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植物活性炭》编制说明_第1页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植物活性炭》编制说明_第2页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植物活性炭》编制说明_第3页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植物活性炭》编制说明_第4页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植物活性炭》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植物活性炭(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简要起草过程1  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根据卫生部下达的 2010 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有关要求,2010 年2011 年完成食品添加剂植物活性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计划编号:20100102)。标准计划下达时的名称是“食品添加剂植物活性炭”,在工作方案会上,到会的企业代表提出目前国内活性炭行业认可的名称应该是“木质活性炭”,因此建议本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添加剂 本质活性炭。标准计划下达时的名称是“食品添加剂活性炭”,GB 27602007食品添加剂卫生使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有活性炭和植物活性炭两种。在工作方案会上,到会的企业代表提出目前国内活性炭行业分类有两个:一是煤质活性炭,是以无烟煤、烟煤、褐煤、泥煤为原料生产的,二是木质活性炭,是以木屑、椰壳或果壳等木质材料为原料生产的。从 GB 27602007 规定的中英文名称分析,“植物活性炭”应该指的就是目前行业中所说的木质活性炭。FCC7 和 CAC 的标准名称都是“活性炭”,英文为 carbon, activated 和 activated carbon,规定使用的原料品种有锯屑、泥煤、褐煤、煤、纤维素残余物、椰子壳和石油焦,实际是包含了我们国内所说的木质活炭和煤质活性炭,因此这两个国外标准在名称上未作区分。而我国目前在食品行业使用的较为成熟的是木质活性炭(或称植物活性炭),因此本标准的原料只规定可以使用木质材料,标准名称根据目前国内的普遍认可的名称,建议修改为“食品添加剂 木质活性炭”。CAC 规定活性炭在食品中的用途是吸附剂和去色漂白剂, FCC7 中规定活性炭在食品中的用途是脱色剂、除味剂和纯化剂,GB 27602007 只规定活性炭作为加工助剂使用,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用途,因本标准采用 FCC7,所以确定的用途为脱色剂、除味剂和纯化剂,与 FCC7 保持一致。2  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本标准由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福建元力活性炭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飞洋活性炭制造有限公司共同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凤鑫、蒋剑春、邓先伦、孙康、占礼万、刘必衍等。主要承担的工作:参加标准制定各阶段召开的工作会议,负责制定标准各阶段相关文件起草编写工作(包装标准草案、编制说明及上报材料等),福建元力活性炭股份有限公司承担标准制定过程中质量数据、试验数据的累积和试验工作。3  简要起草过程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接到制标任务后,查阅了国内外标准及有关技术资料,并向生产、使用单位发函,进行调查并广泛征求对修标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献小结。2010 年 10 月,在江苏省溧水市召开了制定标准工作方案会,到会的企业对国内外标准、产品分类、指标和试验方法进行了认真地分析。确定了食品添加剂木质活性炭国家标准的指标项目和试验方法等内容,提出了工作方案。会后各有关单位根据工作方案的安排进行了试验工作,并对本厂产品进行了质量考核。2011 年 5 月由负责起草单位提出了标准征求意见稿(草案)、编制说明及其附件。7 月8 月在行业内部进行了征求意见,共向 18 家单位征求意见,包括国内生产企业、检验机构、大专院校和用户等。收到 5 家单位提出了修改意见,其它委员、生产企业和用户未对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22011 年 8 月在甘肃省西宁市召开了该标准的预审会,到会的有 2 家企业和 3 家活性炭行业协会的代表,会上根据前阶段收集到的修改意见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审阅,提出了预审会修改意见。会后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提交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二  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标准的关系查阅到食品添加剂植物活性炭相关的我国标准有 GB 27602007食品添加剂卫生使用标准,该标准中规定植物活性炭在食品工业中作为加工助剂使用。本标准规定的食品添加剂木质活性炭符合 GB 27602007 的规定。三  国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经查阅资料,收集到的国外标准有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美国食品化学法典第七版(以下简称 FCC7),日本食品添加物公定书(以下简称日本公定书),同时还收集到国内企业的产品规格。CAC 规定活性炭在食品中的用途是吸附剂和去色漂白剂,设置了吸附能力等 13 项指标。FCC7 中规定活性炭在食品中的用途是脱色剂、除味剂和纯化剂,设置了碘值等 8 项指标。日本食品添加物公定书设置了氯化物等 5 项指标。经分析对比,FCC7 规定的指标与我国国内实际情况较为接近,且指标设置合理,因而本标准确定采用 FCC7。四  标准的制、修订与起草原则1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2  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3  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4  符合用户要求,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对外贸易。五确定各项技术内容的依据(强制性技术内容应说明强制理由)1  指标项目的确定本标准采用 FCC7,本标准的指标项目在 FCC7 的基础上进行了设置。FCC7 设置了碘吸附值、干燥减量、硫酸盐灰分、水萃取物、氰化物、高级芳香烃(英文为 higher aromatic hydrocarbons)、砷含量和铅含量八项指标。工作方案会时通过与企业代表充分讨论了指标项目的设置问题,目前根据国内木质活性炭行业的要求,碘吸附值这项指标主要适用于水处理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检测,而味精、木糖、果汁、木糖醇脱色用木质活性炭吸附性的检测主要是使用亚甲基蓝吸附值,葡萄糖、果糖、果葡糖浆脱色用木质活性炭吸附性的检测主要是使用焦糖脱色力来表征。因此工作方案会后设置的指标项目是亚甲基蓝吸附值、A 法焦糖脱色率、干燥减量、硫酸盐灰分、氰化物试验、高级芳香烃试验、水溶物、铅和砷含量 9 项指标。其中亚甲基蓝吸附值适用于味精、木糖、果汁、木糖醇脱色用木质活性炭检测,A 法焦糖脱色力适用于葡萄糖、果糖、果葡糖浆脱色用木质活性炭检测。2011 年 8 月在西宁市召开了该项标准的行业内部的预审会,此次会议到会有企业和 3 家活性炭行业协会的代表,经会议代表讨论认为亚甲基蓝吸附值、A 法焦糖脱色率两项指标针对性和适用性不如碘吸附值宽,因此删除了这两项指标,改设为碘吸附值,其他指标未作改动。由于活性炭产品的特点是企业根据用户要求会生产干燥减量从 10到 40不等的产品,对于不同干燥减量的产品,杂质含量应以干基计,才能客观反映产品质量。2  指标要求的确定本标准确定的指标要求见附表 1。2.1  碘吸附值3FCC7 规定该项指标值为不小于 400,本标准等同 FCC7,设置为不小于 400。2.2  干燥减量FCC7 规定为协商,目前国内实际生产和使用情况是企业按客户要求提供产品,客户的要求一般在 10到 50之间,本标准根据 FCC 的规定确定该项指标为协商。2.3  硫酸盐灰分FCC7 规定为协商,本标准根据目前国内实际生产和使用情况拟定该项指标为不大于 5.0。2.4  水溶物含量FCC7 规定为不大于 4.0,本标准确定等同于 FCC 6,该项指标为不大于 4.0。2.5  氰化物试验FCC7 规定试验溶液不产生蓝色为定性检验合格,本标准确定等同于 FCC 6 的规定。2.6  高级芳香烃试验FCC7 规定试验溶液在紫外光照射下,显示的颜色或荧光不应超过硫酸奎宁标准溶液为定性检验合格,本标准确定等同于 FCC 6 的规定。2.7  砷含量砷是有毒有害的杂质离子,应该严格控制, FCC7 规定为不大于 3mg/kg,本标准确定等同于FCC7,设置为不大于 3mg/kg。2.8  铅含量铅含量与砷含量一样都是应该严格控制的指标,FCC7 规定为不大于 10mg/kg,本标准确定等同于 FCC7,设置为不大于 10mg/kg。3  试验方法的确定本标准确定的试验方法见附表 2。3.1  碘吸附值的测定FCC7 确定此项指标的测定方法为碘吸附法,与国内目前执行的标准 GB/T 12496.8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 碘吸附值的测定中规定的方法是一致的,因此本标准碘吸附值测定采用国家标准 GB/T 12496.8 中规定的方法,验证数据见附表 41。3.2  干燥减量的测定FCC7 规定的方法的温度为 120,干燥时间为 4h。我国标准 GB/T 12496.41999木质活性炭检验方法 水分的测定 规定的干燥温度为 150,要求干燥至恒重,但给出了大概的干燥时间为 3h。本标准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试验,试验数据附表 42。从对比试验数据分析,FCC 规定的方法测定结果普遍高于我国标准规定的方法,可能是由于 FCC 规定的干燥时间长于我国标准的原因,本标准确定等同于 FCC 的规定,温度为 120,干燥时间为 4h。3.3  硫酸盐灰分的测定FCC7 规定的灰分为硫酸盐灰分,我国标准 GB/T 12496.31999木质活性炭检验方法 灰分的测定只是规定了普通的灰分,灼烧的温度差别不大,FCC 是 600,我国标准是 65020。本标准确定采用 FCC7 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验证数据见附表 43。3.4  水溶物的测定FCC 规定是重量法进行测定,本标准等同采用 FCC 规定的方法,验证数据见附表 44。3.5  氰化物试验4FCC 规定的方法与我国标准 GB/T 12496.141999 木质活性炭检验方法 氰化物的测定方法是一样的,因此本标准确定直接引用我国标准。方法是在酒石酸的存在下,将活性炭内的氰化物蒸馏成氰化氢气体,该气体经碱液吸收,与硫酸亚铁生成亚铁氰化物,进一步与三氯化铁作用,生成普鲁士蓝化合物。福建元力活性炭股份有限公司按规定的方法对本单位的样品进行验证,全部为通过试验。3.6  高级芳香烃试验FCC 规定的方法是将试样置于索式提取器中,用环已烷连续萃取高级芳香烃,高级芳香烃在紫外灯的照射下,会有蓝色荧光反映,方法以硫酸奎宁为标准,要求试验溶液所产生的荧光不得深于标准。福建元力活性炭股份有限公司按规定的方法对本单位的样品进行验证,全部为通过试验。3.7  砷含量的测定FCC 中规定采用砷斑法进行测定,食品添加剂产品中的砷含量通常都是采用这个方法。在酸性溶液中,以碘化钾、氯化亚锡将高价砷还原为三价砷,三价砷与新生态氢作用生成砷化氢气体,在溴化汞试纸上形成棕黄色砷斑,与标准砷斑进行比较。砷含量的测定还有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限量比色法,该方法的问题主要是用到有毒的三氯甲烷或吡啶试剂,容易对操作人员和环境造成污染。砷斑法经生产厂多年使用,操作相对简单,结果也较准确,因此本标准确定采用砷斑法进行测定。GB/T 5009.762003 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中规定的第二法为砷斑法,本标准确定引用该标准。福建元力活性炭股份有限公司按规定的方法对本单位的样品进行验证,全部低于标准的规定。3.8  铅含量的测定FCC7 规定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由于我国标准没有这个指标的测定方法,因此本标准确定采用 FCC 规定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实际检测时发现水萃取物的溶液中无法将铅全部萃出,因此本标准修改用含硝酸的水对试样中的铅进行萃取,再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以空气乙炔火焰采用工作曲线法测定。该方法经企业验证的数据见附表 45。六  征求意见和采纳意见情况(附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结果和依据)2011 年 5 月由负责起草单位提出了标准征求意见稿(草案)、编制说明及其附件,寄给相关单位征求意见。目前没有重大分歧。七  标准实施日期和实施建议无。八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1  产品性质1.1  吸附性活性炭从形状上可以分为球状,破碎状,柱状。吸附性质是活性炭的首要性质。活性炭具有像石墨晶粒却无规则地排列的微晶。在活化过程中微晶间产生了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孔隙,由于这些孔隙,特别是微孔提供了巨大的表面积。微孔的孔隙容积一般只有 0.250.9mL/g,孔隙数量约为 1020 个/g ,全部微孔表面积约为5001500m 2/g。活性炭几乎 95%以上的表面积都在微孔中,因此除了有些大分子进不了外,微孔是决定活性炭吸附性能高低的重要因素。中孔的孔隙容积一般约为.021.0mL/g,表面积最高可达几百平方米。其作用能吸附蒸汽,并能为吸附物提供进入微孔的通道,又能直接吸附较大的分子。大孔的孔隙容积一般约为 0.20.5 mL/g ,表面积只约 0.52 m2/g,其作用一是使吸附质分子快速5深入活性炭内部较小的孔隙中去;二是作为催化载体时,催化剂常少量沉淀在微孔内,大都沉淀在大孔和中孔之中。很多吸附是可逆的物理吸附,即被吸附物为流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被活性炭吸附,在高温低压下被吸附物又解吸出来,活性炭内表面恢复原状。这是广泛应用的物理吸附,学术上又称为范德华吸附。1.2  化学性活性炭的吸附除了物理吸附,还有化学吸附。活性炭的吸附性既取决于孔隙结构,又取决于化学组成。活性炭不仅含碳,而且含少量的化学结合的氧和氢,例如羰基、羧基、酚类、内酯类、醌类、醚类。这些表面上含有的氧化物和络合物,有些来自原料的衍生物,有些是在活化时、活化后由空气或水蒸气的作用而生成。有时还会生成表面硫化物和氯化物。在活化中原料所含矿物质集中到活性炭里成为灰分,灰分的主要成分是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盐类,如碳酸盐和磷酸盐等。这些灰分含量可经水洗或酸洗的处理而降低。1.3  催化性活性炭在许多吸附过程中伴有催化性,表现出催化剂的活性。例如活性炭吸附二氧化硫经催化氧化变成三氧化硫。活性炭有特异的表面含氧化合物或络合物的存在,对多种反应具有催化剂的活性,例如使氯气和一氧化碳生成光气。活性炭和载持物之间会形成络合物,这种络合物催化剂使催化活性大增,例如载持钯盐的活性炭,即使没有铜盐的催化剂存在,烯烃的氧化反应也能催化进行,而且速度快、选择性高。活性炭具有发达的细孔结构、巨大的内表面积和很好的耐热性、耐酸性、耐碱性,可作为催化剂的载体。例如,有机化学中加氢、脱氢环化、异构化等的反应中,活性炭是铂、钯催化剂的优良载体。1.4  机械性活性炭的机械性主要表现在:(1) 粒度:采用一套标准筛筛分法,求出留在和通过每只筛子的活性炭重量,表示粒度分布。(2) 静观密度或堆密度:饮食孔隙容积和颗粒间空隙容积的单位体积活性炭的重量。(3) 体积密度和颗粒密度:饮食孔隙容积而不饮食颗粒间空隙容积的单位体积活性炭的重量。(4) 强度:即活性炭的耐破碎性。(5) 耐磨性:即耐磨损或抗磨擦的性能。这些机械性质直接影响到活性炭的应用,例如:密度影响容器大小;粉炭粗细影响过滤;粒炭粒度分布影响流体阻力和压降;破碎性影响使用寿命和废炭再生。2 产品用途GB 27602008 中规定活性炭在食品工业中可以作为加工助剂使用,食品加工中规定加工助剂应在制成最终产品前除去。活性炭在液相脱色和精制中的应用最早是在制糖和发酵工业。我国每年产糖 600 多万吨以上,至今未能采用活性炭脱色,以国外制糖业活性炭用量占糖量的 0.3%1.0%计,活性炭在制糖业的应用量将占有 2 万6 万吨市场份额。据资料报道,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我国的粮食转化工业如发酵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淀粉糖从 30 万吨/年增至 200 万吨/年,柠檬酸从 25 万吨/年增至 40 万吨/年,味精产量 2002 年达到 91 万吨,是 10 年前的三倍,这些产品在生产和精制过程中活性炭是必不可少的,它们成倍增加必然导致活性炭需用量也成倍增加。据粗略统计,仅味精用炭一年就要 3.5 万4.0 万吨,另外山梨酸、柠檬酸、医药中间体、食品添加剂及染料中间体等需木质活性炭的年用量6约 3.0 万3.5 万吨。3  生产工艺我国木质活性炭工业主要生产方法有二大类:一类是以薪炭材、果壳炭化成木炭或果壳炭为主要原料的物理法生产工艺,物理法是用水蒸气或二氧化碳等为活化剂的蒸汽活化法;另一类是以锯木屑为主要原料的化学法生产工艺,化学法是用化学物质进行木质颗粒活性炭的活化,又可以分成氯化锌活化、磷酸活化、氢氧化钾活化法等。3.1  物理活化法以水蒸气、二氧化碳或两者混合气体为活化剂,将含碳物料和气体在转炉或者沸腾炉内,在800-1000高温下进行碳的氧化反应,制成细孔结构发达的活性炭。水蒸气、二氧化碳和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而氧和碳的反应是很强的放热反应,因此炉内反应温度难以控制,尤其要避免局部过热,防止不均匀活化更难,故氧或空气不宜作为活化剂。有时使用空气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用碳的燃烧作为热源。多数情况下用烟道气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由于不可避免地会混入少量氯气,造成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氧气三种气体同时参与活化。3.2  化学活化法3.2.1  氯化锌活化法以化学品氯化锌为活化剂。将 0.40.5 份氯化锌浓溶液和 1 份泥炭或锯屑混合,在转炉中干燥,加热到 600 700,成品以酸洗和水洗回收锌盐。有时化学品活化后继续进行水蒸气活。虽然这种生产方法较简单,但因锌化合物的环境污染而逐渐渐衰。3.2.2  磷酸活化法以化学品磷酸为活化剂。炭化的或未炭化的含碳物作起始原料,如将研细的锯屑和磷酸混成浆状,在转炉中干燥,加热到 400600。萃取回收磷酸,有时中和后回收磷酸盐。干燥得活性炭,一般较氯化锌法的活性炭具有更细的细孔。也可采用磷酸和水蒸气联合活化法。近年磷酸活化法趋向广泛应用。3.2.3  氢氧化钾活化法以化学品氢氧化钾为活化剂。将含碳原料以熔融的无水氢氧化钾处理,激烈的反应产生非常高的多孔性,比表面积可高达 3000m2/g。3.2.4  其他化学品活化法硫酸、硫化钾、氯化铝、氯化铵、硼酸盐、硼酸、氯化钙、氢氧化钙、氯气、氯化氢、铁盐、镍盐、硝酸、亚硝气、三氧化二磷、金属钾、高锰酸钾、金属钠、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均可用于活化。九、分委员会及主任会议审查意见及处理情况7附表 1:                      国  内  外  标  准  指  标  对  比  表项目 CAC 指标 FCC7 日本公定书 本次确定指标碘 吸 附 值 /(mg/g)             吸附能力90110 400 400干燥减量 w/           15 协商 协商硫化物 定性酸溶物 w/             3硫酸盐灰分 w/         5 协商 5.0水溶物 w/%             4 4.0 4.0乙醇可溶物 w/%         0.5碱可溶有色物 w/%       定性氰化物试验 定性 定性 合格高级芳香烃试验 定性 合格 合格砷(As)mg/kg           33 4(As 2O3) 3铅(Pb)mg/kg           510 10 10锌(Zn)mg/kg           250.10氯化物(以 Cl 计)w/%   0.53硫酸盐(以 SO4 计)w/% 0.488附表 1:                        国  内  外  标  准  指  标  对  比  表GB/T13803.1 1999木质味精精制用颗粒活性炭GB/T13803.21999木质净水用活性炭LY/T 16232004木糖液脱色用活性炭GB/T13803.31999糖液脱色用活性炭项目一级品 二级品 一级品 二级品 一级品 二级品 优级品 一级品 二级品A 法焦糖脱色率 w/     100 90 80B 法焦糖脱色率 w/     100 90 100 90 80碘 吸 附 值 /(mg/g)            1000 900 1000 900强度/                  90.0 90.0 94.0 85.0亚甲基蓝吸附率 mL/0.1g  mg/g9.0(135)7.0(105) 15 13干燥减量 w/           10.0 10.0 10.0 10.0 10 10 10 10 10酸溶物 w/             1.5 1.5 1.00 1.50 2.00硫酸盐灰分 w/         3.0 4.0 5.0 4.0 5.0 3.0 4.0 5.0氯化物(以 Cl 计)w/%   0.20 0.25 0.20 0.25 0.30表观密度/(g/mL) 0.450.55 0.320.47 0.450.55 0.320.47粒度(800m280m)w/% 2.00mm 0.63mm w/% 0.63mm 以 下      w/%90 85905855pH 值 4.07.5 5.56.5 3.05.0铁(Fe)w/%           0.10 0.15 0.05 0.08 0.05 0.10 0.159附表 2:                        试 验  方 法  对 比  表项目 CAC 指标 FCC7 木质活性炭测定方法 本次确定指标吸附能力的测定 安替比林吸附后溴酸钾滴定法 碘吸附法 GB/T 12496.81999碘吸附法GB/T 12496.81999碘吸附法干燥减量的测定 重量法(120,4h ) 重量法(120,4h ) GB/T 12496.41999150至恒重( 3h)重量法1204h硫化物的测定 醋酸铅试纸检验法 GB/T 12496.151999醋酸铅试纸检验法酸溶物的测定 重量法 GB/T 12496.181999重量法硫酸盐灰分的测定 重量法(600 ) 重量法(600 ) GB/T 12496.31999重量法(650 20)重量法80025水溶物的测定 重量法(100,1h ) 重量法(100,1h ) 重量法(100 2)乙醇可溶物的测定 定性检定法碱可溶有色物的测定限量比色法氰化物 蒸馏后加硫酸亚铁不显色 蒸馏后加硫酸亚铁不显色 GB/T 12496.141999蒸馏后加硫酸亚铁不显色GB/T 12496.141999高芳香烃 环已烷提取后目视无色或紫外荧光限量比色环已烷提取后目视无色或紫外荧光限量比色环已烷提取后紫外荧光比色砷(As)的测定 砷斑法 砷限量试验(砷斑法或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砷斑法10铅(Pb)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1附表 3:生产企业质量月报福建元力活性炭股份有限公司 2009 年2010 年质量月报 (YL-303-1-1)月份水分灰分pH 值 铁氯化物亚甲基蓝吸附值(mL/0.1g )A 法焦糖脱色率%200 目筛余物%1 6.75 3.3 6.15 0.02 0.035 16.5 120 2.12 7.6 3.8 5.6 0.03 0.1 16.5 120 4.53 8.4 3.4 4.7 0.02 0.07 16 120 2.44 8.8 3.8 5.9 0.04 0.05 16.5 120 2.45 8 3.5 6.2 0.02 0.04 16.5 121.7 2.46 9.2 3.8 4.5 0.03 0.02 16.5 126.7 1.17 8.1 3.2 4.5 0.04 0.02 16.8 125 2.78 9.1 3.3 6 0.02 0.02 16.8 123.3 1.49 9.3 4.5 2.7 0.05 0.02 16 135 1.510 8.9 3.4 5.8 0.02 0.02 16.8/ 120.8 1.811 9.2 2.4 5.6 0.01 0.02 17 120 1.612 7.7 3.7 5.9 0.02 0.02 17.2 123.3 2.71 8.3 4.5 5.8 0.03 0.01 17.5 120 1.22 6.8 4.4 5.9 0.02 0.03 17.6 126.4 2.23 7.3 4.3 5.9 0.02 0.03 17.5 123.6 2.14 7 4.1 5.9 0.02 0.03 17.2 120.4 1.95 8.3 4.6 5.9 0.02 0.03 16.6 123.3 2.56 7.8 4.2 5.9 0.02 0.03 16.8 120.6 1.57 7.4 4.4 5.9 0.02 0.03 17.1 119.5 1.48 8 4.3 5.8 0.02 0.02 16.7 119.2 1.6福建元力活性炭股份有限公司 2009 年2010 年质量月报(YL-303-2-4)月份水分灰分 pH 值铁氯化物亚甲基蓝吸附值(mL/0.1g )A 法焦糖脱色率%200 目筛余物%1 19.2 4.9 4.4 0.03 0.02 15 110 8.62 8.2 5.4 4.1 0.04 0.04 15.7 113.3 6.63 8.1 5.7 3.9 0.04 0.03 16.1 121.4 4.74 8 5.7 4.1 0.03 0.04 14.4 122 9.15 8.3 5.2 3.8 0.04 0.04 14.6 122.2 11.16 8.5 5 4 0.04 0.03 15.6 121.2 4.37 8 5.7 3.5 0.03 0.04 14.8 120 8.98 8.8 5.5 4.1 0.03 0.04 15.6 117.5 5.2福建元力活性炭股份有限公司 2009 年2010 年质量月报 (YL-303-5-1)月份水分灰分pH 值 铁氯化物亚甲基蓝吸附值(mL/0.1g )A 法焦糖脱色率%200 目筛余物%121 52.2 5.1 4.1 0.04 0.04 14.6 120 6.42 52.3 5.7 4.1 0.06 0.08 14.4 120 7.33 51.9 4.7 4.4 0.05 0.05 14.3 120 7.74 52.2 4.4 4.2 0.05 0.05 14.7 124 8.25 52 4.1 4.4 0.05 0.04 14.5 118.1 8.96 52.8 3.6 4 0.05 0.03 14.5 118.8 9.37 51.6 3.6 4.1 0.05 0.03 14.8 116 8.58 51.6 3.8 3.8 0.05 0.02 14.7 117.2 9.19 52.9 4.1 3.6 0.05 0.02 13.6 112.7 13.410 53.6 4.4 3.8 0.05 0.02 14.4 115.8 12.611 53 5.1 3.7 0.06 0.01 13.6 114.912 53.5 6.6 3.9 0.05 0.02 13.5 117.7 12.41 53.4 5.4 4.1 0.06 0.02 14.2 110.2 12.22 52.3 6.3 4.1 0.06 0.05 14.1 111.8 12.53 52.8 6.1 3.9 0.06 0.02 14.7 114.5 10.94 52.4 5.4 3.9 0.04 0.02 13.3 116 125 52.9 5.7 3.8 0.04 0.03 12.8 111.5 11.66 9.6 6.2 3.5 0.03 0.009 14.7 116.7 5.17 53 6.1 3.7 0.03 0.02 13.1 114 12.18 53.2 6.1 3.7 0.02 0.03 13.3 116 12.1福建元力活性炭股份有限公司 2009 年2010 年质量月报(YL-100-26-1)月份水分灰分pH 值 铁氯化物亚甲基蓝吸附值(mL/0.1g )A 法焦糖脱色率%200 目筛余物%1 26 4.9 5.7 0.03 0.05 15.3 119 6.423 27.4 5 5.7 0.05 0.05 15.1 120 5.84 27.5 4.3 5.8 0.04 0.05 15.2 121 8.85 27.5 3.8 6 0.05 0.05 15.5 123 8.26 28.1 4.1 5.7 0.04 0.04 15.4 118 5.47 27.3 4.3 5.7 0.04 0.03 15.4 116 6.58 27.6 3.8 5.6 0.03 0.02 15.4 119 6.99 27.7 4.4 5.6 0.04 0.02 15 106.3 6.510 28.9 4.7 5.6 0.02 0.04 15.5 112.5 3.811 27.4 3.9 5.4 0.03 0.02 16 100 3.912 26.8 3.8 4.3 0.02 0.02 15.3 116 6.61 27.4 4.8 5.4 0.02 0.02 15.8 110 7.52 28.4 4.9 5.4 0.02 0.02 15.4 112 6.43 27.4 5.2 5.3 0.03 0.02 15.9 114.2 5.14 27.9 4.9 5.6 0.02 0.04 15.3 119 5.95 28.2 5 4.1 0.02 0.04 15.4 121.4 4.16 28 4.6 5.7 0.03 0.03 15.1 117 6.17 27.6 5 5.4 0.03 0.04 15.9 115 2.2138 28.1 5.2 5.6 0.03 0.02 15.3 115 3.414附表 41 :                碘吸附值按 GB/T 12496.81999 试验数据(%)    分析人一 分析人二 分析人三 分析人四样品编号 平行数据 平均值 平行数据 平均值平行数据 平均值平行数据 平均值11022402 10841084 1084 10921087 1089 10941100 1097 11001094 109711030329 11411141 1141 11451149 1147 11521145 1148 11611167 116411030620 11341134 1134 11581149 1154 11611154 115811030602 11221122 1122 11451158 115211030702 11341134 113411030720 11471144 1146 11341158 1146 11551164 116011030802 11881182 1185 11921198 1195 11981192 119511031301 11651165 1165 11731170 117211031320 11561165 1160 11581134 1146 11721179 117611031420 11441140 1142 11581149 1154 11001098 109911031428 11441141 1142 11001098 109911032721 10801080 1080 10981094 109611033026 11341138 1136 10871087 108711033026 11411134 1138 11481145 1146附表 42 :           干燥减量按 GB/T 12496.41999 与 FCC 方法对比试验数据(%)    分析人一 分析人二 分析人三 分析人四样品编号 方法 平行数据 平均值平行数据 平均值平行数据 平均值平行数据 平均值国标8.798.78 8.788.828.76 8.798.778.79 8.788.658.70 8.6811022402FCC 8.928.95 8.94 8.858.93 8.89 8.828.83 8.82 8.818.85 8.83国标7.857.79 7.887.837.95 7.897.97.91 7.97.87.76 7.7811030329FCC 8.128.08 8.10 7.917.93 7.92 8.088.19 8.14 7.857.91 7.8811030620 国标 8.678.49 8.58 8.558.48 8.52 8.568.6 8.5815FCC 8.718.79 8.85 8.858.8 8.82 8.688.7 8.69国标8.398.54 8.469.289.3 9.2911030602FCC 8.538.60 8.56 9.399.44 9.42国标8.368.33 8.3411030702FCC 8.418.52 8.46国标9.629.60 9.619.739.78 9.769.689.74 9.7111030720FCC 9.599.72 9.66 9.89.85 9.82 9.519.73 9.62国标8.618.68 8.648.878.71 8.798.658.6 8.6211030802FCC 8.718.77 8.74 8.758.97 8.91 8.708.80 8.75国标7.417.33 7.377.377.38 7.3811031301FCC 7.427.49 7.46 7.477.57 7.52国标20.6320.59 20.6121.0821.17 21.1221.1921.23 21.2111031320FCC 20.6620.73 20.70 21.1321.25 21.19 21.1721.27 21.22国标23.4423.38 23.4123.523.52 23.5111031420FCC 23.4723.52 23.50 23.6123.78 23.70国标42.2142.18 42.2042.1342.14 42.1442.2142.18 42.2011031428FCC 42.2142.21 42.21 42.2342.15 42.19 42.2142.21 42.21国标38.4938.31 38.3838.1537.87 38.0111032721FCC 38.5238.39 38.46 37.9137.79 37.85国标27.7327.77 27.7528.0227.91 27.9611033026FCC 27.7627.83 27.80 27.9728.09 28.03国标27.9827.97 27.9828.1828.15 28.1611033026FCC 28.1228.03 28.75 28.1528.17 28.1616附表 43 :              硫酸盐灰分按 FCC7 规定的方法测定数据(%)分析人一 分析人二 分析人三 分析人四样品编号 方法 平行数据 平均值平行数据 平均值平行数据 平均值平行数据 平均值11022402 FCC 6.676.61 6.64 6.556.69 6.62 6.206.09 6.16 6.475.98 6.221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