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本章归纳整合(一)课件 中图版必修3.ppt_第1页
高中地理 本章归纳整合(一)课件 中图版必修3.ppt_第2页
高中地理 本章归纳整合(一)课件 中图版必修3.ppt_第3页
高中地理 本章归纳整合(一)课件 中图版必修3.ppt_第4页
高中地理 本章归纳整合(一)课件 中图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章归纳整合 知识构建 专题整合 三大自然区界线 1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界线 400mm年等降水量线 2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界线 昆仑山 阿尔金山 祁连山 3 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界线 3000m等高线 东部季风区内的四个自然地区界线 1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 日平均气温 10 积温3200 等值线 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 2 1 2 华中华南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 秦岭 淮河一线 或最冷月0 等温线 日平均气温 10 积温4500 等值线 3 华中华南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的界线 日平均气温 10 积温7500 等值线 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 1 第一 二级阶梯的界线 昆仑山 祁连山 横断山一线 2 第二 三级阶梯的界线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一线 气候界线 1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一线 3 4 2 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 800mm年等降水量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秦岭 淮河一线 400mm年等降水量线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西侧 张家口 兰州 拉萨 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 200mm年等降水量线 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 阴山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一线 3 热量和温度带界线 1月0 等温线 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青藏高原区的分界线 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秦岭 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鸭绿江口 长城 山西境内稍偏南 祁连山 天山一线 河流界线 1 内外流区域界线 北段为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祁连山东端 南端接近200mm年等降水量线 2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巴颜喀拉山 秦岭 3 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南岭 4 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 澜沧江与怒江 的分水岭 怒山 四大海域的分界线 1 渤海 黄海的分界线 辽东半岛老铁山岬角 山东半岛蓬莱角的连线 2 黄海 东海的分界线 长江口北岸启东角 韩国济州岛西南角 3 东海 南海的分界线 广东南澳岛 台湾岛南端鹅鸾鼻 6 5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水系图 回答下列问题 例1 1 a b两条河流之间为我国的一列重要山脉 说出此山脉的走向 并列举此山脉与我国的哪些地理界线吻合 写出三点 2 b河流域及其以东地区是我国洪涝灾害易发地区 试分析原因 3 说出c湖附近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 并给出合理的治理保护措施 4 评价e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优 劣势 答案 1 东北 西南走向 地势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分界线 农耕区和畜牧区分界线 2 b河流域及其以东地区地处我国东北平原地区 地势低平 河床坡降很小 泄洪能力很弱 降水集中于夏季 尤以7 8两个月降水集中 并常有暴雨 3 c湖附近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草场退化 或土地退化 土地荒漠化等 主要的治理保护措施有退耕还林 还牧 实行轮牧 保护好天然草场 建设人工草场 4 优势 土地辽阔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灌溉水源丰富 雨热同期等 劣势 属中温带 热量不足 常受低温冻害威胁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 这种现象都被称为产业转移 企业的跨国或跨地区转移 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现象 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 产业转移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 主要是利用廉价劳动力资源 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 再次是利用地价便宜的特点 二是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 主要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 信息优势 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 势必要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寻求最优区位 发生产业转移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 其中劳动力 内部交易成本 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此外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 国家政策的调整 原生产地用地紧张 地价昂贵 环境污染严重等 也是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 正确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结合下图 回答问题 例2 1 简述30多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线路的情况 2 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具有哪些区位优势 3 目前 西部地区将逐步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上部分产业的转移 试简要分析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 答案 1 海外产业转移 最初多集中在珠三角区域 随着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兴起 一些技术含量高的 制造业开始向这些地方转移 随着土地 劳动力 能源等方面成本的上升与环境的恶化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源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或答 大致形成国际产业向我国沿海经济圈转移 沿海经济圈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局面 2 临海 地处沿海 历史上著名的对外开放地区 临近港澳 著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