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8课 第2框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ppt_第1页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8课 第2框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ppt_第2页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8课 第2框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ppt_第3页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8课 第2框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ppt_第4页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8课 第2框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才之路 政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 必修4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三单元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三单元 第2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三单元 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1 新事物是符合 具有 和 的事物 2 旧事物违背事物 最终会走向灭亡 3 判定新 旧事物的根本标志 它们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客观规律 强大生命力 远大前途 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符合 判定新旧事物的几个误区 1 以出现时间的早晚为标准 比如有人将某些 人类返祖现象 当作新事物 2 以一时力量的强弱 发展速度的快慢 是否成熟和完善为标准 3 仅以事物的名称 旗号等表面形式为标准 比如有人将 计算机算命 当作新事物 4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新事物汲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 合理的因素 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因而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 在社会历史领域中 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反映了 的基本要求 符合 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优越性 社会进步 人民群众 2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1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 的过程 2 人们对新事物的 也有一个过程 3 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3 方法论要求 1 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 对未来充满信心 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 促使其 2 要看到道路是曲折的 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勇敢地面对 由小到大 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 认识 成长 壮大 挫折与考验 正确理解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 上升的 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但不能说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新 旧事物有着历史联系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 是对旧事物的 扬弃 是辩证的否定 不是全盘否定 2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 上升的 但不能说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前进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指事物发展全过程的 总方向 总趋势 不是指事物发展的某一阶段 某一时间 某一点的趋势和方向 事物发展的某一阶段 某一时间 某一点的趋势和方向既可能是前进的 也可能是停滞的 甚至是倒退的 正因为如此 事物发展的道路才表现出曲折性 二 做好量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1 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1 量变是事物 和 是一种渐进的 不显著的变化 2 质变是事物 的变化 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是一种根本的 显著的变化 2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量变是质变的 质变是量变的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数量的增减 场所的变更 根本性质 必要准备 必然结果 3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1 要做好 为质变创造条件 2 抓住时机 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量的积量 促成质变 1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 一定的限度和范围 内的变化是量变 超过了 一定的限度和范围 就是质变 事物变化是否超出 一定的限度和范围 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2 质变不一定就是发展 1 质变是一种根本性质的变化 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 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2 质变有两种方向 可以是上升的 前进的质变 也可以是下降的 倒退的质变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 旧事物的灭亡 只有向上的 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 二者的逻辑关系也是交叉关系 1 教材p64 探究问题1 提示 1 新事物有远大的 光明的前途 因为它们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主义社会是新事物 第一种观点在挫折面前悲观失望 看不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远大发展前途 是错误的 不能因为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遭受了巨大挫折而否定其作为新事物的巨大发展潜力和优越性 第二种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道路虽然曲折 但是前途是光明的 我们应该坚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前途的信心 2 社会主义社会是新事物 它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 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因而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2 教材p64 探究问题2 提示 1 袁世凯和张勋的复辟必然要失败 是因为复辟违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违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是一种社会倒退 2 新生事物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 因为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 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新事物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 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 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 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辛亥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对于封建制度来说是新生事物 因此 肯定会有挫折 但挫折是暂时的 3 教材p65 探究问题 提示 1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正是由于最后的一粒谷子和最后的一根头发 才导致了谷堆和秃头的生成 2 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叫量变 它是一种渐进的 不显著的变化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叫质变 它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是一种根本的 显著的变化 4 教材p66 探究问题1 提示 1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2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水滴石穿 绳锯木断 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防微杜渐等 5 教材p66 探究问题2 提示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 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如此循环往复 不断前进 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这位马拉松冠军得主把马拉松的路程分为几段 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都是一次小的质变 是一次胜利 这种心理上的成就感更激发了他的斗志 从而获得了成功 探究点一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1 1927年 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中 有人提出 红旗到底打多久 的疑问 毛泽东在回答这种悲观论调时指出 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毛泽东同志的预言体现了什么哲理 答案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体现了新事物有光明的前途 新事物一定能战胜旧事物 探究点二做好量变的准备 促进事物的发展2 从前有一个愚人饿了 狼吞虎咽地吃了一个饼 觉得没饱 就又吃了一个 一连吃了六个 还是没饱 于是拿起第七个饼吃 吃到一半就饱了 愚人非常后悔 一面用手打自己的嘴巴 一面自作聪明地说 我今天饱了 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 前面吃的六个饼 都是白白地浪费 如果早知道吃这半个饼就能吃饱 我应该只吃这半个就行了 请思考这个愚人到底 愚 在哪里 答案 他不懂得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如果没有前面六个饼子的量的积累 就不会有半个饼子吃饱的结果 3 判断正误 1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2 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3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这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方向是前进的 每一步的发展方向是前进的 4 变化是发展的原因 发展是变化的结果 5 发展属于质变 质变就是发展 6 发展通过质变实现 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7 只有质变才有实际意义 答案 1 2 3 4 5 6 7 4 下列能反映出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有 a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b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c 一客失了信 百客不登门d 水滴石穿 绳锯木断e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f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g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h 防微杜渐i 欲速则不达j 田忌赛马答案 a c d f g h i 2014 四川 8 2013年6月18日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 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 能有效避免 积羽沉舟 群轻折轴 能体现该论断所蕴涵哲理的选项是 a 自高必危 自满必溢b 堤溃蚁穴 气泄针芒c 刮骨疗毒 壮士断腕d 从善如登 从恶如崩 解析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知识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本题中的成语及诗句 积羽沉舟 群轻折轴 意思是说羽毛虽轻 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 东西虽轻 积攒多了也能把车轴压断 包含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 b项说明细小疏忽会造成巨大的祸患 与题意一致 故应选该项 a项主要体现的是矛盾的对立与统一 故不能入选 c项主要强调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 与题意不符 d项意思是学好很难 学坏极容易 强调的是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与题意不符 答案 b 2012 重庆 科学理论并非一成不变 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 旧理论就需要修正 科学家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信念 并与观察 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保持一致 这并不是他们的弱点 相反 这正是他们的力量所在 这说明 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科学认识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 科学家的信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事物发展的趋势等知识 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的有用信息 科学理论并非一成不变 说明科学理论是发展的 具有前进性 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 旧理论就需要修正 说明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具有曲折性 故应选 与观察 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保持一致 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故应选 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不是随着规律的发展而发展 故排除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因此 夸大了人的信念的作用 故应排除 本题应选b项 答案 b 2013 江苏 智齿是人的第三大臼齿 用于切割食物 现代人的饮食比古人的软 也更容易咀嚼 颚部因此变小 智齿往往长不出来 有科学家认为 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 这一现象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 外部矛盾有时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解析 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 体现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正确 b说法错误 并不是一切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c说法错误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说法错误 内部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答案 a 2013 安徽 下列名言能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有 a 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 史伯 b 静者静动 非不动也 王夫之 c 世异则事异 事异则备变 韩非 d 寄言持重者 微物莫全轻 元稹 解析 a体现对立统一 b体现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c体现事物的运动变化 寄言持重者 微物莫全轻 的意思是 告诫把持重物者 微小的东西不要全都轻视 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对 答案 d 本部分的内容主要有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 从考试题型上看 选择题 主观题均有涉及 主要通过背景材料 古诗句 名言名句 漫画等 让学生分析问题 如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产业结构优化的必要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等 1 依法每10年开展一次人口普查 是掌握国情国力的重要手段 也是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本依据 从哲学角度看 我国开展人口普查工作 这是因为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主观决策必须符合客观实际a b c d 答案 c 解析 颠倒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每10年一次普查 原因在于人口状况的变化 符合题意 与材料无关 普查的目的是为决策找到客观依据 体现了 2 2014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六个国家 防灾减灾日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40多年来的发展道路可谓是艰难重重 但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成绩令人瞩目 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表明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地震的发生没有规律可循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地震灾害是能够彻底消除的a b c d 答案 d 解析 表述错误 未被发现不等于事物自身无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表述错误 人们可以把地震灾害降到最低 而非彻底消除 艰难重重 体现了 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体现了 3 中国的诗词歌赋 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下列组合选项中 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 a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b 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c 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d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答案 a 解析 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前后两句都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理 4 长期以来 农业生产中施肥浇水全凭经验和感觉 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 去伪存真 总结概括 研究 开发出 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 指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 取得了少施氮肥 增产增收的显著成效 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显著成效 说明 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量的积累不一定引起质的变化 适度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a b c d 答案 b 解析 本题以科学种田为背景 主要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 解答本题应注意抓住 定时定量 取得显著成效 这两个有效信息 在解题时注意运用排除法 因为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所以 错误 不符合题意 定时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