉造字说,过去的历史学家考证仓颉是否实有其人,由于缺乏确凿史料, 很难得到结论,仓颉造字说的可取之处,主要是它说出了汉字起源的一些道理, 许多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2 1 3 陶器符号 在不同地点、不同时代、不同式样的出土陶器 上,刻有不同的符号( 见图2 1 ) ,看上去好似文字, 又好似几何图形。这些符号到底标示着什么? 古文字 学家、历史学家都费了不少时间去研究和探索它,但 都不能确定它到底是什么。有人认为是古汉字的雏 形;又有人觉得这不是文字,可能代表器物所有者和 制造者的专门记号;也有人认为,几何符号是原始社 会的文字。不管怎么说,这种符号所代表的只是同文 字起源和发展有关的原始资料,而不是一种完整的文 字体系。 这些陶器上的符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形体 2 - 2 大汶口文化的陶器符号 1 2 摘自;许慎,说文解字住音版) ,岳麓书社,第1 4 页 9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比较简单的几何符号,第二类是象具体事物之形的符号。在第一类中属于仰韶文 化的陶器屠多,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最具有代表性,仰韶文化的刻绘符号大多数 以直线为主,比较简单,刻划部位也基本上局限在陶器中沿,反映早期符号的幼 稚。已发现的半坡类型符号,大部分都刻在同类陶器上的同一部位上,规律性很 强,有些符号不但重复出现在器物上,而且还出现在不同的遗址里。这似乎表明 这种符号已经比较固定地用来表示某种意义了。鉴于这些距今六七千年的半坡符 号比汉字形成的甲骨文时期要早三千多年,如果说半坡符号是汉字的雏形,那么 经过三千多年的发展,甲骨文的成字程度理应大大提高。所以这些半坡符号除了 少量的记数符号被汉字吸收外,还算不上文字。 在第二类象形符号中,以大汶口文化出土的陶器( 见图2 - 2 ) 最为明显,在 属于大汶口文化晚期莒县陵阳河遗址发现的象形符号与同期诸城前寨遗址发现 的象形符号相同。其中有一个象形符号,象太阳在云气之上,云气下面有五峰耸 立( 一说是海水) ,有人把这个符号考释为“旦”字。对于这种象形符号,专家们 有两种解释,一是:古文字;二是:属于用图画记事的某种表示,有很强的象形 性,呈现了文字的雏形。江西清江县吴城发现的陶器符号有四五个字至十来个字 在一起的。河北藁城县台西的商代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文字和符号都是单个刻在 陶器上的,其中有“止”、“刀”、“目”等字。由此可见商代后期的符号已经能够 记录语言,而且在某些方面已相当成熟。但与甲骨文相比还是显得在写法上保守, 图画的意味太浓了一些。 通过考古的长期发现和研究,刻绘符号的延续性很长,在它的发展中,一 部分进步的符号由于人们在生产、生活、交流中经常使用的原因,逐渐演变为记 录语言的文字,为汉字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决定的作用。 原始汉字脱离了任意绘形、任意理解的阶段,产生了一批具有约定意义的 可以记录语言词的单字,并且在进行字料的积累时就已经产生了。“汉字经过前 文字时期的准备到可以书写,可以传递的图画和符号汉字的基本形象特征已经具 备了。汉字来源于对自然界的模仿,有着与生俱来的形象特质,抱着美好的愿望, 汉字也具备了美化的功能。“3 史前刻绘符号是我国文字装饰美化的原始萌芽,对 装饰文字的产生,汉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作为文字起源的一个历史阶 段,史前刻绘符号在汉字发展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尽管后来的文字装饰美化在 几千年的发展中,美化形式和附着载体千变万化,但都脱离不了汉字对环境的美 化与汉字自身的美化两个基本原则。汉字从萌芽产生到发展已深深地打上,象形 及美化的烙印。 摘自:李新之,篆刻字形字典,大连出版社,第4 l 页 1 0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汉字字体的历代沿革 文字应该是在人类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渐总结,不断完 善形成的。我国古代先民就是经过了结绳刻契和图画符号记事等过程,经过漫长 的历史时期逐步创造出汉字。 在中国原始社会晚期,大约就有了文字。现在所见到跟汉字起源有关的最 早实物资料,是距今六千多年的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记号陶文。这些记 号已被不少的文字学家认为是具有文字的性质。 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的文字是商代刻在甲骨上和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商 代的文字已臻于成熟,己成为足以记录语言的工具。 3 1 甲骨文 甲骨文,又称卜辞,是殷商时代刻( 一般是先 书写后刻成) 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其文字是记 录当时占 的内容,故又称h 辞,是十分成熟的 文字。 工具:甲骨文是在龟甲和兽骨上用尖利的工 具契刻的,在甲骨上也可见到用类似毛笔所写的 墨书和朱书文字。 笔画造型:因为龟甲兽骨很坚硬,所以甲骨 文的笔划以直线形的为多,往往笔划十分纤细。 殷商后期的甲骨文笔划丰腆粗壮,出现弧形线条, 或与契刻时的修饰有关。甲骨文的笔划无论是粗 是细,都显得道劲和富有立体感,有细不为轻、 粗不为重的感觉。契刻甲骨文时的轻重疾徐,都 能在笔划上细微的表现出来,反映出契刻的人运 刀如笔的熟练技巧。 形体结体:甲骨文的外形还不规则,但己有 方形的趋向。甲骨文己出现书法艺术的要素,如 整齐美观的观念。它的笔画组合匀称,结构活泼 而富于变化,行与行之间匀整美观,可见它是经 过书、刻者的精心组合和安排。 1 1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风格:甲骨文己出现不同的艺术风格,其 书法有的秀丽。有的雄浑:笔画有的粗旷,有 的纤细,这标志着甲骨文的书写镌刻己上升到 艺术阶段。 整体感觉:刀刻形成的笔道瘦硬挺拔、浑 厚雄壮,以象形为主的文字天真、纯朴,整体 感觉神秘、古朴、有趣味、富有生命力。 “甲骨文现已出土约十五万片,单字总数 计五千多个。现在能认识的字有2 0 0 0 多个, 还有些字我们还不认识。从己经认识的字来 看,很明显汉字是从图画发展而来的。由图画 而变为笔画简单的文字,再由笔画简单的文 字进一步创制大量的新的文字。 甲骨文己经是很发达的文字了。但在甲 骨文里图画式的文字还很多。凡是实物有形 可画的大都用图形来表示。这说明甲骨文字 己经脱离了图画阶段,演变成为真正记载语 言的文字了”。“ 3 2 金文( 旧称钟鼎文) 金文,又称钟鼎文,是商、西周、春秋、 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金文起源 于商代,盛行于周代,其文字是在甲骨文的 基础上演变来的( 见图3 2 ) 。 工具材料:金文一般是铸的,后来又出 现直接在器物上刻的。金文的铸作是先把文 字书写在软坯上制成范模,然俊用烧熔的铜液 圈3 。2 钟鼎文 浇铸,在金文刻范和铸作过程中,会对原来书写的笔划有所损益,但仍能保留更 多的笔意。 笔画造型:商末周初用笔比较方折,西周早期金文主要特色是笔划有显著的 波碟和粗细变化,到西周中晚期,线条渐趋圆浑,变化也更为丰富,如出现带有 波碟的笔画和不露锋芒、含蓄饱满的玉著线条。 1 4 摘自:启功,古代字体论稿,文物出版社,第2 6 页 1 2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形体结构:金文比甲骨文更趋规范化,形体也 较甲骨文方正整齐,笔画的分布更求均匀对称,用 笔技巧也要丰富多样。章法谨严精到富有韵致。 风格:晚商金文体势凝重,气象雄奇,有极高 的艺术价值。西周早期气度恢宏、凝重,中期平实 质朴,晚期道丽秀劲,反映了金文的书法艺术比甲 骨文要进了一步。整体感觉:圆浑凝霓,自然古朴。 3 3 小篆 小篆是在西周摘文的基础上,经过李斯等 人改造、规范而成的文字,“作为秦代的官方文 字( 见图3 - 4 ) 。小篆自汉代以后虽失去通行价 值,但仍为历代书法家所喜欢书写。小篆是从 表形文字阶段演进到纯粹的表意文字阶段的一 种代表性和关键性的字体”“ 工具材料:小篆在秦代用于官方文书、刻 石、刻符等。 笔画造型:用笔圆转,其笔势瘦劲而俊逸。 笔画粗细匀称,藏头护尾,不露锋芒,线条圆 润,非常美观。 外形结构:结体圆长,结构匀称,体态典 圈州李斯僻山刻石, 雅而宽舒,是一种很美的书体。 整体感觉:柔美典典雅,风流飘逸。 3 4 隶书 又名佐书、史书,产生于战国,盛行于汉代。 隶书艺术以两汉成就为最高,汉代隶书遗存至今的 有碑刻和简犊书。 笔画造型:笔画讲求波碟,横画具有蚕头燕尾 的形状,是一种具有浓重装饰趣味的字体。 形体结构:隶书打破篆书曲屈圆转的形体结 1 5 于青自:启功,古代字体论稿,文物出版社,第3 2 页 1 3 蛋3 - 5 唐代隶书史惟则作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构,为使平直的笔画便于书写,隶书变小篆的纵式为横式,形体宽扁,左右舒展。 风格感觉:汉碑隶书,体势、风格变化多端。“其结构有的方正工整,有的 疏朗宽博,有的中紧开张,有的用笔有圆有方。其风格有的端庄秀丽,有的雍容 典雅,有的雄强浑厚,有的朴拙天真。其著名碑刻保留到今天的有百余种之多。 简犊隶书,用笔多直率随意,不假修饰,有一种自然、活泼的意趣。魏晋以后隶 书被楷书所取代,隶书则用于匾额和部分碑石,但隶书书家代不乏人。唐代著名 隶书书家有史惟则( 见图3 5 ) 、韩择木、李隆基、徐浩等。唐代隶书注重形式, 笔画圆润肥重,风格趋向华丽,缺少骨力 和意趣”。”清代是隶书艺术兴盛时期, 隶书书家多直接取法汉碑,能突破唐隶的 藩篱而新开蹊径。 整体感觉:舒展典雅,质朴敦厚。 3 5 ,楷书 又称正书、真书。楷书在汉代已见雏 形,它是隶书的变体。魏晋南北朝是楷书 的发展时期,唐代是楷书登峰造极阶段。 笔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