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 探究1古代中国农业的精耕细作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大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小农经济 推动农业生产向精耕细作的方向发展 此后 精耕细作技术不断发展完善 使中国的农业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精耕细作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 投入较多的生产和劳动 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 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 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它主要表现在 第一 牛力耕田 牛力耕田解放了一定数量的劳动力 为精耕细作奠定了人力基础 第二 生产工具和劳动技术的提高 三齿耙 镰 锄等不同形状工具的出现 说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不同类别的手工操作和生产工序 曲辕犁的使用甚至表明在同一程序上不同作物仍有不同区别 第三 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的出现 这就说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人们正努力克服自然条件的限制 追求农业的高产 第四 自耕农经济 这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规模极小的私有经济 在有限的土地上 靠精细的劳动增加产量成为最基本的劳动要求 活学活用 2013 江苏单科 现代考古在秦 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 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 1号墓出土铁器65件 其中农具占58件 包括钁 锄 铲 镰 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 成套铁农具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b 解析 题目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精耕细作特点 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精耕细作的主要表现 根据材料可知秦 魏等国故地都出土了生铁铸造的农具 a错误 在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 1号墓出土了铁器 其他墓出土情况不清楚 c以偏概全 错误 在河南辉县出土了铁制农具 但没有和其他地方对比 无法看出最早 d错误 探究2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是什么 阅读以下材料信息 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 耕稼树艺 多聚菽粟 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 纺绩积纴 多治麻丝葛绪 捆布纟参 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 为了保证赋税 徭役的供求 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 稳定小农 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 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 对此尤为关注 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 积极培植自耕农 叶显恩 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1 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自耕农经济的特点 2 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 分析影响自耕农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 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经营 生产规模小 男耕女织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 精耕细作 具有分散性 落后性和脆弱性 2 有利因素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 如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 水利技术的发展 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 封建政府实行轻徭薄赋 鼓励垦荒及重农抑商政策 扶植小农 国家的统一 社会的安定 不利因素 自耕农经济规模小 技术落后 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低下 封建政府的腐朽统治和残酷剥削 战争与社会动荡 探究3官营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和家庭 田庄 手工业有何区别 活学活用 2013 福建文综 唐六典 记 工巧业作之子弟 一入工匠后 不得别入诸色 新唐书 载 细镂之工 教以四年 车路 乐器之工 三年 平漫刀矟 长矛 之工 二年 教作者传家技 这表明唐代工匠 频繁更换工种 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职业是世袭的 是临时工人a b c d b 解析 题目主要考查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从材料 工巧业作之子弟 一入工匠后 不得别入诸色 别的行业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 正确 错误 材料中的 四年 三年 二年 是国家对不同工种技能学习年限的规定 再联系前面反映的 职业世袭 就不会理解为频繁更换工种了 错误 故选b 内化训练 1 后汉书 记载 先是 庐江 百姓不知牛耕 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 材料反映出当时庐江农业生产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资源的贫乏b 生产技术的落后c 灌溉技术的落后d 农民意识的落后 b 解析 从题干材料看 庐江地区的百姓不懂牛耕的精耕细作技术 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这说明该地区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 答案为b 2 据魏国李悝 尽地力之教 载 治田勤谨 则亩益 增产 三斗 不勤 则损 减产 亦如之 又据 孟子 梁惠王上 载 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井田制开始瓦解b 商品经济发展c 小农经济兴起d 家庭手工业产生 c 解析 据题干中的 治田 宅 桑 衣帛 等信息 可以判断为自给自足 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状态 c项符合题意 a项材料信息中未体现 b项与材料矛盾 d项不全面 3 据史载 唐朝前期 宋州 河南商丘 亳州 安徽亳州市 生产的绢帛质量最高 江南东道 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 的丝织物品种类繁多 很多列为贡品 在产量上已仅次于河南 河北道而跃居于全国的第三位 该记载 a 反映了唐朝主要政治中心在豫皖地区b 准确地统计了南北方丝织业的发展状况c 折射出古代河南 安徽之地是桑蚕中心d 反映了唐朝行政区划和丝织业发展特点 d 解析 材料中涉及当时一些地名 从中可以看到唐朝行政区划 材料介绍了北方宋州 南方江南东道的丝织业发展情况 反映了南北方丝织业发展特点 a b c项无法直接得出 4 中国种植过的一种天然彩色棉花 由江南农民织成 紫花布 曾是19世纪30年代风靡英国的绅士服装衣料 据此可知 a 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 当时中国棉纺织生产方式领先英国c 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在海外受到欢迎d 江南地区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 中国农民编织的棉花制品 紫花布 在外国受到欢迎 注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 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