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与经济转型的适应性[权威精品]_第1页
专业与经济转型的适应性[权威精品]_第2页
专业与经济转型的适应性[权威精品]_第3页
专业与经济转型的适应性[权威精品]_第4页
专业与经济转型的适应性[权威精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业与经济转型的适应性 -权威精品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2010 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在探索承接转移、转变方式、协调区域发展方面为中西部地区带了个头。同年,安徽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见,明确了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 在 全省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安徽省产业结构持续升级,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 2011 年,全省 GDP 总量为15300.7 亿元,全省三次产业比例为 13.254.332.5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达 86.8%。其中,服务业增加值2011 年达 4976 亿元,不仅传统服务业得到发展,而且新兴服务业不断涌现,金融、咨询、文化卫生、教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全省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 50.3%。另外,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由 2007 年的53.8%下降到 2011 年的 44.7%,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率则由2007 年的 47.7%提升到 2011 年的 55.5%,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非公有制企业脱颖而出,有力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壮大,非公经济已成为安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占经济总量的比重逐步提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前提是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安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提供的有力人力资源支撑。专业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载体,实现专业设置和产业发展对接,课程标准和岗位要求对接,教学内 容和技术更新升级对接,才能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为研究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适应度,以安徽省 8 所国家示范、骨干建设院校 20102012 年招生计划为样本来进行分析。这 8 所学校在专业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其他院校树立了样板,在各自的专业大类设置、专业调整方向、专业聚集度等方面都具有典型的区域特征。 一、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 (一)全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情况 安徽省现有高职高专院校 74 所,其中,政府举办的 28所,行 业主管部门举办的 23 所,企业举办的 7 所,民办的 16所。另外,有 23 所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教育。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专业共有 19 个专业大类 78 个专业类,目录内专业 531 个,目录外专业 508 个。全省现有专业类 75 个(石油与天然气类、水土保持与水环境类、部队基础工作类三类专业安徽省未布点),占所有专业类的 96.15%;目录内专业 371 个,占全国高职高专目录内专业的 69.9%。目前,尚未布点的目录内专业有 160 个。 (二)国家示范、骨干建设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分析 从表 1 可看出, 2010 2012 年安徽省 8 所国家示范、骨干建设院校专业集中度较高,财经、电子信息、制造三大类专业开设的院校较多,招生人数也较多。 从表 2、表 3 来看,招生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第一、第二产业招生计划数比逐年下降,第三产业呈上升趋势。由表4 看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专业设置数量明显落后于其所占比重 ,用产业对应专业数量比例与其比例的比值进行衡量, 比值接近 1 的,说明专业设置数量合理,比值大于 1 的说明专业设置数量偏多,比值小于 1 的则说明专业数量设置不足,第一、 二产业相应比值均小于 1,表明专业设置数量都偏少,而第三产 业专业设置的专业数量偏多,其专业数量比例与其产业比例相比高达 1.65 以上。 二、专业设置与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匹配度 根据安徽省八大支柱产业规划,汽车工业、装备制造工业、优质金属材料工业、水泥及非金属材料工业、电子信息工业、农产品加工业、能源及煤化工业及生物技术工业被确定为重点发展的八大支柱产业。安徽省新兴产业有新能源汽车产业、语音产业、高档数控装备产业、新型工程机械产业、生物产业、公共安全、环保、新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与此相关的专业有汽车工业、装备制造工业、优质金属材料工业、水泥及 非金属优质材料、电子信息工业、农产品加工业、能源及煤化工业和生物技术工业。从表 5 可看出, 8 所国家示范、骨干建设院校开设的专业基本覆盖全省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但匹配度不高,农副产品加工与能源和煤化产业只有少数一两所院校开设相关的 1 2 个专业,优质金属材料相关专业则是空白。 三、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适应度 专业必须根据社会产业的需求来设置,产业结构一旦有所变化,如职业要求改变或出现新的职业,高职专业设置也应随之调整,动态适应。高职院校只有根据社会需求,特别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 设置专业,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征。 从表 6 可知, 2010 2012 年安徽省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比重逐年上升,第三产业近年呈下降趋势,2012 年有小幅上升。 2010 2012 年安徽省 8 所国家示范、骨干建设院校各校专业调整力度不一。最多的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调整专业 20 门,最少的只有 2 门;各校调整绝大部分集中在第二、第三产业,与 2010 2012 年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安徽省 8 所国家示范、骨干建设院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及产业发展存在脱节现象,专业设置 没有很好的与安徽省产业发展对接,对传统优势专业和老专业不能及时根据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改造调整,还没有主动适应安徽产业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部分专业同质化倾向比较严重,财经、电子信息、旅游等专业类是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建设的热点。但令人可喜的是近 3 年专业调整与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大致相同,不少院校以新兴产业为依据开设新专业。 四、相关建议 (一)发挥政府调控与引导作用,提高高职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吻合度 要发挥政府及其职能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与引导作用。安徽省教育行政部门要进 一步推动高职高专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引导高职高专院校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布局。政府主管部门还可通过建立专业管理数据平台,进行专业备案,发布招生、就业和产业信息,对专业设置进行宏观指导。如安徽省教育厅每年要发布安徽省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情况分析报告,就目前尚未布点的目录内专业情况、需从严控制的专业、鼓励发展的专业等情况进行发布,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宏观管理作用。 (二)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校办学与市场相关度 高职高专院校要认真分析区域内产业结构现状 和发展趋势,做好专业设置与整体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专业设置与区域支柱产业关联性分析,以此作为专业设置的前提。建立一套完整的专业设置程序,以确保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建立动态专业调整机制,建立专业评估体系和预警机制。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特别是示范、骨干建设院校设有校企合作理事会,要切实发挥其作用,向高职院校适时提供生产、服务一线信息,分析区域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剖析现有专业,校企合作制定专业发展规划,论证课程的岗位适应性、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符合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的需要,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切实提高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 发展的吻合度。 (三)加快特色专业发展,提高专业集中度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还要体现学校的办学传统、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要依据区域经济结构与支柱产业的现状,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专业,将其做大、做强、做优,形成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根据新兴产业及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状况,前瞻性的开设一些新专业,为区域产业经济未来发展储备人才。 专业集中度是指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的分布情况,同一专业设置在越多的学校,专业设置越分散,即专业重复度越高,专业集中度就越低;相反,专业集中度 越高,说明学校的特色专业越明显。专业设置的集中度可以用同一类专业布点数比例与专业招生比例二者之比的大小来进行判断,也可以通过平均每个专业招生人数来表示。从表 1 和表 2 可知,安徽省 8所国家示范、骨干建设院校财经、旅游、制造、医药卫生专业大类的计划招生数比例超过了专业布点数比例,表明专业集中度低,专业重复度较高。多所高职院校开设同一个专业,会造成恶性竞争,导致招生规模不大,使有限的教育资源不能发挥最大效益,不利于形成特色优势专业,所培养的人才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专业建设要从数量增长型向专业内涵发展型转 变,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逐渐形成规模化、特色化的优势专业,使各专业尽量集中在少数高职院校,使各高职院校形成优势互补的人才培养结构。 本文为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视阈下的安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研究( 2012jyxm75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汤飚,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詹海朋,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招办主任 阅读相关文档 :上海海运学校 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 职业院校与跨国公司合作 现实与路径 世界技能大赛 标准的变化及对我国的影响 浅析当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世界技能大赛 中国离金牌有多远 让学生满意 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的研究 松坪学校初中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初探演讲稿写作的情境性 顺势而为谱新篇 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