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栏目链接 课标要求 1 结合山地的形成 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因素 2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栏目链接 目标定位 1 了解褶皱 断层的概念 认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特征 2 了解火山的形成 结构和规模 3 举例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一 褶皱山 断块山与火山 1 褶皱山 1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作用下 岩层发生塑性变形 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挤压 老 新 新 老 栏目链接 3 板块构造学说 可划分出六大板块 岩石圈 运动 张裂 裂谷 海洋 碰撞 褶皱山系 山岭 谷地 栏目链接 压力 张力 谷地 低地 山岭 高地 栏目链接 熔岩 火山 栏目链接 陡 缓 栏目链接 思考 在野外见到的褶皱山一定是背斜成山吗 提示 不一定 如果褶皱形成后 向上拱起的岩层未遭受外力侵蚀或侵蚀较弱时 在地貌景观上仍然为背斜成山 若向上拱起的岩层因受张力作用遭受强烈侵蚀 反而会成为低地 向下弯曲的向斜构造因受挤压的作用 中心反而坚硬不易被侵蚀 在地貌景观上会以山岭的形态存在 栏目链接 二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 山地对交通运输方式的 交通运输线路的 和 影响较大 选择 分布 延伸方向 公路 铁路 山间盆地 河谷地带 栏目链接 思考 随着科技的发展 地形对交通运输线的分布还有影响吗 提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经济 社会因素成为对交通运输线进行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但自然因素 尤其是地形 仍起着重要作用 应尽可能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 达到既能减少工程量 降低造价 又便于维修护养的目的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知识点一褶皱山 断块山与火山 情景激疑 我国的名山大川数不胜数 尤其以五岳最具代表性 人们常这样形容五岳 恒山如行 华山如立 泰山如坐 衡山如飞 嵩山如卧 你去过这些名山吗 你知道它们的形成原因吗 栏目链接 知识精析 1 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两种形式 其中褶皱又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 不同的地质构造造成的地貌形态不同 同一种地质构造也会形成不同的地貌 其判断方法和对地貌的影响列表如下 栏目链接 知识精析 栏目链接 知识精析 栏目链接 知识精析 栏目链接 2 主要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知识精析 栏目链接 知识精析 栏目链接 指点迷津 1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是一样的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 足迹 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 或岩层 的变形和变位 它包括两种最主要的基本构造类型 褶皱和断层 而构造地貌则是地质构造在地表的形态和地貌特征 例如背斜成谷 向斜成岭 断层形成的裂谷 陡崖 块状山地及谷地或低地等 栏目链接 指点迷津 2 地壳运动产生的压力使岩层形成褶皱 张力使岩层形成断层这种认识忽视了地壳运动产生的压力也能形成断层的事实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 首先使岩层发生弯曲 形成褶皱 但当压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 岩体就会破裂 并沿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 形成了断层 栏目链接 方法突破 怎样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 一是看它是不是岩石受力破裂 二是看它是否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时才是断层 例如下图中a b c三处岩石既受力破裂 又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 所以a b c都是断层 而d处岩石虽然破裂但无位移 故不是断层仅仅是断裂 栏目链接 知识拓展 1 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形成的一种全球构造理论 其基本观点包括 1 岩石圈是由板块构成的 板块的概念 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 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 如海岭 海沟等 分割成许多单元 叫做板块 六大板块的划分 栏目链接 知识拓展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大的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的板块 栏目链接 知识拓展 2 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板块漂浮在 软流层 之上 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来说 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栏目链接 知识拓展 2 板块的相对移动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栏目链接 知识拓展 栏目链接 知识拓展 栏目链接 学以致用 1 读沿某纬线的东西向剖面图 完成 1 2 题 栏目链接 学以致用 1 从地质构造上看 向斜位于图中的 图中共有 个断层 a h处1b a处1c b处2d d处2 答案 c 栏目链接 学以致用 2 b处从地形上看属于 若开采石油 天然气 应在 a 向斜a处b 山谷f处c 山岭d处d 背斜h处 答案 c 栏目链接 知识点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情景激疑 你听过李琼的 山路十八弯 吗 为什么会有 山路十八弯 栏目链接 知识精析 1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山地相对高度大 地形崎岖 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较大 栏目链接 知识精析 2 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栏目链接 方法突破 图示法记忆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栏目链接 2 阅读下表 完成 1 2 题 表a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学以致用 栏目链接 表b在山岳地区与在平原 丘陵地区修建普通铁路的工程量与造价比 学以致用 栏目链接 1 下列说法不是山区交通运输方式优先选择公路的原因的是 a 对最大限制坡度来说 铁路比公路要求高b 山岳地区相对高度大 地表崎岖 修建交通干线 不仅难度较大 而且工程量大 成本高c 山区经济落后 运输需求小d 山区修建公路比铁路不仅难度较小 而且工程量较小 成本较低 学以致用 栏目链接 学以致用 解析 铁路相比公路的最大限制坡度要求高 山岳地区 由于相对高度大 地表崎岖 修建铁路远比公路难度大 修建同等级的普通铁路 在山岳地区的工程量 包括土石方 桥梁与隧道总长度等 和造价比在平原和丘陵地区高许多 答案 c 栏目链接 2 关于山区公路的分布和走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山区的公路主要分布在山间小盆地和山间谷地 山坡上没有公路分布 山坡上的公路走向呈 之 字形 以降低坡度 山区公路为了减小工程量 多呈直线分布 山区公路要避开陡坡和陡崖 山间谷地的公路多远离聚落分布a b c d 学以致用 栏目链接 学以致用 解析 山区的公路主要分布在山间小盆地和山间谷地 在山坡上公路走向呈 之 字形 以降低坡度 但是必须避开陡坡和陡崖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方便人们出行 山间谷地的公路应靠近聚落分布 答案 c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1 教材p74活动点拨 活动1 乙地是背斜 甲地是向斜 活动2 乙地为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顶部受张力 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甲地为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 槽部受挤压 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而成为山岭 活动3 应选择乙地 因为背斜的岩层走向类似于石拱桥 能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 而且背斜不利于地下储水 便于施工 栏目链接 2 教材p75活动点拨 1 褶皱山和断块山在外貌景观上的最大差异是山坡的陡缓 褶皱山山坡的坡度较缓 而断块山的山坡坡度较陡 2 从地质构造上看 褶皱山一般是岩层受挤压作用弯曲变形而形成 岩层是连续的 而断块山是岩层断裂并沿断裂面产生显著位移而形成的 岩层是不连续的 栏目链接 3 教材p76活动点拨 活动1 从表4 1可看出 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远小于公路 说明其对地形的要求较高 从表4 2可看出 山地地区修铁路的工程量和造价均比平原 丘陵地区高 综合分析 在山区修铁路比较困难 而发展公路相对容易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