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及其与性状的关系.docx_第1页
高考生物复习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及其与性状的关系.docx_第2页
高考生物复习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及其与性状的关系.docx_第3页
高考生物复习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及其与性状的关系.docx_第4页
高考生物复习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及其与性状的关系.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及其与性状的关系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1下列关于RNA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在细胞内运输物质B能在某些细胞内催化化学反应C能在细胞内传递遗传信息D可以是某些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解析:RNA的种类有三种,mRNA、tRNA、rRNA。mRNA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传递遗传信息,tRNA将氨基酸运输到核糖体上,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rRNA是组成核糖体的成分之一;少数酶的本质为RNA,具有催化功能;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答案:D2如图所示为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必需的两种物质(甲、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遗传信息位于甲上B乙由三个碱基组成C甲的合成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D乙可以转运多种氨基酸解析:由图可知,甲为mRNA,乙为tRNA。遗传信息位于DNA上;tRNA是由一条单链RNA通过折叠形成的,由多个碱基组成;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mRNA是在RNA聚合酶催化作用下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答案:C3(2017河北高三“三市”联考)下图1中m、n、l表示哺乳动物一条染色体上相邻的三个基因,a、b为基因的间隔序列;图2为l基因进行的某种生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1中a、b、m、n、l都具有遗传效应,都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B图2中甲为DNA聚合酶,丙中所含的五碳糖是核糖C若丙中(AU)占36%,则丙对应的乙片段中G占32%Dm、n、l基因在不同的细胞中表达情况可能不同解析:a、b是基因的间隔序列,没有遗传效应;图2表示基因的转录过程,甲为RNA聚合酶,丙是RNA,含有核糖;若丙中AU占36%,则片段乙中TA占该链的36%,GC占64%,但无法确定G在该链中占多少;由于细胞分化,不同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m、n、l基因在不同细胞中表达的情况可能不同。答案:D4下图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发生在()A真核细胞内,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B原核细胞内,转录促使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C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D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解析:真核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转录完成后,mRNA从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才开始翻译,故D项错误;由图示可知,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细胞内正在发生转录,转录还未结束,mRNA就开始与多个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故该细胞应为原核细胞,C项正确,A项错误;翻译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从而合成肽链,B项错误。答案:C5(2014上海卷)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必须在mRNA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但原核生物的mRNA通常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针对这一差异的合理解释是()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B原核生物的tRNA为三叶草结构C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进入细胞核D真核生物的mRNA必须通过核孔后才能翻译解析:真核生物的核基因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而翻译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因此mRNA只有全部转录之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才可开始翻译,而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是边转录边翻译。故选D。答案:D6(经典高考)在一个典型的基因内部,转录起始位点(TSS)、转录终止位点(TTS)、起始密码子编码序列(ATG)、终止密码子编码序列(TGA)的排列顺序是()AATGTGATSSTTSBTSSATGTGATTSCATGTSSTTSTGADTSSTTSATGTGA解析:转录起始位点(TSS)与转录终止位点(TTS)是在基因的非编码区,分别位于编码区的上游与下游,而起始密码子编码序列(ATG)和终止密码子编码序列(TGA)则是由编码区中的序列转录而来的,故选B。答案:B考点二基因与性状的关系()7(2017太原模拟)下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表现的流程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是转录过程,它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RNAB过程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RNA聚合酶、ATP等C白化病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间接控制性状的实例D过程中共有64个密码子对应着20种氨基酸解析:是转录过程,产物是RNA,所需原料是核糖核苷酸。是翻译过程,不需要RNA聚合酶。翻译过程中对应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是61种,3种终止密码子不对应氨基酸。答案:C8(经典高考题)1983年科学家证实,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下列正确表示HIV感染人体过程的“遗传信息流”示意图是()解析:HIV是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能控制宿主细胞合成逆转录酶,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该DNA又和人体细胞核内的DNA整合在一起,整合后的HIVDNA分子在人体细胞又可以复制,还可以转录出RNA,以RNA为模板翻译成病毒的蛋白质。该DNA转录而来的RNA可作为HIV的遗传物质。该病毒无法控制宿主细胞合成RNA复制酶,故HIV的RNA不能复制,所以A、B、C错误。答案:D提能强化练考点强化重能力9(2017天津河西一模)对下列各图分析不准确的是()A图甲中的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图乙中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方向为从右到左,所用原料是氨基酸C对于图丙,人体内的T淋巴细胞可以进行过程D图丁中该段内有6种核苷酸解析:图甲中过程分别为转录、翻译和DNA复制过程,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A正确;根据多肽链的长度可知,mRNA在核糖体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所用原料是氨基酸,B正确;图丙中过程分别为DNA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和RNA复制过程,T细胞可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可发生过程,不可发生过程,C错误;图丁为转录过程,其中的DNA链中含有3种脱氧核苷酸,RNA链中也含3种核糖核苷酸,共计6种核苷酸,D正确。答案:C10(2017广西桂林模拟)下图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某些相关生理和生化反应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结构a是核糖体,物质b是mRNA,过程是翻译过程B过程在形成细胞中的某种结构,这一过程与细胞核中的核仁密切相关C如果细胞中r蛋白含量增多,r蛋白就与b结合,阻碍b与a结合Dc是基因,是指导rRNA合成的直接模板,需要DNA聚合酶参与催化解析:据图分析,a代表的结构是核糖体,b代表的物质是mRNA,过程是翻译产生r蛋白的过程;过程形成核糖体,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由图可知细胞中r蛋白含量较多时,r蛋白就与b即mRNA结合,阻碍mRNA与核糖体结合,从而抑制翻译过程,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过程;c(DNA片段)转录形成rRNA时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答案:D11下面是真核细胞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的转录需要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参与B“拼接”时在核糖和磷酸之间形成化学键C翻译过程中tRNA和运载的氨基酸依据碱基互补配对结合D成熟mRNA中的碱基数与多肽链中的氨基酸数之比为31解析:转录不需要DNA聚合酶参与;“拼接”时需将核糖和磷酸之间的化学键连接;翻译过程中,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依据碱基互补配对结合;mRNA中存在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碱基数与氨基酸数之比大于31。答案:B12如图为蛋白质合成的一系列过程,表中为部分密码子表,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氨基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密码子UUUAAAUUCAAGA.真核细胞中a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需RNA聚合酶的催化B由蛋白质和tRNA组成,其形成与核仁有关C的形成方式是脱水缩合,脱去的水中的氧只来自羧基D上携带的氨基酸是赖氨酸解析:图中a过程是转录,真核细胞中除发生在细胞核中,还可以发生在线粒体、叶绿体中;是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是tRNA,其上的反密码子是AAG,所对应的密码子是UUC,由表可推知携带的氨基酸应该是苯丙氨酸。答案:C大题冲关练综合创新求突破13(2017北京海淀二模)为确定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蛋白质的中间载体,科学家们做了如下研究。(1)依据真核细胞中_主要位于细胞核内,而蛋白质合成在核糖体上这一事实,科学家推测存在某种“信使”分子,能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携带到细胞质中。(2)对于“信使”有两种不同假说。假说一:核糖体RNA可能就是信息的载体;假说二:另有一种RNA(称为mRNA)作为遗传信息传递的信使。若假说一成立,则细胞内应该有许多_(填“相同”或“不同”)的核糖体。若假说二成立,则mRNA应该与细胞内原有的_结合,并指导蛋白质合成。(3)研究发现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的蛋白质合成立即停止,转而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在此过程中,细菌细胞内合成了新的噬菌体RNA。为确定新合成的噬菌体RNA是否为“信使”,科学家们进一步实验。15NH4Cl和13C葡萄糖作为培养基中的_和碳源来培养细菌,细菌利用它们合成_等生物大分子。经过若干代培养后,获得具有“重”核糖体的“重”细菌。将这些“重”细菌转移到含14NH4Cl和12C葡萄糖的培养基上培养,用噬菌体侵染这些细菌,该培养基中加入32P标记的_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以标记所有新合成的噬菌体RNA。将上述被侵染后裂解的细菌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大肠杆菌被侵染后_(填“合成了”或“没有合成”)新的核糖体,这一结果否定了假说一。32P标记仅出现在离心管的_,说明_与“重”核糖体相结合,为假说二提供了证据。(4)若要证明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为“信使”,还需要进行两组实验,请选择下列序号填入表格。将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与细菌DNA混合将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与噬菌体DNA混合出现DNARNA杂交现象不出现DNARNA杂交现象组别实验处理预期结果12解析:(1)真核细胞的DNA在细胞核内,蛋白质合成在核糖体上,遗传信息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的过程,应有“信使”分子参与。(2)不同蛋白质的“信使”携带的信息不同,若核糖体RNA是信使分子,则细胞内应该有不同的核糖体。若mRNA是“信使”分子,则mRNA应该与细胞内原有的核糖体结合,指导蛋白质的合成。(3)15NH4Cl和13C葡萄糖分别为细菌生长提供氮源和碳源,细菌利用以上物质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经过多代培养,将出现含有放射性标记核糖体的细菌。将“重”细菌转移到含14NH4Cl和12C葡萄糖的培养基上培养,要探究“信使”是核糖体,还是mRNA,需要用32P标记的尿嘧啶对新合成的噬菌体RNA进行标记,根据新合成的“信使”具有放射性的特点,确定“信使”的“真实身份”。对裂解的细菌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的结果显示,核糖体均为“重”核糖体,说明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未合成新的核糖体。32P标记的噬菌体RNA仅存在于离心管底部,说明新合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