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印机操作与维护ppt课件.ppt_第1页
胶印机操作与维护ppt课件.ppt_第2页
胶印机操作与维护ppt课件.ppt_第3页
胶印机操作与维护ppt课件.ppt_第4页
胶印机操作与维护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输墨机构及操作 1 概述 供墨部分 墨斗辊 传墨辊 墨斗匀墨部分 匀墨辊 串墨辊 重辊着墨部分 着墨辊 2 第一节墨辊的工作性能和结构的关系 一 墨辊的材料和结构1 材料 软质胶辊表层为非金属材料 如橡胶 塑料 制成 亲油性好 不会发生脱墨故障 2 结构 一般辊芯由实心圆钢制成 钢芯上车有螺纹 使挂在钢芯上的橡胶不易脱落 3 二 胶辊的保养 1 胶辊的保养搬运胶辊时 要有固定架隔置 胶辊间不得互相挤压 保存胶辊时 胶辊表面用纸或塑料薄膜包扎好 置于阴暗处 防其老化 不能将胶辊平放在地面上 使胶辊面受力变形 胶辊保存6个月以上时 在胶辊面会产生细微裂纹 需要上机床研磨后使用 胶辊保存2 3个月后 应转动一下搁置方向 防止弯曲变形 常检查胶辊两端的轴芯是否生锈 4 2 胶辊使用须知印刷结束后 要洗净胶辊上的油墨 不能使用易使橡胶膨胀的汽油 酒精 煤油等溶剂进行清洗 及时清除胶辊表面上硬化的油墨膜 用洗涤剂清除硬化得油墨膜后的胶辊 出现极度两光时 应用研磨机研磨 方可再使用 胶辊面出现裂纹时 要及时研磨消除裂纹 5 3 胶辊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6 三 墨辊间的接触性质 墨辊的传墨 匀墨作用要求每根墨辊之间都有良好的接触 所以印刷机上的墨辊都是软质和硬质间隔排列 靠软质墨辊的弹性 在一定的接触压力下 能很好地同硬质墨辊相接触 靠硬质墨辊的摩擦驱动软质墨辊 7 四 输墨装置的工作性能 着墨系数匀墨系数贮墨系数着墨率 8 五 墨辊的组成 1着墨辊73毫米2着墨辊70毫米3着墨辊80毫米4着墨辊75毫米5匀墨辊57毫米6传墨滚筒60 1毫米7匀墨辊115毫米8串墨辊70毫米9串墨辊70毫米 选项辊桥 10匀墨辊115毫米11串墨辊85毫米12传墨辊70毫米13传墨滚筒93毫米 已经安装上 14传墨滚筒93毫米 已经安装上 15传墨滚筒93毫米 已经安装上 16墨斗辊140毫米 9 六 墨路 1 墨路 10 墨路过长 下墨慢 使过多的油墨聚集在上部墨辊上 尤其在机器发生故障 着墨辊脱离印版空转时 油墨积聚较多 再次印刷时 印版着墨过多会造成糊版或墨色过深现象 墨路过短 下墨速度快 串墨辊不能及时将油墨横向研匀 容易产生墨色不均匀 优点是墨斗中的油墨能较快传送给印版 能避免一些油墨在墨辊上滞留时间过长而引起一些不良现象的发生 11 2 上墨辊组和收墨辊组靠近水辊的为前组 称为上墨组 后组称为收墨组 上墨组的作用是利用较短的墨路 充分及时地将大部分所需油墨送至印版 尽可能使印版着墨充分 收墨组的作用是使印版上墨后进一步对墨量进行补充和调整 12 第二节输墨装置的传动 一 输墨传动过程输墨装置的动力 大部分都是来自印版滚筒上的墨辊传动齿轮 13 二 串墨辊的轴向移动 14 第三节供墨机构及其传动系统 一 中速胶印机的供墨机构及传动 15 二 高速胶印机的供墨机构及传动 16 三 墨斗的结构 17 第四节着墨辊的压力操作和自动起落机构 一 着墨辊与串墨辊之间的压力调节机构二 着墨辊与印版之间的压力调节机构 18 三 着墨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