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主要指标回归及分析.doc_第1页
徐州市主要指标回归及分析.doc_第2页
徐州市主要指标回归及分析.doc_第3页
徐州市主要指标回归及分析.doc_第4页
徐州市主要指标回归及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徐州市主要统计指标回归及其分析洪家立 1010021043 2010级经济学(1) 合肥学院 230601摘要:徐州市,苏北最大城市,拥有地方立法权,苏北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中国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我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结合2000-2010年徐州市的基本情况,搜集该市1999年以来部分经济指标(GDP、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相关数据,并通过建立图表分析这几个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徐州市政府提出的“十二五”规划值,将这些经济指标的拟合值与规划值进行比较,得到相关结论。关键字:长春市、“十二五”规划、经济指标、回归分析Summary:Xuzhou the largest city in North Jiangsu, with local legislative power in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ransportation center. Chinese regional center city of China, water and land transportation hub and things, the North-South economic linkages important crossroads. Combined with 2000-2010 Xuzhous basic situation, collect the city since 1999 some economic indicators (GDP,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urban residents disposable income of residents) and related data, and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chart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veral economic indicators. Combined with the Xuzhou City Hall presents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value, these economic indicators of fitting value and planning value, obtains the relevant conclusions.Keywords Changchun City, Twelfth Five-Year Plan, economic index, regression analysis徐州市简介徐州市,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域内除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岗外,大部皆为平原。丘陵海拨一般在10020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9.4%。丘陵山地分两大群,一群分布于市域中部,山体高低不一,其中贾汪区中部的大洞山为全市最高峰 ,海拔361米;另一群分布于市域东部,最高点为新沂市北部的马陵山,海拔122.9米。根据江苏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止2010年11月1日,全市共登记常住人口858.05万人,同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907.774万人相比,十年间共减少49.69万人,减少5.47%,年平均减少0.56%。 徐州是全国重要的煤炭产地、华东地区的电力基地,拥有煤炭、井盐、铁、钛、大理石、石灰石等30多种矿产,储量大、品位高。煤炭已探明储量达39亿吨以上,预测储量69亿吨,年产量2500多万吨;井盐储量为220亿吨、且品位很高,发展煤化工、盐化工的资源条件十分优越;钾矿探明储量22亿吨,约占国内探明储量的1/5;石膏年开采能力500万吨,为华东地区之首。境内有中国中煤集团公司所属的国有大型企业大屯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煤第五建设有限公司。徐州还是国家粮棉生产基地,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秸秆养畜示范区、林业科技开发试验示范区和五大蔬菜产区之一,是中国银杏之乡、苹果之乡,全国四大胶合板加工基地之一,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徐州经济已经基本形成了装备制造、能源、徐州商圈、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四大千亿元支柱产业,新医药、电子信息、环保设备为新兴产业,煤炭、电力、建材、轻纺、冶金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的具有比较鲜明特色的产业体系,3家企业名列中国最大500家企业,10家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百强,50余种产品产量位居中国或江苏省第一,徐工集团、天宝集团、维维集团、保利协鑫是中国同行业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徐州传统服务业起步较早、基础扎实,现代服务业业态健全、层次较高,金地商都、沃尔玛、家乐福、金鹰国际、中央百货等国内外知名商家纷纷入驻,形成了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门类最全、档次最高的“中心商圈”。近年来,徐州市充分利用江苏省加快苏北振兴和开发建设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有利时机,按照“点线面推进、大项目带动、城市间协调发展”的思路,着力实施“大工业支撑、大项目带动、大商贸流通、大城市建设”四大战略,使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11年上半年,徐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34.06亿元,增长了13.1%。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66.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4.3%、 15.7%和13.9%。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5.25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增幅第一,增长20.8%。财政收支增速加快。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467.63亿元,同比增长30%,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64.34亿元,增长30.6%,增速高于全省12.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六位。全市一般预算支出255.89亿元,增长28.6%。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62元,同比增长13.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55元,增长14.4%。2010年徐州内需拉动不断增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5.25亿元,同比增长18.9%。对外贸易大幅提升,全市出口26.31亿美元,增速居全省首位。作为拉动经济的主要支撑, 2010年徐州有效投入持续增加。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49.26亿元,同比增长26.1%。经济给力增长,给城乡居民带来了摸得着的实惠,也让企业看见了不断向好的希望。徐州交通便捷发达,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纵横交会,已经开工建设的京沪高铁、徐兰高铁和规划中的京福高铁在徐州贯通;5条国道、20条省道、5条高速公路在徐州纵横成网,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50公里,在中国地级市中位居前列;市区距离 连云港国际港口只有200公里,并与高速公路相连,运河及海上运输均较为便利; 经过中铁十句建设者历时三年的建设,中铁十局第一个BT项目、徐州市和平路东延工程徐州和平大桥于08年6月6日上午正式通车。这座跨37股铁路,也是目前国内跨铁路最多的大桥,成为徐州连接新老城区的“黄金通道”,和平大桥为徐州第一座高架桥。2 2010年徐州市发展简介:2010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振兴老工业基地为主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力以赴做好稳增长、抓创新、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 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为“十一五”发展目标任务的完成画上了圆满句号。经济发展稳健向好。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66.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8.00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490.22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1098.71亿元,增长13.9%。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0.552.337.2调整为9.752.038.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233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按当年汇率折算达到4909美元。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862.47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5.1个百分点;总量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65.0%,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实现增加值1488.44亿元,增长14.2%。年末工商部门登记私营企业6.82万户,增长16.9%,注册资本1223.43亿元,增长44.8%;个体户24.37万户,增长11.6%,注册资金80.42亿元,增长33.1%。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根据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指标体系中25个指标的初步监测结果,已经达标指标21个,比上年增加5个,总体指标达标率为84%,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在未达标指标中,目标实现程度在90%以上的指标有3个;另外1个指标目标实现程度也达到80%以上。农村经济稳定发展。2010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农业323.60亿元,增长13.4%;林业9.55亿元,下降4.5%;牧业146.50亿元,增长13.9%;渔业25.09亿元,增长2.5%;农林牧渔服务业10.61亿元,增长17.6%。工业经济稳健运行。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8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完成增加值407.84亿元和974.61亿元,分别增长12.9%和19.6%。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46.01亿千瓦时,增长21.5%,其中,工业用电量191.90亿千瓦时,增长22.4%。工业主导产业培育成效显著。全市重点培育的三大千亿元工业产业已有两个规模超千亿。其中,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1656.74亿元,比上年增长50.0%,能源产业完成产值651.63亿元,增长37.3%,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完成产值1297.57亿元,增长41.8%。煤盐化工、建材和冶金三小五百亿元工业产业完成产值1299.70亿元,增长51.1%,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7.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49.26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规模以上投资1938.72亿元,增长23.6%。规模以上投资中城镇投资1646.98亿元,增长23.1%;工业投资首超千亿元,达到1106.50亿元,增长25.7%;房地产开发投资205.32亿元,增长29.1%。民间投资1475.92亿元,增长28.8%。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产业投资1118.14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81.03亿元,增长83.5%。第三产业投资793.02亿元,增长27.8,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93.45亿元,增长39.3%;商贸物流旅游业投资442.40亿元,增长34.4%。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5.25亿元,比上年增长18.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乡村零售额199.18亿元,增长18.2%;城镇零售额766.07亿元,增长19.1%。热点商品需求旺盛。全年实现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19.47亿元,比上年增长63.0%;金银珠宝类8.31亿元,增长37.0%;汽车类126.5亿元,增长35.6%;石油及制品类44.18亿元,增长34.9%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15.43万人,比上年增长22.8%,其中硕士研究生7391人,博士生1033人。全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52.07万人,下降12.3%;小学在校学生53.02万人,增长2.4%。幼儿园557家,在园人数29.68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92.0%。全市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3.5%。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文化系统拥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公办文化馆(站)167个;公共图书馆7个,总藏书量2698.76千册;博物馆17个,文物藏品总量61822件(套),其中一级藏品117件;全年出版报纸8739.4万份,期刊17.24万册,图书243万册。市级广播电视台1座,县(区)级广播电视台7座,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有线电视用户218.11万户,入户率为78.3%。卫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各类卫生机构121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6个;各类卫生机构床位3.05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2.78万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24万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18万人、注册护士1.2万人。乡镇卫生院156个,床位0.6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0.85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4万人。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99.6%,社区卫生机构覆盖率100%。孕产妇死亡率为十万分之2.69,婴儿死亡率3.2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99.2%:徐州市经济发展情况分析表1 2000年至2010年徐州市经济发展状况汇总表:年份国民生产总值(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全社会零售总额(亿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元)2000734.39278.94167.4362362001807.02306.53190.2770582002886.84344.41209.0880212003996.24405.19234.92821920041095.80445.27273.171047720051212.15601.31380.151218220061428.91752.99460.081353520071679.56960.70543.011487520082007.361250.66680.231695520092390.161624.57808.971876920102866.932049.26965.25205432.1 建立第一个模型:时间(x)与GDP(y)的关系模型2.1.1 表2 年份与GDP表时间(x)GDP(y)20004000000734.3920014004001807.0220024008004886.8420034012009996.24200440160161095.80200540200251212.15200640240361428.91200740280491679.56200840320642007.36200940360812390.16201040401002866.932.1.2 图1 画散点图2.1.3:根据散点图的分布,选择趋势方程 公式12.1.4 表3 GDP与年份的相关分析表回归统计Multiple R0.997741875R Square0.99548885Adjusted R Square0.994361063标准误差52.47797424观测值112.1.5 表4 方差分析表dfSSMSFSignificance F回归分析24861756.992430878882.69194.14E-10残差822031.502242753.938总计104883788.4922.1.6 表5 参数分析表Coefficients标准误差t StatP-valueLower 95%Upper 95%Intercept90541683.537202139.23412.57151.5E-06739335211.07E+08X Variable 1-90515.17337184.19143-12.59921.48E-06-107082-73948.4X Variable 222.622365971.79156850112.627131.45E-0618.49126.753732.1.7:用excel求的方程中a、b、c的值分别为90541684、-90515.2、22.62237。所以求的方程: 公式22.1.8 表6 根据方程得出拟合值且与十二五规划比较表XX*XGDP以及预测值拟合值20004000000734.39801.1120014004001807.02798.02294620024008004886.84840.18062420034012009996.24927.583034200440160161095.81060.23018200540200251212.151238.12205200640240361428.911461.25865200740280491679.561729.63999200840320642007.362043.26606200940360812390.162402.13686201040401002866.932806.2524201140441213210.96163255.61266201240481443596.2769923750.21766201340521694027.8302314290.06739201440561964511.1698594875.16185201540602255052.5102425505.501042.1.9 图2 拟合值且与十二五规划折线图如图所示,2000年至2010年经济数据与拟合值的吻合性很好,表明所选方程较能代表徐州市发展情况,但是在2011年至2015年期间经济发展指标差距较大,“十二五”规划预测值明显低于拟合值,我认为原因有以下俩点:1、所选方程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越往后增长速度越快。2、“十二五”期间徐州市把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着力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而不是以经济发展速度为第一标准。 2.2 表7 建立第二个模型:GDP(x)与全社会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y)的关系模型年份国民生产总值(亿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元)2000734.3962362001807.0270582002886.8480212003996.24821920041095.801047720051212.151218220061428.911353520071679.561487520082007.361695520092390.161876920102866.93205432.2.1 图3 画散点图 2.2:根据散点图,选择趋势方程 公式32.2.3 表8 GDP与全社会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相关分析表回归统计Multiple R0.975843R Square0.952269Adjusted R Square0.946965标准误差1132.768观测值112.2.4 表9 方差分析表dfSSMSFSignificance F回归分析12.3E+082.3E+08179.55592.99E-07残差9115484721283164总计102.42E+082.2.5 表10 参数分析表Coefficients标准误差t StatP-valueLower 95%Upper 95%Intercept2386.381824.54512.8941790.017763521.13014251.631X Variable 16.8685090.51258113.399852.99E-075.708978.0280482.2.6 用excel求的方程中a、b、的值分别为2386.381、6.868509。所以求的方程 公式42.2.7 表11 根据方程得出拟合值且与十二五规划比较表年份国民生产总值(亿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元)拟合值2000734.3962367430.5452001807.0270587929.4052002886.8480218477.652003996.2482199229.06420041095.8104779912.89320051212.151218210712.0420061428.911353512200.8620071679.561487513922.4520082007.361695516173.9520092390.161876918803.2220102866.932054322077.9220113210.96222391.8724440.920123596.27724407.1427087.4420134027.8326603.7830051.5720144511.1728998.1233371.3920155052.5131607.9537089.592.2.8 图4 全社会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及“十二五”规划预测值与拟合值比较折线图如上图,2000年至2010年全社会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及“十二五”规划预测值与拟合值吻合性较好,但是在2011年至2015年拟合值明显高于预测值,我认为原因有:随着徐州市经济的发展,大量周围农村的农民会进城转变为城市居民,使得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并不像GDP增长的那样迅速。还有人口的自然增长也进一步稀释了GDP的增长速度。使得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较慢。2.3 表13 建立第三个模型:全社会固定生产总值(x)与GDP(y)的关系模型年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国民生产总值(亿元)2000278.94734.392001306.53807.022002344.41886.842003405.19996.242004445.271095.82005601.311212.152006752.991428.912007960.71679.5620081250.662007.3620091624.572390.1620102049.262866.932.3.1 图5 画散点图2.3.2:根据散点图,选择趋势方程 公式52.3.3 表14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与GDP的相关分析表回归统计Multiple R0.997382R Square0.99477Adjusted R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