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实现不同检测系统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1 学习和讨论要点 定义和术语分析质量指标的设定可报告范围核实实验精密度核实实验比对试验设计方案要点不同检测系统检验结果可比性的评估自建检测系统的校准方法 2 术语和定义 检测系统 完成一个检测项目所需要的仪器 试剂 校准品 质控品 操作程序等的组合 配套检测系统 整个检测系统由同一厂商或仪器的指定厂商提供并配套使用 若该系统经FDA认可 使用这样的检测系统对病人标本进行检验 其结果具溯源性 自建检测系统 实验室根据自己的意愿自行建立的检测系统 其检验结果往往不可溯源 不同检测系统间缺乏可比性 3 溯源性和可比性 溯源性 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 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 通常是与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可比性 不同检测系统或不同检验方法对一批病人标本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 溯源性是可比性的基础 可比性是溯源性的目标 追求检验结果的可比性是最大的质量 4 CLIA 88对检测系统的要求 在一个新检测系统用于病人标本检测前必须评价检测系统的六大分析性能检测系统经FDA认可后 用户若完全按照厂商要求 使用相应配套试剂 校准品 操作程序 开展质量控制 定期保养 则该系统各项目的操作分析性能完全由厂商提供 承担责任 在开展检验期间不得对检测系统作任意变动或修改 CLIA 88 5 方法性能确认TESTMETHODVALIDATION ChecklistRequirementsPriortoreportingpatienttestresults thelaboratorymustverifyorestablish foreachmethod theperformanceapplicationsfortheperformancecharacteristics CLIA 88 6 检测系统的分析性能 PrecisionAccuracyanalyticsensitivity lowerdetectionlimit analyticinterferences specificity reportablerange AMRandCRR referenceintervals normalvalues CLIA 88 7 检验程序的质量保证 5 6 1实验室应设计内部质量控制体系以验证检验结果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5 6 2适用且可能时 实验室应确定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度 5 6 3应设计并实施测量系统校准和真实度验证计划 以确保结果可溯源至SI单位 溯源性 5 6 4实验室应参加如外部质量评价计划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活动 ISO15189 8 检验程序的质量保证 5 6 5当确实无正式的实验室间比对计划可供利用时 实验室应建立机制 用于决定未经其他方式评估程序的可接受性 5 6 6当同样的检验应用不同程序或设备 或在不同地点进行 或以上各项均不同时 应有确切机制以验证在整个临床适用区间内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5 6 7实验室应文件化并记录比对活动 只要适用 针对其结果迅速采取措施 对识别出的问题或不足应采取措施并保留记录 ISO15189 9 实现可比性的大体步骤 设定分析质量指标核实检测系统的主要分析性能病人结果可报告范围检测系统的精密度检测系统的准确度方法学比较试验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自建检测系统的校准 10 分析质量指标 斯德哥尔摩协议 ScanJClinLabInvest1999 57 475 585 IFCC IUPAC WHO三机构于1999年4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办的 建立全球检验医学质量技术要求的策略会议 上提出了 一致性声明 明确了设定分析质量指标的方法 分析质量指标包括允许不精密度 允许偏差和允许总误差 11 根据管理法规设定分析质量指标 准确及时优质服务科学管理持续改进确保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项目95 以上PT成绩在CLIA 88允许误差范围 100分 和 或VIS成绩优秀 确保常规生化 血细胞分析 出凝血检验等项目在不同检测系统间的相对偏差 1 2CLIA 88 批内不精密度 1 4CLIA 88 日间不精密度 1 3CLIA 88 追求批内不精密度 日间不精密度 不同检测系统间的系统误差 1 6CLIA 88 12 根据生物学变异设定分析质量指标 生物学变异或称生理变异 CVB 包括个体内变异 CVI 及个体间变异 CVG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生理波动 人群的生物学变异 CVI2 CVG2 1 2根据生物学变异可导出临床检验项目的允许不精密度 允许偏倚和允许总误差 13 分析质量指标 分析变异的质量指标CVA 0 25CV1 理想CVA 0 50CV1 合适CVA 0 75CV1 低限分析偏差的质量指标BA 0 125 CVG2 CV12 1 2 理想BA 0 250 CVG2 CV12 1 2 合适BA 0 375 CVG2 CV12 1 2 低限 14 分析质量指标 允许总误差 总误差 TE 是各种类型的随机误差 RE 和系统误差 SE 的总和 所选用的检测系统或方法的总误差必须在临床可接受的水平范围内 即允许总误差 TEa 质量指标TEa 1 65 0 25CV1 0 125 CV12 CVG2 1 2 理想TEa 1 65 0 50CV1 0 250 CV12 CVG2 1 2 合适TEa 1 65 0 75CV1 0 375 CV12 CVG2 1 2 低限 15 16 17 18 19 20 21 CAP认可要求 Hasthelaboratoryverifiedorestablishedanddocumentedanalyticaccuracyandprecisionforeachtest 实验室必须验证或建立每个试验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并有记录 22 准确度性能确认方法 对检测系统进行校准和校准验证能力验证结果 分析前次的PT标本 与回报结果比较由供应商或制造商提供关于试剂 程序或检验系统溯源性的声明文件 应用有证参考物质 如CRM470等 分析病人标本 将结果与参考方法的检测结果比较 分析病人标本 将结果与实验室过去确认的方法检测结果比较 ISO15189 23 制定校准计划 启用新的检测系统 在分析病人标本前 在使用过程中 仪器进行较大的维修 维护与保养 在分析检测过程中 更换试剂批号或更换其他厂家的试剂 质控失控需要校准时 24 校准验证 确保现在的校准状态是有效的对于一点校准的分析 至少6个月校准验证一次 25 校准验证结果分析 验证1 校准直线的斜率与1无统计差异 截距与0无统计差异 校准验证在可接受范围内 方法和或仪器的校准有效 验证2 各点校准验正值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但校准直线的斜率与1有统计差异 截距与0有统计差异 校准验证在可接受范围内 方法和 或仪器的校准有效 26 校准验证结果分析 差异1 校准直线的斜率与1无统计差异 截距与0无统计差异 有超过了可接受范围的校准验证测定值 方法和或仪器的校准无效 该现象通常由随机误差造成 差异2 校准直线的斜率与1有统计差异 截距与0有统计差异 有超过了可接受范围的校准验证测定值 方法和或仪器的校正无效 该现象由系统误差造成 27 28 精密度试验基本要求 做重复性试验的样品一定要稳定 它的基质组成应尽可能相似于实际检测的病人标本 样品中的分析物含量应在该项目的医学决定水平处 尽可能地做2个以上水平的精密度实验 如果对公司的检测系统作实验证实或核实 则选取的样品分析物含量尽量与公司对检测系统性能评估时采用的含量一致 便于比较 29 精密度试验基本要求 采用冰冻保存的样品一定要注意内含分析物的稳定 要严格控制冻融 混匀的操作 实验时按厂商操作规程要求做好校准 并且一定要和实验样品一起做质量控制 收集实验数据 计算均值 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千万不可用一个项目组成的检测系统被评价资料认可分析系统所有项目检测系统的性能 30 常用的精密度实验方法 批内是将评价样品随机插入病人标本被检测 但一批内连做20次 天间是每天做一次评价样品 累积20次结果 常规有控制品进行日常的质量控制检测 绘制控制图 控制检测质量 天间精密度评价的20次结果 对应每天质量控制都在控 31 NCCLSEP 5文件精密度实验方法 对稳定的实验样品每天做二批实验 批间相隔的时间不少于2小时 每批对样品做双份测定 共做20天实验 一共有80个结果 40对 每对结果间的差是每批的批内差 在20天共有40批 这些差值客观地反映了较长时间周期内的批内不精密度 32 ALT测定日间不精密度评价 33 AST测定日间不精密度评价 34 TP测定日间不精密度评价 35 ALB测定日间不精密度评价 36 ALP测定日间不精密度评价 37 GGT测定日间不精密度评价 38 T BIL测定日间不精密度评价 39 D BIL测定日间不精密度评价 40 GLU测定日间不精密度评价 41 UA测定日间不精密度评价 42 Urea测定日间不精密度评价 43 Crea测定日间不精密度评价 44 CO2测定日间不精密度评价 45 TCH测定日间不精密度评价 46 TG测定日间不精密度评价 47 CK测定日间不精密度评价 48 LDH测定日间不精密度评价 49 HBDH测定日间不精密度评价 50 HDL C LDL C测定日间不精密度评价 51 载脂蛋白测定日间不精密度评价 52 CK MB测定日间不精密度评价 53 特殊蛋白测定日间不精密度评价 54 NA K测定日间不精密度评价 55 Cl Ca测定日间不精密度评价 56 Mg P测定日间不精密度评价 57 可报告范围核实实验 TheANALYTICALMEASUREMENTRANGE AMR istherangeofanalytevaluesthatamethodcandirectlymeasureonthespecimenwithoutanydilution concentration orotherpretreatmentnotpartoftheusualassayprocess分析测量范围 AMR 分析方法能直接测定样本中的待测物质而不需稀释或浓缩或其它的预处理 58 可报告范围核实实验 TheCLINICALLYREPORTABLERANGE CRR istherangeofanalytevaluesthatamethodcanmeasure allowingforspecimendilution concentration orotherpretreatmentusedtoextendthedirectanalyticalmeasurementrange临床可报告范围 CRR 样本可通过稀释或浓缩或其它的预处理 以扩展其准确测定的范围 可结合临床要求 59 病人标本可报告范围核实实验 病人结果可报告范围是检验方法的重要分析性能 病人标本未经任何处理 由检验方法得到可靠的结果范围为病人结果可报告范围 将样品作不同浓度稀释或配制后 将预期值与实测值作比较 绘制在座标纸上应呈一条通过原点 斜率为1的直线 直线所达到的限值即为该方法的病人结果可报告范围 60 病人标本可报告范围核实实验 收集高值 H 病人血清标本 超过试剂说明书的线性范围上限 和低值 L 病人血清标本 超过试剂说明书的线性范围下限 适当比例混合 100L 80L 20H 60L 40H 40L 60H 20L 80H 10L 90H 100H 形成系列血清 在相应的检测系统上对系列血清进行检测 重复4次 记录结果 61 病人标本可报告范围核实实验 以4次重复测定的均值表示H和L两个样品测定结果 依比例稀释关系计算出各个样品的预期值 每个样品重复测定4次 得4个实测值 与预期值形成4对预期值和实测值 在坐标纸上 以x表示预期值 y表示实测值 将所有实验结果点在图上 计算回归方程 Y bX a 若b在0 97 1 03之间 a接近于0 则直接判断可报告范围在实验已涉及浓度 62 63 64 分析灵敏度 最低检测限 方法一 分析生理盐水 蒸馏水或 0 浓度质控品至少10次 计算均值 标准差 2倍标准差即是分析灵敏度或最低检测限 方法二 分析至少4个浓度水平的校准品或能力验证标本或线性标准和空白 将结果作图 分析灵敏度是线性的最低点 如果该直线通过 0 灵敏度即为 0 如果灵敏度不是 0 由最低临界值确定该灵敏度水平 65 分析干扰 特异性 以下一种或多种方案可确定方法特异性 参考试剂盒或文献报道给出的特异性指标 本实验室的PT结果与同行间的一致性以反映方法的特异性 可用常见的干扰物质 如血红蛋白 胆红素 脂肪等 进行干扰试验以确定方法的特异性 66 携带污染 准备4个样本杯 分别盛放3个相同低浓度的病人标本 分别标为L1 L2 L3 和1个高浓度病人标本标本 H 按L1 L2 H L3顺序在样本架上放置标本 进行分析 携带污染率的计算如下 PercentCarryover L3 L2 H X100 该方案研究的是样本针的携带污染情况 67 携带污染 准备8个样本杯 分别盛放4个相同低浓度的病人标本标本 L1 L2 L3 L4 和4个高浓度病人标本标本 H 按H1 H2 H3 H4 L1 L2 L3 L4顺序在样本架上放置标本 进行分析 携带污染率 PercentCarryover L1 L3 L4 2 H3 H4 2 L3 L4 2 X100 68 建立或验证参考范围 Hasthelaboratoryestablishedorverifieditsreferenceintervals normalvalues 建立参考范围 NCCLSC28 A HowtoDefineandDetermineReferenceIntervalsintheClinicalLaboratory 参考范围验证 NCCLSC28 Avalidatethetransferenceofestablishedreferenceintervalstotheindividuallaboratory 69 参考范围验证方法 分析至少20例健康自愿者 无已知疾病 能够走动 无任何用药 重量在健康范围 的标本 统计分析结果的频数分布 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确定95 的参考范围 若在推荐的参考范围内 或仅有5 的数据超出推荐的参考范围 该参考范围可接受 70 比对试验 Ifthelaboratoryusesmorethanoneinstrumenttotestforagivenanalyte aretheinstrumentscheckedagainsteachotheratleasttwiceayearforcorrelationofpatient clientresults 实验室使用一台以上的仪器进行同一试验 须每年至少进行两次病人结果的比对 71 比对试验设计方案要点 1 各种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严格按SOP操作 2 检验人员有足够的时间熟悉检测系统的各个环节 熟悉评价方案 3 在整个实验中 保持实验方法和比较方法都处于完整的质量控制之下 始终对实验结果有校准措施 4 实验时间至少做5天 时间长一些更好 可以客观反映实际情况 72 比对试验设计方案要点 5 至少做40份病人标本 多一点更好 6 尽可能使50 的实验标本分析物的含量不在参考区间内 各个标本分析物含量越宽越好 7 不要使用对任一方法有干扰的标本 8 每份标本应有足够的量 以便使实验方法和比较方法都能做双份测定 73 比对试验设计方案要点 9 将标本按1 2 3 4 5 6 7 8顺序排列先测一遍 然后将顺序倒过来做双份第二次测定 10 应在2个小时内两种方法对同批标本分别开始实验 最好使用当天采集的标本 74 实验数据的收集 处理和应用 1 不采用已明确有人为误差的结果 2 记录实验结果 若两方法结果的差值大于任一方法的批内不精密度时 应查对标本 并重新实验 若找不出原因 应保留数据备考 3 整个实验必须有室内质量控制 失控时必须重做 75 实验数据的收集 处理和应用 4 检查每一方法内双份测定值有无离群表现 以4倍的各方法差值的均值为判断限 各方法内的成对差值都应在限值内 说明双份测定结果符合要求 5 将实验结果点画于X Y座标纸上 图中标出斜率为1通过零点的直线 看图了解有无线性关系 有无明显离群点 76 实验数据的收集 处理和应用 6 检查X Y关系实验点有无离群表现 先看图有无明显离群点 若有 应对X Y配对值作离群值计算 以4倍的平均差值为判断限 所有差值都不应超出限值 7 检查标本内分析物含量分布是否适当 影响r的因素一是实验点和回归线的离散程度 一是分析物含量分布宽度 一般要求r 0 975或r2 0 95 认为X范围是合适的 图1 77 78 实验数据的收集 处理和应用 8 线性回归统计 bX ab和a分别表示两种方法间的比例误差和恒定误差 根据临床使用要求 可在各个临床决定水平浓度Xc处 了解Y方法引入后相对于X方法的系统误差 SE SE Yc Xc 79 实验数据的收集 处理和应用 9 以方法学比较评估的系统误差 SE 1 2CLIA 88允许误差或根据生物学变异设定的分析质量指标 认为系统稳定状态的系统误差属临床可接受低水平 10 使用2个及以上的医学决定水平浓度 若项目只有一个医学决定水平 则需估计在实验数据均值附近的系统误差 11 若项目暂时没有医学决定水平的 则需估计在实验数据均值附近的系统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眼科病例分析题库及答案
- 2025广西汽车配件购销合同
- 2025超市转让的合同范本
- 爱德华·索亚第三空间理论对文化身份杂交性的解释
- 《音乐律动操-节奏感知与身体协调》
- 残联言语考试试卷及答案
- 中药生物技术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香菇批发买卖合同
- 园艺师季节性工作计划及植物养护技巧
- 殡仪服务心理辅导资料
-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课件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 武汉人福安全生产及消防管理规定(2008.10.07定稿)
- 金属废料循环经济模式探究
- 拒绝emo迎接快乐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 市场营销职业生涯发展
- 09J202-1 坡屋面建筑构造(一)-1
- 上海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卷 证书 无人机装调检修工理论知识试卷-高级理论样题
- 电工基础之RLC串联电路课件
- 2024年河南郑州热力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扎根理论课件
- 杨绛散文集《我们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