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和平区05年二学期九年级语文检测_第1页
天津和平区05年二学期九年级语文检测_第2页
天津和平区05年二学期九年级语文检测_第3页
天津和平区05年二学期九年级语文检测_第4页
天津和平区05年二学期九年级语文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和平区 05 年二学期九年级语文检测 第 I 卷(选择题共 23 分) 一 .( 23 分) 选出 1 7 题中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将序号填到题后括号内。(每题 2 分) 1. 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啜泣 点缀 辍学 拾掇 B. 癖性 荒僻 开辟 躲避 C. 蠕动 怯懦 孺子 嗫嚅 D. 惴惴 湍急 揣摩 喘气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人声鼎沸 稍纵即逝 销声匿迹 B. 俯首帖耳 拍案叫决 锐不可挡 C. 不毛之地 天经地义 与日俱增 D. 深恶痛疾 姹紫嫣红 不屑置辩 3. 下列各句 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进入初三以来,一向学习成绩平平的他,进步很大,真叫人刮目相看。 B. 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他都无动于衷,稳如泰山,表现出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C. 我们应该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中学生。 D. 鲁迅对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之流深恶痛疾。 4.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自从地球印下人类的足迹以来,地球的容颜逐渐由美变丑了。特别是迈入工业社会以后,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大量财富的同时,也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污染着自己赖以生存的 _,地球伤痕累累,公害频频发生, _,人们感到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的环境中。 A. 天空、河流和大地 “三废”的阴影像阴云在世界各地飘荡 B. 沃野、蓝天和长河 “三废”的阴影像虎豹在世界各地肆虐 C. 大地、水源和天空 “三废”的阴影像强盗在世界各地横行 D. 空气、水源和土壤 “三废”的阴影像幽灵在世界各地游荡 5. 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响应学校提出的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我们创办了科普小报。 B. 不论读什么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从所读的文章中获 得自己所需要的东 西。 C. 为了要学习国外的先进东西,谁也不能否认不学习外语的重要性。 D.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充分作用。 6. 下列课文篇名、人物、作者不对应的一项是( ) A.故乡 �;�;闰土 �;�;鲁迅 B.我的叔叔于勒 �;�;小弗郎士 �;�;都德 C.变色龙 �;�;奥楚蔑洛夫 �;�;契诃夫 D.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贾雨村 �;�;曹雪芹 7. 下面诗句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静谧、美好的理想世界的一项是 ( ) A.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白居易望月有感) B.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C.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江河星星变奏曲) D.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地里低首沉思(郑敏金 黄的稻束) 阅读发问的精神的片段,选出 8�;10 题的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到题后括号内。(每题3 分) 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 端。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别人不肯动脑筋的地方,他偏会想出惊人的见解;别人以为平常的事物,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 苹果落地,是多么平常的事情,牛顿看见了,却要问出个所以然来,结果创立了“万有引力”说,支配了人类思想。 壶水滚沸,谁不常常见到?只有瓦特把它当作问题研究,因而发明了蒸汽机,使人类至今蒙受其利。 生、老、病、死,都是极普遍的人生现象,释迦牟尼偏偏要寻根究底,求个解答。他因此抛弃尊位和家庭,独自去潜修静想,终于创立了佛教 。 我们中国的孔子,也是个好问的人。他到太庙里去,看见每样事物都要问。他知道老子熟悉典籍,就去向老子问礼。他能够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难道真是天生的 ? 够了,够了,不必多举了。举出这几个人物,无非要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但是不能不求知识,不能不明道理。要求知识,明道理,处处都会碰到问题。不能勤于发问,是多么可惜啊! 8.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 A. 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 B. 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C. 不能勤 于发问,是多么可惜啊! D.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 9.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段中的“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大都”一词不能去掉,因为它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B. 第段中加点词“这样的人”,是指善于发问的人。 C. 选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 D. “发问”突出的特点是别人不肯动脑筋的地方,他偏会想出惊人的见解;别人以为平常的事物,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 10. 下边是对第段文字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总结前文举例,对名人事迹进行评价。 B. 归纳前文内容,强调举例证明的重要。 C. 总结前文举例,突出“发问精神”的可贵。 D. 归纳前文内容,感叹“不能勤于发问”的“可惜”。 第 II 卷(共 97 分) 二 .( 23 分) 在 11 13 题中填上原作空缺的部分,或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 8 分,每空 1 分) 11. 愁因薄暮起, _。时见归村人, _。(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12. 何处望神州? _。 _,悠悠, _。(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3. 曹刿论战一文在鲁庄公提出的诸多迎战条件中,曹刿肯定了其中的一项,因为这一项符合曹刿“取信于民”的军事思想,这个条件是: _, _, _。 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回答 14 17 题。( 9 分)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 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邀,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4.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2 分) 到则披草而坐( )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 15. 翻译句子。( 2 分)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译文: _ 16. 作者在描绘西山美景 的时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举例说明。( 2 分) 答: _ 17. 怎样理解第一段的“倾壶而醉”和第二段的“颓然就醉”?文章两次写“醉”,作用有何不同 ?( 3 分) 答: _ 阅读下面这则短文,回答 18 20 题。 ( 6 分)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 。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 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 不已,至坠地死。 注释 困剧:困乏已极。 踬仆:失足跌倒。 18. 下面各项中加点字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 2 分) A. 昂其首负之 其背甚涩 B. 又持取如故 故为之文以志 C. 善负小虫也 负者歌于途 D. 极其力不已 然志犹未已 19. 请你根据原文概括出短文中的蝜蝂最后“坠地死”的两个原因。( 2 分) _ _ 20. 从这则寓言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 分) 答: _ 三 .( 15 分) 阅读读书苦乐,回答 21�;25 题。( 15 分)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不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 �;�;“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见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接近前去听个足够。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 �;�;就是说,拍地合上书面 �;�;谁也不会嗔( )怪。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壶公悬挂的一把壶里,别有天地日月。每一本书 �;�;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游记、日记,以至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膺品或“ xx( )( )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以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 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 书的世界却是真正的“天涯若比邻” ,这话决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佛说“三千 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历,随时拜师求教。谁说读书人目光短浅,不通人情,不关心世事呢!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认识各时各地、多种多样的人。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我们看到道貌岸然、满口豪言壮语的大人先生,不必气馁胆怯,因为他们本人家里尽管没有开放门户,没让人闯入,他们的亲友家我们总到过,认识他们虚架子后面的真嘴脸。一次我乘汽车驰过巴黎赛纳河上宏伟的大桥 ,我看到了栖息在大桥地下那群拣垃圾为生、盖报纸取暖的穷苦人。不是我眼睛能拐弯儿,只因为我曾到那个地带去串过门儿啊。 可惜“串门”只能“隐身”,“隐”而犹存的“身”毕竟只是凡胎俗骨,我们没有如来佛的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言。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豸,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忘言。这个“乐”和“追求享受”该不是一回事吧? 2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字。( 2 分) 嗔怪( ) xx( )( )如生 22. 第段中作者认为,为了实用的读书“当然得下苦功夫”。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属于“苦读”吗?作者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赞成的,还是不赞成的?( 2 分) 答: _ 23. 阅读第段,作者认为“读书好比”串门儿”,请问“读书”与“串门儿”的相同点是什么?作者又强调“读书”与“串门儿”不同的一点,请简要说明。( 2 分) 答:相同点: _ 不同点: _ 24. 阅读第段,结合上下文,谈谈对画线句的理解。( 2 分) 答: _ 25. 阅读第段,说说读书有哪些好处?(用自己的话概括)( 3 分) 答: _ 26. 文章最后写道:“这个”乐”和”追求享受”该不是一回事吧 ?”请说说“这个”乐”与“追求享受”的区别。( 4 分) 答:“这个”乐”指的是 _ “追求享受”指的是 _ 四 .( 9 分) 27. 根据前后语境在画线处填写一个句子,使其与后面两句话形成完整的排比句。( 3 分) 心中的目标虽然难以达到,脚步却也没有白费,每走一步都是有收获的。_,艰难是一种收获,哭泣也是一种收获。要不然你怎么会知道欢乐、顺利和仰天大笑是什么滋味? 28. 根据文段内容,用一句话概括爬山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连标点在内不超过 42 字)( 3 分) 爬山虎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它的叶片较大,呈广卵型,宽 10 至 20 厘米。炎夏,从根部吸收的水分经叶片蒸腾,可带走空气中的热量,降低环境温度。它的茎叶密集,覆盖在房屋墙面上,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又可以使空气在叶片与墙面之间流动,因而降低室内温度。它的卷须式吸盘能吸收墙上的水分,有助于潮湿房屋的干燥;而干 燥季节,有它遮蔽墙面,又可以保持房屋的湿度。它的绿叶能制氧,是空气中氧气的一个重要来源。它的枝叶攀援在围墙、房屋的墙面上,可以吸收环境中的噪音,还能吸附飞扬的尘土。 29. 请你认真观察下边这幅招贴画,根据画面内容拟写一则公益广告。语言 要简明。( 3 分) 答: _ 五 .( 50 分) 30. 作文 在人生的道路上,常常会碰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痛苦、误解、委屈、失败,你怎样去面对这一切,承受这一切? 请以“承受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和平区 2004 2005 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阶段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 .( 23 分, 1 7 题每小题 2 分, 8 10 题每小题 3 分) 1. D 2. B 3. B 4. D 5. B 6. B 7. C 8. A 9. C 10. C 二 .( 23 分)( 11�;13 题共 8 分,每空 1 分) 11. 兴是清秋发 平沙渡头歇 12.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不尽长江滚滚流 13.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14. 用手分开 从前( 2 分, 每题 1 分) 15. 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与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 2 分) 16. 文章把西山与“凡数州之土壤”作了高下的对比,又在“萦青缭白,外与天际”的映衬中突出了西山的景致。( 2 分,对比和映衬只要选择一种方法举例说明即可) 17. 往日出游时的“倾壶而醉”反映了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和苦中作乐的内心感觉。而西山之游却使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不只是美酒醉人,更是高峻峭拔的西山使其感受到物我相融,醉而忘归。文章前后“醉”的对比,更突出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的独特感受。( 3 分,每点 1 分) 18. B( 2 分) 19. 背负的东西太重 好上高( 2 分) 20. 例:做事要量力而行(或不要太贪婪等)。( 2 分,只要符合短文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三 .( 15 分) 21. chn 栩栩( 2 分) 22. 不属于“苦读”,赞成(共 2 分,每问 1 分) 23. 相同点: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直接倾听其言谈。不同点:“读书”比“串门儿”更为自由。( 2 分,每问 1 分) 24. 世上万事万物,都可以从身边的书上找到,所以说,书里是一个“天涯若比邻”的世界。( 2 分) 25. ( 1)增长见识 ( 2)丰富经历 ( 3)增强信心 ( 4)了解社会( 3 分,答出其中任何三点都可给分,意思对即可,每点 1 分) 26. 读书之乐。(或:乐在读书过程之中。读书带来的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