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常见引流管的应用及护理PPT课件.ppt_第1页
外科常见引流管的应用及护理PPT课件.ppt_第2页
外科常见引流管的应用及护理PPT课件.ppt_第3页
外科常见引流管的应用及护理PPT课件.ppt_第4页
外科常见引流管的应用及护理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引流管的应用及护理 急诊科徐芹 引流 定义是通过引流管将体内的积聚的血液 脓液 消化液 分泌物 渗出物 尿液等排出体外 引流 作用机制 被动引流吸附作用导流作用虹吸作用主动引流借助负压作用 种类 纱布引流条橡胶引流片烟卷引流胶管引流双套管负压引流 被动引流 主动引流 纱布引流条一般用于浅部伤口橡胶引流片由橡胶手套 薄片橡胶裁剪而成 烟卷引流管利用虹吸作用和腹内外压力差达到引流目的 胶管引流 适应于引流深部创面 如肝叶切除术后 胆囊切除术后 脾脏切除术后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术后等 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创面引流方式 引流管 引流管 硅橡胶腹腔引流管 腹腔穿刺管 双套管负压引流 适应于引流量多 需长时间持续吸引的伤口和胃肠道瘘 一般内管接负压吸引 外管为通气管 引流管 引流袋 腹腔及脏器内引流管 腹腔脏器内引流 T管引流 用于胆总管探查术后引流胆汁支撑胆管及胆道减压作用引流残余结石进行T管胆道造影进行二次取石术 置入T管 腹腔脏器内引流 T管护理 观察胆汁的量正常成人每日分泌胆汁800 1200ML术后1 2天内 由于创伤原因 肝分泌胆汁减少 引流量也少 第3天肝分泌功能恢复 引流量渐增多 可达400 1000ml甚至更多 持续2 3天后渐减少 腹腔脏器内引流 胆汁的量多或少多 肝细胞功能差 炎症感染后有炎性渗出液者 胆肠吻合术后十二指肠液倒流 胆总管下端梗阻少 肝细胞坏死 没有制造胆汁功能 中毒性休克全身血容量低 导致肝血流量减少 胆汁分泌相对减少 腹腔脏器内引流 胆汁的颜色和性状正常胆汁应为黄色或黄绿色 清亮而无杂质 腹腔脏器内引流 胆汁颜色异常草绿色 胆红素受到细菌作用或受到胃酸氧化白色 由于长期梗阻 胆色素和胆盐被吸收 由胆囊黏膜 胆管黏膜所分泌的黏性物质所代替红色 胆道内有出血脓性及泥沙样混浊 胆道内感染严重及泥沙样残余结石 腹腔脏器内引流 胆汁的气味正常的胆汁无臭味 有腥味如有粪臭味 高度警惕厌氧菌感染 腹腔脏器内引流 拨管时间 T管一般放置2周左右 但由于胆道术后胆道窦道的形成需要一个月 因此临床T管置管30 40d 拨管指征 夹管试验 持续夹管24 48小时 无腹痛 腹胀 无寒战 发热 无黄疸 无不适可拨管 有条件者应常规行T管造影或胆道镜检查 证实胆总管通畅后再拨管拔管后用凡士林纱布填塞1 2日 窦道可自行闭合 腹腔脏器内引流 T管滑脱的处理 术后1 2天滑脱 需再次手术重新置管术后3 4天滑脱 试行插入导尿管 若不成功需再次手术置管术后5 6天以后滑脱 可插入导尿管 一般都能顺利插入所有插入导尿管者都需密切观察腹部有无腹膜炎 T管 腹腔引流 目的引流出腹腔内积血 积液 渗出物 防止继发感染 腹腔引流 分类腔隙引流管 放置于正常腹腔间隙如温氏孔 道格拉氏窝 肝下间隙等位置的引流管间隙引流管 放置于组织残腔如肝包虫外囊 甲状腺残腔等位置的引流管腔道引流管 放置于腹腔脏器腔道内如T型管 胃造瘘管等 腹腔引流 膈下引流 陶氏腔引流 腹腔及脏器内引流管的护理 护理 1 对引流管要标明导管的部位如胆总管T管 胆肠吻合内支撑管等2 妥善固定 防止脱出 要充分认识脱出的严重性注意引流管的通畅 经常挤捏引流管 防止管道堵塞 反折 受压 挤压引流管 腹腔及脏器内引流管的护理 3 防止感染 引流袋应低于引流口 防止逆行感染 每日更换引流袋 注意无菌操作 4 观察引流液 量 颜色 性状 如引流液为鲜红色且流速快时 提示活动性出血 及时报告处理 5 拔管 引流液较少或无引流液时 病人无其他不适时 可考虑拔管 胸腔引流管 胸腔闭式引流管 原理根据胸膜腔的生理性负压机制 设计一种密闭式水封瓶引流系统 即依靠水封瓶中所盛液体使胸膜腔与外界空气相隔离 胸腔闭式引流 目的引流胸腔内的渗液 血液和空气 并预防其反流 重建胸膜腔正常负压 使肺复张 平衡胸膜腔压力 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 促使患侧肺迅速膨胀 防止感染 胸腔闭式引流 胸腔闭式引流 胸腔闭式引流 原则装置密闭无菌操作有效引流妥善固定及时记录管道通畅 胸腔闭式引流 护理1 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 长玻璃管置于水面下3 4cm 并保持直立位 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包盖严密 搬运病人时 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住胸腔引流管 再把引流瓶置于床上 可放在病人的双下肢之间 搬运后 先把引流瓶放于低于胸腔的位置 再松止血钳 胸腔闭式引流 2 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逆行感染引流装置保持无菌 定时更换引流瓶 严格无菌操作 保持伤口处敷料清洁干燥 一旦浸湿及时更换 引流瓶位置低于胸腔60cm 100cm 任何情况下不得高于胸腔水平防止引流液逆流 胸腔闭式引流 3 保持引流通畅 定时挤压引流导管 防止导管受压 扭曲 堵塞 鼓励病人咳嗽 深呼吸运动和变换体位 以利液体 气体排出 促进肺扩张 胸腔闭式引流 4 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管的长度约为100cm 以能将引流管固定在床缘 且能使它垂直降到引流瓶为宜 过长时易扭曲 还会增大死腔 影响通气 过短时病人翻身或坐起时易牵拉到引流管 胸腔闭式引流 5 病人的体位术后病人为半卧位 有利于呼吸和引流 如果病人躺向插管侧 注意不要压迫胸腔引流管 胸腔闭式引流 6 观察和记录 观察引流液的性质 量并准确记录 注意观察长玻璃管内水柱波动 正常水柱上下波动约是4 6cm 水柱波动反映胸膜腔内负压的情况 若水柱无波动 则提示引流管道系统不畅或肺已完全复张 胸腔闭式引流 7 引流管的拔除及注意事项胸腔引流管安置一般48 72小时后 如查体及胸片证实肺已完全复张 24小时内引流 量少于50ml 脓液小于10ml 无气体排出病人无呼吸困难 可拔出胸腔引流管 拔管后 要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 气胸和皮下气肿 检查流口覆盖情况 是否继续渗液 拔管后第二天应更换敷料 头颅基本结构 颅骨 硬脑膜 蛛网膜 软膜 脑组织 颅腔内容物 脑组织 脑脊液 血液脑组织占80 以上 1150 1350ml 脑脊液占10 150ml 血液占2 11 颅腔容积1400 1500ml 脑脊液循环机制 主要产生于脑室脉络丛 流动于脑室 中央管 蛛网膜下隙内的无色 透明 无沉淀的液体为脑脊液 正常产生的速率0 3ml min 400 500ml 日 循环通路 左 右侧脑室脉络丛 室间孔 第三脑室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正中孔左右外侧孔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粒 上矢状窦 颈内静脉 颅内压 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 正常值 成人0 69 1 96kpa 70 200mmh20 儿童0 49 0 98kpa 50 100mmh20 颅内容物由颅组织 脑脊液 血液组成 常见脑部引流管 1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2 硬膜外引流管的护理3 硬膜下引流管的护理 脑室引流 经颅骨钻孔或椎孔穿刺侧脑室 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 脑室引流 目的降低颅内压 排出脑室积血降低伤口脑脊液漏 颅内感染经脑室注药治疗各种原因脑室出血的治疗 脑室引流 护理1 标记用胶布注明引流管名称 留置日期贴于引流管上妥善固定管道 脑室引流 2 引流袋高度平卧位 引流管开口需高出侧脑室10 15 即外耳道水平 儿童5 10 侧卧位 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 高出15 18 脑室引流 3 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管 不可受压 扭曲 折叠 成角病人头部 活动范围适当限制禁止因体位改变而使头部高度改变治疗护理 动作轻柔 避免牵拉引流管对烦躁患者 四肢应加约束带 防止牵拉误拔引流管 引流液 随病人呼吸 脉搏等上下波动示通畅 反之不畅搬运病人时 暂夹闭引流管 脑室引流 引流管引流不畅原因脑内压低于1 18 1 47kpa 证实办法 降低引流袋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 引流管放置过深过长 折曲 对照CT将引流管缓慢想外抽出至有脑脊液流出 管口吸附于脑室壁 将引流管轻轻旋转 使管口离开脑室壁 脑组织 血凝块堵塞注射器轻轻外抽 脑室引流 4 脑脊液颜色 量 性状的观察颜色 术后1 2日可略呈血性渐变橙黄色量 500ml d性状 无色透明 无沉淀异常 浑浊 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提示颅内感染 如术后脑脊液中大量鲜血或术后血性脑脊液颜色逐渐加深 并出现血压波动 则提示脑室出血置管时间 5 7天 脑室引流 5 引流速度控制引流速度 引流速度过快 易出现低颅压性头痛 恶心 呕吐 此时抬高或暂夹闭引流管 引流液 500ml d 脑室引流 6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 记录引流液量方法 先夹管用典伏离心式消毒引流管外壁 长度 3 更换新的无菌引流袋 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必要时作脑脊液检查或细菌培养 由医生操作 脑室引流 7 体位绝对卧床休息 病人病情稳定即可将床头抬高15度 30度 脑室引流 8 拔管术后3 4日 颅水肿期将过 颅内压逐渐降低应及早拔管试夹管24h 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 颅内压是否升高拔管后观察生命体征 意识状态的变化 如出现头痛 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应及时通知医生 硬膜下引流 硬膜下引流 硬膜下血肿 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损害 发生率为5 占颅内血肿的40 特点 外伤轻微 出血缓慢 缓解期时间长CT一旦确诊伴颅内高压症状立即行 颅骨钻孔引流或血肿清除引流术 硬膜下引流 护理床头抬高15 30 注意体位引流 引流瓶应低于创腔30cm术后不使用强力脱水药 也不严格限制水分摄入 以免颅内压过低影响脑膨出 引流管于术后2 3天拔除 硬膜外引流 硬膜外引流 适用于多种疾病 如颅内血肿术后 肿瘤术后 颅骨修补术后等 预防出血及血肿的发生 硬膜外引流 护理硬膜外引流管的高度与血肿腔处于同一水平或低于切口 引流瓶低于头部或使用低负压引流 使头偏向患侧以引流彻底 硬膜外引流排液通常在6 12小时停止 术后24 48小时之内拔除硬膜外引流管 硬膜外引流 硬膜外引流 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妥善固定管道 标记醒目体位 床头抬高15 30 引流袋高度 低于创腔30 保持引流通常观察引流量 性状 色拔管 常于3天后CT检查血肿消退即可 硬膜外引流 复查CT仍有血肿残留时 用生理盐水3ml加尿激酶2 5万单位间断注入血肿腔夹管2h后开放 小结 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作好心理护理 妥善固定导管 保持引流通畅 加强无菌管理 注意观察记录 关心安慰病人 使其消除顾虑 配合治疗根据病人情况给予相应指导 小结 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作好心理护理 妥善固定导管 保持引流通畅 加强无菌管理 注意观察记录 指导病人在翻身及下床活动时 勿使其脱出注意管道密封情况 仔细检查引流管及接头处有无松动漏气 小结 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作好心理护理 妥善固定导管 保持引流通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